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只是表象,這才是中國股市走熊背後的真正病根

IPO 美股 金融 註冊制 華夏時報 2017-06-20
IPO只是表象,這才是中國股市走熊背後的真正病根

A股市場上,每次當股指低迷的時候,圍繞IPO是否該暫停,資本市場吵成一鍋粥。回顧中國股市20多年的發展歷程,暫停IPO確實能暫時緩解股市供需關係,有利於市場休養生息,但也確實未從根本上解決資本市場的痼疾。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解決那些一直為市場詬病的根本性問題呢?6月16日,財經大V頻道大V互懟會邀請了央視證券頻道總編輯鈕文新與北京絲路漢賦投資公司董事長筆夫,就這一問題展開深度對話。

IPO只是誘因,股市下跌實質是金融錯配導致的供需失衡

“IPO確實是股市下跌的誘因,但也僅僅是誘因,不是下跌的根本原因。股市這些年來牛短熊長,根本原因是股市供給不斷增加,但股市需求卻沒有增加。事實上,股市存續資金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是一直在流出,甚至不得不靠槓桿才能維持。”作為90年代初就入市的老股民,鈕文新對此深感痛心。

鈕文新強調,中國金融市場目前存在著極為嚴重的資源錯配,金融結構嚴重扭曲,貨幣市場資金嚴重過剩,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資金日漸枯竭。“現在的餘額寶,資金餘額高達一萬多億,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個世界之最嗎?”鈕文新呼籲,監管高層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及時想辦法扭轉這種金融錯配。他說,供需失衡的狀況不改變,即使暫停IPO,也不可能改變股市下跌的趨勢。

對於金融資源的嚴重錯配,筆夫也深有同感。“最近,我研究了一下上市公司的利潤來源,發現不少大企業特別是國企,利潤來源竟然主要來自轉貸,也就是說,這些大公司從銀行低息貸款後,再轉貸給其他中小企業,藉此吃息差。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註冊制勢在必行,打破一級市場尋租中國股市才有希望

“中國股市問世以來,一直有兩大根本弊端,一是股權分置,造成大股東對流通股股價漠不關心;二是IPO審核制,造成上市過程中尋租不斷,帶來一級市場對二級市場的盤剝。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第二個問題現在正接近解決。管理層近期如此大批量的發行新股,意圖就是造成事實上的核準制。”作為資深市場觀察人士,筆夫對中國股市弊端的分析一針見血。

在筆夫看來,中國股市眼下的高估值,純粹是審核制審出來的。為什麼那麼多企業打破頭爭著上市,就是因為行政審核帶來的上市機會一票難求,一旦上市就會給公司帶來很高的估值,因此,只要審核制存在一天,一級市場尋租就很難避免。

“大家都羨慕美國股市長期走牛,根本原因就是人家是梧桐樹下自發形成的市場,一開始就是註冊制,無論‘狗屎’還是‘鮮花’都可以上市,只要你信息透明,有人願意買,你就可以上市。但只要你敢造假,一旦發現就要被抓起來,被罰得傾家蕩產。”筆夫說道。

“我們的證監會,職能要儘快改變,從目前的發證機關,轉變為真正的監管機構。只要審核制不改,垃圾股上市不斷,我們的股市就不可能真正走好,對人家美國股市只有羨慕嫉妒恨啦!”筆夫說道。

對於目前市場的制度缺陷,鈕文新雖然贊同筆夫的觀點,但他認為,作為一個“新興+轉軌”的市場,中國股市短時間內還無法與美國這種上百年的成熟市場相比。他說,中國股市目前確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特別是從機制上改變以往過於對上市公司與機構的偏向,真正實現融資人與投資人在制度上的平等,只有這樣才可能帶來一個真正正常的股市,吸引投資者進場。

(主編 張學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