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看過《盜馬賊》原著,田壯壯只提出一條修改意見——加強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高於命運本身的那種“牽引”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中被強化,譬如羅爾布磕長頭,200多尺,田壯壯思考再三,用了疊化鏡頭特殊處理,強化宗教“絕對的統攝力”。

稱為“自傳”,是因為電影中描畫了近乎決絕的宿命論。田壯壯很信命。這並非意味著不抗爭。但他認為,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意義是很渺小的,他更願意展示一個沉淪與自我拯救的循環。

藏區很苦,拍片子的時候,命運的無力感環繞,田壯壯覺得很貼合,能融入。

編劇張銳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和田壯壯吵了好幾次。張銳強調邏輯和敘事性,田壯壯比較重視“思想性”——濃墨重彩強化鏡頭,其間連接的東西就淡化掉了。

有一個細節吵得特別激烈,主人公為死去的小孩點燃長明燈,田壯壯覺得應該在主人公閉上眼睛再睜開的那一瞬間,燈光一下子照在臉上。可張銳堅持:這個點燈的動作,怎麼可以沒有呢?

張銳覺得,田壯壯考慮的點非常專注,就是人的情緒,人的命運,直達目的。這些段落都不連貫,從黑暗中淡出,再淡出,中斷可能長達一年。實際上,在玉樹拍攝時,劇組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他的一些表達,找田壯壯要求解釋。田壯壯私下大罵:“傻×!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不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最後沒辦法了,還是召開了全體會議。他不健談,說的有點兒顛三倒四,勉強解釋了劇本分幾部分,每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他說完話後,聽的人還是不明白,問:“導演,這片子什麼意思?”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看過《盜馬賊》原著,田壯壯只提出一條修改意見——加強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高於命運本身的那種“牽引”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中被強化,譬如羅爾布磕長頭,200多尺,田壯壯思考再三,用了疊化鏡頭特殊處理,強化宗教“絕對的統攝力”。

稱為“自傳”,是因為電影中描畫了近乎決絕的宿命論。田壯壯很信命。這並非意味著不抗爭。但他認為,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意義是很渺小的,他更願意展示一個沉淪與自我拯救的循環。

藏區很苦,拍片子的時候,命運的無力感環繞,田壯壯覺得很貼合,能融入。

編劇張銳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和田壯壯吵了好幾次。張銳強調邏輯和敘事性,田壯壯比較重視“思想性”——濃墨重彩強化鏡頭,其間連接的東西就淡化掉了。

有一個細節吵得特別激烈,主人公為死去的小孩點燃長明燈,田壯壯覺得應該在主人公閉上眼睛再睜開的那一瞬間,燈光一下子照在臉上。可張銳堅持:這個點燈的動作,怎麼可以沒有呢?

張銳覺得,田壯壯考慮的點非常專注,就是人的情緒,人的命運,直達目的。這些段落都不連貫,從黑暗中淡出,再淡出,中斷可能長達一年。實際上,在玉樹拍攝時,劇組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他的一些表達,找田壯壯要求解釋。田壯壯私下大罵:“傻×!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不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最後沒辦法了,還是召開了全體會議。他不健談,說的有點兒顛三倒四,勉強解釋了劇本分幾部分,每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他說完話後,聽的人還是不明白,問:“導演,這片子什麼意思?”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電影《盜馬賊》劇照

劉樹生在《盜馬賊的宗教情緒》一文裡回憶,有一次放片,北大學生看完片子拼命鼓掌,他就問他們,真的以為這部影片好嗎?後來一個女生想了半天,解釋道:我們是從裡面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很難說清楚的情緒。

這種情緒洋溢在田壯壯早期作品之中,賦予命運純粹的母題:抗爭和絕望。

狄德羅說,經歷了災難和憂患之後,詩人就產生了。第五代導演都經歷過大時代,感受過什麼是歷史的隨波逐流,時代的故事是取之不盡的靈感資源,他們都曾試圖將這一筆經歷融入最初的電影表達。

“動亂開始時,人與人之間原不想互相殘害,人原不想殺別人,打別人,害別人,可後來在那個歷史氛圍下,你不由地不害人,不整人,如果你不行惡,反而不正常,那個巨大的歷史慣性使你不由地不那麼做。”田壯壯說。這是《盜馬賊》的無力感,一點一滴從生命歷程中的思考沉澱下來。

