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這3個重大科技成就,美日等國揚言“反攻”

CASC 美國 NASA 無人機 海外探客 2017-06-17

哪怕在10年前,恐怕也不會有很多人預料到美日會在今天追趕中國的腳步。這種狀況儘管只出現在個別領域,卻預示著一個新的趨勢:關鍵產業鏈正在向東亞轉移。

面對中國這3個重大科技成就,美日等國揚言“反攻”

作為中東地區的第一軍事強國,以色列如今也要購買中國生產的商業無人機。以色列軍方認為:中國公司的產品性價比更好、續航力更長,機載照相機也更加優秀。接收這些裝備的主要是以色列陸軍,有了能夠滯空將近30分鐘的無人機,軍人能夠發現掩體後的敵人,減少傷亡。更何況,中國產無人機重量不到750克,可摺疊,便於攜帶。

這次以色列採購的是民品,而考慮到中國已經有“翔龍”、“暗劍”、“彩虹”、“翼龍”等多款成熟的軍品,連沙特等國都已經裝備和引進生產線,可以說以色列的選擇並不意外,也是對中國無人機產品的認同。

小型無人機市場被稱為“空中工業革命”,中國和法國的公司正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而日本企業所佔份額幾乎為零。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對安全問題的顧慮,日本目前限制無人機的自由飛行。這種狀況令日本人憂心忡忡。6月1日,日本成立了首個無人機投資基金,將籌集10億-15億日元,用於扶持初創公司。與此同時,包括6名專家在內的諮詢機構也將設立。

當然,日本在無人機領域也有亮點,譬如日本國內擁有近3000架註冊的農用無人直升機,操作人員1萬多人,是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的第一大國。

日本下定決心要急起直追,可一週後的6月1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自主研發的新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成功完成臨近空間飛行試驗,成為繼美英之後第3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更加振奮人心的是,彩虹太陽能無人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已經實現國產化。未來的太陽能無人機可以在高度20000米的空域停留數月乃至數年,對軍民融合、海洋監管、災害預警、移動通信等方面都是一個巨大的助推。

面對落後的局面,日本再次使出“彎道超車”的老辦法。根據媒體報道,日本力爭在中國之前制訂和主導無人機的國際標準,並計劃在2020年前後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請認證,2025年左右確立無人機的“日本標準”。而面對這個價值200多億美元的市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正已經瞄準了國際標準。

日本的震顫,美國也有同感。

為阻擋來自中國等競爭對手在超級計算領域的挑戰,美國也開始赤裸裸地發放補貼,宣佈未來3年撥給6家科技公司2.58億美元。美方直言不諱地指出,增加投入就是為了保持經濟的競爭力和國土的安全。

面對中國這3個重大科技成就,美日等國揚言“反攻”

如果說超算領域美國還能保持微弱領先的話,那麼中國在2016年8月發射的量子衛星“墨子號”則讓美方體會到什麼是落後的滋味。而且這種落後更具有諷刺意義:“墨子號”已經上天10個月,美方才意識到它的先進性。最近,“墨子號”還登上了《科學》期刊的封面。由於實現了上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西方學術界不得不承認量子通信離實用越來越近。

中國克服了超安全通信的難題,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基於量子態的數據加密傳輸,美國稱之為“無法破解的衛星”。這一技術的原理是: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無論相隔多遠都可瞬間產生影響,尤其適用於加密,是信息安全的“終極鎖”。發射量子衛星並不難,難的是突破量子糾纏的遠距離分發,如今的世界紀錄就是中國創造的1203公里。可以想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試驗的改進,這一距離將不斷增加,最終達到實用標準。美國專家乾脆將這一成果譽為“史詩級的試驗”。

當然,讓昔日“先進國家”感到驚詫的還不止這些。

韓國媒體驚呼“中國製造的機器人將在3年後佔據50%的國際市場”、“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近600億美元,是現在的2倍”。

面對中國這3個重大科技成就,美日等國揚言“反攻”

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中國新安裝的機器人就高達90000臺左右,佔據全球支出的30%。2017年3月,中企更是收購了德國的庫卡機器人公司。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迅速發展獲得了政府和資本的支持,其背景是這一認知的成立:機器人的意義不僅體現在製造業上,更重要的是攸關國家競爭力。

日本方面最近還乾脆宣佈:在全球科技的競爭上,中美兩國在平分天下。理由就是根據論文數量和引用數據,中方在數學、計算機科學、化學、材料科學和工學等領域位居首位,而美國則在物理學、基礎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環境與地球科學等領域保持領先。中國投入的科研經費是日本的2倍,在全世界也僅次於美國。而特朗普削減科研投入的做法,還將令兩者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隨著中國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來自西方的阻力也越來越大。譬如華商競購東芝的半導體存儲器項目就遭到日本政府的無理干預,理由就是擔心技術流入中國。沒有一個西方國家希望中國能夠完成產業升級,一個用幾億件襯衫換一架噴氣式客機的國家才能讓他們放心。然而,潤物細無聲,趕超就這樣悄悄到來,以至於自己都難以置信。中美兩強競爭格局已然到來?恐怕並非如此。謙虛地講,還是有不小的距離。過去的進步,是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領先者已經聽到了追趕者的腳步。(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獨家原創稿件,歡迎理性評論與科學指正。關注donatehour007,這裡有最另類最個性的國際新聞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