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這幾天,關於房價的討論又開始成為熱議話題。

不僅是因為一輩子也買不了北上廣的房子與逃離北上廣回到故鄉買房輕鬆生活的爭論總是喋喋不休,還有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未買房人的一劑等待良藥。

但是,暫且不論這劑良藥是否苦口還是真與假,先聽我講講我那個沒買房同學的故事吧。

這幾天,關於房價的討論又開始成為熱議話題。

不僅是因為一輩子也買不了北上廣的房子與逃離北上廣回到故鄉買房輕鬆生活的爭論總是喋喋不休,還有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未買房人的一劑等待良藥。

但是,暫且不論這劑良藥是否苦口還是真與假,先聽我講講我那個沒買房同學的故事吧。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2005年左右的時候,第一代80後順利從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工作。那時候對於工作是充滿理想和期待的,但是對於家的概念卻是淡漠的,於是家和房子從來沒有在腦海裡劃上等號。更沒有概念的是當時鄭州的房價在1000多,我和我的同學們因為沒有比較,唯一能參照的錢就是一個月七、八百的工資。

那時候全國的房地產剛剛起步,我們這一代同學的愛情也剛剛起步。其中有一個比我們大兩屆的學長M,家裡做生意有點錢,於是父母資助在我們一起奮鬥的三線城市鄭州買了一套120平方的大房子,優惠後總價10萬,而且一次性付款。

學長結婚時,邀請我們去他家,雖然裡面裝修和擺設並不顯眼,看到房子卻真的覺得是大大大大房子,我們很是羨慕嫉妒,但卻沒有恨。因為那時候,我們依然沒有買房的念頭和動力。雖然,身邊很多同學也談著戀愛,分分合合,對於買房依然覺得似乎和自己沒有關係。

就這樣過了四五年,身邊的同學們也到了結婚的年齡,一個個開始邀請大家喝喜酒。那時候似乎還沒有裸婚的概念,結婚買不買房也沒有丈母孃逼迫,全憑自願和媳婦的意識是否覺醒。

但其中有一個同學阿輝,他媳婦硬是將結婚前買房作為必要條件,否則就分手。於是,家庭不寬裕的阿輝痛定思痛、四處借錢湊了五萬的首付,在2009年末的買了一套小戶型作為婚房。

而另一個同學W君也是在同一年結婚,卻和媳婦一樣選擇了租房。他們覺得當時已經到了4000的房子簡直太高了,等結婚後攢點錢,房價降了再買也來得及。

於是,因為一場婚姻,他們的人生道路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走向。

這幾天,關於房價的討論又開始成為熱議話題。

不僅是因為一輩子也買不了北上廣的房子與逃離北上廣回到故鄉買房輕鬆生活的爭論總是喋喋不休,還有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未買房人的一劑等待良藥。

但是,暫且不論這劑良藥是否苦口還是真與假,先聽我講講我那個沒買房同學的故事吧。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2005年左右的時候,第一代80後順利從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工作。那時候對於工作是充滿理想和期待的,但是對於家的概念卻是淡漠的,於是家和房子從來沒有在腦海裡劃上等號。更沒有概念的是當時鄭州的房價在1000多,我和我的同學們因為沒有比較,唯一能參照的錢就是一個月七、八百的工資。

那時候全國的房地產剛剛起步,我們這一代同學的愛情也剛剛起步。其中有一個比我們大兩屆的學長M,家裡做生意有點錢,於是父母資助在我們一起奮鬥的三線城市鄭州買了一套120平方的大房子,優惠後總價10萬,而且一次性付款。

學長結婚時,邀請我們去他家,雖然裡面裝修和擺設並不顯眼,看到房子卻真的覺得是大大大大房子,我們很是羨慕嫉妒,但卻沒有恨。因為那時候,我們依然沒有買房的念頭和動力。雖然,身邊很多同學也談著戀愛,分分合合,對於買房依然覺得似乎和自己沒有關係。