陳凱歌評價田壯壯是“一個痛苦的人”,或許因為田壯壯在這種“無力感與無力的表達”中,徘徊最久。

田壯壯經歷過時代動盪和家庭變故。父親曾被劃為走資派,母親則被劃為黑五類,都是“階級敵人”,走街遊行很平常。

第一次批鬥父親時,他怎麼也喊不出“打倒田方”四個字。田壯壯說:“我不知道,就是張不開這嘴。”

插隊前一天,他去看望父親,隔著鐵門,父子倆對視了很久很久。田壯壯就覺得他那眼睛在一點一點地講好多事情。有一次和楊瀾談起這段經歷,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讀一個人的眼睛,也是他第一次長大,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父親走的時候,扛著鐵鍬,馬上得繼續勞動,身影拉得特別長。田壯壯也該走了。可是挪不動步子,坐在原地抽菸,抽了1小時。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看過《盜馬賊》原著,田壯壯只提出一條修改意見——加強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高於命運本身的那種“牽引”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中被強化,譬如羅爾布磕長頭,200多尺,田壯壯思考再三,用了疊化鏡頭特殊處理,強化宗教“絕對的統攝力”。

稱為“自傳”,是因為電影中描畫了近乎決絕的宿命論。田壯壯很信命。這並非意味著不抗爭。但他認為,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意義是很渺小的,他更願意展示一個沉淪與自我拯救的循環。

藏區很苦,拍片子的時候,命運的無力感環繞,田壯壯覺得很貼合,能融入。

編劇張銳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和田壯壯吵了好幾次。張銳強調邏輯和敘事性,田壯壯比較重視“思想性”——濃墨重彩強化鏡頭,其間連接的東西就淡化掉了。

有一個細節吵得特別激烈,主人公為死去的小孩點燃長明燈,田壯壯覺得應該在主人公閉上眼睛再睜開的那一瞬間,燈光一下子照在臉上。可張銳堅持:這個點燈的動作,怎麼可以沒有呢?

張銳覺得,田壯壯考慮的點非常專注,就是人的情緒,人的命運,直達目的。這些段落都不連貫,從黑暗中淡出,再淡出,中斷可能長達一年。實際上,在玉樹拍攝時,劇組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他的一些表達,找田壯壯要求解釋。田壯壯私下大罵:“傻×!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不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最後沒辦法了,還是召開了全體會議。他不健談,說的有點兒顛三倒四,勉強解釋了劇本分幾部分,每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他說完話後,聽的人還是不明白,問:“導演,這片子什麼意思?”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電影《盜馬賊》劇照

劉樹生在《盜馬賊的宗教情緒》一文裡回憶,有一次放片,北大學生看完片子拼命鼓掌,他就問他們,真的以為這部影片好嗎?後來一個女生想了半天,解釋道:我們是從裡面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很難說清楚的情緒。

這種情緒洋溢在田壯壯早期作品之中,賦予命運純粹的母題:抗爭和絕望。

狄德羅說,經歷了災難和憂患之後,詩人就產生了。第五代導演都經歷過大時代,感受過什麼是歷史的隨波逐流,時代的故事是取之不盡的靈感資源,他們都曾試圖將這一筆經歷融入最初的電影表達。

“動亂開始時,人與人之間原不想互相殘害,人原不想殺別人,打別人,害別人,可後來在那個歷史氛圍下,你不由地不害人,不整人,如果你不行惡,反而不正常,那個巨大的歷史慣性使你不由地不那麼做。”田壯壯說。這是《盜馬賊》的無力感,一點一滴從生命歷程中的思考沉澱下來。

陳凱歌評價田壯壯是“一個痛苦的人”,或許因為田壯壯在這種“無力感與無力的表達”中,徘徊最久。

田壯壯經歷過時代動盪和家庭變故。父親曾被劃為走資派,母親則被劃為黑五類,都是“階級敵人”,走街遊行很平常。

第一次批鬥父親時,他怎麼也喊不出“打倒田方”四個字。田壯壯說:“我不知道,就是張不開這嘴。”

插隊前一天,他去看望父親,隔著鐵門,父子倆對視了很久很久。田壯壯就覺得他那眼睛在一點一點地講好多事情。有一次和楊瀾談起這段經歷,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讀一個人的眼睛,也是他第一次長大,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父親走的時候,扛著鐵鍬,馬上得繼續勞動,身影拉得特別長。田壯壯也該走了。可是挪不動步子,坐在原地抽菸,抽了1小時。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前)與父母、哥哥的全家福

