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比WiFi快100倍”的這項連接技術,到底是真的黑科技還是點歪了科技樹?

號稱“比WiFi快100倍”的這項連接技術,到底是真的黑科技還是點歪了科技樹?

隨著5G的身影出現在地平線上,“萬物互聯”的世界即將到來。5G可以完成物聯網的大部分工作,但是仍有小部分——比如家庭等小空間的室內場景——依靠固定寬帶基礎上的連接技術比較好。

在消費物聯網的技術標準上,近年來有2大技術最為火熱,分別是WiFi和ZigBee,還有藍牙可作為補充技術。大體而言,WiFi適用於內容-分發;ZigBee適用於智能家居的Sentroller網絡;藍牙則適用於連接個人局域網絡以及可穿戴式設備。從過去幾年的發展路徑看,未來的物聯網領域可能就是這3種技術三分天下。

不過,近期的一則新聞掀起了新波瀾。

PureLiFi CEO班納姆(Alistair Banham)在今年的MWC上透露,LiFi技術已經到了大規模部署的時候。在去年的同場展會上,他們第1次展示通過插入式Lifi模塊為智能手機提供網絡連接的案例,到了今年,“我們的數據吞吐量從43MB/s(約5Mbps)提高到了1Gbps,我們的光學組件也大大減少了,而且這是在現場充滿電磁干擾的環境下。”

他說:“我們現在有了合適的組件、合適的規模和合適的成本,可以與大型原始設備製造商就LiFi在其路線圖上的整合進行討論……LiFi的市場正在成型。”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是LiFi?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LiFi即是light fidelity的簡寫,也就是“光保真”技術,這是一種利用可見光波譜(如燈泡發出的光)進行數據傳輸的全新無線傳輸技術。2011年,英國愛丁堡大學電子通信學院移動通信系主席、德國物理學家哈斯(HaraldHass)教授首次在全球TED大會上提出了這一技術的概念。

目前的室內傳輸主要依靠WiFi,但是WiFi利用的是射頻信號,在整個電磁頻譜中僅佔很小的一部分,隨著用戶對無線互聯網需求的增長,可用的射頻頻譜正越來越少。在一些人多的場景,網速會飛速下降。根據思科的數據,每年通過移動設備發送的信息量都在翻番,很快頻譜資源就會不夠用,人們急需補充技術甚至是替代品。

在哈斯的設想中,可見光是傳統無線電波的天然替代品。

這項技術的原理是用LED燈原本就具有的高速閃爍特性進行數據編碼,發射光脈衝。根據不同速率在光中編碼信息完全可行,例如,用LED的開表示1,關表示0,通過快速開關就能傳輸信息。由於LED的發光強度,以及閃爍頻率達到每秒數百萬次,人眼不會注意到光的快速變化。

然後,光被光敏探測器接收,並以電子形式解調,再將其轉換回數據流,使其可用於視頻、音頻和其他網絡任務。

哈斯表示:“這就像通過火炬發送摩爾斯電碼,但速度更快,並使用了計算機能理解的字母表。”

這樣,無需大規模重新鋪設基礎設施,只要為世界上已經存在數百億個燈泡裝上芯片,就能創造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簡單來說,只要頭頂上有燈光,理論上無論是傳輸數據信息、上網,還是進行語音、視頻通話,亦或是調節物聯網設備的開關。

總體來看,這項技術屬於“可見光通信(VLC)”的一種。最早進入這個領域的是日本。早在2000年左右,日本名校慶應大學和索尼合作,率先開啟了對無線LED可見光高速傳輸的研究,慶應大學團隊很快完成了初期的基礎理論研究,讓VLC進入了商用和民用化階段。

日本先是在2008年,於九十九里海灘進行了利用燈塔LED作為VLC試驗,通訊距離為2千米,最大通訊速率約為1kbps,還很慢。1年後,日本展出了應用VLC技術的數字廣告牌,該廣告牌利用其背光LED傳輸數據,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下載信息。2010年,日本以圖像傳感器為接收機、以LED交通燈為發射機的通訊試驗取得成果,在通訊距離300米的情況下,傳輸速率可達4800kbps。

同一時期,歐盟也在2008年開始了對相關技術的研究,集結了法國、德國、意大利等21個國家開展了“OMEGA項目”,主要針對超高速家庭接入網進行研究,VLC是其中焦點;同年,美國自然基金會資助開展了“智能照明”項目,主要進行VLC研究。

近年來,我國後來居上,根據2015年的相關報道,我國“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實時通信速率已經可以達到50Gbps。