就這樣過了四五年,身邊的同學們也到了結婚的年齡,一個個開始邀請大家喝喜酒。那時候似乎還沒有裸婚的概念,結婚買不買房也沒有丈母孃逼迫,全憑自願和媳婦的意識是否覺醒。

但其中有一個同學阿輝,他媳婦硬是將結婚前買房作為必要條件,否則就分手。於是,家庭不寬裕的阿輝痛定思痛、四處借錢湊了五萬的首付,在2009年末的買了一套小戶型作為婚房。

而另一個同學W君也是在同一年結婚,卻和媳婦一樣選擇了租房。他們覺得當時已經到了4000的房子簡直太高了,等結婚後攢點錢,房價降了再買也來得及。

於是,因為一場婚姻,他們的人生道路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走向。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那個買房的同學阿輝,剛開始日子過得緊巴巴,每天買菜做飯,難得下一次館子吃大餐。一年也就買一次衣服。

而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卻和媳婦逍遙快活,吃喝玩樂,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

也就是在這幾年的時光中,買房的同學揹負著房子前行,沒買房的同學輕鬆地往前。他們也差不多同時當了父母,壓力陡增,一邊要老家的父母來城市幫忙照顧孩子,一邊要工作掙錢養家。

兩個人都在不斷的努力,工資也在不斷的增加,從畢業到如今十年時間,工資差不多漲了6、7倍,但是房價卻已經漲了10倍達到了一萬左右,而工資依然沒有達到房價的一半。

阿輝後來倍感壓力,轉行做了房產銷售。

也是在這兩年的房地產高速發展中,他一邊還著現在看來不多的月供,然後又用第一套房子做抵押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他說,當時也是聽了所在公司前輩的意見,其實聽專業人士的意見最好了,你可以攢錢買房,這個沒有錯,但是房子不會等你攢夠了再留給你。

阿輝又講了一個身邊的故事。他一個表妹,三年前想攢錢買房,一直覺得房子會跌就觀望,省吃儉用租房攢了10萬,但是已經不夠買鄭州四環的房子了。現在又考慮鄭州下轄的縣區,去年還是4000到5000多,十萬其實也夠首付了,他們還是顧慮,今年已經漲到7000,10萬又縮水了。上個月阿輝給他們介紹了一個縣區的性比價好的房子,他們說還要考慮。

阿輝現在已經成了半個行家,他分析道,現在這個縣區的房子,已經規劃要修十號地鐵線了,估計兩年後修好,那時候十萬就真的不值錢了。

回頭再說說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到了如今依然沒有買房的實力,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只是能力和飆升的房價比起來,就好像牛車和私家車一樣。

兩個同學,一樣的時間結婚生子,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忙碌和付出,誰也不比誰輕鬆容易,但是數年後,因為第一套房子就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後來又因為第二套房子拉開了更大的差距。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作購買行為的慾望,分為成長型慾望,遺憾型慾望,滿足型慾望。

這幾天,關於房價的討論又開始成為熱議話題。

不僅是因為一輩子也買不了北上廣的房子與逃離北上廣回到故鄉買房輕鬆生活的爭論總是喋喋不休,還有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未買房人的一劑等待良藥。

但是,暫且不論這劑良藥是否苦口還是真與假,先聽我講講我那個沒買房同學的故事吧。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2005年左右的時候,第一代80後順利從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工作。那時候對於工作是充滿理想和期待的,但是對於家的概念卻是淡漠的,於是家和房子從來沒有在腦海裡劃上等號。更沒有概念的是當時鄭州的房價在1000多,我和我的同學們因為沒有比較,唯一能參照的錢就是一個月七、八百的工資。

那時候全國的房地產剛剛起步,我們這一代同學的愛情也剛剛起步。其中有一個比我們大兩屆的學長M,家裡做生意有點錢,於是父母資助在我們一起奮鬥的三線城市鄭州買了一套120平方的大房子,優惠後總價10萬,而且一次性付款。