對田壯壯來說,歷史是一個漸漸顯形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最初是有些覺察,然後在成長中越來越沉重,到最後像一塊石頭擲下去,感覺到痛。這些感觸賦予他早期電影中凌亂而跳躍的意象表述。 “我絕對沒有要講得多深刻。”他微笑,“就是很簡單的,一個人的命運,他在這個裡面,他就接受這個命運了……就是命運而已。”

“我的電影只是在講故事。”說到自己的電影,田壯壯會很莊嚴地強調這個觀點。他反感“文以載道”,不覺得導演需要去刻意賦予電影一些東西。

但同樣,既然是真實的東西,也需要被真實地記錄,田壯壯認為這是電影人的責任,他自己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解讀。

對於“田壯壯的電影總是在表達對自然、對社會的一種絕望,人的無力感”這一句,他感覺確實是在說自己。

“現在的你對社會還有無力感嗎?”

“人能對抗什麼呢?”田壯壯反問。

“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田壯壯願意後退,甚至退得很遠。但尊嚴是他希望保留的東西。

他教過的一個學生記得,田老師總是跟學生說:現在何必還要努著勁兒拍個什麼電影呢?

《相愛相親》喚回一些記憶,但這不是他熟悉的時代了。

有一次,陳凱歌參加一部電影的放映儀式,觀眾在那裡嚷嚷,讓陳凱歌和妻子陳紅接吻。陳凱歌說:別急,我們待會兒會接吻的。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看過《盜馬賊》原著,田壯壯只提出一條修改意見——加強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高於命運本身的那種“牽引”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中被強化,譬如羅爾布磕長頭,200多尺,田壯壯思考再三,用了疊化鏡頭特殊處理,強化宗教“絕對的統攝力”。

稱為“自傳”,是因為電影中描畫了近乎決絕的宿命論。田壯壯很信命。這並非意味著不抗爭。但他認為,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意義是很渺小的,他更願意展示一個沉淪與自我拯救的循環。

藏區很苦,拍片子的時候,命運的無力感環繞,田壯壯覺得很貼合,能融入。

編劇張銳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和田壯壯吵了好幾次。張銳強調邏輯和敘事性,田壯壯比較重視“思想性”——濃墨重彩強化鏡頭,其間連接的東西就淡化掉了。

有一個細節吵得特別激烈,主人公為死去的小孩點燃長明燈,田壯壯覺得應該在主人公閉上眼睛再睜開的那一瞬間,燈光一下子照在臉上。可張銳堅持:這個點燈的動作,怎麼可以沒有呢?

張銳覺得,田壯壯考慮的點非常專注,就是人的情緒,人的命運,直達目的。這些段落都不連貫,從黑暗中淡出,再淡出,中斷可能長達一年。實際上,在玉樹拍攝時,劇組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他的一些表達,找田壯壯要求解釋。田壯壯私下大罵:“傻×!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不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最後沒辦法了,還是召開了全體會議。他不健談,說的有點兒顛三倒四,勉強解釋了劇本分幾部分,每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他說完話後,聽的人還是不明白,問:“導演,這片子什麼意思?”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電影《盜馬賊》劇照

劉樹生在《盜馬賊的宗教情緒》一文裡回憶,有一次放片,北大學生看完片子拼命鼓掌,他就問他們,真的以為這部影片好嗎?後來一個女生想了半天,解釋道:我們是從裡面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很難說清楚的情緒。

這種情緒洋溢在田壯壯早期作品之中,賦予命運純粹的母題:抗爭和絕望。

狄德羅說,經歷了災難和憂患之後,詩人就產生了。第五代導演都經歷過大時代,感受過什麼是歷史的隨波逐流,時代的故事是取之不盡的靈感資源,他們都曾試圖將這一筆經歷融入最初的電影表達。

“動亂開始時,人與人之間原不想互相殘害,人原不想殺別人,打別人,害別人,可後來在那個歷史氛圍下,你不由地不害人,不整人,如果你不行惡,反而不正常,那個巨大的歷史慣性使你不由地不那麼做。”田壯壯說。這是《盜馬賊》的無力感,一點一滴從生命歷程中的思考沉澱下來。

