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6日Facebook發佈天秤幣(Libra)白皮書後,全球巨大震動

自6月16日Facebook發佈天秤幣(Libra)白皮書後,全球巨大震動

報告發布背景

自6月16日Facebook發佈天秤幣(Libra)白皮書之後,全球引發巨大震動。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隨即於6月25日在京發佈《天秤幣(Libra)的世界影響和中國對策》(簡稱“報告”)並舉辦專場研討。

當天,中心理事長郭宇航發佈《天秤幣(Libra)的影響和中國對策》專題報告,中心第二任理事長鄧迪、數字資產研究院院長朱嘉明、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對報告進行點評,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鄧建鵬、火幣中國CEO袁煜明做專題分享,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蘇寧積極評價中心報告,並做重要講話。

該報告主要從天秤幣的影響入手,研判中國政府、企業的可行對策,以期給監管和同行提供參考。

自6月16日Facebook發佈天秤幣(Libra)白皮書後,全球巨大震動




報告內容如下:

一、天秤幣可能帶來的世界影響

(一)天秤幣誕生於美國強大的創新體制,利於鞏固美國的全球影響力

天秤幣白皮書中列出了二十餘家創始會員,多數是21世紀後出現的美國企業,囊括了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企業,如第三方支付鼻祖paypal、網約車鼻祖Uber、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以及持牌數字資產交易所Coinbase。


自6月16日Facebook發佈天秤幣(Libra)白皮書後,全球巨大震動



這些企業都曾由於創新而飽受爭議。Uber引發了出租車司機集體抗議,Facebook引發侵犯用戶隱私和壟斷的質疑,Coinbase被認為會縱容洗錢和犯罪活動。

但是,這些企業都在美國找到了生存空間,逐步和監管共生共融,緩慢而深刻地改變世界,體現了美國強大而包容的創新體制。

如今,這些創新企業抱團推出天秤幣,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的態度務實而積極。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表示,Facebook已和美聯儲及其他國家監管做過溝通,他“對天秤幣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在全球流通之前,Facebook必須解決其他問題”。

儘管天秤幣由民間發起,但其白皮書中明確表示,會攜手各個行業監管,而非繞開監管。由於多數天秤幣創始會員是美國企業,因此天秤幣要想最終落地,必然要得到美國監管認可,其方案必須符合美國利益。

天秤幣並非紙上談兵,而是與美聯儲等機構有實際合作的運作體系。其他國家或企業加入與否,便是對網絡全球化的取捨。 美國包容的創新體制,培育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企業群。這些企業也代表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提升和鞏固美國的影響力。

(二)網絡和金融的主權邊界模糊,傳統主權進一步受到網絡侵蝕

天秤幣協會目前的創始企業,涵蓋了衣、住、行等高頻消費場景。這些會員均為區域性乃至世界性互聯網巨頭,覆蓋超30億互聯網用戶,接近世界人口的40%,佔全世界互聯網用戶約80%,中國以外的互聯網用戶基本囊括其中。

一直以來,互聯網企業致力於打通人和信息流、物流的連接,受制於傳統金融體制,互聯網和資金流間始終存在隔閡。即使如paypal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只是在基於傳統金融基礎設施上的支付工具,沒有改變資金通過銀行流轉、結算的本質。

在區塊鏈技術誕生和應用10年後,“貨幣互聯網”成為可能。天秤幣利用區塊鏈技術,將人和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打通,每個人成為超越主權的“數字居民”。當海量用戶和加密資產融合後,傳統主權的概念趨於模糊,傳統主權將受到網絡的進一步侵蝕。

在弱小國家,天秤幣會搶先於當地政府建成金融基礎設施,該國金融主權趨於喪失,可能被天秤幣協會實現“網絡殖民”。

世界銀行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有 17 億成年人未接觸到金融系統。在17億人中,有 10 億人擁有手機,近 5 億人可以上網。這5億互聯網用戶,會成為天秤幣最早的種子用戶。

在拉美、中東、非洲等地區,大量國家金融基礎設施較差、但網民數量不少,天秤幣支付生態一旦完成閉環,大量低信用國家的公民就會變成天秤幣本位,這些國家的法幣將很快被天秤幣驅逐。

儘管天秤幣協會聲稱,“協會鼓勵在全球多個受監管的電子交易所公開交易 天秤幣”。但是,這不能阻止天秤幣形成場外市場。如果不能設置好規則,天秤幣會對弱小主權國家帶來巨大風險。

(三)天秤幣儲備資產中,預計沒有人民幣資產,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天秤幣涉及超30億互聯網用戶,具備比很多單一國家央行更強的鑄幣權。因此,這個由企業組成的天秤幣協會,會成為超主權的金融勢力。由於中國企業和用戶幾乎置身事外,天秤幣會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阻礙。

天秤幣的儲備籃子由多國法幣和短期國家債券,目前多數天秤幣創始會員是美國企業,中國用戶佔比很低。因此,天秤幣的儲備籃子中,人民幣資產佔比預計會非常低,如果不主動干預,甚至會沒有人民幣資產。

