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下架漫威,騰訊視頻暗懟:在線視頻下半場再起硝煙


愛奇藝下架漫威,騰訊視頻暗懟:在線視頻下半場再起硝煙


5月1日,“愛奇藝下架漫威作品”的話題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部分會員甚至怒喊道“要你會員何用”。對此,愛奇藝做出了“版權到期,沒有補償”的解釋。有趣的是,對手騰訊視頻看到後,立馬跳出來霸氣喊話“漫威下架,在鵝家是不存在的”,雙方隔空較量,頗有版權之戰再掀高潮之意。

目前,愛奇藝雖已重新上線部分漫威電影,穩住了部分會員的心,但這件事很大程度上已衝擊到用戶與平臺間的粘性,對愛奇藝的會員收費、用戶量等造成了影響。而這場喧囂的引發,實際上也披露出愛奇藝、騰訊等在線視頻平臺“起於版權,落於版權”的生存法則。

從愛騰暗戰漫威電影,看版權之重要

愛騰暗戰漫威電影的起因,得歸咎於“版權”對在線視頻的價值屬性。

近年來,愛奇藝、騰訊視頻們通過重金購買優質IP版權和耗資購買版權後打造自制劇的形式,保證了視頻內容質量的輸出和內容更新迭代的速率。在優質內容的助力下,愛奇藝、騰訊們吸引了不少用戶,加固了市場地位。

例如,愛奇藝和騰訊視頻2018年內容投入成本分別為211億元和280億元。基於優質內容的驅動與吸引,雙方去年的月活量都實現增長,截至去年12月愛奇藝、騰訊的月日均活躍用戶數量都已分別高達1.18億和1.12億,穩居行業前列。

隨著在線視頻以優質內容聚焦鉅額流量後,在線視頻們不僅圍繞IP打造了會員付費、廣告、電商、漫畫、遊戲、直播等產業生態鏈,還完成了導流,為平臺實現多元化流量變現,奠定了殷實的基礎。

資料顯示,在IP賦能會員付費上,《延禧攻略》為愛奇藝帶來了1200萬會員;《扶搖》和《如懿傳》為騰訊帶來的1700萬付費會員。在IP賦能遊戲上,愛奇藝耗資20億元將《花千骨》由IP落地遊戲後,為平臺帶來首月玩家破1000萬,月流水近2億收入的佳績......

不難發現,優質內容是在線視頻吸引用戶流量,實現流量變現的主要“源泉”與“動力”。換而言之,只要在線視頻擁有了優質IP版權,就在變現上擁有了話語權。這也就是擁有漫威電影版權的騰訊,為什麼能“驕傲”暗懟愛奇藝的原因所在。

而對於“版權=話語權”的演繹,想必搜狐是最有發言權的一方。在“愛優騰”三足鼎立格局生成前,搜狐曾在2014年4月前,先後共引入了76部美劇版權,以“看美劇,上搜狐”的口號,吸引了大量流量,位居美劇霸主之位。

但“生不逢時”的搜狐,一方面因“限外令”,美劇優勢遭遇打擊,另一方面,BAT對愛優騰的助攻,加劇了各平臺間的鬥爭,無資力支持且尚未盈利的搜狐因無力交戰,漸漸被擠到了第二梯隊。資料顯示,去年騰訊視頻以1188部美劇的數量成為最大美劇平臺、優酷則以優酷1039部緊跟隨後,雙方均高於搜狐的196部。

可以看到,“版權”是在線視頻的獨門武器,也是關乎在線視頻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畢竟,平臺“降維”或是“升維”與版權內容產生的效應,息息相關。愛優騰們不惜血本交戰“版權”亦是同樣的道理。

流量漸退,版權之戰正轉至“獨家”高地

經過上半場“搶版權分流量”的爭奪賽後,愛優騰們都已分別完成了“流量池”的打造,例如愛奇藝、騰訊在去年Q3財報中就都已突破8000萬大關,去年楊偉東曾表示優酷會員數量應該會在7000萬以上,想必各家的流量數據都已上漲了不少。

但隨著在線視頻規模的增速和互聯網新入網人數增率雙雙下滑,以及各平臺對流量的瓜分,愛優騰們所能獲取的流量紅利開始消退。據艾瑞諮詢和聯訊證券的相關數據顯示,在線視頻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63%下滑至2018年的31.2%。另據Questmobile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月均增長率已從2017年1月的17.1%滑落至2017年12月的6.3%。

除了流量紅利即將封頂的焦慮外,更可怕的是現階段市場上絕大多數參賽者都尚未實現盈利。因此,如何尋找新的出路且守住現有陣地,早日實現盈利,已成為各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也意味著,各在線視頻不再止步於“流量爭奪”階段,而是進入了“守流量與搶流量”的新階段,而作為用戶牽引力的版權之爭自然也隨之掀起新的波瀾。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視頻平臺近年來都將目光投向“獨家播放”。資料顯示,2019年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的自制劇比例都紛紛超過了版權劇,分別達到56%、65%、65%的份額。而搜狐在2017年起就開始逐漸縮減購買高昂的內容版權,將重心轉向自制內容上,2019年也依舊延續“小而美”的發展策略......

