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商業 Dex.top VS NEO:DEX爆發前夜,公鏈何以把握契機?'

"

"

VOICE商業 Dex.top VS NEO:DEX爆發前夜,公鏈何以把握契機?

出品 / CoinVoice(ID:coinvoice)

文/ 蘇田

對於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人還停留在老舊、難操作的印象,其實已經不是這樣的——它甚至不用輸入賬號,網頁端可以掃碼登錄,移動端可以指紋登錄、人臉登錄;它還可以掃碼下單、指紋下單、人臉下單,甚至聲音下單;它還可以瞬間撮合成交,瞬間撤單;它的每筆訂單都可以查詢,每筆交易都看到有沒有人暗箱操作……

在海外市場裡DEX的使用人數已經很多了,很多人只願意在DEX上交易的。

教育市場是需要契機的。這個契機在哪兒?先行者又會如何佈局?

7月31日晚,Coinvoice直播間邀請到全球排名TOP20的公鏈NEO生態負責人王佳超、Bibox旗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top首席顧問範範,為大家帶來DEX爆發前夜的契機。

CoinVoice:Dex.top是BIBOX旗下去中心化交易所,NEO是全球排名TOP20的公鏈,我們今天請到了Dex.top首席顧問範範,還有NEO生態負責人王佳超,請雙方分別介紹一下各自的項目。

範範:Dex.top是Bibox旗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有兩大優勢是中心化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的,一是自證清白,二是可以打通CryptoID,打通賬本。用一張圖來概括:

"

VOICE商業 Dex.top VS NEO:DEX爆發前夜,公鏈何以把握契機?

出品 / CoinVoice(ID:coinvoice)

文/ 蘇田

對於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人還停留在老舊、難操作的印象,其實已經不是這樣的——它甚至不用輸入賬號,網頁端可以掃碼登錄,移動端可以指紋登錄、人臉登錄;它還可以掃碼下單、指紋下單、人臉下單,甚至聲音下單;它還可以瞬間撮合成交,瞬間撤單;它的每筆訂單都可以查詢,每筆交易都看到有沒有人暗箱操作……

在海外市場裡DEX的使用人數已經很多了,很多人只願意在DEX上交易的。

教育市場是需要契機的。這個契機在哪兒?先行者又會如何佈局?

7月31日晚,Coinvoice直播間邀請到全球排名TOP20的公鏈NEO生態負責人王佳超、Bibox旗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top首席顧問範範,為大家帶來DEX爆發前夜的契機。

CoinVoice:Dex.top是BIBOX旗下去中心化交易所,NEO是全球排名TOP20的公鏈,我們今天請到了Dex.top首席顧問範範,還有NEO生態負責人王佳超,請雙方分別介紹一下各自的項目。

範範:Dex.top是Bibox旗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有兩大優勢是中心化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的,一是自證清白,二是可以打通CryptoID,打通賬本。用一張圖來概括:

VOICE商業 Dex.top VS NEO:DEX爆發前夜,公鏈何以把握契機?

從我們2月份決定做這件事,到現在已經平穩運行了ETH、EOS交易區,登錄入口來自web和20多家主流錢包dApp。目前日活峰值1400,累計交易額1000萬美金。

下週會上線NEO交易區,支持NEO生態的代幣流通。

王佳超:剛剛範範也說了,我們的開發者社區NEXT和Dex.top這週末會在杭州一起舉辦一場活動,圍繞NEO生態展開,作為行業最老牌的公鏈之一,NEO最核心的優勢除了技術強大之外,就是這幾年生態的沉澱了。

但我們意識到NEO生態的發展需要隨著行業一起進入高速增長期就必須更加主動,因此我們開啟了NEO EcoBoost計劃,這一計劃旨在與行業內一些頭部的交易所、錢包、媒體、流量渠道一起培育NEO生態內的項目,助力他們從0到1和從1到多的跨越。等下會詳細講一下EcoBoost最近的進展。