學長結婚時,邀請我們去他家,雖然裡面裝修和擺設並不顯眼,看到房子卻真的覺得是大大大大房子,我們很是羨慕嫉妒,但卻沒有恨。因為那時候,我們依然沒有買房的念頭和動力。雖然,身邊很多同學也談著戀愛,分分合合,對於買房依然覺得似乎和自己沒有關係。

就這樣過了四五年,身邊的同學們也到了結婚的年齡,一個個開始邀請大家喝喜酒。那時候似乎還沒有裸婚的概念,結婚買不買房也沒有丈母孃逼迫,全憑自願和媳婦的意識是否覺醒。

但其中有一個同學阿輝,他媳婦硬是將結婚前買房作為必要條件,否則就分手。於是,家庭不寬裕的阿輝痛定思痛、四處借錢湊了五萬的首付,在2009年末的買了一套小戶型作為婚房。

而另一個同學W君也是在同一年結婚,卻和媳婦一樣選擇了租房。他們覺得當時已經到了4000的房子簡直太高了,等結婚後攢點錢,房價降了再買也來得及。

於是,因為一場婚姻,他們的人生道路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走向。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那個買房的同學阿輝,剛開始日子過得緊巴巴,每天買菜做飯,難得下一次館子吃大餐。一年也就買一次衣服。

而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卻和媳婦逍遙快活,吃喝玩樂,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

也就是在這幾年的時光中,買房的同學揹負著房子前行,沒買房的同學輕鬆地往前。他們也差不多同時當了父母,壓力陡增,一邊要老家的父母來城市幫忙照顧孩子,一邊要工作掙錢養家。

兩個人都在不斷的努力,工資也在不斷的增加,從畢業到如今十年時間,工資差不多漲了6、7倍,但是房價卻已經漲了10倍達到了一萬左右,而工資依然沒有達到房價的一半。

阿輝後來倍感壓力,轉行做了房產銷售。

也是在這兩年的房地產高速發展中,他一邊還著現在看來不多的月供,然後又用第一套房子做抵押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他說,當時也是聽了所在公司前輩的意見,其實聽專業人士的意見最好了,你可以攢錢買房,這個沒有錯,但是房子不會等你攢夠了再留給你。

阿輝又講了一個身邊的故事。他一個表妹,三年前想攢錢買房,一直覺得房子會跌就觀望,省吃儉用租房攢了10萬,但是已經不夠買鄭州四環的房子了。現在又考慮鄭州下轄的縣區,去年還是4000到5000多,十萬其實也夠首付了,他們還是顧慮,今年已經漲到7000,10萬又縮水了。上個月阿輝給他們介紹了一個縣區的性比價好的房子,他們說還要考慮。

阿輝現在已經成了半個行家,他分析道,現在這個縣區的房子,已經規劃要修十號地鐵線了,估計兩年後修好,那時候十萬就真的不值錢了。

回頭再說說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到了如今依然沒有買房的實力,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只是能力和飆升的房價比起來,就好像牛車和私家車一樣。

兩個同學,一樣的時間結婚生子,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忙碌和付出,誰也不比誰輕鬆容易,但是數年後,因為第一套房子就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後來又因為第二套房子拉開了更大的差距。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作購買行為的慾望,分為成長型慾望,遺憾型慾望,滿足型慾望。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成長型慾望是說某一購買慾望從興起到被滿足,是個越來越大的過程。

遺憾型慾望是指購買慾望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被滿足,隨時間漸漸的消失,但是潛意識有種遺憾。

滿足型慾望是指當慾望興起時很快就被滿足了。

適用到買房上就表現為:買得起的時候不買,買不起的時候蜂擁而上。在房價2000的時候,讓W君買房,他說,誰買房啊,那不是傻逼嗎?這麼便宜買那玩意兒幹啥。

房價4000的時候,讓他買房,他說,房價還會便宜,買了不值,肯定會跌!然後說出一堆土地成本、建安成本之類的。

房價漲到8000的時候,阿輝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並且鼓勵W君讓他趕緊買一套。他又說,沒錢,再說即便每年都漲10%,過兩年還是買得起的。