陳凱歌評價田壯壯是“一個痛苦的人”,或許因為田壯壯在這種“無力感與無力的表達”中,徘徊最久。

田壯壯經歷過時代動盪和家庭變故。父親曾被劃為走資派,母親則被劃為黑五類,都是“階級敵人”,走街遊行很平常。

第一次批鬥父親時,他怎麼也喊不出“打倒田方”四個字。田壯壯說:“我不知道,就是張不開這嘴。”

插隊前一天,他去看望父親,隔著鐵門,父子倆對視了很久很久。田壯壯就覺得他那眼睛在一點一點地講好多事情。有一次和楊瀾談起這段經歷,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讀一個人的眼睛,也是他第一次長大,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父親走的時候,扛著鐵鍬,馬上得繼續勞動,身影拉得特別長。田壯壯也該走了。可是挪不動步子,坐在原地抽菸,抽了1小時。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前)與父母、哥哥的全家福

對田壯壯來說,歷史是一個漸漸顯形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最初是有些覺察,然後在成長中越來越沉重,到最後像一塊石頭擲下去,感覺到痛。這些感觸賦予他早期電影中凌亂而跳躍的意象表述。 “我絕對沒有要講得多深刻。”他微笑,“就是很簡單的,一個人的命運,他在這個裡面,他就接受這個命運了……就是命運而已。”

“我的電影只是在講故事。”說到自己的電影,田壯壯會很莊嚴地強調這個觀點。他反感“文以載道”,不覺得導演需要去刻意賦予電影一些東西。

但同樣,既然是真實的東西,也需要被真實地記錄,田壯壯認為這是電影人的責任,他自己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解讀。

對於“田壯壯的電影總是在表達對自然、對社會的一種絕望,人的無力感”這一句,他感覺確實是在說自己。

“現在的你對社會還有無力感嗎?”

“人能對抗什麼呢?”田壯壯反問。

“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田壯壯願意後退,甚至退得很遠。但尊嚴是他希望保留的東西。

他教過的一個學生記得,田老師總是跟學生說:現在何必還要努著勁兒拍個什麼電影呢?

《相愛相親》喚回一些記憶,但這不是他熟悉的時代了。

有一次,陳凱歌參加一部電影的放映儀式,觀眾在那裡嚷嚷,讓陳凱歌和妻子陳紅接吻。陳凱歌說:別急,我們待會兒會接吻的。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挺感慨:“凱歌那種清高和驕傲的性格,不可能去做這些宣傳,可是現在,他參加綜藝節目……現在對電影,可以用尷尬兩個字去形容。”

在外人眼裡,田壯壯的清高留存至今,熱鬧不屬於他,得失也如人飲水。

在一篇傳播挺廣的評論裡,田壯壯被形容為“第五代中的一個異數”,“還沒有淪陷,還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他顯得有些孤獨,而孤獨中又有些蒼涼悲壯。”

倘若給田壯壯遊弋在影壇的大半輩子作一個總結,或許不是“小眾”,而是“微眾”。但這不妨礙他被視作“第五代的最後防線”、“影壇的導師”。眾多獎項詮釋著這個意義上的成功。

清高和從容是硬幣的兩面,在田壯壯的早期人生中,它們出自一源。

電影對田壯壯並不神祕,也不神聖。他出生於電影世家,童年常在影棚蹦蹦跳跳。母親於藍身上凝固著一連串經典的人物形象:《翠崗紅旗》裡的向五兒,《革命家庭》裡的周蓮,《烈火中永生》裡的江雪琴,《林家鋪子》裡的張寡婦等,父親田方出演過《深山裡的菊花》、《風從東方來》、《革命家庭》、《英雄兒女》。

這些給他帶來了什麼呢?他退休5年了,那些驕傲早已遠去。但田壯壯不否認這樣度過童年,總有些養分慢慢融入心裡,另一部分是對標杆的叛逆,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年,這些心事亦是尋常。

成長中,總有人圍著他看,有人說“長得像於藍”,也有說“眼神像田方”。田壯壯不喜歡聽這些話,覺得自己就是自己。

這種陰影,直到大學都擺脫不掉。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告訴火星試驗室,田壯壯在導演系看起來不太起眼,“其實所有的人都在注意著他,因為他是世家子弟,老子英雄兒好漢,應該是這樣”。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看過《盜馬賊》原著,田壯壯只提出一條修改意見——加強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高於命運本身的那種“牽引”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中被強化,譬如羅爾布磕長頭,200多尺,田壯壯思考再三,用了疊化鏡頭特殊處理,強化宗教“絕對的統攝力”。

