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悉尼大學老師這樣回答

有在國內的小夥伴說:“國內都是砸錢靠關係,學歷和實力有時候沒那麼重要,但我們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沒什麼大不了,習慣就好了,社會就是這樣的。”

但也有出國的小夥伴說:“國外的考試不會徇私舞弊,老師不看關係不看錢,雖然背井離鄉孤身一人,但感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正式和回報,真正的社會該是這樣的。”

國內和國外都有各自的好處,每到畢業之際,留學生也猶豫該何去何從,也有更多的人開始議論: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在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

有在國內的小夥伴說:“國內都是砸錢靠關係,學歷和實力有時候沒那麼重要,但我們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沒什麼大不了,習慣就好了,社會就是這樣的。”

但也有出國的小夥伴說:“國外的考試不會徇私舞弊,老師不看關係不看錢,雖然背井離鄉孤身一人,但感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正式和回報,真正的社會該是這樣的。”

國內和國外都有各自的好處,每到畢業之際,留學生也猶豫該何去何從,也有更多的人開始議論: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在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

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悉尼大學老師這樣回答

@松子(可能變成只會做菜的海帶)

悉尼大學2013年3月入學的一批。同學來自世界各地,中國留學生裡也有一部分是跟我一樣12年高考畢業生。老師是個和藹的老先生,有一堂課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讓我們自我介紹,除了基本信息還有來悉大學習的目標。

當時有一個高考來的女生,她說完以後還補了一句“呼籲所有高考生在這裡完成學業以後回到培養你們的祖國,為中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老師聽了有點激動,他表示十分不解“據我所知你們留學的費用沒有國家資助,都是父母積蓄,為什麼有從國外獲得知識回去貢獻的說法。你的家庭為了更高的教育更好的環境付出,那你當然就獲得了權利來選擇你個人和家庭最期望的結果。留在澳大利亞,或是回國,或是去其他國家繼續深造,都是個人能力下的選擇,不需要別人要求必須怎麼做。你覺得這個選擇好你去做就是,可是你不能要求其他人也和你一樣”

01

@鄧鉑鋆(克萊登大學教育處選課管理員)

我說過,年輕的也好,老的也好,要創造一個回來工作的環境,還需要一段時間。對此,我們還要準備一下,不然大家回來,條件不具備,反而是用非所學,環境也不一定適合。與其如此,寧可在外面再多學習兩年,在知識方面能有更多的發展,反而有好處。

——周恩來同志在會見旅美語言學家趙元任教授時的談話

有些人啊,說他“小資產階級狂熱”吧,他哪來的“資”啊?說他極左冒進吧,他連《共產黨宣言》都沒讀過。說他流氓無產者,他還有份工作——社會主義好!但是這紅眼病犯起來,還真有流氓無產者的無操守。

02

@Tom Zhu(Live long and prosper)

這個問題下的爭議,體現的是階級矛盾。對於高階級的人才而言,國界的限制是很微弱的,他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取資源,對他而言,用國界來自我設限,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

而對絕大多數低階級的人而言,國界這個限制條件,是維護自己的資源和利益的一種有力的工具,他們當然口喊愛國的口號,號召大家把資源留下,就算爛在國內,也好過這國外開花結果。

其實誰也沒錯,不過都是在維護本階級的利益罷了,沒有誰更高尚一點。

但我有幾句話對自認為處於低階級的朋友說:你多努努力,爭取提高自己的層次,這才是符合歷史和你個人的發展方向。你即使把低階級的利益維護得再好,難道你就願意一輩子身處低階級中嗎?