時間到了2017年初,鄭州房價漲到14000的時候,阿輝讓W君買房,W君驚歎,臥槽,這才一年多,居然翻了一倍,得趕緊買啊,不然漲的更多了。

於是,在房價漲到15000的時候,W君終於狠心付了首付,揹負著沉重的負擔,買了第一套房。

畢業後,認識幾個同學都想往北上廣深擠,一窮二白的去打拼,那時候他們的確是有夢想和理想的,他們也很努力很拼命,但是後來再聯繫的時候,發現誰買到了房子?

這種現象無論用經濟學,還是心理學解釋,都不能做到絕對正確。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掙得買房錢的強者留下,掙不出房錢的要不租房苟活,還有更多的同學不得不打包回家。

可是當他回到家鄉,突然發現連家鄉的房子也買不起了。

我那個之前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就在2017年高房價時代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房子也不是學區房,但是卻揹負著更重的負擔。

W君說,現在鄭州居住證基本和鄭州戶口的作用一樣,基本跟當地戶籍的待遇相當。

這幾天,關於房價的討論又開始成為熱議話題。

不僅是因為一輩子也買不了北上廣的房子與逃離北上廣回到故鄉買房輕鬆生活的爭論總是喋喋不休,還有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未買房人的一劑等待良藥。

但是,暫且不論這劑良藥是否苦口還是真與假,先聽我講講我那個沒買房同學的故事吧。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2005年左右的時候,第一代80後順利從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工作。那時候對於工作是充滿理想和期待的,但是對於家的概念卻是淡漠的,於是家和房子從來沒有在腦海裡劃上等號。更沒有概念的是當時鄭州的房價在1000多,我和我的同學們因為沒有比較,唯一能參照的錢就是一個月七、八百的工資。

那時候全國的房地產剛剛起步,我們這一代同學的愛情也剛剛起步。其中有一個比我們大兩屆的學長M,家裡做生意有點錢,於是父母資助在我們一起奮鬥的三線城市鄭州買了一套120平方的大房子,優惠後總價10萬,而且一次性付款。

學長結婚時,邀請我們去他家,雖然裡面裝修和擺設並不顯眼,看到房子卻真的覺得是大大大大房子,我們很是羨慕嫉妒,但卻沒有恨。因為那時候,我們依然沒有買房的念頭和動力。雖然,身邊很多同學也談著戀愛,分分合合,對於買房依然覺得似乎和自己沒有關係。

就這樣過了四五年,身邊的同學們也到了結婚的年齡,一個個開始邀請大家喝喜酒。那時候似乎還沒有裸婚的概念,結婚買不買房也沒有丈母孃逼迫,全憑自願和媳婦的意識是否覺醒。

但其中有一個同學阿輝,他媳婦硬是將結婚前買房作為必要條件,否則就分手。於是,家庭不寬裕的阿輝痛定思痛、四處借錢湊了五萬的首付,在2009年末的買了一套小戶型作為婚房。

而另一個同學W君也是在同一年結婚,卻和媳婦一樣選擇了租房。他們覺得當時已經到了4000的房子簡直太高了,等結婚後攢點錢,房價降了再買也來得及。

於是,因為一場婚姻,他們的人生道路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走向。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那個買房的同學阿輝,剛開始日子過得緊巴巴,每天買菜做飯,難得下一次館子吃大餐。一年也就買一次衣服。

而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卻和媳婦逍遙快活,吃喝玩樂,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

也就是在這幾年的時光中,買房的同學揹負著房子前行,沒買房的同學輕鬆地往前。他們也差不多同時當了父母,壓力陡增,一邊要老家的父母來城市幫忙照顧孩子,一邊要工作掙錢養家。

