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劃出政策紅線!次新股炒作迎來重大變革

IPO 次新股 投資 私募 巨豐投顧 巨豐投顧 2017-08-10

證監會劃出政策紅線!次新股炒作迎來重大變革

次新股板塊經歷4個月深度調整,新股上市連板數量逐漸減少,近期更是屢次出現新股上市第三天便打開漲停板的情況。而近日證監會查處團伙炒作次新股的動向,又會否對次新股短期的行情構成壓力?

次新股炒作再遇強監管

自今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出現一輪上漲行情後,次新股指數便開始了連續4個月的下坡行情。另一方面新股上市連扳數量也逐漸減少,且月均漲停天數逐月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證監會查處團伙炒作次新股的動向,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近日,證監會的一則動向引起市場的注意。證監會調查發現,有行為人糾集違法團伙、籌集巨量資金、使用大量賬戶輪番炒作“次新股”。證監會舉例稱,今年2月至3月期間,某企業及其實際控制人組建、控制一個分工明確的操盤團隊,通過多個資金中介籌集數十億資金,利用300多個證券賬戶,採用頻繁對倒成交、盤中拉抬股價、快速封漲停等異常交易手法,連續炒作多隻次新股,涉嫌操縱市場。

證監會的這一舉動讓A股市場對監管層嚴打次新股炒作再度綁緊神經。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證監會對次新股惡性炒作的監管不斷趨嚴。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監管層將次新股炒作納入監管範圍,對次新股的炒作有降溫的作用,但要有較大成效還需要一個過程,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持續打擊,未來對次新股的炒作應該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一位北京的資深基金經理則表示,監管層的動作已經對次新股的行情構成了壓力,前期已經跌了不少,後續的個股行情可能會出現分化,部分估值較為便宜且業績增長較好的次新股更能獲得資金青睞。

新股開板越來越早是好事

一項統計顯示,2016年全年,連續漲停不超過5個交易日的新股只有14只,佔全年新股總數的6.17%。在投資者眼中,新股上市後連續10個以上一字漲停似“家常便飯”。進入2017年,打新賺錢的收益出現下降跡象。1月至6月,新股連續漲停板的交易日分別平均為11.07個、13.61個、12.53個、9.71個、9.45個、8.94個。其中,連續漲停數少於5個(含)的新股達43只。上市迎來3個漲停後即開板的新股包括傑克股份、華達科技、太平鳥、新鳳鳴、吉華集團、浙商證券、中國銀河等。

炒新與炒小、炒差、炒短被合稱為“四炒”,是阻礙A股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負面因素之一。“四炒”是導致市場長期低迷和投資者虧損的重要原因,但散戶投資者往往難改陋習,熱衷盲目追漲次新股。

次新股炒作過於火爆的背後,伴有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部門對惡意炒新進行調查與打擊,使遊資的投機行為有所收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股開板越來越早意味著打新收益下降,但對整個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是好事。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雖與發行定價尚未真正市場化有關係,但主要因為過度投機炒作起到推波助瀾作用。過度炒新屬於投機博傻,導致市場資源錯配,令盲目追漲的散戶投資者利益受損。股票價值最終是由公司基本面決定的,過度炒新嚴重背離了股票的基本價值,炒作過後必然留下“一地雞毛”。

隨著炒新等投機炒作行為逐漸得到抑制,市場資金把注意力更多轉向“業績為王”,有利於推動價值投資理念在A股市場紮根,有助於A股走穩走強。

價值重估階段將到來

今年以來,新股、次新股發生反轉或許與監管趨嚴有一定的關係,除此,IPO常態化無疑是一個主要原因。而即便在當前次新股已經有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仍有業內人士表示偏貴,業績增長成為多數資金的關注方向。

對於已經大幅下跌的次新股板塊,有市場人士認為,有部分個股已經跌到了較為合理的估值水平。但一私募人士表示,目前次新股的估值仍舊偏高,“太貴了”,暫時不會去關注和買入,投資的話應該主要看業績。

“在當前市場風格下,業績對次新股市值的決定作用更為凸顯。”申萬宏源在7月下旬時發佈研報稱。

“對新股、次新股而言,單純炒作將成為歷史,一二級市場上的估值將逐步接軌,價值重估的階段將到來。未來新股和次新股的操作也將回歸到基本面,有堅實的經營業績支撐的公司才能獲得資金青睞。”星石投資表示,從長遠來看,IPO常態化將使得市場向成熟完備的方向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無形的手”與監管“有形的手”的共同作用下,業績逐漸成為保障股價上漲的主要因素,資金對炒作新股的興趣逐漸降低,逐步轉向了有業績支撐的價值股。在業績為王的邏輯下,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行業地位、競爭優勢等基本面因素對股價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市場資金也將對新股標的進行擇優選擇。

(綜合自中國證券報、第一財經、中國經濟時報等媒體)

智能高勝率技術,鎖定黃金戰機,金牌投顧團隊坐陣,關注聚股票微信(jugupiao) 捕捉爆發真龍頭!

風險提示:本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