NEO雖然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項目,但是視野是國際化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CoZ、NNT、NEL、NEXT、NEO Research、NSPCC這樣遍佈北美、南美、歐洲、俄羅斯的開發者社區之外,還在韓國、瑞士、美國西雅圖都設有辦公室和全職聯絡人。

最近我們也嘗試著挖掘東南亞社區,前段時間到越南讓我很震驚,雖然我們不曾在越南有過活動,但NEO在當地竟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說明好的東西是自然受到認可的。

CoinVoice:我們今天的主題非常有意思,DEX跟公鏈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今年我們看到一些DEX也發佈了自己的公鏈,還有的DEX公鏈希望取代公鏈的資產發行功能。對此二位有什麼看法?

範範:我個人的背景大多是在中心化交易所,2016年也花了些時間做公鏈,DEX則像是中心化交易所和公鏈聯姻的產物。但DEX和公鏈是兩碼事,單拎出來哪一個都不簡單。

我看到有公鏈嘗試做自己的DEX,有失敗的就不說了,也有還在自嗨的,始終走不出自己的社區,用現在一個飯圈流行的詞叫“作品沒出圈”。

我也看到有DEX發佈了自己的公鏈,這意味著自家的Token會成為燃料,所有的鏈上數據由自己一家記錄。

且不說這些公鏈有多少節點,本質是私鏈還是聯盟鏈,就說這些公鏈的性能如果只是資產發行,那未免有些雞肋。這種策略上也頗有“遠攻近郊”的意味,當然,足夠強勢的廠牌其實是可以同時handle公鏈和DEX這兩件事的。

Dex.top給自己的定位是流動性服務商,專注於為公鏈生態和DAPP資產提供流動性服務。我們不止服務於一條公鏈,這有點像開“連鎖DEX”的意思,我們還有個小目標,就是為50條公鏈提供流動性服務,為50條公鏈配備Dex.top。

我們會去考慮跨鏈,通過引入第三方跨鏈協議的方式。但是單個協議跟我們想跨的50條鏈未必完全一致,很有可能我們還要去兼容多條跨鏈協議——這個已經夠團隊忙活的了。

王佳超:我引用一下達叔對這件事情的觀點吧——platform agnostic,公鏈現階段的競爭大家的認知還停留在資產發行這個階段。

但是對於NEO來講,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才是核心的目標,項目方對於選擇哪條公鏈發行資產一定基於項目自身的狀況與綜合因素的考量,在未來這些公鏈最終都會併入同一個系統——下一代互聯網,一個數據與應用分離,用戶具有高自主權的新經濟範式。

DEX當然本身也有自己的優勢,因為現在區塊鏈的最大應用場景還是交易,因此自帶流量的DEX必然對項目方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未來區塊鏈的世界一定是多元化的,可能不同的公鏈會服務不同的用戶,大家通過跨鏈進行鏈接。因此目前看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是我覺得一定不是針鋒相對的,大家是可以合作的。

CoinVoice:行業早期也一直有非常多的基於各公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是運營狀況好像都不是特別良好,直到今年EO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才有所好轉,那麼你們認為之前影響限制DEX運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範範:DEX之前運營狀況不好是系統性原因,行業的技術瓶頸在那,行業的基礎設施也不完善。

比如受公鏈性能的影響,這個大家都看得出來,像Dex.top,正是受這個影響,現在訂單撮合峰值在每秒十幾筆到幾十筆;比如跨鏈技術沒能實現,單鏈的DEX流動性有限;比如生態DAPP沒能發展起來,很多Token存活時間並不長;比如操作的門檻很高,一長串的地址和私鑰讓人頭疼。

Dex.top趕上了個好時機,起步不算很早,但恰逢天時、地利、人和。EOS這樣的鏈出現,可承載更高效率的撮合,更豐富的合約場景;cosmos、polka、kyber、bancor、loopring這樣的跨鏈技術出現,讓不同的鏈打破次元壁成為可能;還有NEO這樣的鏈大力展開生態建設,讓更多的DAPP落地,更多資產通證化得以實現。

