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何美軍會給日軍的機槍起個“啄木鳥”的外號?

抗日戰爭爆發後,九二式重機槍和三年式重機槍被日軍大量用於中國戰場,也曾在和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的作戰中充當重要前線支撐武器。與二戰美軍常用的機槍相比,日軍的這兩種機槍的射速較慢,重量較大,但遠距離精度較高。為此,美軍給日系機槍起了一個特別的外號——“啄木鳥”,這是為何呢?

二戰中,為何美軍會給日軍的機槍起個“啄木鳥”的外號?

太平洋島嶼作戰的美軍重機槍兩人小組

原來作為資源小國,日軍在設計武器時極端強調命中精度,以提高彈藥使用效率,這一點在重機槍的設計上也是如此。為了提高重機槍在連發時的射擊精度,三年式和九二式重機槍在槍機增加了額外的配重,延長槍機循環週期,使其理論射速降低到400-450發/分,明顯低於其他國家重機槍600~700發/分的射速。

二戰中,為何美軍會給日軍的機槍起個“啄木鳥”的外號?

日軍重機槍

日系重機槍戰鬥射速慢,完全可以聽清楚每顆子彈的發射聲音,於是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給這些日系重機槍起了個“啄木鳥”的綽號。此外,由於九二式重機槍的槍聲緩慢低沉,一些美軍士兵還將它稱為“法國女郎之吻”——不過,沒有誰喜歡被它親上一口。

二戰中,為何美軍會給日軍的機槍起個“啄木鳥”的外號?

日軍九二式重機槍

低射速確實提高了九二式重機槍遠距離的命中率。經過嚴格訓練的日軍九二式重機槍射手,點射目標能夠達到驚人的30%命中率。

二戰中,為何美軍會給日軍的機槍起個“啄木鳥”的外號?

繳獲的重機槍

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繳獲過不少三年式和九二式重機槍。曾在八路軍工廠負責維修的抗戰老兵劉興基回憶,1942年他調到晉察冀軍區,正值部隊與日軍鏖戰,僅兩天功夫就送來三十幾挺機槍待修,大部分是繳獲的,其中重機槍便有四挺。在當時繳獲日軍一挺機槍是很難的事情,應該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不過和美軍的“啄木鳥”外號相比,因該槍連續發射時產生的槍聲非常獨特,很像母雞剛下完蛋時的咯咯聲,因此我軍更願意貼切地給它起了個綽號叫“雞脖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