03

@舞者龔溢文(香港芭蕾舞團演員)

每年有兩千人報考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招收16個男生、16個女生。每年的學費八千元,住宿費750/年,沒有額外費用。

但每年都會有外國專家來授課、每年我都有機會出國比賽、演出,當時年僅16歲的我,幾乎用完了一本護照。讓我從小就有了開闊的眼界,我又不姓趙,我越長大越明白,這些都不是八千學費可以支付的,也不是同齡人可以輕易得到的。

最後重申:不是為國家洗地,只是針對中國芭蕾舞圈內的一些現象,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你也是行業的既得利益者,你可以用腳決定你的未來,但不要回頭來抹黑哺育你的國家。

04

@匿名用戶(奮鬥在基層的海歸)

我願意!無論前路如何,我願意回國踏踏實實做點事。我藤校畢業,現在一個月錢很少在縣級府做事。朋友口中“常青藤全世界範圍內那麼多畢業生,沒一個像你這麼傻的balabalabala”

百年前甲午戰敗,中國留學生的臨別詞:“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揹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今天讀到關於北大畢業副縣長辭職回家種地的新聞北大畢業的副縣長辭官:國家不缺公務員農村缺人才。那一刻,共鳴強烈。曾放棄中央部委,選擇基層。那天寫到“中央不缺我這個海龜小科員,但基層卻迫切需要人才”,所以今天讀到這句話是感覺很是窩心。

05

@小凱西子(New Journey)

個人經驗:在中國一聚會的談話:“他(她)爸爸是廳級幹部”;“他(她)家是房地產生意的”;“你結婚了嗎?什麼時候要小孩?要早點嫁,不然嫁不出去了。要早點生不然生不出來了”……

在美國聚會談話:“昨天我去跳傘,感覺太酷了”;“這幾天我看了《The Martian》,覺得拍得還算是挺科學的”;“週末去Hiking,有人要報名嗎?”;“週末舊金山有XXX畫展,約不?”;“我這週末要進行第一次巡演,是我的吉他學習結束演出”;“最近晚上可能都比較忙,因為我在學日語”……

06

@劉興堂(為社會提供一流法律服務)

留在國外,或回國,是你們的自由。適應就好,隨心就好,不要在意被貼上“名牌大學生不回國效力”的標籤。

同等情況下,誰願意背井離鄉,誰願意離的父母親人萬里之遙?當你們有朝一日入籍他國,不要理睬被強求有顆“中國心”,你們必須忠於入籍的國家。

人嚮往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不必因“祖國需要你們”的召喚而感到愧疚,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比祖國更需要你們。然而我們最為關注的,是你們及後代過得更好。

孩子們,“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你們大膽地向前走,奔向美好的明天!

07

@午夜酒神老司機(以前倒騰酒現在倒騰書)

中國人民有太多太多的苦難,這個苦難的來源,我一直在思考著答案。前段時間看到了張宏傑先生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雖然給出了一種闡釋。但是可悲的是,結合各種社會問題的聯想,解決方案是:無解。

對於權力的熱忱,整個體制對於權力的不制約,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各種社會問題的糊塗賬。

有在國內的小夥伴說:“國內都是砸錢靠關係,學歷和實力有時候沒那麼重要,但我們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沒什麼大不了,習慣就好了,社會就是這樣的。”

但也有出國的小夥伴說:“國外的考試不會徇私舞弊,老師不看關係不看錢,雖然背井離鄉孤身一人,但感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正式和回報,真正的社會該是這樣的。”

國內和國外都有各自的好處,每到畢業之際,留學生也猶豫該何去何從,也有更多的人開始議論: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在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

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悉尼大學老師這樣回答

@松子(可能變成只會做菜的海帶)

悉尼大學2013年3月入學的一批。同學來自世界各地,中國留學生裡也有一部分是跟我一樣12年高考畢業生。老師是個和藹的老先生,有一堂課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讓我們自我介紹,除了基本信息還有來悉大學習的目標。

當時有一個高考來的女生,她說完以後還補了一句“呼籲所有高考生在這裡完成學業以後回到培養你們的祖國,為中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老師聽了有點激動,他表示十分不解“據我所知你們留學的費用沒有國家資助,都是父母積蓄,為什麼有從國外獲得知識回去貢獻的說法。你的家庭為了更高的教育更好的環境付出,那你當然就獲得了權利來選擇你個人和家庭最期望的結果。留在澳大利亞,或是回國,或是去其他國家繼續深造,都是個人能力下的選擇,不需要別人要求必須怎麼做。你覺得這個選擇好你去做就是,可是你不能要求其他人也和你一樣”

01

@鄧鉑鋆(克萊登大學教育處選課管理員)