那我們要做的,就是降低產品的使用門檻。我一直堅信,DEX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做出一款傻瓜產品,讓用戶直接上手。今天的Dex.top已經不是之前大家印象中的DEX,它可以掃碼登錄、指紋下單,就像互聯網產品一樣好用。

王佳超:行業的發展至今出現了兩個殺手級應用,第一個是比特幣,第二個是資產發行,普遍觀點是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很有可能是DEX,因為數字資產的第一屬性就是流轉產生價值,當前中心化交易所雖然如日中天,但是市場出現的黑天鵝事件不僅損耗用戶的資產,也在消磨大家的意志,這也是為什麼NEO要佈局DEX。

從NEO的角度來講,和DEX一起挖掘到更多生態內的優質項目,為他們創造一個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的環境是第一要務,同時在技術層面上,NEO天然的高TPS、無轉賬交易手續費等優勢都會為與NEO深度結合的DEX提供便利。

NEO的持幣地址在全球有200萬個,這個體量在整個行業內可以排在非常往前的位置,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用戶在現階段會使用DEX進行交易,都會對DEX本身的增長性提供巨大的幫助。

CoinVoice:行業內一直有“在未來幾年內,去中心化交易所將會取代中心化交易所”的聲音存在,Bibox準備用Dex.top實現彎道超車嗎?相比於同行,Dex.top做了哪些準備呢?

範範:Dex.top會是Bibox出擊的一記重拳,直擊公鏈生態。在過去中心化交易所與公鏈項目方的發展是脫節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剛好彌補了這一點。

Dex.top的準備主要在人才、產品、資源上。我們要做的事情挑戰性極高,從立項開始就在招募技術人才,現在全職團隊不到20人,70%都是具備豐富開發經驗的技術;產品上打出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組合拳,我們除了提供流動性服務,還會拉上錢包、應用商店等合作伙伴,分別提供存儲和分發服務;資源上Dex.top佈局的就是一片大藍海,我們是真誠希望與公鏈共建的,所謂得道多助吧。

CoinVoice:NEO上線了包括Bibox在內的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對於你們來說,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上線了中心化交易所,還會再上去中心化的?

王佳超:二者之間的區別從現階段來看只能說是各有利弊,中心化交易所流動性好,但安全性風險高;去中心化交易所安全性高但流動性相對沒有那麼好。

但凡事都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在基礎設施不斷成熟的未來,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呈現出來的增長性,我相信是中心化交易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我們既鍾情於存量市場也著眼於增量市場,所以中心化交易所,以及像Dex.top這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我們的合作對象。

CoinVoice:Dex.top主打公鏈生態資產佈局,推出“50計劃”,為公鏈提供交易所、錢包、應用商店服務,什麼是Dex.top“50計劃”呢?公鏈在去年一年的熊市中也因為落地困難而不被很多人看好,Dex.top此舉是看到了什麼確定的趨勢嗎?目前“50計劃”進展如何,都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績呢?

"

VOICE商業 Dex.top VS NEO:DEX爆發前夜,公鏈何以把握契機?

出品 / CoinVoice(ID:coinvoice)

文/ 蘇田

對於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很多人還停留在老舊、難操作的印象,其實已經不是這樣的——它甚至不用輸入賬號,網頁端可以掃碼登錄,移動端可以指紋登錄、人臉登錄;它還可以掃碼下單、指紋下單、人臉下單,甚至聲音下單;它還可以瞬間撮合成交,瞬間撤單;它的每筆訂單都可以查詢,每筆交易都看到有沒有人暗箱操作……

在海外市場裡DEX的使用人數已經很多了,很多人只願意在DEX上交易的。

教育市場是需要契機的。這個契機在哪兒?先行者又會如何佈局?