稱為“自傳”,是因為電影中描畫了近乎決絕的宿命論。田壯壯很信命。這並非意味著不抗爭。但他認為,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意義是很渺小的,他更願意展示一個沉淪與自我拯救的循環。

藏區很苦,拍片子的時候,命運的無力感環繞,田壯壯覺得很貼合,能融入。

編劇張銳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和田壯壯吵了好幾次。張銳強調邏輯和敘事性,田壯壯比較重視“思想性”——濃墨重彩強化鏡頭,其間連接的東西就淡化掉了。

有一個細節吵得特別激烈,主人公為死去的小孩點燃長明燈,田壯壯覺得應該在主人公閉上眼睛再睜開的那一瞬間,燈光一下子照在臉上。可張銳堅持:這個點燈的動作,怎麼可以沒有呢?

張銳覺得,田壯壯考慮的點非常專注,就是人的情緒,人的命運,直達目的。這些段落都不連貫,從黑暗中淡出,再淡出,中斷可能長達一年。實際上,在玉樹拍攝時,劇組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他的一些表達,找田壯壯要求解釋。田壯壯私下大罵:“傻×!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不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最後沒辦法了,還是召開了全體會議。他不健談,說的有點兒顛三倒四,勉強解釋了劇本分幾部分,每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他說完話後,聽的人還是不明白,問:“導演,這片子什麼意思?”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電影《盜馬賊》劇照

劉樹生在《盜馬賊的宗教情緒》一文裡回憶,有一次放片,北大學生看完片子拼命鼓掌,他就問他們,真的以為這部影片好嗎?後來一個女生想了半天,解釋道:我們是從裡面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很難說清楚的情緒。

這種情緒洋溢在田壯壯早期作品之中,賦予命運純粹的母題:抗爭和絕望。

狄德羅說,經歷了災難和憂患之後,詩人就產生了。第五代導演都經歷過大時代,感受過什麼是歷史的隨波逐流,時代的故事是取之不盡的靈感資源,他們都曾試圖將這一筆經歷融入最初的電影表達。

“動亂開始時,人與人之間原不想互相殘害,人原不想殺別人,打別人,害別人,可後來在那個歷史氛圍下,你不由地不害人,不整人,如果你不行惡,反而不正常,那個巨大的歷史慣性使你不由地不那麼做。”田壯壯說。這是《盜馬賊》的無力感,一點一滴從生命歷程中的思考沉澱下來。

陳凱歌評價田壯壯是“一個痛苦的人”,或許因為田壯壯在這種“無力感與無力的表達”中,徘徊最久。

田壯壯經歷過時代動盪和家庭變故。父親曾被劃為走資派,母親則被劃為黑五類,都是“階級敵人”,走街遊行很平常。

第一次批鬥父親時,他怎麼也喊不出“打倒田方”四個字。田壯壯說:“我不知道,就是張不開這嘴。”

插隊前一天,他去看望父親,隔著鐵門,父子倆對視了很久很久。田壯壯就覺得他那眼睛在一點一點地講好多事情。有一次和楊瀾談起這段經歷,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讀一個人的眼睛,也是他第一次長大,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父親走的時候,扛著鐵鍬,馬上得繼續勞動,身影拉得特別長。田壯壯也該走了。可是挪不動步子,坐在原地抽菸,抽了1小時。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前)與父母、哥哥的全家福

對田壯壯來說,歷史是一個漸漸顯形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最初是有些覺察,然後在成長中越來越沉重,到最後像一塊石頭擲下去,感覺到痛。這些感觸賦予他早期電影中凌亂而跳躍的意象表述。 “我絕對沒有要講得多深刻。”他微笑,“就是很簡單的,一個人的命運,他在這個裡面,他就接受這個命運了……就是命運而已。”

“我的電影只是在講故事。”說到自己的電影,田壯壯會很莊嚴地強調這個觀點。他反感“文以載道”,不覺得導演需要去刻意賦予電影一些東西。

但同樣,既然是真實的東西,也需要被真實地記錄,田壯壯認為這是電影人的責任,他自己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解讀。

對於“田壯壯的電影總是在表達對自然、對社會的一種絕望,人的無力感”這一句,他感覺確實是在說自己。

“現在的你對社會還有無力感嗎?”

