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躺在急診搶救室的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進食通過鼻孔,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醫生的無奈,子女的顧慮、伴侶的不捨,他們掙扎著用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延長生命。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幾個小時,也許幾天,也許是幾年……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用上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躺在急診搶救室的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進食通過鼻孔,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醫生的無奈,子女的顧慮、伴侶的不捨,他們掙扎著用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延長生命。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幾個小時,也許幾天,也許是幾年……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用上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這就是目前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幾天裡花掉了前半生所有的積蓄,受盡了痛苦,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些時候,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

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

//

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他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並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是一個醫生對自己父親臨終治療方案的抉擇。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躺在急診搶救室的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進食通過鼻孔,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醫生的無奈,子女的顧慮、伴侶的不捨,他們掙扎著用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延長生命。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幾個小時,也許幾天,也許是幾年……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用上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這就是目前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幾天裡花掉了前半生所有的積蓄,受盡了痛苦,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些時候,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

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

//

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他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並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是一個醫生對自己父親臨終治療方案的抉擇。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陳作兵(右一)和父親(左一)

“由於腫瘤晚期,全身轉移,無法手術。同事親友們紛紛提出一系列治療方案,包括化療、放療、熱療等。以往都是我給別人挑選方案,現在輪到給自己的父親決定治療方案時,我束手無策。”

陳作兵自己也做過許多次類似的搶救,心臟按壓起搏(因為晚期腫瘤癌症病人十分虛弱,很容易壓斷肋骨),切開氣管,插進直徑超過三釐米的管子,上呼吸機,24小時補液,包括鹽水、營養液,消炎藥,陣痛藥,鎮靜劑

即使是用最新的抗腫瘤藥物,一針劑幾千元,也不過是延長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生命,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的病人意識似有似無,逐漸多臟器衰竭,有的腦死亡之後,家屬依然會讓醫生繼續搶救……

後來,陳作兵便送父母親回老家了,老家四周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十分優美。父親回到村子,也少有人知道父親的病情,陳作兵安排親戚誰也不要多說什麼,讓父親安靜從容地過一段舒心的日子就好了。

母親陪伴著父親,父親不再吃藥,不再打針,只吃些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母親便每天換著花樣給父親做,“爸爸吃得很開心,一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像晚期腫瘤病人那樣變得很瘦。”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躺在急診搶救室的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進食通過鼻孔,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醫生的無奈,子女的顧慮、伴侶的不捨,他們掙扎著用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延長生命。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幾個小時,也許幾天,也許是幾年……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用上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這就是目前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幾天裡花掉了前半生所有的積蓄,受盡了痛苦,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些時候,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

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

//

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他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並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是一個醫生對自己父親臨終治療方案的抉擇。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陳作兵(右一)和父親(左一)

“由於腫瘤晚期,全身轉移,無法手術。同事親友們紛紛提出一系列治療方案,包括化療、放療、熱療等。以往都是我給別人挑選方案,現在輪到給自己的父親決定治療方案時,我束手無策。”

陳作兵自己也做過許多次類似的搶救,心臟按壓起搏(因為晚期腫瘤癌症病人十分虛弱,很容易壓斷肋骨),切開氣管,插進直徑超過三釐米的管子,上呼吸機,24小時補液,包括鹽水、營養液,消炎藥,陣痛藥,鎮靜劑

即使是用最新的抗腫瘤藥物,一針劑幾千元,也不過是延長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生命,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的病人意識似有似無,逐漸多臟器衰竭,有的腦死亡之後,家屬依然會讓醫生繼續搶救……

後來,陳作兵便送父母親回老家了,老家四周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十分優美。父親回到村子,也少有人知道父親的病情,陳作兵安排親戚誰也不要多說什麼,讓父親安靜從容地過一段舒心的日子就好了。

母親陪伴著父親,父親不再吃藥,不再打針,只吃些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母親便每天換著花樣給父親做,“爸爸吃得很開心,一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像晚期腫瘤病人那樣變得很瘦。”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侵襲、生命臨終時,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幾年前,一名叫 查理 的非常有名望的骨科醫生髮現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殺手”——胰腺癌!

查理 做手術的醫生是個業內名醫,可以把胰腺癌患者的5年內存活率,從5%增加到15%,提高3倍!但是代價也是痛苦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生活品質大大降低。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躺在急診搶救室的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進食通過鼻孔,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醫生的無奈,子女的顧慮、伴侶的不捨,他們掙扎著用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延長生命。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幾個小時,也許幾天,也許是幾年……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用上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這就是目前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幾天裡花掉了前半生所有的積蓄,受盡了痛苦,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些時候,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

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

//

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他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並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是一個醫生對自己父親臨終治療方案的抉擇。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陳作兵(右一)和父親(左一)

“由於腫瘤晚期,全身轉移,無法手術。同事親友們紛紛提出一系列治療方案,包括化療、放療、熱療等。以往都是我給別人挑選方案,現在輪到給自己的父親決定治療方案時,我束手無策。”

