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天賦人權”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大重要學說,這一觀念深刻影響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並融入到西方社會之中。

有關人的權利從何而來這一問題,“天賦人權”是如今最為主流的觀點。不過在西方思想史中,除了“天賦人權”之外,對於此問題的回答還有“人賦人權”。我們都聽說過“天賦人權”,但你知道什麼是“人賦人權”嗎?

著名的思想文化史學家何兆武教授在其關於西方思想史的隨筆集《雜草集》中,以較為通俗簡明的語言為讀者介紹了“天賦人權”和“人賦人權”以及兩者的區別與聯繫。

何教授認為,盧梭和柏克分別是天賦人權論與人賦人權論的兩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因此他從這兩位思想家入手討論“天賦人權”與“人賦人權”。

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何兆武教授

天 賦 人 權

盧梭作為法國大革命的最重要的理論先驅者,其有關的基本論點主要在《社會契約論》一書的第一卷。這些基本論點並未怎麼展開深入的發揮,而且本質上全屬形而上學的先天觀念,所以根本就沒有而且也不需要有什麼事實的佐證

《社會契約論》開宗明義就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的枷鎖之中”,所以人就應該打碎自己的枷鎖,奪回來自己已被剝奪了的權利;因為“人不是奴隸,而是一切的主人”。還說“一個人無償地獻出自己是無效的,只因為這樣做的人已經喪失了自己健全的理智”。

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權利,是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放棄、不能獻出的權利,“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就是放棄人的權利,甚至就是放棄自己的義務”。“這種棄權是不合人性的;而且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一切行為的道德性”。所有這一切全都是“想當然”、理應如此,是無需加以實證的

天賦““自然”和“人性”,在原文中只是一個字(nature,natural)。自然是絕對的,是故人性就是絕對的。是故人的一切權利就是絕對的。這種推論方式好像是一瀉而下,水到渠成,其間毫無牽強附會或扞格難通之處。

20世紀之初,中國“自然權利”一詞翻譯為“天賦人權”,其間的涵義便似稍有出入了,不過那用意卻是可以理解的。天賦人權是針對神授王權而言的。歷來王權論者的論據都是“奉天承運”“天子受命於天”,於是人權論者便提出人民受命於自然的旗幟來與之相對抗。

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盧梭

盧梭的天賦人權論是紙面上的理論,到了20年後,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就把它法典化為一套實踐綱領,雖則兩份典型的文獻都脫胎於啟蒙哲學的抽象原則。

1776年的《獨立宣言》首先就擎出一面旗幟:人權乃是“大自然的法與大自然的上帝之法所賦予人們的”,接著就聲明“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自明的,即一切人被創造出來都是平等的,他們被他們的創造主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1789年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的前言,可以看作是天賦人權論之集大成的一篇總結,其中不僅吸取了美國《獨立宣言》與憲法的精神,而且還包括了孟德斯鳩、洛克、伏爾泰、盧梭、百科全書派和重農學派各家的啟蒙思想。

它宣稱國家或社會乃是“自由與平等”的各個個人的結合,人們結合在一起形成國家或社會,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天然權利(天賦人權)”。原文中說:“一切人都生來是、而且永遠都是自由的,並享有平等的權利”。

盧梭彷彿是預感到必定會有人以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理由來反對他,所以他聲明:“我是探討權利和理性,而不是爭論事實。”他並不問事實如何,而只問道理應該怎麼講;因為事實如何並不能證明道理應該怎樣

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人權宣言》

人 賦 人 權

正如盧梭所預料,果然有人反對“天賦人權”。向天賦人權提出異議的是19世紀的歷史學派。歷史學派論點的來源之一,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的柏克

這場歷史演變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以更濃縮的形式和更快速的節奏演出的。清末的西學陣營代表人物嚴復早年就宣揚過盧梭,入民國後他在思想轉變之餘又寫了一篇《民約平議》的文章駁斥盧梭。從而引起過一陣學術思想界的爭論。