“人能對抗什麼呢?”田壯壯反問。

“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田壯壯願意後退,甚至退得很遠。但尊嚴是他希望保留的東西。

他教過的一個學生記得,田老師總是跟學生說:現在何必還要努著勁兒拍個什麼電影呢?

《相愛相親》喚回一些記憶,但這不是他熟悉的時代了。

有一次,陳凱歌參加一部電影的放映儀式,觀眾在那裡嚷嚷,讓陳凱歌和妻子陳紅接吻。陳凱歌說:別急,我們待會兒會接吻的。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挺感慨:“凱歌那種清高和驕傲的性格,不可能去做這些宣傳,可是現在,他參加綜藝節目……現在對電影,可以用尷尬兩個字去形容。”

在外人眼裡,田壯壯的清高留存至今,熱鬧不屬於他,得失也如人飲水。

在一篇傳播挺廣的評論裡,田壯壯被形容為“第五代中的一個異數”,“還沒有淪陷,還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他顯得有些孤獨,而孤獨中又有些蒼涼悲壯。”

倘若給田壯壯遊弋在影壇的大半輩子作一個總結,或許不是“小眾”,而是“微眾”。但這不妨礙他被視作“第五代的最後防線”、“影壇的導師”。眾多獎項詮釋著這個意義上的成功。

清高和從容是硬幣的兩面,在田壯壯的早期人生中,它們出自一源。

電影對田壯壯並不神祕,也不神聖。他出生於電影世家,童年常在影棚蹦蹦跳跳。母親於藍身上凝固著一連串經典的人物形象:《翠崗紅旗》裡的向五兒,《革命家庭》裡的周蓮,《烈火中永生》裡的江雪琴,《林家鋪子》裡的張寡婦等,父親田方出演過《深山裡的菊花》、《風從東方來》、《革命家庭》、《英雄兒女》。

這些給他帶來了什麼呢?他退休5年了,那些驕傲早已遠去。但田壯壯不否認這樣度過童年,總有些養分慢慢融入心裡,另一部分是對標杆的叛逆,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年,這些心事亦是尋常。

成長中,總有人圍著他看,有人說“長得像於藍”,也有說“眼神像田方”。田壯壯不喜歡聽這些話,覺得自己就是自己。

這種陰影,直到大學都擺脫不掉。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告訴火星試驗室,田壯壯在導演系看起來不太起眼,“其實所有的人都在注意著他,因為他是世家子弟,老子英雄兒好漢,應該是這樣”。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和父母的爭吵那時候會很激烈。”田壯壯回憶,老時代的人,對電影的敘事有更正統、溫潤的表達,這和他的世界牴觸。他們經常吵得幾天不說話,有時候幾乎要斷絕關係了。

在“高規格的爭吵”中歷練出來,田壯壯一進入電影世界就沒想過去迎合。低票房和觀眾的不理解,並沒有困擾他,即使隱隱感覺“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也是雲淡風輕的。《盜馬賊》之後,他犯了心臟病,體力一度接不上雄心壯志。接下來是《藍風箏》,榮耀和打擊一下子被拉到頂點,“清高”這個標籤,也就這樣被定格了。

“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電影,不為別人和市場所束縛,是田壯壯最重要的品質。”張會軍說,田壯壯學生時代“在我們中間就主意比較大,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不喜歡符號,但確實成了一個符號

電影《相愛相親》裡,老尹那種豁達、自信、擔當,在孫睿看來是田老師身上特有的。生活中,田壯壯在學生面前會更自然更頑皮一些,特愛開玩笑,對很多事情看得很透,一句話直搗真相。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看過《盜馬賊》原著,田壯壯只提出一條修改意見——加強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高於命運本身的那種“牽引”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中被強化,譬如羅爾布磕長頭,200多尺,田壯壯思考再三,用了疊化鏡頭特殊處理,強化宗教“絕對的統攝力”。

稱為“自傳”,是因為電影中描畫了近乎決絕的宿命論。田壯壯很信命。這並非意味著不抗爭。但他認為,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意義是很渺小的,他更願意展示一個沉淪與自我拯救的循環。

藏區很苦,拍片子的時候,命運的無力感環繞,田壯壯覺得很貼合,能融入。

編劇張銳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和田壯壯吵了好幾次。張銳強調邏輯和敘事性,田壯壯比較重視“思想性”——濃墨重彩強化鏡頭,其間連接的東西就淡化掉了。

有一個細節吵得特別激烈,主人公為死去的小孩點燃長明燈,田壯壯覺得應該在主人公閉上眼睛再睜開的那一瞬間,燈光一下子照在臉上。可張銳堅持:這個點燈的動作,怎麼可以沒有呢?

