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盛宴後遺症:限售股解禁衝擊下這些公司股價腰斬

IPO 圓通速遞 申通快遞 綠地控股 證券時報 2017-06-26

更多資訊,請關注證券時報網(ID:wwwstcncom)微信,或下載證券時報APP

作者:孫樹冠

民企也好,國企也罷,隨著借殼重組的預期被市場充分挖掘,當限售股陸續解禁後,股價高位跌落的情形屢屢發生。

6月23日,借殼七喜控股的分眾傳媒報收13.45元(復權後,下同),較2015年11月23日創下的歷史最高價31.05元,已經腰斬。

2015年12月28日,分眾傳媒完成借殼上市,2016年12月19日,分眾傳媒迎來30.36億股解禁,2017年4月17日,再度解禁5.05億股,合計解禁35.41億股,較此前流通股數量擴充近7倍。

民企如此,國企也不例外。

石化油服2015年7月1日借殼*ST儀化,股價一度高達14.23元,最新的收盤價則為3.35元,跌幅達76.46%。2016年3月3日,石化油服解禁13.33億股;2016年8月22日,解禁10.35億股,合計解禁23.68億股,較此前流通盤擴大逾5倍。

此外,綠地控股、巨人網絡借殼成功後,隨著限售股的不斷解禁,股價也均出現大幅下滑的現象。

截至最新,綠地控股股價較歷史最高價下跌81.31%,同期流通盤擴大逾5倍;巨人網絡較歷史最高價下跌43.18%,流通盤擴大近1倍。

值得注意的是,圓通、韻達和申通等3家借殼上市的快遞公司,接下來將陸續迎來大規模限售股解禁:圓通速遞將在今年的9月26日解禁4.53億股(當前流通股為3.3億股);韻達股份將在12月25日解禁1.54億股,(當前流通股為0.81億股);申通快遞將在2019年12月27日解禁12億股(當前流通股為3.32億股)。

從目前最新的股價表現看,圓通速遞較歷史最高價下滑50.7%、韻達股份下滑22.06%,申通快遞下滑46.37%。隨著大規模解禁陸續到來,這3家快遞公司股價是否會進一步下滑,值得觀察。

借殼對業績有提振,但多數未能扭轉股價下跌趨勢

從重組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看,即便最新業績改善,但並不能遏制住股價下滑的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分眾傳媒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24.5億元至25.5億元,同比增28.87%至34.13%;

巨人網絡則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6.16億元至6.56億元,同比增23.19%至31.2%;

綠地控股未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報,公司一季度現實淨利潤26.78億元,同比增18.94%。

從上述3家借殼成功的上市快遞公司看,整體上最新業績均實現同比增長:申通快遞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6.99億元至7.9億元,同比增15%至30%;韻達股份上半年預告6.74億元至8.22億元,同比增27%至55%;圓通速遞未發佈半年報業績預告,但公司一季度盈利2.79億元,同比增長7.01%。

不過,也並非所有上市公司借殼重組後業績都實現同比增長。石化油服一季度虧損高達13.45億元。

除解禁衝擊外 還有這些因素影響借殼題材

上市公司借殼需要經歷漫長過程,從預案、董事會決議、股東大會通過、監管部門通過,在這個過程中,二級市場投資者的預期不斷推高股價。而一旦借殼成功利好兌現,一旦沒有強大的業績支撐,隨著限售股大規模解禁,股價開始不斷下跌。

此外,A股市場的生態也在發生變化:

1、 IPO常態化發行,借殼不如直接排隊。通過定向增發借殼重組的方式,從預案到借殼成功,需要經歷中間環節漫長的博弈過程,又面臨許多的不確定性。在IPO常態化發行的情況下,相對而言,借殼的成本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2、 監管層規範再融資市場,定增融資借殼難度加大。在過去的十年中,再融資規模激增10倍,2016年再融資規模超萬億元。在此情形下,再融資市場各種亂象層出不窮,隨著管理層對再融資市場的進一步規範,通過借殼方式登陸二級市場的難度加大。

3、 管理層規範大股東減持行為,即便借殼成功,減持套現難度加大。“清倉式減持”的上市公司成為監管部門重點關注對象,加強對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行為的規範,是今年監管的重點。

4、市場預期兌現之後,投資者用腳投票。借殼上市成功後,固然會有少數跟風的投資者“站崗”,但大多數理性的投資者用腳投票後,股價的下跌預期形成,股價便開始進入下跌通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