陳作兵自己也做過許多次類似的搶救,心臟按壓起搏(因為晚期腫瘤癌症病人十分虛弱,很容易壓斷肋骨),切開氣管,插進直徑超過三釐米的管子,上呼吸機,24小時補液,包括鹽水、營養液,消炎藥,陣痛藥,鎮靜劑

即使是用最新的抗腫瘤藥物,一針劑幾千元,也不過是延長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生命,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的病人意識似有似無,逐漸多臟器衰竭,有的腦死亡之後,家屬依然會讓醫生繼續搶救……

後來,陳作兵便送父母親回老家了,老家四周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十分優美。父親回到村子,也少有人知道父親的病情,陳作兵安排親戚誰也不要多說什麼,讓父親安靜從容地過一段舒心的日子就好了。

母親陪伴著父親,父親不再吃藥,不再打針,只吃些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母親便每天換著花樣給父親做,“爸爸吃得很開心,一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像晚期腫瘤病人那樣變得很瘦。”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侵襲、生命臨終時,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幾年前,一名叫 查理 的非常有名望的骨科醫生髮現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殺手”——胰腺癌!

查理 做手術的醫生是個業內名醫,可以把胰腺癌患者的5年內存活率,從5%增加到15%,提高3倍!但是代價也是痛苦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生活品質大大降低。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查理拒絕了這位名醫的治療方案。第二天回到家,他關掉了自己的診所,把所有的時間全都用在了和家人一起享受人生的最後時光上。他放棄了化療和放療,也沒有再做任何手術。

幾個月以後,查理在家裡病逝,親人們都陪伴在他的身旁。在生命的數量和質量之間,他選擇了質量。

在美國,有些醫生重病後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甚至還有人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

原因正是因為醫生們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和“見多識廣”,在工作中目睹過太多“無效治療”。

所謂的無效治療,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病人氣管將被切開,插上導管,連接到機器上,並被不停地灌藥。

作為醫生他們知道,臨終病人最恐懼的莫過於在巨大的痛苦中孤獨地離開人間。他們明白藥物和醫療手術的侷限性,以及它們給患者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摧殘和巨大的痛苦。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關頭,選擇了生活品質。

//

我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躺在急診搶救室的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進食通過鼻孔,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醫生的無奈,子女的顧慮、伴侶的不捨,他們掙扎著用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延長生命。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幾個小時,也許幾天,也許是幾年……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用上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這就是目前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幾天裡花掉了前半生所有的積蓄,受盡了痛苦,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些時候,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

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

//

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他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並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是一個醫生對自己父親臨終治療方案的抉擇。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陳作兵(右一)和父親(左一)

“由於腫瘤晚期,全身轉移,無法手術。同事親友們紛紛提出一系列治療方案,包括化療、放療、熱療等。以往都是我給別人挑選方案,現在輪到給自己的父親決定治療方案時,我束手無策。”

陳作兵自己也做過許多次類似的搶救,心臟按壓起搏(因為晚期腫瘤癌症病人十分虛弱,很容易壓斷肋骨),切開氣管,插進直徑超過三釐米的管子,上呼吸機,24小時補液,包括鹽水、營養液,消炎藥,陣痛藥,鎮靜劑

即使是用最新的抗腫瘤藥物,一針劑幾千元,也不過是延長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生命,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的病人意識似有似無,逐漸多臟器衰竭,有的腦死亡之後,家屬依然會讓醫生繼續搶救……

後來,陳作兵便送父母親回老家了,老家四周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十分優美。父親回到村子,也少有人知道父親的病情,陳作兵安排親戚誰也不要多說什麼,讓父親安靜從容地過一段舒心的日子就好了。

母親陪伴著父親,父親不再吃藥,不再打針,只吃些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母親便每天換著花樣給父親做,“爸爸吃得很開心,一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像晚期腫瘤病人那樣變得很瘦。”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侵襲、生命臨終時,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幾年前,一名叫 查理 的非常有名望的骨科醫生髮現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殺手”——胰腺癌!

查理 做手術的醫生是個業內名醫,可以把胰腺癌患者的5年內存活率,從5%增加到15%,提高3倍!但是代價也是痛苦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生活品質大大降低。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查理拒絕了這位名醫的治療方案。第二天回到家,他關掉了自己的診所,把所有的時間全都用在了和家人一起享受人生的最後時光上。他放棄了化療和放療,也沒有再做任何手術。

幾個月以後,查理在家裡病逝,親人們都陪伴在他的身旁。在生命的數量和質量之間,他選擇了質量。

在美國,有些醫生重病後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甚至還有人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

原因正是因為醫生們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和“見多識廣”,在工作中目睹過太多“無效治療”。

所謂的無效治療,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病人氣管將被切開,插上導管,連接到機器上,並被不停地灌藥。