兩個人都在不斷的努力,工資也在不斷的增加,從畢業到如今十年時間,工資差不多漲了6、7倍,但是房價卻已經漲了10倍達到了一萬左右,而工資依然沒有達到房價的一半。

阿輝後來倍感壓力,轉行做了房產銷售。

也是在這兩年的房地產高速發展中,他一邊還著現在看來不多的月供,然後又用第一套房子做抵押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他說,當時也是聽了所在公司前輩的意見,其實聽專業人士的意見最好了,你可以攢錢買房,這個沒有錯,但是房子不會等你攢夠了再留給你。

阿輝又講了一個身邊的故事。他一個表妹,三年前想攢錢買房,一直覺得房子會跌就觀望,省吃儉用租房攢了10萬,但是已經不夠買鄭州四環的房子了。現在又考慮鄭州下轄的縣區,去年還是4000到5000多,十萬其實也夠首付了,他們還是顧慮,今年已經漲到7000,10萬又縮水了。上個月阿輝給他們介紹了一個縣區的性比價好的房子,他們說還要考慮。

阿輝現在已經成了半個行家,他分析道,現在這個縣區的房子,已經規劃要修十號地鐵線了,估計兩年後修好,那時候十萬就真的不值錢了。

回頭再說說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到了如今依然沒有買房的實力,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只是能力和飆升的房價比起來,就好像牛車和私家車一樣。

兩個同學,一樣的時間結婚生子,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忙碌和付出,誰也不比誰輕鬆容易,但是數年後,因為第一套房子就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後來又因為第二套房子拉開了更大的差距。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作購買行為的慾望,分為成長型慾望,遺憾型慾望,滿足型慾望。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成長型慾望是說某一購買慾望從興起到被滿足,是個越來越大的過程。

遺憾型慾望是指購買慾望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被滿足,隨時間漸漸的消失,但是潛意識有種遺憾。

滿足型慾望是指當慾望興起時很快就被滿足了。

適用到買房上就表現為:買得起的時候不買,買不起的時候蜂擁而上。在房價2000的時候,讓W君買房,他說,誰買房啊,那不是傻逼嗎?這麼便宜買那玩意兒幹啥。

房價4000的時候,讓他買房,他說,房價還會便宜,買了不值,肯定會跌!然後說出一堆土地成本、建安成本之類的。

房價漲到8000的時候,阿輝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並且鼓勵W君讓他趕緊買一套。他又說,沒錢,再說即便每年都漲10%,過兩年還是買得起的。

時間到了2017年初,鄭州房價漲到14000的時候,阿輝讓W君買房,W君驚歎,臥槽,這才一年多,居然翻了一倍,得趕緊買啊,不然漲的更多了。

於是,在房價漲到15000的時候,W君終於狠心付了首付,揹負著沉重的負擔,買了第一套房。

畢業後,認識幾個同學都想往北上廣深擠,一窮二白的去打拼,那時候他們的確是有夢想和理想的,他們也很努力很拼命,但是後來再聯繫的時候,發現誰買到了房子?

這種現象無論用經濟學,還是心理學解釋,都不能做到絕對正確。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掙得買房錢的強者留下,掙不出房錢的要不租房苟活,還有更多的同學不得不打包回家。

可是當他回到家鄉,突然發現連家鄉的房子也買不起了。

我那個之前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就在2017年高房價時代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房子也不是學區房,但是卻揹負著更重的負擔。

W君說,現在鄭州居住證基本和鄭州戶口的作用一樣,基本跟當地戶籍的待遇相當。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這又出現一個新的問題:當人人都有資格選擇同一個區域的學校資源,但是現有資源又有限且短期內無法擴充的話,又要面臨擇優錄取的問題。這時候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必要而重要條件的比拼,有房子的優先、孩子有才藝的優先、能交贊助費的優先、能找到關係的優先。

雖然都有選擇權,但是在優質資源短缺的現狀下,在一輪又一輪的比試中,依然會把那些無權無房無能力無勢力的家庭刷下來。而且還是振振有詞、有著絕對的理由。

W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十年前後,在北上廣深坐穩一線,一線城市價格已高的驚人,但似乎永遠不缺接盤俠,原因在哪裡,錢從哪兒來?

