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愛彌兒》出版於1762年,作者是250年前的盧梭,就是寫《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社會契約論》的那個法國思想家盧梭。此書不僅對康德、裴斯泰洛齊、杜威等許多教育家有啟發和影響,在兒童心理學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奇特的是,他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沒有孩子,所以這是一本想象的育兒手記。更奇特的是,我仍然感覺盧梭的教育理論沒有過時,還能給人很多啟發和教益。

愛彌兒是盧梭虛構的教育對象,人物設定是中人之資,能接受作者的教育,是作者的學生。

一、像野蠻人一樣親身實踐

盧梭要求愛彌兒像野蠻人那樣進行鍛鍊和實踐。這種鍛鍊和實踐是一種生產勞動,同時也是能夠調動智力參與的運動,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鍛鍊觀察力、想象力。野蠻人要靠自己的生存技能活下來、總在親身實踐,他們在打獵獲取食物的同時,既鍛鍊體力,也在鍛鍊智力。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盧梭要求愛彌兒在12歲以前學習農業,12歲至15歲學習手工業,並提出選擇手工業的標準是:實用而有興趣、符合學習者的性別和年齡特徵、能發展智力和有益於健康。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盧梭認為兒童通過親身實踐這個渠道獲取經驗,雖然費功夫,但是理解消化得最好。相比讀書獲取間接經驗,對於理性能力不足的孩子來說,親身實踐能更好地融入到已有的認知模式中,更能打好知識體系建構的基礎。盧梭認為只要有可能,就要讓孩子多體驗,多實踐,多動手。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認知天性》等書也都認為親身實踐能促進大腦相應區域神經通路的髓鞘化,從而提升智力。

二、非理性教育

因為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就是盧梭說的理性能力還很不足,所以他反對用理性說教來教育孩子。

邏輯是:孩子本來就還沒有理性能力,你卻想用理性來教育他,他如何能夠理解?就算他按照你的意思做了,那也只能是一種服從,而不是理解、不是信服和自發的行動。等到小孩長大了,能力增強了,他最後總要反抗你的。

盧梭說,我們本來的目標是讓孩子達到理性,我們卻用孩子還沒有的理性來跟他說教,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孩子如果已經能夠理解大人的說教,就沒有必要教育了,因為他已經有你想要的理性了呀。

盧梭認為,雖然孩子理性能力不足,但十分善於模範,所以有效的教育是身教。不必向兒童講理論或強使其接受道德原則,而是要結合具體事物,通過實踐等非理性的方式來讓他理解。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所謂非理性教育,是一種符合孩子自然天性的教育,就是說孩子在這個階段應該是什麼樣子,就按照那個樣子來教育。孩子該有孩子的樣子,不要拔苗助長。

什麼是不屬於孩子的樣子呢?

那種在大人的所謂理性教育下的“馴服”,那種表現出來的孩子不該有的小大人般的“理性”。

三、父母親自帶孩子

盧梭主張父母,尤其是母親應該親自帶孩子。確實如此,因為孩子的教育,父母是第一責任人。盧梭給出了他的理由,是對我原本的觀點很好的補充。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理由一:盧梭認為,保姆或者爺爺奶奶的育兒水平沒有父母高,文化水平也沒有父母高。

理由二:盧梭認為,保姆的出發點一般總是為了讓自己省事,讓僱主表面滿意。保姆總試圖讓孩子學乖,孩子最好是別動、別鬧、這樣他們就輕鬆了。他們不會考慮孩子的自然天性就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增長體力和智力的方式。

爺爺奶奶沒有教育的責任,他們的出發點一般總是為了滿足自己疼愛小輩的需求,同時也沒有體力順應孩子的天性。我經常看見有奶奶帶孫子,總是聽到奶奶命令孫子不要跑,不要碰這,不要碰那,這裡不許去,那裡不許去,什麼時間該幹嘛,什麼時間該走,總是在用命令不斷地剝奪和打擾孩子玩的樂趣。

四、接受自然的教育

盧梭認為教育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自然的教育,指我們天性的內在發展(有點像王陽明的心學);二是人的教育,指別人教給我們的;三是事物的教育,指我們從影響我們的事物中獲得良好經驗。盧梭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的教育。

他認為應該把孩子帶去農村,那裡沒有汙染,沒有過多的誘惑,相反,有形形色色的動植物,能讓孩子更好地接觸大自然獲得第一手經驗。孩子能知道自己吃的食物原來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長出來的,能看見夜晚滿天的星斗,能觀察到各種各樣動物的謀生本領。盧梭認為這相當於讓孩子翻閱“自然”這本無字天書,能夠獲取豐富的成長養料。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盧梭說,愛彌兒大了以後,再帶他去遊學,最好是徒步去遊學。因為這樣能走走停停,沿路考察風土人情,能讓人迅速地成熟。

我很贊同盧梭說的自然的教育,但是我也不會讓孩子遠離閱讀。我一直認為,閱讀是最廉價的、最快速的獲取經驗的方式。閱讀後的反思、由閱讀啟發的行動,就是非常好的實踐和成長。實踐和閱讀兩者都要有。

五、引導孩子學他自己認為有用的知識

盧梭說要讓愛彌兒學他自己認為有用的知識。盧梭會去引導,但絕不強迫他學習。書中講了一個引導的例子。

一次,盧梭想讓愛彌兒學習天文知識,但在開始接觸天文知識時,愛彌兒覺得這些東西沒有用,不想學。盧梭就說好,那停下來,他不會像一些家長那樣和孩子嘮叨大道理,或者命令必須學之類的。

有一次,盧梭帶著愛彌兒去樹林探險,走著走著,他們迷路了,盧梭就抓住這次機會來引導愛彌兒產生學習興趣。他說,我們住的地方在樹林的南邊,我們上次學過,好像什麼星星一直在北邊,我們如果能夠找到那顆星星,就能知道哪裡是北邊,北邊的反方向就是南邊。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受到啟發的愛彌兒說,是不是我們找到方向後,一直朝著那個方向走就可以出去了?盧梭說,是的。

最後,他們憑藉天文知識順利地走出了森林。這讓愛彌兒體會到了天文學的好處,他由衷地說,天文學還真是有用啊。這就是一種成功的引導。

2018-11-2

-END-

讀書|如何成為一名髓鞘質型天才

By逆水行舟讀書會

逆水行舟讀書會,專注拆解書中智慧

讀書|《愛彌兒》,一部仍不過時的教育學著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