我說過,年輕的也好,老的也好,要創造一個回來工作的環境,還需要一段時間。對此,我們還要準備一下,不然大家回來,條件不具備,反而是用非所學,環境也不一定適合。與其如此,寧可在外面再多學習兩年,在知識方面能有更多的發展,反而有好處。

——周恩來同志在會見旅美語言學家趙元任教授時的談話

有些人啊,說他“小資產階級狂熱”吧,他哪來的“資”啊?說他極左冒進吧,他連《共產黨宣言》都沒讀過。說他流氓無產者,他還有份工作——社會主義好!但是這紅眼病犯起來,還真有流氓無產者的無操守。

02

@Tom Zhu(Live long and prosper)

這個問題下的爭議,體現的是階級矛盾。對於高階級的人才而言,國界的限制是很微弱的,他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取資源,對他而言,用國界來自我設限,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

而對絕大多數低階級的人而言,國界這個限制條件,是維護自己的資源和利益的一種有力的工具,他們當然口喊愛國的口號,號召大家把資源留下,就算爛在國內,也好過這國外開花結果。

其實誰也沒錯,不過都是在維護本階級的利益罷了,沒有誰更高尚一點。

但我有幾句話對自認為處於低階級的朋友說:你多努努力,爭取提高自己的層次,這才是符合歷史和你個人的發展方向。你即使把低階級的利益維護得再好,難道你就願意一輩子身處低階級中嗎?

03

@舞者龔溢文(香港芭蕾舞團演員)

每年有兩千人報考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招收16個男生、16個女生。每年的學費八千元,住宿費750/年,沒有額外費用。

但每年都會有外國專家來授課、每年我都有機會出國比賽、演出,當時年僅16歲的我,幾乎用完了一本護照。讓我從小就有了開闊的眼界,我又不姓趙,我越長大越明白,這些都不是八千學費可以支付的,也不是同齡人可以輕易得到的。

最後重申:不是為國家洗地,只是針對中國芭蕾舞圈內的一些現象,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你也是行業的既得利益者,你可以用腳決定你的未來,但不要回頭來抹黑哺育你的國家。

04

@匿名用戶(奮鬥在基層的海歸)

我願意!無論前路如何,我願意回國踏踏實實做點事。我藤校畢業,現在一個月錢很少在縣級府做事。朋友口中“常青藤全世界範圍內那麼多畢業生,沒一個像你這麼傻的balabalabala”

百年前甲午戰敗,中國留學生的臨別詞:“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揹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今天讀到關於北大畢業副縣長辭職回家種地的新聞北大畢業的副縣長辭官:國家不缺公務員農村缺人才。那一刻,共鳴強烈。曾放棄中央部委,選擇基層。那天寫到“中央不缺我這個海龜小科員,但基層卻迫切需要人才”,所以今天讀到這句話是感覺很是窩心。

05

@小凱西子(New Journey)

個人經驗:在中國一聚會的談話:“他(她)爸爸是廳級幹部”;“他(她)家是房地產生意的”;“你結婚了嗎?什麼時候要小孩?要早點嫁,不然嫁不出去了。要早點生不然生不出來了”……

在美國聚會談話:“昨天我去跳傘,感覺太酷了”;“這幾天我看了《The Martian》,覺得拍得還算是挺科學的”;“週末去Hiking,有人要報名嗎?”;“週末舊金山有XXX畫展,約不?”;“我這週末要進行第一次巡演,是我的吉他學習結束演出”;“最近晚上可能都比較忙,因為我在學日語”……

06

@劉興堂(為社會提供一流法律服務)

留在國外,或回國,是你們的自由。適應就好,隨心就好,不要在意被貼上“名牌大學生不回國效力”的標籤。

同等情況下,誰願意背井離鄉,誰願意離的父母親人萬里之遙?當你們有朝一日入籍他國,不要理睬被強求有顆“中國心”,你們必須忠於入籍的國家。

人嚮往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不必因“祖國需要你們”的召喚而感到愧疚,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比祖國更需要你們。然而我們最為關注的,是你們及後代過得更好。

孩子們,“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你們大膽地向前走,奔向美好的明天!