很多人無法理解,往往把原因歸結於一線工資的提升和龐大的富人群體,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城市的房產置換產生的天量購買力。在所有二、三、四線城市房價跟隨一線普漲之後,除了堅信房價永遠漲,人們還樹立了另一個樸素的堅定理念。就是一線城市房產持有價值大於二線大於三線大於四線,於是形成了一個房產置換鏈條,即用數套四線或五線房產置換一套三線或二線房產,用數套三線或二線房產置換一套一線房產,在房價普漲之後,這樣的置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且很多人也在這樣實施。

很多留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買房的資金來源是哪裡,相當一部分是二三線城市的父母賣了數套老家房產湊出來的首付。所以,一線房價的不斷推高,富裕階層的購買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廣大二三線中產家庭的財富轉移,而一線城市則是財富轉移的天花板,財富會在這裡固化,紮根。

——這就是城市財富的轉移,也即一線城市通過自身的聚合效應無形中搶奪了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財富,這種搶奪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其低級到高級的自願自發。

不買房就永遠也買不上了,因為很多時候你總是期待房價能夠降下來,但是你辛苦打工掙的錢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就算你東拼西湊攢夠了首付,但是你突然又沒有資格了。

所以買房其實和坐車是一樣的,你要先上車,別管上車後是站著還是擠著,因為只有上車了你才有資格等著選擇更好的位置,最後有可能坐一個位置。而如果你一直跟著汽車跑,就算你開小轎車也是追不上的,更何況很多人還是雙腳跑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買北上廣深的房子,就算再貴,你以為他們買的是房子,其實不是啊。這就是典型的馬太效應,而加劇這種效應的助推器則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大躍進。

這幾天,關於房價的討論又開始成為熱議話題。

不僅是因為一輩子也買不了北上廣的房子與逃離北上廣回到故鄉買房輕鬆生活的爭論總是喋喋不休,還有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未買房人的一劑等待良藥。

但是,暫且不論這劑良藥是否苦口還是真與假,先聽我講講我那個沒買房同學的故事吧。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2005年左右的時候,第一代80後順利從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工作。那時候對於工作是充滿理想和期待的,但是對於家的概念卻是淡漠的,於是家和房子從來沒有在腦海裡劃上等號。更沒有概念的是當時鄭州的房價在1000多,我和我的同學們因為沒有比較,唯一能參照的錢就是一個月七、八百的工資。

那時候全國的房地產剛剛起步,我們這一代同學的愛情也剛剛起步。其中有一個比我們大兩屆的學長M,家裡做生意有點錢,於是父母資助在我們一起奮鬥的三線城市鄭州買了一套120平方的大房子,優惠後總價10萬,而且一次性付款。

學長結婚時,邀請我們去他家,雖然裡面裝修和擺設並不顯眼,看到房子卻真的覺得是大大大大房子,我們很是羨慕嫉妒,但卻沒有恨。因為那時候,我們依然沒有買房的念頭和動力。雖然,身邊很多同學也談著戀愛,分分合合,對於買房依然覺得似乎和自己沒有關係。

就這樣過了四五年,身邊的同學們也到了結婚的年齡,一個個開始邀請大家喝喜酒。那時候似乎還沒有裸婚的概念,結婚買不買房也沒有丈母孃逼迫,全憑自願和媳婦的意識是否覺醒。

但其中有一個同學阿輝,他媳婦硬是將結婚前買房作為必要條件,否則就分手。於是,家庭不寬裕的阿輝痛定思痛、四處借錢湊了五萬的首付,在2009年末的買了一套小戶型作為婚房。

而另一個同學W君也是在同一年結婚,卻和媳婦一樣選擇了租房。他們覺得當時已經到了4000的房子簡直太高了,等結婚後攢點錢,房價降了再買也來得及。

於是,因為一場婚姻,他們的人生道路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走向。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那個買房的同學阿輝,剛開始日子過得緊巴巴,每天買菜做飯,難得下一次館子吃大餐。一年也就買一次衣服。