一些國家完成天秤幣本位後,資金流會反作用於物流,優先和本位幣用戶進行交易,進而對中國的進出口企業造成潛在影響。

在監管層面,由於中國政府對數字貨幣政策嚴苛,雖然會讓天秤幣在中國難以流行,但中國政府也很難介入治理。於此同時,在天秤幣白皮書發佈的第二日,G7集團計劃7月出臺對天秤幣的評估報告,最終實現聯合監管。目前,中國暫時被處於聯合監管討論範圍之外。

在行業層面,儘管中國擁有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基本在中國,海外用戶佔比很低。因此,中國企業暫時缺乏在數字貨幣領域另起爐灶的可能。


二、面對天秤幣的中國對策

(一)重新檢討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的經驗教訓,給金融科技創新以市場空間

天秤幣是在普惠金融領域的金融科技創新產物,目的是至少服務全球5億未被金融系統覆蓋的互聯網用戶,進而推及更廣泛的互聯網用戶。 從技術演進路徑上看,天秤幣的產生具有必然性,這是區塊鏈技術日趨成熟後的必然嘗試。

天秤幣的產生,一方面得益於美國民間企業積極作為,另一方面受益於美國政府審慎包容。

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行業,在中國萌芽並不晚於美國,甚至中國在區塊鏈技術和應用上一度領先全球。由於後期監管政策的收緊,中國的區塊鏈生態日趨萎縮,目前已經整體性落後於美國。

從世界範圍看,無論是IMF之類的世界性組織,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政府,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和謹慎應用漸成風氣。一刀切或者放開手的治理手段,已經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行業。

對於金融科技創新“一刀切”,不僅不利於金融穩定和化解金融風險,而且會造成創新停滯,進而落後於其他國家,造成實力不對稱風險。 因此,中國建立審慎包容的金融科技監管體制勢在必行,促成金融科技創新的健康有序發展。

為實現包容審慎的監管,需要實現“監管科技加負面清單”,實現有依據的審慎、有底線的包容。

(二)開放數字貨幣與資產的討論和創新試驗禁區,央行數字貨幣體系應該允許國企和民企的全面參與

自從9.4禁令之後,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的公開討論及試驗在國內成為禁區。於此同時,歐美髮達國家不斷舉行聽證會和研討會,允許數字貨幣項目在監管沙盒中有序試驗。

無論在數字貨幣實踐還是理論層面,目前中國已經落後於發達國家。

公開資料顯示,即使在G20國家中,對於數字貨幣尚未達成共識,因此,禁令無益於國際交流或者行業發展。

2018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也公開表示,“數字貨幣可以是中央銀行的,也可以是私營部門的,也可以兩方面合作”。 對於私營部門參與數字貨幣的條件,周小川指出,“私營部門可以參與到諸如此類的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但是必須要在政府指導的前提下,具備公共精神,考慮公共性、穩定性和貨幣傳導機制。”

基於此,中國可以結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成果及行業實踐,鼓勵企業全面參與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的技術積累和應用,逐步構建完整的數字貨幣生態。關於數字貨幣試驗,可以考慮在境外試運行,進而在海南等境內地區設立監管沙盒。

(三)應該允許中國機構和企業加入天秤幣體系

天秤幣是首個由互聯網巨頭抱團發起的數字貨幣,具有巨大的示範性作用。因此,中國應該允許中國企業參與天秤幣協會,在天秤幣協會中代表中國意見,同時依託天秤幣平臺,中國互聯網企業也能夠走出國門,成為全球級應用。這樣不僅符合中國的數字貨幣監管政策,也不會失去網絡空間的話語權。

(四)支持其他巨頭髮起數字貨幣,分化天秤幣的影響力

天秤幣之所以出現,是區塊鏈技術解決陌生人信任問題後,互聯網巨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社會試驗。儘管天秤幣具有創新性,但在任何國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巨頭都不受歡迎。

2019年,IMF總裁拉加德曾警告,“在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對金融格局帶來重大幹擾,這些公司利用深厚的客戶基礎和巨大的消費潛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供金融產品”,“這些發展情況為加快金融包容性和實現金融市場現代化帶來了希望,但也引發了除隱私問題之外對競爭和市場集中度的擔憂,進而導致金融體系出現脆弱性。”

對於巨頭濫用支配地位,除了監管的剛性手段,鼓勵競爭也是可取之策。 雲計算作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天然適合用數字貨幣結算。而且,中國雲計算企業趨於國際領先,可以聯合微軟、亞馬遜、Google等知名雲計算公司,嘗試發行數字貨幣,採取法幣抵押或者雲算力抵押作為價值儲備。

此外,隨著5G時代的到來,流量計費也可以採取數字貨幣支付。 雲計算和流量是信息時代的剛需,是信息世界的基礎,和物理世界有比較好的隔離,如果能在這些領域試運行數字貨幣,可能形成和天秤幣分庭抗禮的局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