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IPO背後:支付寶的流量和數據能賣多久?

IPO 支付寶 螞蟻金服 中概股 企鵝生態 企鵝生態 2017-10-03

趣店IPO背後:支付寶的流量和數據能賣多久?

近兩年冷淡的中概股,最近密集迎來一批新玩家。但相比當年中概股的榮光,新IPO的這些企業無論規模還是質量,顯然難與當年阿里、京東、微博陌陌那批相比。

更明顯的趨勢,則是這批中概股中不少都高度依賴巨頭公司,甚至乾脆是巨頭的附庸。比如創造今年最大IPO規模的百世物流,其51%股權屬於阿里巴巴外,主體業務也高度依賴於阿里電商的物流需求。

最近披露招股書的另一家互聯網金融概念公司,趣店,則在業務上更加依賴阿里系。其賴以盈利的主體業務“現金貸”在用戶流量和數據風控兩端,都高度依賴於螞蟻金服。

但相比其他阿里系公司,或同樣是依賴巨頭騰訊的流量做現金貸的微眾銀行,趣店的股東名單中螞蟻金服僅排第五位,IPO前佔股12.8%,低於創始人也低於眾多純財務投資方。

阿里系角度看,這是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方面,阿里系投資風格向來是“投資不如控股、控股不如併購”,對於優質項目,阿里一定會在獨立IPO或融資前儘可能納入體系中;另一方面,在趣店IPO過程中,貢獻用戶和流量的螞蟻金服實際是出力最多的公司,但卻並非最大收益獲得者。

一向以睚眥必報、江湖氣著稱的阿里系,這次等於被“白吃豆腐”。馬雲能忍這件事嗎?

1.趣店IPO核心業務: 高度依賴支付寶流量和數據的現金貸。

在趣店公佈的財務數據中,最令人側目的是其超高利潤率。2017年上半年,趣店營收18.33億元,淨利潤9.73億,淨利潤率53.1%。這個變現效率不僅高於阿里淘寶、百度搜索,也高於騰訊遊戲。這背後依賴的是“現金貸”這個變現工具。

趣店,更為人熟知的名稱是趣分期。作為以校園貸起家的最著名的幾家互金項目之一,如今其主體業務更多聚焦在現金貸上。翻開趣店招股書,趣店對過去用以融資的概念——校園貸基本沒咋提。佔據趣店營收85%以上的業務實際為現金貸為主體的Financing income。

論賺錢速度,現金貸盈利能力不僅秒殺互聯網公司,即便在三百六十行中,怕也要排在最前列。但與民間借貸一樣,互聯網的現金貸也並不是誰組個團隊都能做的。儘管中國金融市場目前融資成本很低,但現金貸仍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優質借款人從哪來?風控數據怎麼做?

趣店的這兩個關鍵問題,實際上都是由支付寶解決的。

長久以來,支付寶給趣店的流量入口是其新用戶主要來源。在趣店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到,其營收和利潤水平是在2015年下半年螞蟻金服對其進行投資後,才出現重大增長的。在螞蟻金服投資前的2014年,趣店營收為2400萬,淨虧損4000萬。2015年,趣店營收2.35億淨虧2.4億。

出現轉機是在2015年11月支付寶為趣分期開放入口後。2016年趣店財報完全翻轉,營收增長至14.42億元,盈利也達到5.7億。

在螞蟻金服開放入口後,趣店由一年淨虧2.4億到盈利5.7億;現金貸由2014年的2100萬增長到2016年的12.7億,兩年增長60多倍。

在招股書中稱“在2017年2月份前,趣店和其現金貸產品來分期都位於支付寶用戶界面的top ten searches” 。在招股書中,趣分期也明確提及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在其風控中的高度運用:“平臺的借貸用戶通常擁有620以上的芝麻信用評分,而為了進一步擴大借貸用戶規模,其已經開始批准芝麻信用評分低於600的用戶借貸。”

在招股書中,趣店明確表示其也從螞蟻金服和支付寶在國內的優秀品牌中獲益。並稱如果螞蟻金服市場地位或品牌受到損害,也會對趣店的品牌產生影響。

2.為趣店IPO貢獻最多的螞蟻金服,僅是第五大股東。

顯然,趣店能夠IPO,螞蟻金服稱得上頭號功臣。但隨著招股書披露,外界發現螞蟻金服在趣店佔股僅12.8%,為趣店第五大股東,比例不僅在CEO羅敏之下,也低於崑崙萬維、源碼資本等純財務投資方。

等於說出流量出數據,並給予趣分期轉型能力和上市最大推力的螞蟻金服,甚至不是趣店上市的最大受益方之一。

在阿里系當中這是個十分奇怪的現象。熟知阿里投資風格的人都知道,阿里系這幾年的投資風格是圍著“投資不如控股、控股不如收購”邏輯展開的。對於優質項目,從高德、UC、文化中國到最近上市的百世物流,阿里都是這樣執行的。

對未能實現控股併購的優質公司,阿里採取的是非常激烈的強勢態度。比如對拒絕被控制的新美大和王興,阿里不惜低價拋售股票狙擊其融資;對於未能掌控的滴滴、快的合併,阿里評估為“失敗案例”。

在趣店這個項目中,貢獻流量用戶和數據、同時也不缺現金貸能力和供應商的螞蟻金服,某種程度上也算“吃了虧”。

不是大股東卻出力最多,在商業領域摸爬滾打過幾年的同學都知道,這樣的合作很難持續。 因此這次在趣店IPO過程中,阿里既沒站臺也沒增資,其實是個危險的信號。

趣店也在IPO文件中確認雙方此前關於流量入口的合作實際已經終止,根據趣店與支付寶於今年8月份簽訂的新協議,其給予趣店的入口等級已經下調,同時支付寶也在向趣店收取更高的渠道費用。

3.趣店與微眾,同樣以巨頭流量起家,但命運可能不同。

利用巨頭的流量和數據做現金貸是個躺著賺錢的生意。在阿里和螞蟻金服側,有趣店;在騰訊側,也有利用微信、QQ流量和數據做微粒貸的微眾銀行。但目前來看,兩家公司的未來可能會截然不同。

在趣店IPO幾乎同期,微眾銀行的擬IPO傳聞也開始流傳。背靠微信和QQ的巨大用戶,微眾最重要的產品“微粒貸”累計放款超過3000億,貸款人數超過2000萬。微眾公佈的2016年報中營收24.5億元淨利潤4.01億元。營收水平高於趣店,但利潤率不及。有信息顯示微眾的估值超過600億人民幣。高於趣店估算的200多億擬IPO估值。

更重要的,則是微眾在騰訊系、趣店在阿里系截然不同的地位。騰訊是微眾第一大股東,只是受限於國家政策才沒能實現控股;螞蟻金服則是第五大股東,且未在此次趣店IPO中趁勢增資。

微眾在騰訊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金融流量變現上,能受騰訊掌控的微眾幾乎是唯一的可選項;在螞蟻金服側,不僅螞蟻金服自身在運營花唄等消費金融產品,市場上還有不少消費金融公司和茫茫多的現金貸公司可選,趣店身上並沒有支付寶所特別依賴的能力。

也因此,相比微眾銀行被認為是騰訊系在金融領域最重要佈局之一,趣店身上幾乎沒有什麼阿里概念。反而是螞蟻金服與趣店的合作正在減少,甚至在趣店的IPO文件中,無法與阿里系延續合作,也成為趣店列出的最前面幾個業務風險。這可能就是同人不同命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