LiFi和WiFi

目前,LiFi相較WiFi,在頻譜資源、傳輸速度、便利性、安全性以及對人體的影響上都有優勢。

頻譜資源

LiFi利用的是可見光波,因此整個可見光譜都是LiFi可利用的頻譜範圍,範圍達999310000MHz;對應地,WiFi能使用的頻譜只有655MHz。這意味著,在Li-Fi網絡裡,單個數據信道的帶寬可以做得很大,也可以容納更多的信道做並行傳輸,從而讓整個傳輸速度大幅提升。

傳輸速率

根據802.11ac協議,在80MHz頻道上,WiFi的最高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3Gbps,而在最新的WiFi 6協議中,在5GHz頻段上,理論上可以實現10Gbps的傳輸速度;而在LiFi這邊,通過紅外線傳輸的速率僅為1kbps,但通過可將頻段,傳輸速率可達1Gbps,且理論上最大速率可達224Gbps。這就是媒體宣傳“比WiFi快100倍”的由來。

安全性

WiFi的傳輸主要是利用無線電波傳輸,無線電有一個頻率,這個頻率是可以破解的。但是LiFi是利用可見光進行信息傳輸,光的成分複雜,具有波粒二象性。簡單來說,就是用光傳播的LiFi更加安全。可以避免建築外的WiFi盜用,室內的信息不會洩露到室外。

因為LiFi的這一優勢,法國一些核電站和工業基地已經被LiFi技術吸引。目前法國在核電站裡禁止使用WiFi,即使是在法國電力集團公司辦公樓內部和發電站裡也很少使用WiFi,就是為了怕被黑客入侵。

便利性

不依靠無線電波,不會產生電磁干擾。因此,想在飛機上連接互聯網就不必屏蔽電子設備了,這可謂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此外,前面提到,LiFi技術的原理與摩爾斯電碼相似,在偏遠地區能比WiFi更方便地連接。因此LiFi能應用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譬如煤礦,煤礦工人可以利用Lifi使用地理定位系統、打電話或者上網。

人體安全

對於電磁波過敏症患者而言,LiFi可謂是福音,因為它不會產生電磁波影響,可以應用於醫療界。美國華盛頓州西部350公里有一個小城鎮完全沒有電磁波,是電磁波過敏症患者的天然避風港,目前也正在考慮應用LiFi技術。

遺憾的是,具備瞭如此多的優點,LiFi目前仍舊無法取代WiFi的地位,因為其缺點過於明顯,且短時間內很難克服。

反向通訊

通訊是雙向的,但是在LiFi中,從LED燈泡發射信號到手機上,只解決了問題的一半,如何從手機發信號回去才是問題,難道要給手機裝上一個大燈泡?目前業界的解決方案是用無線電通信作為補充,不過這讓這個技術的標準化變得很難。

通信距離

通常一臺WiFi設備可以覆蓋數百平方米的範圍,而LiFi則很不穩定,在可以直視光源的地方,信號可以延伸很遠,但在有遮擋的地方,即使離得再近也沒有信號。而且雖然在實驗室中有論文號稱通信能達到1Gbps的帶寬,在一般沒有專家指導的安裝環境中,這實際上很難達到。可以期待的帶寬應該在Mbps範圍。

這2點是目前LiFi普及最大的困難,除此以外還有環境光源對通訊光源造成干擾、不能關燈等等問題有待解決。

受困於此,雖然在實驗室中進展順利,但在實際中只有小範圍的應用,比如飛利浦去年就在法國房地產投資公司Icade的辦公室進行LiFi技術測試,通過紅外光波,他們實現了室內30Mbps的傳輸速率。同時,寶馬去年下半年在自家工廠也驗證了LiFi技術的可行性,似乎有將其大規模鋪開的打算,這或許會是個好的開始。

消費設備

如果消費者希望嚐鮮這種新穎的技術,也有幾款產品可以選擇。

MyLiFi“檯燈”路由器

在CES 2018上,光通信公司Oledcom推出了全球首個消費級的LiFi產品——檯燈樣式的LiFi路由器MyLiFi。MyLiFi本身是一款檯燈,可以照明,可以調節色溫,具備APP控制等常見智能檯燈功能。

若要作為LiFi路由器,你需要為終端設備配備USB接口的光線接收器,這樣,只要在MyLiFi光線照射的範圍內,就能接收信號上網。MyLiFi提供的網絡傳輸速率達到了23Mbps,已經趕上了現有的WiFi設備。

LiFi LED照明面板

同樣是在CES 2008上,美國公司VLNComm展示了首款LiFi LED照明板“LumiNex”。這款照明面板可以安裝在天花板上作為頂燈使用,作為路由,它可以提供108Mbps的高速下載速度,還可搭配擁有253Mbps上傳速率的“LumiStick”,網絡覆蓋範圍達50平方米左右。搭配普通的LED燈,可以支持15位用戶同時上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