7月31日晚,Coinvoice直播間邀請到全球排名TOP20的公鏈NEO生態負責人王佳超、Bibox旗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top首席顧問範範,為大家帶來DEX爆發前夜的契機。

CoinVoice:Dex.top是BIBOX旗下去中心化交易所,NEO是全球排名TOP20的公鏈,我們今天請到了Dex.top首席顧問範範,還有NEO生態負責人王佳超,請雙方分別介紹一下各自的項目。

範範:Dex.top是Bibox旗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有兩大優勢是中心化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的,一是自證清白,二是可以打通CryptoID,打通賬本。用一張圖來概括:

VOICE商業 Dex.top VS NEO:DEX爆發前夜,公鏈何以把握契機?

從我們2月份決定做這件事,到現在已經平穩運行了ETH、EOS交易區,登錄入口來自web和20多家主流錢包dApp。目前日活峰值1400,累計交易額1000萬美金。

下週會上線NEO交易區,支持NEO生態的代幣流通。

王佳超:剛剛範範也說了,我們的開發者社區NEXT和Dex.top這週末會在杭州一起舉辦一場活動,圍繞NEO生態展開,作為行業最老牌的公鏈之一,NEO最核心的優勢除了技術強大之外,就是這幾年生態的沉澱了。

但我們意識到NEO生態的發展需要隨著行業一起進入高速增長期就必須更加主動,因此我們開啟了NEO EcoBoost計劃,這一計劃旨在與行業內一些頭部的交易所、錢包、媒體、流量渠道一起培育NEO生態內的項目,助力他們從0到1和從1到多的跨越。等下會詳細講一下EcoBoost最近的進展。

NEO雖然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項目,但是視野是國際化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CoZ、NNT、NEL、NEXT、NEO Research、NSPCC這樣遍佈北美、南美、歐洲、俄羅斯的開發者社區之外,還在韓國、瑞士、美國西雅圖都設有辦公室和全職聯絡人。

最近我們也嘗試著挖掘東南亞社區,前段時間到越南讓我很震驚,雖然我們不曾在越南有過活動,但NEO在當地竟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說明好的東西是自然受到認可的。

CoinVoice:我們今天的主題非常有意思,DEX跟公鏈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今年我們看到一些DEX也發佈了自己的公鏈,還有的DEX公鏈希望取代公鏈的資產發行功能。對此二位有什麼看法?

範範:我個人的背景大多是在中心化交易所,2016年也花了些時間做公鏈,DEX則像是中心化交易所和公鏈聯姻的產物。但DEX和公鏈是兩碼事,單拎出來哪一個都不簡單。

我看到有公鏈嘗試做自己的DEX,有失敗的就不說了,也有還在自嗨的,始終走不出自己的社區,用現在一個飯圈流行的詞叫“作品沒出圈”。

我也看到有DEX發佈了自己的公鏈,這意味著自家的Token會成為燃料,所有的鏈上數據由自己一家記錄。

且不說這些公鏈有多少節點,本質是私鏈還是聯盟鏈,就說這些公鏈的性能如果只是資產發行,那未免有些雞肋。這種策略上也頗有“遠攻近郊”的意味,當然,足夠強勢的廠牌其實是可以同時handle公鏈和DEX這兩件事的。

Dex.top給自己的定位是流動性服務商,專注於為公鏈生態和DAPP資產提供流動性服務。我們不止服務於一條公鏈,這有點像開“連鎖DEX”的意思,我們還有個小目標,就是為50條公鏈提供流動性服務,為50條公鏈配備Dex.top。