而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卻和媳婦逍遙快活,吃喝玩樂,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

也就是在這幾年的時光中,買房的同學揹負著房子前行,沒買房的同學輕鬆地往前。他們也差不多同時當了父母,壓力陡增,一邊要老家的父母來城市幫忙照顧孩子,一邊要工作掙錢養家。

兩個人都在不斷的努力,工資也在不斷的增加,從畢業到如今十年時間,工資差不多漲了6、7倍,但是房價卻已經漲了10倍達到了一萬左右,而工資依然沒有達到房價的一半。

阿輝後來倍感壓力,轉行做了房產銷售。

也是在這兩年的房地產高速發展中,他一邊還著現在看來不多的月供,然後又用第一套房子做抵押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他說,當時也是聽了所在公司前輩的意見,其實聽專業人士的意見最好了,你可以攢錢買房,這個沒有錯,但是房子不會等你攢夠了再留給你。

阿輝又講了一個身邊的故事。他一個表妹,三年前想攢錢買房,一直覺得房子會跌就觀望,省吃儉用租房攢了10萬,但是已經不夠買鄭州四環的房子了。現在又考慮鄭州下轄的縣區,去年還是4000到5000多,十萬其實也夠首付了,他們還是顧慮,今年已經漲到7000,10萬又縮水了。上個月阿輝給他們介紹了一個縣區的性比價好的房子,他們說還要考慮。

阿輝現在已經成了半個行家,他分析道,現在這個縣區的房子,已經規劃要修十號地鐵線了,估計兩年後修好,那時候十萬就真的不值錢了。

回頭再說說那個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到了如今依然沒有買房的實力,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只是能力和飆升的房價比起來,就好像牛車和私家車一樣。

兩個同學,一樣的時間結婚生子,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忙碌和付出,誰也不比誰輕鬆容易,但是數年後,因為第一套房子就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後來又因為第二套房子拉開了更大的差距。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作購買行為的慾望,分為成長型慾望,遺憾型慾望,滿足型慾望。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成長型慾望是說某一購買慾望從興起到被滿足,是個越來越大的過程。

遺憾型慾望是指購買慾望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被滿足,隨時間漸漸的消失,但是潛意識有種遺憾。

滿足型慾望是指當慾望興起時很快就被滿足了。

適用到買房上就表現為:買得起的時候不買,買不起的時候蜂擁而上。在房價2000的時候,讓W君買房,他說,誰買房啊,那不是傻逼嗎?這麼便宜買那玩意兒幹啥。

房價4000的時候,讓他買房,他說,房價還會便宜,買了不值,肯定會跌!然後說出一堆土地成本、建安成本之類的。

房價漲到8000的時候,阿輝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並且鼓勵W君讓他趕緊買一套。他又說,沒錢,再說即便每年都漲10%,過兩年還是買得起的。

時間到了2017年初,鄭州房價漲到14000的時候,阿輝讓W君買房,W君驚歎,臥槽,這才一年多,居然翻了一倍,得趕緊買啊,不然漲的更多了。

於是,在房價漲到15000的時候,W君終於狠心付了首付,揹負著沉重的負擔,買了第一套房。

畢業後,認識幾個同學都想往北上廣深擠,一窮二白的去打拼,那時候他們的確是有夢想和理想的,他們也很努力很拼命,但是後來再聯繫的時候,發現誰買到了房子?