除了自制劇搶獨播版權外,各在線平臺也在購買獨家IP上發力。如騰訊重金5億買下NBA的獨播權,優酷的獨家動畫《秦時明月》、愛奇藝的獨家影視《延禧攻略》.......

愛優騰狐們趨同的動作,無疑釋放出了一個新的信號:以自制劇獨家播放版權搶佔版權高地,是在線視頻下半場以小成本實現流量增長的絕密武器之一。

其實,對於此象並不難解釋,一方面,獨家版權就意味著平臺輸出的內容價值更高,能提高用戶粘性,留住老用戶。另一方面,獨家播放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其他平臺的用戶,產生“強制性”遷移效應,有利於獨播平臺拉新。簡而言之,以小成本打造的不可替代內容,為平臺創造的經濟價值最大。

而對於這些方面踐行,其中就不乏搜狐、愛奇藝等平臺已嚐到蜜果。如搜狐以自制劇《無心法師》積攢了優良口碑後,2017年8月14日首播的《無心法師2》僅開播23小時,播放量就輕鬆過億,而此劇開播當月搜狐的用戶APP月活量就高達8044萬人,較同年6月的4070.4萬人漲了近一倍,優質自制劇的企業經濟效應之大可想而知。

可以預見,獨家版權的高價值誘惑正促使各大在線視頻平臺向新的版權陣地遷移,特別是近期的愛奇藝下架漫威事件更是為各大視頻平臺敲響了“警鐘”。可以說,在線視頻的版權之爭,再起硝煙。

版權吸金亦耗金,在線視頻且行且謹慎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擁有優質IP版權能為在線視頻們帶來無限風光,但因各家瘋搶版權提高了作者議價力,導致各在線視頻購買版權的成本隨之加大,無形中也阻礙了平臺發展。

就拿最近的“愛奇藝下架漫威電影”事件來說,《復仇者聯盟4》的火爆上映再度提高了漫威電影系列的價值,自然也提高了版權方議價能力。別的暫且不說,就版權續費上,愛奇藝恐怕免不了加大成本去維護漫威系列版權續約問題。

再如,僅拿下NBA中國內陸地區5年的獨播權騰訊花費了5億美金;拿下《幕後之王》的版權費消耗了優酷3.9億元;2013年《中國好聲音》的獨播權花費了搜狐近1億元......

更可怕的是,IP價值的凸顯加大了版權人的議價力,版權價值被越抬越高,僅十年間,版權費就暴漲了7200倍。資料顯示,《武林外傳》2006年的單集版權費為1250元,但到2016年的《如懿傳》,單集版權費為達到了900萬元。當然,受通貨膨脹影響,版權費上升是合情合理之事,不過這個膨脹率也確實太過於嚇人。

反觀愛奇藝、騰訊這兩大頭部平臺,去年才挺進8000萬級別的會員付費規模,但僅個別的版權費就高達億級別,更別提在線視頻們每年投入的視頻版權總值了。很顯然,版權吸金力與耗資力間的關係還處於嚴重失衡狀態,這成本高壓導致了市場上絕大多數平臺至今都深陷虧損泥潭,尚未實現盈利。

資料顯示,愛奇藝2015年到2018年的虧損值分別為25.75億、30.74億元、37.369億元、83億元;搜狐視頻2017年至2018年的虧損值分別為3.1億美元和1.4億美金;而優酷、騰訊、B站等去年也都延續了以往的虧損之態。

由此可見,版權創造的會員費、廣告費等收入,還無法大幅度甚至全面覆蓋版權的購買成本,此現狀也將在線視頻平臺們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儘管現階段各大平臺為降本增效,都已陸續向“低成本,大產出”的內容自制陣營轉移,但自制內容輸出週期長、回報風險大,且自制門檻也在逐年走高,對各平臺的基礎建設、專業水平等要求越來越高,產出好效果難度係數也越來越大。

在此情況下,各平臺想要以此盈利還言之過早。顯然,各在線視頻想要以優質的自制作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還是需要平臺用一定資金去孵化,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所以,各平臺在爭奪版權過程中還是需要權衡好版權成本與版權效益間的關係,早日實現盈利才可。

總體而言,在線視頻成也版權,敗也版權,未來版權依舊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迴歸理性的各平臺開始在購買版權上降本,在會員付費、廣告等方面增收,以早日實現盈利。但在線視頻平臺們在使用版權作為總驅動力時,也要且行需謹慎才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