我們會去考慮跨鏈,通過引入第三方跨鏈協議的方式。但是單個協議跟我們想跨的50條鏈未必完全一致,很有可能我們還要去兼容多條跨鏈協議——這個已經夠團隊忙活的了。

王佳超:我引用一下達叔對這件事情的觀點吧——platform agnostic,公鏈現階段的競爭大家的認知還停留在資產發行這個階段。

但是對於NEO來講,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才是核心的目標,項目方對於選擇哪條公鏈發行資產一定基於項目自身的狀況與綜合因素的考量,在未來這些公鏈最終都會併入同一個系統——下一代互聯網,一個數據與應用分離,用戶具有高自主權的新經濟範式。

DEX當然本身也有自己的優勢,因為現在區塊鏈的最大應用場景還是交易,因此自帶流量的DEX必然對項目方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未來區塊鏈的世界一定是多元化的,可能不同的公鏈會服務不同的用戶,大家通過跨鏈進行鏈接。因此目前看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是我覺得一定不是針鋒相對的,大家是可以合作的。

CoinVoice:行業早期也一直有非常多的基於各公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是運營狀況好像都不是特別良好,直到今年EO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才有所好轉,那麼你們認為之前影響限制DEX運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範範:DEX之前運營狀況不好是系統性原因,行業的技術瓶頸在那,行業的基礎設施也不完善。

比如受公鏈性能的影響,這個大家都看得出來,像Dex.top,正是受這個影響,現在訂單撮合峰值在每秒十幾筆到幾十筆;比如跨鏈技術沒能實現,單鏈的DEX流動性有限;比如生態DAPP沒能發展起來,很多Token存活時間並不長;比如操作的門檻很高,一長串的地址和私鑰讓人頭疼。

Dex.top趕上了個好時機,起步不算很早,但恰逢天時、地利、人和。EOS這樣的鏈出現,可承載更高效率的撮合,更豐富的合約場景;cosmos、polka、kyber、bancor、loopring這樣的跨鏈技術出現,讓不同的鏈打破次元壁成為可能;還有NEO這樣的鏈大力展開生態建設,讓更多的DAPP落地,更多資產通證化得以實現。

那我們要做的,就是降低產品的使用門檻。我一直堅信,DEX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做出一款傻瓜產品,讓用戶直接上手。今天的Dex.top已經不是之前大家印象中的DEX,它可以掃碼登錄、指紋下單,就像互聯網產品一樣好用。

王佳超:行業的發展至今出現了兩個殺手級應用,第一個是比特幣,第二個是資產發行,普遍觀點是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很有可能是DEX,因為數字資產的第一屬性就是流轉產生價值,當前中心化交易所雖然如日中天,但是市場出現的黑天鵝事件不僅損耗用戶的資產,也在消磨大家的意志,這也是為什麼NEO要佈局DEX。

從NEO的角度來講,和DEX一起挖掘到更多生態內的優質項目,為他們創造一個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的環境是第一要務,同時在技術層面上,NEO天然的高TPS、無轉賬交易手續費等優勢都會為與NEO深度結合的DEX提供便利。

NEO的持幣地址在全球有200萬個,這個體量在整個行業內可以排在非常往前的位置,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用戶在現階段會使用DEX進行交易,都會對DEX本身的增長性提供巨大的幫助。

CoinVoice:行業內一直有“在未來幾年內,去中心化交易所將會取代中心化交易所”的聲音存在,Bibox準備用Dex.top實現彎道超車嗎?相比於同行,Dex.top做了哪些準備呢?

範範:Dex.top會是Bibox出擊的一記重拳,直擊公鏈生態。在過去中心化交易所與公鏈項目方的發展是脫節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剛好彌補了這一點。

Dex.top的準備主要在人才、產品、資源上。我們要做的事情挑戰性極高,從立項開始就在招募技術人才,現在全職團隊不到20人,70%都是具備豐富開發經驗的技術;產品上打出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組合拳,我們除了提供流動性服務,還會拉上錢包、應用商店等合作伙伴,分別提供存儲和分發服務;資源上Dex.top佈局的就是一片大藍海,我們是真誠希望與公鏈共建的,所謂得道多助吧。

CoinVoice:NEO上線了包括Bibox在內的很多中心化交易所,對於你們來說,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上線了中心化交易所,還會再上去中心化的?