07

@午夜酒神老司機(以前倒騰酒現在倒騰書)

中國人民有太多太多的苦難,這個苦難的來源,我一直在思考著答案。前段時間看到了張宏傑先生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雖然給出了一種闡釋。但是可悲的是,結合各種社會問題的聯想,解決方案是:無解。

對於權力的熱忱,整個體制對於權力的不制約,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各種社會問題的糊塗賬。

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悉尼大學老師這樣回答

如論及到我,還是會選擇回去的。為什麼呢?有一個詞叫做臨終關懷,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我想去做一個社會的臨終關懷志願者,我們都是要“死”的,我們都是被這個社會強姦一次又一次的。那麼,我就回去,進獻點綿薄之力,讓身邊的人“死”的稍微舒服一點吧。

不錯,我也留戀歐洲的風景,美國的經濟,日本的社會安寧。可這個世界無論事大事小,總得有人去做啊。

08

寫在最後

有的人最終選擇回國,

想報效祖國,建設基層

或是單純的尋求家的歸屬感

想要落葉歸根 。

有的人最終選擇留在海外

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

一個讓自己舒服的環境和踏實的工作。

無論回不回國

都是自己的選擇

並沒有對和錯

也沒必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

只要你覺得這樣的選擇讓你坦然而舒適

那就是最好的決定。

有在國內的小夥伴說:“國內都是砸錢靠關係,學歷和實力有時候沒那麼重要,但我們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沒什麼大不了,習慣就好了,社會就是這樣的。”

但也有出國的小夥伴說:“國外的考試不會徇私舞弊,老師不看關係不看錢,雖然背井離鄉孤身一人,但感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正式和回報,真正的社會該是這樣的。”

國內和國外都有各自的好處,每到畢業之際,留學生也猶豫該何去何從,也有更多的人開始議論: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在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

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悉尼大學老師這樣回答

@松子(可能變成只會做菜的海帶)

悉尼大學2013年3月入學的一批。同學來自世界各地,中國留學生裡也有一部分是跟我一樣12年高考畢業生。老師是個和藹的老先生,有一堂課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讓我們自我介紹,除了基本信息還有來悉大學習的目標。

當時有一個高考來的女生,她說完以後還補了一句“呼籲所有高考生在這裡完成學業以後回到培養你們的祖國,為中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老師聽了有點激動,他表示十分不解“據我所知你們留學的費用沒有國家資助,都是父母積蓄,為什麼有從國外獲得知識回去貢獻的說法。你的家庭為了更高的教育更好的環境付出,那你當然就獲得了權利來選擇你個人和家庭最期望的結果。留在澳大利亞,或是回國,或是去其他國家繼續深造,都是個人能力下的選擇,不需要別人要求必須怎麼做。你覺得這個選擇好你去做就是,可是你不能要求其他人也和你一樣”

01

@鄧鉑鋆(克萊登大學教育處選課管理員)

我說過,年輕的也好,老的也好,要創造一個回來工作的環境,還需要一段時間。對此,我們還要準備一下,不然大家回來,條件不具備,反而是用非所學,環境也不一定適合。與其如此,寧可在外面再多學習兩年,在知識方面能有更多的發展,反而有好處。

——周恩來同志在會見旅美語言學家趙元任教授時的談話

有些人啊,說他“小資產階級狂熱”吧,他哪來的“資”啊?說他極左冒進吧,他連《共產黨宣言》都沒讀過。說他流氓無產者,他還有份工作——社會主義好!但是這紅眼病犯起來,還真有流氓無產者的無操守。

02

@Tom Zhu(Live long and prosper)

這個問題下的爭議,體現的是階級矛盾。對於高階級的人才而言,國界的限制是很微弱的,他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取資源,對他而言,用國界來自我設限,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

而對絕大多數低階級的人而言,國界這個限制條件,是維護自己的資源和利益的一種有力的工具,他們當然口喊愛國的口號,號召大家把資源留下,就算爛在國內,也好過這國外開花結果。

其實誰也沒錯,不過都是在維護本階級的利益罷了,沒有誰更高尚一點。

但我有幾句話對自認為處於低階級的朋友說:你多努努力,爭取提高自己的層次,這才是符合歷史和你個人的發展方向。你即使把低階級的利益維護得再好,難道你就願意一輩子身處低階級中嗎?

