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呼籲全球暫停技術在人體胚胎中的臨床應用

艾滋病 南方科技大學 經濟 大學 動物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8-11-28

據人民網消息,11月26日,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消息一出,引起軒然大波,並掀起了社會關於醫學倫理的廣泛討論。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了質疑或批評態度,網上也流傳出了一份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

目前,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否認和此事有關。深圳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深圳衛生部門已介入核實“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賀建奎的助理則對媒體稱,這項研究是“科學家(賀建奎)的自主探索”。

南方科技大學官網顯示,賀建奎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學士學位,2010年獲得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2011-2012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擔任博士後,並於2013年入選“深圳市優秀教師”。

有消息稱,賀建奎在學術休假期間,在校外依據深圳民辦醫院開展對人類的生殖細胞進行基因修飾。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南方科技大學求證,但有關負責人電話並未成功接通。

據賀建奎介紹,團隊採用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但諷刺的是,這項技術的發明人Jennifer Doudna此前曾公開表示:“但這也引起了不少道德倫理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這也是為何我和同事呼籲在全球暫停CRISPR技術在人體胚胎中的臨床應用,希望大家給我們一些時間。”

事實上,CRISPR技術曾引起巨大分歧,有人認為應抓住機會並好好利用,有人則擔心道德倫理問題。Jennifer Doudna對此表示,任何新技術,尤其像CRISPR這樣的新技術,有不同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相信這項技術會使用在人體基因組工程中,但我也認為,如果不對技術風險和可能後果進行慎重思考和討論就直接使用,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根據2003年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進行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必須遵守以下行為規範:

(一)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單性複製技術或遺傳修飾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 14 天。

(二)不得將前款中獲得的已用於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它動物的生殖系統。

而在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操作並非新鮮事兒。早在2015年,我國中山大學黃軍就團隊就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編碼人β-珠蛋白的HBB基因,該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地中海貧血症。這些胚胎由當地醫療機構提供,均無法發育成嬰兒,不能正常出生。但黃軍就團隊的研究仍引起了巨大爭議,並引發了科學界的批評。

此外,關於兩個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的後續生命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公眾的擔憂。有業內人士表示,兩個孩子所要面臨的後續風險是想象不到的,潘多拉的盒子也許就此打開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