王佳超:二者之間的區別從現階段來看只能說是各有利弊,中心化交易所流動性好,但安全性風險高;去中心化交易所安全性高但流動性相對沒有那麼好。

但凡事都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在基礎設施不斷成熟的未來,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呈現出來的增長性,我相信是中心化交易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我們既鍾情於存量市場也著眼於增量市場,所以中心化交易所,以及像Dex.top這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我們的合作對象。

CoinVoice:Dex.top主打公鏈生態資產佈局,推出“50計劃”,為公鏈提供交易所、錢包、應用商店服務,什麼是Dex.top“50計劃”呢?公鏈在去年一年的熊市中也因為落地困難而不被很多人看好,Dex.top此舉是看到了什麼確定的趨勢嗎?目前“50計劃”進展如何,都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績呢?

VOICE商業 Dex.top VS NEO:DEX爆發前夜,公鏈何以把握契機?

範範:“50計劃”就是在全球精選50條公鏈,共建公鏈生態。

確實是看到了趨勢,我覺得公鏈只有少數幾家能存活的說法很可笑,如果你要問我,我大概會說1萬條。

這不是妄想,我們向中心化的世界看齊,會發現世界根本就不只有安卓和iOS……你會發現雲有云系統,SAAS有SAAS系統,汽車有汽車的系統,火箭有火箭的系統,電視有電視的系統,空調、冰箱、洗衣機……哪個智能家電沒有系統?還有各種各樣新型的物聯網設備,AR、VR、機器人啊,哪個沒有系統?所以未來世界會有很多公鏈,50條只是個小目標。

目前蠻順利的,NEO交易區下週上線,有不少DAPP的token已經準備上線了,只是苦了技術哥哥們,頭髮又禿了。

CoinVoice:NEO一直以“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最重要基礎設施”為使命,致力於實現智能經濟的商業願景。此前宣佈推出NEO EcoBoost計劃,那麼該計劃目前進展如何?都有哪些機構加入?獲得了哪些成果?

王佳超:剛才說了一個大概,EcoBoost總的計劃金額是一億美金,是一個長期持久的計劃。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生態夥伴的初步招募,這些夥伴包括一些傳統的頭部交易所包括Bibox、Bittrex、Kucoin等等,也有一些比較新興的MXC、BitMax,當然還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代表Dex.top,一些耳熟能詳的Cobo、麥子錢包也將為生態項目提供流量的入口,DappReview、dapp.com這種流量分發渠道也是我們EcoBoost的生態夥伴,大部分大家耳熟能詳的海內外媒體也都在我們的生態夥伴列表裡。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們將會連同這些生態夥伴一起,對NEO生態內的開發者、團隊、優質項目進行培育,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優質的生態夥伴加入我們,共同建設NEO生態,共享發展紅利。

更具體的信息大家可以到neo.org/ecoboost查看,也可以給[email protected]發送帶有自己項目信息和訴求的郵件,我們有專人即時回覆。

CoinVoice:作為支持多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繼和IOST、NULS之後,Dex.top又迎來了第三個戰略Dex.top合作伙伴——NEO。Dex.top和NEO為什麼相互選擇,雙方將進行哪些方面的合作?

範範:雖然官宣的比較晚,其實NEO是我們50計劃第一個敲定的合作伙伴。我已經關注NEO很多年了,早在1塊錢的時候就曾經參與投資過,所以也算是一種緣分。

作為老牌公鏈,NEO一直引領國產公鏈的創新和落地,在50計劃開啟的時候,我們就毫不猶豫就找了NEO。

我們加入了NEO EcoBoost計劃,是他們最年輕的首批合作伙伴,他們加入了我們的50計劃,是50計劃第一個落地的項目,我們彼此會是對方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DAPP孵化、DAPP落地、DAPP資產流通、合約開發等等。

王佳超:我們雙方之所以會達成合作是因為我們看中DEX這條賽道的潛力,我們沒有理由不與之合作。接下來我們會與Dex.top一起為NEO生態內的優質項目提供更好的流動性,也將在市場和生態建設上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

CoinVoice:據我們所知,NEO生態之前也有佈局一個鏈下撮合的NEO的去中心化交易所NEX,目前運營狀況如何?此次與DEX.TOP合作與之前的NEX業務有無衝突矛盾?

