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圖解,讀懂一部經典勝讀書十年

舍利弗 讀書 寧靜 佛教 禪留心間 2019-05-23
《心經》圖解,讀懂一部經典勝讀書十年

【緣起】

佛經是指月之手,

修行即順指觀月的過程,

通過這些語言文字,

體悟它背後所蘊含的深深義理,

明悟我們的清淨佛心。

【一】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在深入思考人生的終極目標問題時,他透過紛繁的俗世生活,看清了生命的真實意義,發現人的色、受、想、行、識,竟然全部都是虛無的形態,因此而徹底覺悟,超脫了一切的痛苦和厄運。

【二】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時他從寧靜中醒過來,對舍利弗說:舍利子啊(注:舍利子即舍利弗 )

凡是可看見的物質,它們都是由極微小的顆粒而構成的,若再更深層次的觀察,會發現這些極微小的顆粒也消失了,變成了看不見的意識能量形態。所以一切物質在本質上都是以虛無的意識能量狀態而存在;而同時,雖然一切物質其本質上雖然都是以虛無的意識能量狀態存在,但在現實中以我們很粗陋的視覺功能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個不同的形相。因此可以說,“色本質上是空,空表相上是色”

或者更直觀的說,物質和虛空本來當下就是一個。兩者是一體兩面(即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波為能量,粒為形態),色空不二,互為體相,不可單獨言說的。

《心經》圖解,讀懂一部經典勝讀書十年

【三】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我們繼續去觀照我們平常的感受、思想、行為、意識。你會發現,由於它們都是基於我們的體相而存在的,既然我們這個色身本體都是虛無的,所以他們的本質也更是虛無的,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我們虛幻的一種意識執著而已,也都是跟色空一體的道理一樣,不可單獨言說的。

【四】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舍利子呀,更確切地說,只要是我們可以感知到的一切,事實上都是沒有真正實體存在的,它們本質上都是空無。這個共同的空無可以勉強給一個假名——自性。

它從來就沒有生過,因此不存在有消亡之說;它無有實體的,所以不用擔心它會有汙垢,也無法說它是清淨的;它是非物質也非能量的,所以既不能說有增加,也無法說會減少。它萬古長青、永恆不變、寂然不動、含藏萬有。

【五】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因此,在這個自性的真空裡,是不存在物質形態的;不會有任何的感受、思想、行為和意識存在;沒有我們的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受、意識這些概念存在;沒有顏色、聲音、香氣、味覺、觸受、佛法的這些名相存在。

《心經》圖解,讀懂一部經典勝讀書十年

【六】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既然以上這些都不存在,所以也就不存在眼睛所看到的空間以及思想所意識到的世界等十八種界限了(十八界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界,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界); 不會有無明愚痴存在,甚至連無明愚痴這個概念都沒有;

【七】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不會有生、老、病、死的現象,甚至於連生、老、病、死的概念都沒有;沒有苦的概念存在,所以也沒有所謂的人生八苦、集聚無常、生滅涅磐、求道成佛這些方便引導度化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智慧名相概念,也就無所謂能證得智慧或是讓智慧圓滿了。由此自性寧靜清淨。

【八】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由於內心無所希求,不求得到,因此開悟,覺悟到自然法則給予眾生的那種公正無私的恩情。因此,我們應該做到心無掛礙,去追隨人生的真理。因為心無掛礙,我們就不會畏懼任何困難,就會遠離那些亂七八糟的妄想,最終讓自己超脫塵世的煩惱。

《心經》圖解,讀懂一部經典勝讀書十年

【九】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事實上,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諸佛,只要修此靜心觀心的法門。皆可獲得無上的正等正覺,實現真正徹底的解脫。

【十】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由此可知,人生的真理乃是能夠消弭生活煩惱的大神咒,是能夠破除人間愚昧的大明咒,是能夠帶來光明前景的無上咒,是無可替代的無等等咒—它是如此真實靈驗,絕不虛無。

【十一】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心經》的主題就是告訴各位:

放下吧!放下吧!讓我們一起去追求人生的真理吧!希望我們中間的每一位,都能夠儘早地成就自己的一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