柏克是堅決反對法國大革命的,他迄今之享有盛名主要是由於他寫了一部《法國革命論》我們所稱之為人賦人權論的,並不意味著人賦人權就是不自然的。(天賦和自然在原文中都是同一個字。)相反地,它也是自然的,它是自然演化的結果。國家、社會、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種種風尚、習俗和法律,都是由自然演化而形成的。這樣形成的傳統,反過來就不斷地在培育著和塑造著人們的生活和思想。

我們的權利是誰給的?盧梭的回答是天賦的;柏克的答案是人賦的,是人類歷代智慧的結晶所賦予的。人權的觀念就是在這個傳統之中滋育的和成長的。這個傳統在柏克眼中是神聖的,所以我們必須敬愛它、學習它,向它那裡去尋求指導。我們的權利並非生來就是現成的,而是由傳統所塑造的、所形成的。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稱之為人賦人權

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柏克

柏克由於反對法國大革命的原則,通常被人視為“保守派”他雖保守卻並不頑固,他同情美國革命,他抗議愛爾蘭天主教徒遭受英國當局的迫害,並且抨擊英國總督統治印度的黑暗和腐敗。

然而他在法國大革命中所看到的,卻只是驕傲、狂妄、貪婪、野心、殘酷和陰謀詭計。當然,毫無疑問的是,人世間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醜惡現象的。在一個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這些醜惡一般不至於大量湧現,可以當作是不正常的狀態。

但是一到劇烈動盪的關頭,一切醜惡就有機會紛紛冒出頭來。這本來是十分自然、不足為奇的事。但是大抵上凡是這樣的關頭,守舊者總不免要訴之於美好的傳統來反對激盪的變革。柏克也不例外

法國革命的狂潮一起來,把一切傳統的秩序都沖垮了。沒有秩序,自由就談不上有任何保障,結果只會是一盤強暴和混亂。因此柏克認為,唯有傳統才能為傳遞和延續提供了最確切的原則,同時又決不排除改進的可能。

但現實世界中總是好與壞、善與惡相互摻雜並交織在一起的。如果一味追求純之又純的完美理想,其結果反而只能是自欺欺人,並且可能會導致專制和腐化。其實柏克也忽視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暴力行為雖然最終是通過人的品質和德行、思想和心理而表現出來的,但它卻又有其更深層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原因。

柏克過分強調傳統的力量與作用,也正有如啟蒙哲學家們之過分強調理性的力量與作用一樣,都不免失之於一廂情願

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法國大革命

結 語

柏克和盧梭雖然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立場,但在一個根本點上兩人又是一致的。兩人都是充沛的熱情更多於嚴密的理智,兩人都是浪漫主義思想的先行者,兩人都美化了自己的理想國,也都美化了人性

而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則在於,柏克是面向著傳統,而盧梭是憧憬著自然;柏克是以現實生活進行論證,而盧梭則是以法理進行論證

到了19世紀曆史學派的興起,便有學者專門以歷史事實去駁斥天賦人權論。不過,單憑歷史事實並不能就證偽法理學的原理,正有如單憑法理學的原理並不能就證實或證偽歷史事實一樣。雙方是在不同層次上和不同的思維軌道上進行操作的,所以雙方並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可以判斷是非的共同基礎。

歷史學派並沒有駁倒自然法學派所提出的“天賦人權”,自然法學派也並無法否定歷史學派所提出的事實。雙方的真理,在各自的出發點上都是“自明的”,但也都無法進行證實或證偽。無論是“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都有理論支持者,都無法“戰勝”對方。

- 版權信息 -

編輯:子水 黃泓

本文觀點資料來自

《雜草集:西方思想史散論》

圖片來自網絡

天賦人權還是人賦人權,你支持哪一方?

《雜草集:西方思想史散論》

作 者:何兆武 著

何兆武先生關於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深刻洞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