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河第一奇觀佳縣香爐寺:黃河絕壁兀然飛寺

黃河沿岸美景數不勝數,各領風騷,而佳縣的香爐寺就是其中一處絕景,因其獨一無二的景觀而聞名,吸引了諸多藝術家來寫生、攝影。“兀然飛寺,古寺香爐,上柱蒼穹,下砥中流,殿閣凌空,曲徑通幽,領袖流連,百姓漫遊,天造地設,壯哉千秋”,香爐寺內的這段碑文說清了它的獨有特點。

天下黃河第一奇觀佳縣香爐寺:黃河絕壁兀然飛寺

九曲黃河香爐寺 榆林日報 解永剛 攝

兀然飛寺,是說它位於懸崖峭壁之巔,像從天上突如其來飛出的一座寺廟。

香爐寺位於佳縣城東、黃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距離古長城僅200 米。香爐寺三面臨空,無可傍依,僅西北面以一狹徑與縣城古城門洞相連通。香爐寺南面,有直徑5 米、高20餘米的柱形巨石兀自聳立,與主峰間隔2 米,形似高足香爐,香爐寺因此而得名。

天下黃河第一奇觀佳縣香爐寺:黃河絕壁兀然飛寺

九曲黃河香爐寺 榆林日報 解永剛 攝

柱形巨石頂上建有一玲瓏小閣,名叫“觀音閣”。寺院與觀音閣之間架有3 米長、1 米寬的板橋,人稱“天橋”,人行其上,身若懸空,莫不驚心。過橋後,向東望,滾滾黃河盡收眼底,佳臨黃河大橋橫貫黃河東西岸,對岸山西的呂梁山脈起伏連綿;向西北仰望,石頭山頂的縣城,好像與天際相接。

據記載,香爐寺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後陸續增補,完成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 文革時,寺院慘遭破壞;1983年,寺廟被恢復原貌;2003年,陝西省政府公佈香爐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黃河第一奇觀佳縣香爐寺:黃河絕壁兀然飛寺

九曲黃河香爐寺 榆林日報 解永剛 攝

寺院雖小,卻是五臟齊全,而且是佛、道並供,由老爺廟、娘娘廟、佛家廟和觀音閣等7 座小廟組成。山峰上的正殿是聖母祠,左右有配殿,南邊有山門、石碑坊等,均為明代遺存,後經歲月的洗禮和自然風化,形成了滄桑的痕跡。寺內古樹與灰瓦白牆相互映襯,頗具藝術美感的人文建築與崎嶇不平的山勢互為背景,尤其是夕陽西下,太陽餘暉和晚霞紅光將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黃河水流之中,如詩如畫,讓人如入仙境,當地人呼之為“小蓬萊”,譽為仙境。每年都有畫家來寫生,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家更是屢見不鮮。當年毛主席轉戰陝北時,也曾到過香爐寺。

天下黃河第一奇觀佳縣香爐寺:黃河絕壁兀然飛寺

採訪團記者在佳縣香爐寺查看碑記 榆林日報 劉繼遠 攝

1947年10月17日,毛澤東在佳縣縣委書記張俊賢的陪同下來到香爐寺。在廟裡看了壁畫、詩文後,他來到天橋邊,準備一躍到“觀音閣”,剛邁步,就被同行的人搶在前面擋住說:“主席,站在這兒看看就行了,這天橋危險。”主席問:“群眾過嗎?”答曰:“群眾也不多過。”主席說:“只要有人過,我就過。”說畢,他穩健地跨過天橋,於奇石之上,飽覽秦晉大好河山。當毛主席看到腳下的黃河渡口上木船穿梭時說:“自古黃河百害無利,這種說法應該改變。不說別的,抗戰期間,是黃河替我們擋住了日本鬼子,僅這一條也足以減輕它的罪過,將來全國解放了,我們還要在黃河上架橋打壩,發展水電,變害為利,造福人民。”

天下黃河第一奇觀佳縣香爐寺:黃河絕壁兀然飛寺

香爐寺 渭南日報記者 雷沛

七十年過去了,毛主席當年的預言全部實現了。香爐寺下,再也不見辛苦擺渡的船伕,取而代之的是連接晉陝的黃河大橋,兩岸人民輕輕鬆鬆就能坐車到對岸。而昔日交通閉塞的黃河沿岸,晉陝兩邊也分別修通了貫通南北的沿黃公路。沿黃公路的開通必將帶領沿岸群眾走向更美好的生活,香爐寺也將與更多的人邂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