王佳超:NEX現在已經更名為NASH了,據我所知,NASH目前正在運行測試版,其創始人也是NEO最早的開發者社區CityOfZion的創始人,與NEO生態有深度綁定。

NASH在合規之路上行進了很長時間,這既是NASH的定位也是NASH的特色。雖然NASH和Dex.top都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是Dex.top的大生態在國內深耕已久,發展到現在也相對比較成熟了,因此我們對於與Dex.top的合作是有充分信心的。

範範:其實我剛剛表達過,未來公鏈會存活1萬條,那麼交易所也是一樣的。如果哪天DEX這個賽道除了我們沒有其它家了,那可能也是我們該離開的時候了。

CoinVoice:作為國內首個開源公有鏈項目和智能資產平臺,NEO之前在全球海內外都有非常不錯的成績和知名度,也有一批率先落地的應用,Dex.top進入NEO生態後,會率先和哪些項目碰撞出火花?有沒有一些特別的玩法?NEO官方會給予什麼樣特別的支持呢?

範範:我們和NEO EcoBoost還有NEXT社區都達成了長期合作,這週日在杭州會有場Meetup,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去交流。

NEO生態大約有上百種Token資產,Dex.top的NEO交易區的首批上幣不會超過5個,屆時會有非常吸引人的折扣活動,大家近期可以關注下搶購。

王佳超:NEO過去半年內基礎設施、遊戲為代表的各類垂直DAPP、Defi等等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這些項目本身對於資產的流動性與Token的流轉都有比較高的要求,Dex.top在此時恰如其分的出現剛好可以承接這部分流動性,不論對於Dex.top還是NEO,抑或NEO生態項目方是win-win-win的局面。

CoinVoice: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整個行業還是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二位認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爆發點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範範:我們講這個的時候,一定要去想想,為什麼都在說去中心化不如中心化?它差在哪?其實最關鍵的,一是不好用,二是深度和流動性差。

第一個,不好用,我要為去中心化交易所伸冤!很多人對還停留在老舊、難操作的印象,其實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體驗可以做到比中心化還要好!它甚至不用輸入賬號,網頁端可以掃碼登錄,移動端可以指紋登錄、人臉登錄;它還可以掃碼下單、指紋下單、人臉下單,甚至聲音下單;它還可以瞬間撮合成交,瞬間撤單;它的每筆訂單都可以查詢,每筆交易都看到有沒有人搞鬼。

第二個,深度和流動性,DAPP加速落地會是改善深度和流動性的轉折點。

所以,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刻,當下就是爆發前夜。

王佳超:目前DEX的實用度當然和中心化交易所沒法比,但是其實在海外市場裡DEX的使用人數已經很多了,因為DEX和中心化交易所比是有很大的不一樣的,很多人是隻願意在DEX上交易的,只是因為用戶體驗等原因,還無法和中心化交易所比,教育市場是需要一個契機的。

但是我相信這個契機不遠了,隨著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用戶越來越多,會有很大一批人和項目對透明性要求很高,當連續出現多款區塊鏈關聯度很高,且交易屬性又很強的爆款區塊鏈項目時,DEX就會引來爆發。

©本文為CoinVoice優質原創內容,CoinVoice是領先的全球化區塊鏈媒體,專注原創、深度、優質的區塊鏈內容,致力於鏈接全球範圍內的區塊鏈創新者。添加小助手微信:17045486201邀你進交流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