03

@舞者龔溢文(香港芭蕾舞團演員)

每年有兩千人報考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招收16個男生、16個女生。每年的學費八千元,住宿費750/年,沒有額外費用。

但每年都會有外國專家來授課、每年我都有機會出國比賽、演出,當時年僅16歲的我,幾乎用完了一本護照。讓我從小就有了開闊的眼界,我又不姓趙,我越長大越明白,這些都不是八千學費可以支付的,也不是同齡人可以輕易得到的。

最後重申:不是為國家洗地,只是針對中國芭蕾舞圈內的一些現象,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你也是行業的既得利益者,你可以用腳決定你的未來,但不要回頭來抹黑哺育你的國家。

04

@匿名用戶(奮鬥在基層的海歸)

我願意!無論前路如何,我願意回國踏踏實實做點事。我藤校畢業,現在一個月錢很少在縣級府做事。朋友口中“常青藤全世界範圍內那麼多畢業生,沒一個像你這麼傻的balabalabala”

百年前甲午戰敗,中國留學生的臨別詞:“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揹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今天讀到關於北大畢業副縣長辭職回家種地的新聞北大畢業的副縣長辭官:國家不缺公務員農村缺人才。那一刻,共鳴強烈。曾放棄中央部委,選擇基層。那天寫到“中央不缺我這個海龜小科員,但基層卻迫切需要人才”,所以今天讀到這句話是感覺很是窩心。

05

@小凱西子(New Journey)

個人經驗:在中國一聚會的談話:“他(她)爸爸是廳級幹部”;“他(她)家是房地產生意的”;“你結婚了嗎?什麼時候要小孩?要早點嫁,不然嫁不出去了。要早點生不然生不出來了”……

在美國聚會談話:“昨天我去跳傘,感覺太酷了”;“這幾天我看了《The Martian》,覺得拍得還算是挺科學的”;“週末去Hiking,有人要報名嗎?”;“週末舊金山有XXX畫展,約不?”;“我這週末要進行第一次巡演,是我的吉他學習結束演出”;“最近晚上可能都比較忙,因為我在學日語”……

06

@劉興堂(為社會提供一流法律服務)

留在國外,或回國,是你們的自由。適應就好,隨心就好,不要在意被貼上“名牌大學生不回國效力”的標籤。

同等情況下,誰願意背井離鄉,誰願意離的父母親人萬里之遙?當你們有朝一日入籍他國,不要理睬被強求有顆“中國心”,你們必須忠於入籍的國家。

人嚮往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不必因“祖國需要你們”的召喚而感到愧疚,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比祖國更需要你們。然而我們最為關注的,是你們及後代過得更好。

孩子們,“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你們大膽地向前走,奔向美好的明天!

07

@午夜酒神老司機(以前倒騰酒現在倒騰書)

中國人民有太多太多的苦難,這個苦難的來源,我一直在思考著答案。前段時間看到了張宏傑先生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雖然給出了一種闡釋。但是可悲的是,結合各種社會問題的聯想,解決方案是:無解。

對於權力的熱忱,整個體制對於權力的不制約,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各種社會問題的糊塗賬。

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悉尼大學老師這樣回答

如論及到我,還是會選擇回去的。為什麼呢?有一個詞叫做臨終關懷,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我想去做一個社會的臨終關懷志願者,我們都是要“死”的,我們都是被這個社會強姦一次又一次的。那麼,我就回去,進獻點綿薄之力,讓身邊的人“死”的稍微舒服一點吧。

不錯,我也留戀歐洲的風景,美國的經濟,日本的社會安寧。可這個世界無論事大事小,總得有人去做啊。

08

寫在最後

有的人最終選擇回國,

想報效祖國,建設基層

或是單純的尋求家的歸屬感

想要落葉歸根 。

有的人最終選擇留在海外

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

一個讓自己舒服的環境和踏實的工作。

無論回不回國

都是自己的選擇

並沒有對和錯

也沒必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

只要你覺得這樣的選擇讓你坦然而舒適

那就是最好的決定。

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畢業後該不該回國效力?悉尼大學老師這樣回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