環球智庫·健康|全球第3例艾滋患兒“自愈”?

艾滋病 丙肝 乙肝 藥品 環球 環球 2017-08-26

7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第9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南非某艾滋病病毒研究所宣佈:該國一名9歲兒童的艾滋病症在幾乎沒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奇蹟般地“自愈”了!

據知,這是有紀錄以來,在非洲大陸上的第1例、全球第3例患艾滋病兒童在幾乎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病情出現緩解的情況。

對於醫藥界,這無疑是個重大利好,實際情況雖稱不上令人興奮,但也讓我們充滿期待。

“功能性治癒”

不是“自愈”和“根本性治癒”

報道稱,因母嬰傳播,2007年該兒童出生時就攜帶了艾滋病病毒(HIV)。

半歲時,即開始接受長達40周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簡稱ART療法),40周後,他體內HIV的濃度用常規手段無法檢測出來,在隨後的八年半里,他體內未曾發現任何HIV病毒複製的症狀或跡象。該兒童未再接受任何類似的治療,但病情一直被嚴格監測。

對於南非艾滋患兒“自愈”一說,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感染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姜天俊指出:“這是一次HIV感染的‘功能性治癒’,而不是‘自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一病房主任郭彩萍也明確表示:可以肯定地說,這例不是“自愈”。“理論上講,任何疾病都是有自愈可能的,包括腫瘤、艾滋病。但是即便有自愈的情況出現,也是個例,是偶然,是現階段科學所不能重複的。”

環球智庫·健康|全球第3例艾滋患兒“自愈”?

自愈是指疾病未經治療,卻自然康復,並不再復發。比如,麻疹、風疹、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定的自愈性,只要不出現嚴重併發症,經過一定的病程後,不治療也能康復,不再復發,才叫“自愈”。這和治癒是兩個不同的醫學概念,不應混淆。

“所謂功能性治癒,簡單地說就是HIV感染者在停用抗病毒治療藥物後,體內HIV被完全抑制,機體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即便不接受ART治療,用常規方法也難以在血液中檢測出病毒,也就是HIV RNA持續低於檢測值水平。”姜天俊表示。

姜天俊指出:“雖然功能性治癒的患者身體沒有檢測到活躍的HIV病毒,但在他的免疫細胞中還是有檢測到HIV顆粒的,只是HIV病毒可以長期隱藏起來,稱為潛伏的HIV病毒,所以今後仍然有復發的風險。”

儘管這名南非兒童體內沒有活躍的HIV,但醫生們仍然在孩子的免疫細胞內探測到了“休眠HIV”。因此,這名兒童未來可能仍然需要服用藥物。

嬰兒期接受治療或成治癒希望

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約有250萬嬰兒感染HIV,HIV母嬰傳染每天新增約1700例。

郭彩萍介紹,就現階段而言,還沒有能推廣使用的根治和預防艾滋病的方法或疫苗,而對攜帶HIV兒童的終生治療往往都伴隨著潛在的毒性、副作用以及對每日治療的依賴。“而當這些感染HIV的兒童成長到青少年時期時,治療將變得更加困難。”

科學家們認為,出生初期就接受抗HIV藥物治療,或許能預防病毒在人體內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或“藏身之所”。正是這些“根據地”或“藏身之所”,使病毒能在治療停止之後,捲土重來。

環球智庫·健康|全球第3例艾滋患兒“自愈”?

“到目前為止,及時科學的ART治療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治療策略,依從性良好的ART病毒的抑制率可以高達90%以上,及早的、科學的ART甚至可以使得HIV感染者的平均壽命與正常人群相似,生命質量也大幅度提高。”姜天俊指出。

除了ART治療外,新興的免疫治療策略也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日益關注,比如免疫細胞治療、特異性抗體治療、基因剪切療法等,正逐漸進入臨床試驗,有的已經取得喜人的階段性成果。

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新的治療方法將在艾滋病感染者的“功能性治癒”、甚至“根本性治癒”方面取得突破。

協和團隊繪出中國艾滋乙肝共感染分佈圖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團隊繪製出中國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共感染地區分佈圖,揭示出乙肝能加速艾滋病發展進程,合併感染不影響抗艾藥物療效和肝毒性,並探索出效優價廉的艾滋病病毒—乙肝共感染治療新策略。

艾滋病和乙肝有相同感染途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數據顯示:5%~2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時合併慢性乙肝。

環球智庫·健康|全球第3例艾滋患兒“自愈”?

