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B2B推行程定製平臺妙計+,妙計旅行要做旅行社的CTO

B2B 人工智能 攜程 投資 36氪 2017-04-07

36氪之前報道過的妙計旅行近日宣佈,推出B2B行程定製平臺妙計+。此前針對C端的APP已於年初下線。這意味著妙計旅行從面向大眾旅行者的工具類產品轉型為技術提供商,為定製類、單團類旅行公司提供“大腦”。

這也是繼旅遊行程編輯平臺“路書”之後,又一個從toC轉向toB的行程規劃產品。

不同的是,“路書”採用人工編輯加版權採購的方式獲得目的地POI(Point of Information),妙計則是通過技術實現。

“旅行正在變得複雜。過去住宿就是住酒店,但今天可以選擇airbnb、homeaway、民宿、帳篷、房車。數百個網站提供這樣的服務,依靠人工能整理出一個很好的體驗嗎?非常難。”妙計創始人張帆說。

那麼,妙計旅行有何妙計呢?答案是“人工智能”。

具體來說,妙計+連接了上百家的數據資源,其中包括OTA、航空公司、品牌酒店的官網,研發了三年的計算引擎“妙計大腦”可以抓取海量的實時產品信息,並通過一套不斷迭代的智能算法,在涉及多城市、多交通、多住宿和多遊玩方案的龐雜組合中,找到最優解。

此前妙計瞄準的是C端。2015年9月,在只有幾千個內側用戶的基礎上,妙計旅行就曾完成2000萬美金的B輪融資,由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領投,晨興資本和DCM跟投。妙計創始人張帆曾表示,依託人工智能規劃行程的產品邏輯、技術上的高壁壘(核心技術團隊來自搜狗、騰訊、百度等搜索公司)是投資人看重的關鍵。

但直接面向C端有兩大問題。一方面,張帆和他的極客團隊意識到,不同於有經驗的旅行達人,很多小白即使掌握了旅遊資源的準確信息,也很難通過互聯網就做出複雜的旅行決策。另一方面,一套出行方案的最優、次優,乃至第N優也許差別並沒有那麼大,真正重要的在於背後的服務,而這是線下的長項——一個定製旅行社的資深定製師可以與顧客深入交流,“現身說法”地分享他個人的旅行經驗,再花上不短的時間精心製作一份路書,通過銷售和服務取得信賴。

但旅行社的瓶頸也十分明顯,效率是他們最大的障礙。旅行行業數據繁多、分散且不規則,傳統的定製旅行社大都依靠人的經驗,因此一個資深的定製師價格不菲,對於公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資產。但這也帶來了成本的高企和產能的有限。

這就有了妙計的新定位——幫助有服務能力的旅行社,強化它的能力,放大它的能力。據張帆介紹,妙計大腦從為C服務轉向為B端服務,其實大大降低了技術難度,在速度、價格準確性上,旅行社都比普通用戶有更大的寬容度。

“現在的定製機構3、4天服務一個客人,客單價五、六萬元,如果通過技術縮短時間,提高效率,就有可能把價格降下來,做大客戶群。”張帆說。

在盈利模式上,妙計選擇直接向客戶收取服務費,主要分3600元/月、8000元/月、10500元/月等4檔,適用於不同規模的旅行社以及不同的服務組合。相比技術開發人員和定製師人力成本,這個價格並不高。如按計劃在2017年有200到300家旅行社簽約,不難維持目前160人左右的團隊運轉。

張帆告訴36氪,未來妙計會探索更多盈利模式,比如在“前後兩端”做文章。資源端,妙計會繼續接入更多的供應商,幫助旅行社找到最合適的資源並促成交易,抽取佣金;流量端,妙計會幫助沒有獲客能力的旅行社統一、高效地購買流量——比起過去的妙計,高毛利的旅行社也可以支付起昂貴的流量費用。

根據攜程的數據,定製遊在 2015年增速迅猛,數字達到400%。對比跟團遊和自由行,定製遊能滿足人們想省心省力又想玩出個性的需求,成為了旅遊中的“消費升級”,而高端定製存在降低成本的空間,也有下沉的機會。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通過模式創新或技術創新真正提升“效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