張銳覺得,田壯壯考慮的點非常專注,就是人的情緒,人的命運,直達目的。這些段落都不連貫,從黑暗中淡出,再淡出,中斷可能長達一年。實際上,在玉樹拍攝時,劇組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他的一些表達,找田壯壯要求解釋。田壯壯私下大罵:“傻×!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不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最後沒辦法了,還是召開了全體會議。他不健談,說的有點兒顛三倒四,勉強解釋了劇本分幾部分,每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他說完話後,聽的人還是不明白,問:“導演,這片子什麼意思?”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電影《盜馬賊》劇照

劉樹生在《盜馬賊的宗教情緒》一文裡回憶,有一次放片,北大學生看完片子拼命鼓掌,他就問他們,真的以為這部影片好嗎?後來一個女生想了半天,解釋道:我們是從裡面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很難說清楚的情緒。

這種情緒洋溢在田壯壯早期作品之中,賦予命運純粹的母題:抗爭和絕望。

狄德羅說,經歷了災難和憂患之後,詩人就產生了。第五代導演都經歷過大時代,感受過什麼是歷史的隨波逐流,時代的故事是取之不盡的靈感資源,他們都曾試圖將這一筆經歷融入最初的電影表達。

“動亂開始時,人與人之間原不想互相殘害,人原不想殺別人,打別人,害別人,可後來在那個歷史氛圍下,你不由地不害人,不整人,如果你不行惡,反而不正常,那個巨大的歷史慣性使你不由地不那麼做。”田壯壯說。這是《盜馬賊》的無力感,一點一滴從生命歷程中的思考沉澱下來。

陳凱歌評價田壯壯是“一個痛苦的人”,或許因為田壯壯在這種“無力感與無力的表達”中,徘徊最久。

田壯壯經歷過時代動盪和家庭變故。父親曾被劃為走資派,母親則被劃為黑五類,都是“階級敵人”,走街遊行很平常。

第一次批鬥父親時,他怎麼也喊不出“打倒田方”四個字。田壯壯說:“我不知道,就是張不開這嘴。”

插隊前一天,他去看望父親,隔著鐵門,父子倆對視了很久很久。田壯壯就覺得他那眼睛在一點一點地講好多事情。有一次和楊瀾談起這段經歷,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讀一個人的眼睛,也是他第一次長大,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父親走的時候,扛著鐵鍬,馬上得繼續勞動,身影拉得特別長。田壯壯也該走了。可是挪不動步子,坐在原地抽菸,抽了1小時。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前)與父母、哥哥的全家福

對田壯壯來說,歷史是一個漸漸顯形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最初是有些覺察,然後在成長中越來越沉重,到最後像一塊石頭擲下去,感覺到痛。這些感觸賦予他早期電影中凌亂而跳躍的意象表述。 “我絕對沒有要講得多深刻。”他微笑,“就是很簡單的,一個人的命運,他在這個裡面,他就接受這個命運了……就是命運而已。”

“我的電影只是在講故事。”說到自己的電影,田壯壯會很莊嚴地強調這個觀點。他反感“文以載道”,不覺得導演需要去刻意賦予電影一些東西。

但同樣,既然是真實的東西,也需要被真實地記錄,田壯壯認為這是電影人的責任,他自己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解讀。

對於“田壯壯的電影總是在表達對自然、對社會的一種絕望,人的無力感”這一句,他感覺確實是在說自己。

“現在的你對社會還有無力感嗎?”

“人能對抗什麼呢?”田壯壯反問。

“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田壯壯願意後退,甚至退得很遠。但尊嚴是他希望保留的東西。

他教過的一個學生記得,田老師總是跟學生說:現在何必還要努著勁兒拍個什麼電影呢?

