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鏈和 Facebook 其實一樣,他們共同挑戰的是智能合約協議

Facebook 區塊鏈 設計 歷史 比特幣 戀愛 Uber Odaily星球日報 2019-04-28

本文來自 Breakermag,原文作者:Tony Sheng

Odaily 星球日報譯者 丨 Moni

幣安鏈和 Facebook 其實一樣,他們共同挑戰的是智能合約協議

4 月 18 日, 幣安鏈(Binance Chain)上線了,第二天它的原生代幣 BNB 就創下了歷史最高交易價格。

與此同時,幾個代幣也宣佈將從以太坊網絡上遷移到幣安鏈上,而隨著這一消息的宣佈,這些代幣的價格基本上出現了兩位,甚至三位數的百分比增幅。

我們不禁想問,這難道只是幣安鏈的一次炒作,還是它真的能夠成為智能合約協議領域裡的一個真正的競爭者?

根據幣安首席執行官趙長鵬聲稱,目前幣安鏈沒有智能合約,因此不是所謂的“以太坊殺手”,但是幣安鏈最終應該能夠通過 Cosmos 支持以太坊智能合約。Cosmos 是一個能夠支持區塊鏈互操作的區塊鏈,它通過分區使不同區塊鏈之間快速便捷的相互操作成為可能,讓代幣可以安全、迅速地在分區之間轉移。

事實上,由於不少代幣宣佈將從以太坊遷移到幣安鏈上,似乎表明了幣安鏈能夠為這些代幣構建項目生態系統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動力。雖然缺乏智能合約勢必會大大限制可能被帶入到幣安鏈的代幣類型,但是幣安鏈現在不支持智能合約,不代表(或者也沒有理由)他們不會在今後添加該功能。考慮到這一點,趙長鵬所說的“幣安鏈不是以太坊殺手”可能更多地是一種公關套詞,言下之意很可能是——現在雖然不是以太坊殺手,但未來會是!

當然,有一點很清楚:協議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贏得開發人員和用戶,幣安鏈也不例外。在幣安鏈上構建項目的開發人員越多,對幣安鏈的發展就會越好,對這些項目的需求越多,網絡也就會變得越強大——這就是“智能合約協議戰爭”的本質。

每個區塊鏈都在激烈競爭,以吸引更多開發人員和用戶,只有確保讓競爭對手無法跟上自己的發展速度,才能夠獲得成功。在這一點上,幣安鏈與其他互聯網平臺沒什麼不同,比如 Uber 和 Facebook,他們通過需要無懈可擊的網絡效應,否則同樣會失敗。

有人說,有兩件事最公平,一個是愛情,另一個是戰爭。

因此,幣安和以太坊之間會爆發一場戰爭嗎?或許你會覺得幣安可能會利用自己在加密市場裡的地位和資源鼓勵加密項目將自己的代幣從以太坊遷移到BinanceDEX,如果說的嚴重一些,幣安也是在利用自己的優勢“欺負”這些項目進行代幣遷移。在社區裡,部分人可能會對此感到憤怒,但是你可能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問題。作為一家創建了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企業,幣安為什麼不能利用自身優勢來構建區塊鏈,為什麼不能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來鞏固自身業務呢?

為了更好地將幣安鏈和其他智能合約協議進行比較,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鑑別程度優先級的“頻譜”,頻譜的最左邊代表著“道德優先”,而最右邊代表著“用例優先”。

道德優先用例優先

很顯然,以太坊偏向於最左邊,即“道德優先”。以太坊協議的設計其實具有特定的道德精神,即追求柏拉圖式的去中心化理念和許多可能的用例,你從以太坊白皮書中就能明顯看出來。

而像 EOS 這樣的第二代智能合約協議可能會落在中間位置,因為這類智能合約在構建的時候考慮到了以太坊協議的設計約束,並且通過交易去中心化提升了可用性(比如讓交易變得更快、更便宜)。以太坊和比特幣是通過讓所有人蔘與的“工作量證明(PoW)”達成共識,EOS 則是通過 21 個驗證器參與的“委託權益證明(delegated proof of stake)”模式達成的共識。這種處於中間狀態的智能合約協議,交易速度更快,但是權利分配則更為中心化。

如果說有哪一個區塊鏈會在上面的頻譜中偏向右邊一些的話,可能要數波場(Tron)了。不可否認,更好的可用性就會帶來更多用例,波場利用大量博彩類區塊鏈遊戲吸引了較多開發人員和用戶群,而且其區塊鏈設計在許多情況下比以太坊更加實用性。

幣安,毫無疑問,落在這個頻譜的最右端,即“用例優先”。首先,幣安鏈會構建一個明確且大規模的加密貨幣交易用例,這也是該公司最擅長的用例,而且還會圍繞現有用例設計區塊鏈(同樣,幣安鏈代碼並不是開源的,因此沒有人知道他們如何實現區塊鏈驗證)。

對於像 ETH 和 EOS 這樣的“區塊鏈優先”項目,必須通過鼓勵開發人員迭代、同時接觸更廣泛的用戶來搜索產品的潛在市場,而幣安完全沒有這麼做的必要,因為他們可以輕鬆將產品融入到自己的交易所業務之中。

為什麼說幣安和 Facebook 看上去是一樣的?

幣安目前正在嘗試將旗下加密貨幣交易業務從“中心化”轉型到“去中心化”,但是如果盲目地推出一個去中心化產品肯定不是個好主意。因此,從構建一個產品/市場契合度較高的中心化用例起步,顯然更能利用好自身優勢。而且,就幣安鏈這個區塊鏈產品來說,其實本身就已經具備了產品/市場契合度和適應性,而且和正在為自己的加密貨幣項目募集資金的 Facebook 一樣,幣安鏈未來的產品/市場契合度和適應性肯定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

當然,有一個問題的確值得思考:幣安鏈能否實現區塊鏈網絡柏拉圖式的去中心化理想嗎?雖然這個問題現在還不知道明確的答案,但隨著幣安推出幣安鏈、Facebook 推出 Facebook Coin,他們肯定會成為智能合約市場上最強大的競爭者,也絕對是整個加密社區除了比特幣之外最應該關心的事情。

為什麼要除了比特幣呢?因為似乎其他所有競爭對手與比特幣的差距都非常大,大概也是因為比特幣並沒有、或者說並不想要智能合約,再或是因為對於新晉的競爭對手來說,想要達到比特幣這種去中心化程度所耗費的成本過於昂貴。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哪一個加密貨幣(代幣)可以挑戰比特幣,這種優勢對比特幣本身來說其實已經是一種勝利了。

鑑於幣安已經在加密貨幣行業裡獲得了巨大成功,推出幣安鏈不太可能是一種炒作。

讓我們最後再梳理一下幣安開發幣安鏈的“套路”:從中心化產品/市場契合度開始,並且圍繞產品/市場契合設計一個區塊鏈,再幫助其他區塊鏈項目滿足真實用戶需求。

毫無以為,幣安鏈從長遠來看會成為以太坊和其他智能合約協議的競爭對手,但是公司本身是一個“中心化”的象徵,這個問題會成為幣安鏈的一個優勢還是劣勢仍然有待觀察。

實際上,Facebook 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是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