這種現象無論用經濟學,還是心理學解釋,都不能做到絕對正確。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掙得買房錢的強者留下,掙不出房錢的要不租房苟活,還有更多的同學不得不打包回家。

可是當他回到家鄉,突然發現連家鄉的房子也買不起了。

我那個之前沒有買房的同學W君就在2017年高房價時代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房子也不是學區房,但是卻揹負著更重的負擔。

W君說,現在鄭州居住證基本和鄭州戶口的作用一樣,基本跟當地戶籍的待遇相當。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這又出現一個新的問題:當人人都有資格選擇同一個區域的學校資源,但是現有資源又有限且短期內無法擴充的話,又要面臨擇優錄取的問題。這時候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必要而重要條件的比拼,有房子的優先、孩子有才藝的優先、能交贊助費的優先、能找到關係的優先。

雖然都有選擇權,但是在優質資源短缺的現狀下,在一輪又一輪的比試中,依然會把那些無權無房無能力無勢力的家庭刷下來。而且還是振振有詞、有著絕對的理由。

W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十年前後,在北上廣深坐穩一線,一線城市價格已高的驚人,但似乎永遠不缺接盤俠,原因在哪裡,錢從哪兒來?

很多人無法理解,往往把原因歸結於一線工資的提升和龐大的富人群體,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城市的房產置換產生的天量購買力。在所有二、三、四線城市房價跟隨一線普漲之後,除了堅信房價永遠漲,人們還樹立了另一個樸素的堅定理念。就是一線城市房產持有價值大於二線大於三線大於四線,於是形成了一個房產置換鏈條,即用數套四線或五線房產置換一套三線或二線房產,用數套三線或二線房產置換一套一線房產,在房價普漲之後,這樣的置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且很多人也在這樣實施。

很多留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買房的資金來源是哪裡,相當一部分是二三線城市的父母賣了數套老家房產湊出來的首付。所以,一線房價的不斷推高,富裕階層的購買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廣大二三線中產家庭的財富轉移,而一線城市則是財富轉移的天花板,財富會在這裡固化,紮根。

——這就是城市財富的轉移,也即一線城市通過自身的聚合效應無形中搶奪了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財富,這種搶奪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其低級到高級的自願自發。

不買房就永遠也買不上了,因為很多時候你總是期待房價能夠降下來,但是你辛苦打工掙的錢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就算你東拼西湊攢夠了首付,但是你突然又沒有資格了。

所以買房其實和坐車是一樣的,你要先上車,別管上車後是站著還是擠著,因為只有上車了你才有資格等著選擇更好的位置,最後有可能坐一個位置。而如果你一直跟著汽車跑,就算你開小轎車也是追不上的,更何況很多人還是雙腳跑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買北上廣深的房子,就算再貴,你以為他們買的是房子,其實不是啊。這就是典型的馬太效應,而加劇這種效應的助推器則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大躍進。

那個沒買房的同學,後來過得怎麼樣了?買了三套房的同學說了真相

這必然會導致中國最好的資源向一線城市聚集,房子就成了剛需,你想要享受最好資源帶來的便捷,那就需要具備一所房子承載所有的資源。

公眾號“城市數據團”發表的一篇爆文《逃離你終將衰落的家鄉》。文章以各省人口流動的大數據(2005年-2010年)為依據,得出了一個殘酷的結論:

大都市就像抽水機,不停地從落後省份抽取勞動力,或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就會像今天的日本一樣,無數村莊和城鎮凋零衰敗,但東京和大阪都市圈繁華依舊。

前一段時間有網友發文:我們在北京的時候年收入近50萬買不起房子,後果就是舉家撤離,再也無法享受北京的生活便利、以及包括醫療和教育在內的各種資源。離開北京一年了,和其他地方相比,感覺北京除了房子貴,其他都是相當便宜的!現在後悔得很,買不起房直接導致我和孩子們命運軌跡的改變!所以,在北京,只要有預估能力,就應該貸款買房!

這條留言指出了房子的真正價值:當你買房的時候,買的並不僅僅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居住場所,還包括周邊提供的醫療、教育、交通、娛樂、公用服務以及發展機遇。

後來,再次碰到開頭提到的全款買第一套房子的學長M,如今,已經擁有三套全款房子加兩輛汽車的人生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眼光和魄力。

【羿雲天,非著名寫作者,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情感、心理、影視評論原創作者。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