李太生團隊對全國12個省份的1944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進行了十餘年研究,全面評估了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共感染率和疾病特點。

結果顯示,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共感染率分別達到9.5%和8.3%,共感染髮病率總體呈現南高北低態勢。

李太生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合併乙肝後,肝纖維化指標上升,肝酶升高,肝部損傷加重,同時推進了艾滋病的發展進程。

此前有研究表明,抗艾藥物奈韋拉平對艾滋病合併丙肝患者的肝毒性較大,但對於艾滋病合併乙肝患者的療效和藥物副作用有待證實。

環球智庫·健康|全球第3例艾滋患兒“自愈”?

項目團隊對529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進行研究,將感染者分為艾滋病病毒單感染組和乙肝病毒合併感染組,在使用相同抗艾藥物後,兩組感染者獲得相似的艾滋病病毒抑制率。

這一發現提示,合併乙肝並不影響抗艾藥物的療效,奈韋拉平未增加合併乙肝患者的肝毒性。

該團隊針對藥物治療策略的研究結果表明,當乙肝病毒拷貝數低於20000國際單位/毫升時,可使用抗乙肝藥物拉米夫定與另兩種抗艾藥物共同配伍。當乙肝病毒拷貝數高於20000國際單位/毫升時,可使用抗乙肝藥物替諾福韋、拉米夫定與另一種抗艾藥物配伍。

經臨床實踐,上述用藥策略具有長期療效,且有利於合理配置藥物資源,對資源有限地區共感染患者治療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利用奶牛快速產生HIV廣譜中和抗體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就在尋求一種會引起HIV廣譜中和抗體(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產生的HIV疫苗,這被認為是阻止眾多HIV病毒毒株感染的關鍵。

但是這被證實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僅大約20%的HIV感染者產生這些抗體。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奶牛可能勝任這項任務。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7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

環球智庫·健康|全球第3例艾滋患兒“自愈”?

通過採用細胞工程技術,這些奶牛製造的抗體可能有朝一日被用來短期預防或者治療HIV感染者。

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疫苗研究主任約翰•馬斯科拉(John Mascola)說,理想的情形是製造一種在人體中引發HIV廣譜中和抗體產生的疫苗,這一任務迄今為止還沒有實現。

他說,這項研究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製造一種在人體中使用的HIV疫苗,但是它確實告訴我們這種病毒如何逃避人體免疫反應。

自身免疫疾病的障礙或將開啟HIV新型療法的大門

日前,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能夠保護機體抵禦自身免疫疾病的過程,然而該過程能夠抑制機體免疫系統產生中和HIV-1的抗體,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疫苗來刺激機體產生HIV的中和性抗體。

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實驗醫學學報》(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近日研究人員鑑別出了一位被HIV-1感染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在沒有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幫助下患者能夠控制自身的感染情況,因為其機體中能夠產生大量的bnAbs。

環球智庫·健康|全球第3例艾滋患兒“自愈”?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調查了是否打斷這些免疫耐受機制就能夠幫助產生自我反應性抗體,從而促進能夠中和HIV-1的抗體產生。

最後研究者表示,通過突破外周免疫耐受機制就能夠促進中和HIV-1的可交叉反應抗體的產生,目前本文研究僅在動物模型中進行,研究者想通過更深入的研究來確定人類機體中HIV免疫力的相關性,並確定是否免疫耐受機制能夠在不引發有害自身免疫疾病表現的前提下出現短暫放鬆,同時以這種機制作為潛在的方法來促進抵禦HIV-1的bnAbs的產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