作為醫生他們知道,臨終病人最恐懼的莫過於在巨大的痛苦中孤獨地離開人間。他們明白藥物和醫療手術的侷限性,以及它們給患者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摧殘和巨大的痛苦。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關頭,選擇了生活品質。

//

我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治療。一番搶救後,他終於保住了性命,但鼻子裡從此插上了胃管,進食通過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裡。胃管至少兩個月就得換一次,長長的管子從鼻子裡直通到胃,每次換管子時他都被嗆得滿臉通紅。長期插管,嘴合不攏,巴金下巴脫了臼。只好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家屬和領導都不同意。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著,哪怕是靠呼吸機,但只要機器上顯示還有心跳就好。

就這樣,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

“我想死……”

這是一位全身插滿管子的85歲老人

去世前反覆說的一句話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躺在急診搶救室的床上,帶著氧氣面罩,喉部打了個洞,一根粗長的管子連向呼吸機,進食通過鼻孔,意識清醒但無法言語……醫生的無奈,子女的顧慮、伴侶的不捨,他們掙扎著用已經沒有靈魂的肉體延長生命。這種狀態可能會維持幾個小時,也許幾天,也許是幾年……

在ICU病房裡可以迅速榨乾一個家庭全部積蓄:用上呼吸機、營養液、護工等等,幾千幾萬塊錢,一下就花光了......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這就是目前中國很多大病家庭的現狀,在人生的最後幾天裡花掉了前半生所有的積蓄,受盡了痛苦,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有些時候,醫生們卻和我們普通人的選擇不一樣。

//

一名醫生為患癌父親作的最後選擇

//

陳作兵,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身患晚期惡性腫瘤後,他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並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特別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

這是一個醫生對自己父親臨終治療方案的抉擇。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陳作兵(右一)和父親(左一)

“由於腫瘤晚期,全身轉移,無法手術。同事親友們紛紛提出一系列治療方案,包括化療、放療、熱療等。以往都是我給別人挑選方案,現在輪到給自己的父親決定治療方案時,我束手無策。”

陳作兵自己也做過許多次類似的搶救,心臟按壓起搏(因為晚期腫瘤癌症病人十分虛弱,很容易壓斷肋骨),切開氣管,插進直徑超過三釐米的管子,上呼吸機,24小時補液,包括鹽水、營養液,消炎藥,陣痛藥,鎮靜劑

即使是用最新的抗腫瘤藥物,一針劑幾千元,也不過是延長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生命,躺在重症監護室裡的病人意識似有似無,逐漸多臟器衰竭,有的腦死亡之後,家屬依然會讓醫生繼續搶救……

後來,陳作兵便送父母親回老家了,老家四周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十分優美。父親回到村子,也少有人知道父親的病情,陳作兵安排親戚誰也不要多說什麼,讓父親安靜從容地過一段舒心的日子就好了。

母親陪伴著父親,父親不再吃藥,不再打針,只吃些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母親便每天換著花樣給父親做,“爸爸吃得很開心,一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像晚期腫瘤病人那樣變得很瘦。”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侵襲、生命臨終時,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幾年前,一名叫 查理 的非常有名望的骨科醫生髮現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殺手”——胰腺癌!

查理 做手術的醫生是個業內名醫,可以把胰腺癌患者的5年內存活率,從5%增加到15%,提高3倍!但是代價也是痛苦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生活品質大大降低。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查理拒絕了這位名醫的治療方案。第二天回到家,他關掉了自己的診所,把所有的時間全都用在了和家人一起享受人生的最後時光上。他放棄了化療和放療,也沒有再做任何手術。

幾個月以後,查理在家裡病逝,親人們都陪伴在他的身旁。在生命的數量和質量之間,他選擇了質量。

在美國,有些醫生重病後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甚至還有人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

原因正是因為醫生們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和“見多識廣”,在工作中目睹過太多“無效治療”。

所謂的無效治療,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病人氣管將被切開,插上導管,連接到機器上,並被不停地灌藥。

作為醫生他們知道,臨終病人最恐懼的莫過於在巨大的痛苦中孤獨地離開人間。他們明白藥物和醫療手術的侷限性,以及它們給患者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摧殘和巨大的痛苦。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關頭,選擇了生活品質。

//

我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安詳地離開。”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治療。一番搶救後,他終於保住了性命,但鼻子裡從此插上了胃管,進食通過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裡。胃管至少兩個月就得換一次,長長的管子從鼻子裡直通到胃,每次換管子時他都被嗆得滿臉通紅。長期插管,嘴合不攏,巴金下巴脫了臼。只好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家屬和領導都不同意。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著,哪怕是靠呼吸機,但只要機器上顯示還有心跳就好。

就這樣,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當醫生自己和親人身患絕症時,他們為何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過:“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但願每一個看完這篇文章的人

都懂得生的意義的同時

也能學會試著去理解死亡的意義

來源:健康時報 (jksb2013)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姜學峰 審核:曹曉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