《相愛相親》喚回一些記憶,但這不是他熟悉的時代了。

有一次,陳凱歌參加一部電影的放映儀式,觀眾在那裡嚷嚷,讓陳凱歌和妻子陳紅接吻。陳凱歌說:別急,我們待會兒會接吻的。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挺感慨:“凱歌那種清高和驕傲的性格,不可能去做這些宣傳,可是現在,他參加綜藝節目……現在對電影,可以用尷尬兩個字去形容。”

在外人眼裡,田壯壯的清高留存至今,熱鬧不屬於他,得失也如人飲水。

在一篇傳播挺廣的評論裡,田壯壯被形容為“第五代中的一個異數”,“還沒有淪陷,還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他顯得有些孤獨,而孤獨中又有些蒼涼悲壯。”

倘若給田壯壯遊弋在影壇的大半輩子作一個總結,或許不是“小眾”,而是“微眾”。但這不妨礙他被視作“第五代的最後防線”、“影壇的導師”。眾多獎項詮釋著這個意義上的成功。

清高和從容是硬幣的兩面,在田壯壯的早期人生中,它們出自一源。

電影對田壯壯並不神祕,也不神聖。他出生於電影世家,童年常在影棚蹦蹦跳跳。母親於藍身上凝固著一連串經典的人物形象:《翠崗紅旗》裡的向五兒,《革命家庭》裡的周蓮,《烈火中永生》裡的江雪琴,《林家鋪子》裡的張寡婦等,父親田方出演過《深山裡的菊花》、《風從東方來》、《革命家庭》、《英雄兒女》。

這些給他帶來了什麼呢?他退休5年了,那些驕傲早已遠去。但田壯壯不否認這樣度過童年,總有些養分慢慢融入心裡,另一部分是對標杆的叛逆,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年,這些心事亦是尋常。

成長中,總有人圍著他看,有人說“長得像於藍”,也有說“眼神像田方”。田壯壯不喜歡聽這些話,覺得自己就是自己。

這種陰影,直到大學都擺脫不掉。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告訴火星試驗室,田壯壯在導演系看起來不太起眼,“其實所有的人都在注意著他,因為他是世家子弟,老子英雄兒好漢,應該是這樣”。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和父母的爭吵那時候會很激烈。”田壯壯回憶,老時代的人,對電影的敘事有更正統、溫潤的表達,這和他的世界牴觸。他們經常吵得幾天不說話,有時候幾乎要斷絕關係了。

在“高規格的爭吵”中歷練出來,田壯壯一進入電影世界就沒想過去迎合。低票房和觀眾的不理解,並沒有困擾他,即使隱隱感覺“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也是雲淡風輕的。《盜馬賊》之後,他犯了心臟病,體力一度接不上雄心壯志。接下來是《藍風箏》,榮耀和打擊一下子被拉到頂點,“清高”這個標籤,也就這樣被定格了。

“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電影,不為別人和市場所束縛,是田壯壯最重要的品質。”張會軍說,田壯壯學生時代“在我們中間就主意比較大,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不喜歡符號,但確實成了一個符號

電影《相愛相親》裡,老尹那種豁達、自信、擔當,在孫睿看來是田老師身上特有的。生活中,田壯壯在學生面前會更自然更頑皮一些,特愛開玩笑,對很多事情看得很透,一句話直搗真相。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而老尹這種父親的角色,田壯壯曾在學生的作業裡客串過。田老師喜歡幫人忙,只要開口,這事兒不膈應,他都願意雪中送炭。

接觸久了,田壯壯會給孫睿一種“安全感”。他籌備拍戲時,需要監製,問田老師能不能來。田壯壯直接說:你的事兒我去沒問題。“聽了特給人打氣。”他想找不認識的演員演戲,田壯壯就帶他去那個演員的劇組探班。

大學是田壯壯的避風港。在這裡,他保留了年輕時的很多東西。比如不喜歡開會,碰到開會就逃了。張藝謀來參加的會,田壯壯就是拉不過去。但他給學生上課特別認真,遲到這類事情一次都沒有。

孫睿和田壯壯吃飯時,曾見老師隨身攜帶了一個做木工用的捲尺,沒好意思問。後來孫睿知道,導演系那時在為學生搭攝影棚,這活兒田壯壯親自幹。

他試圖把人生經驗傳遞給學生們。田壯壯從小學到中學一年級開始,經歷了“文革”,之後插隊、下鄉、當兵,勞動。他進電影學院之後,“閱歷”和“學到的東西”可以有一個化合。“可現在的學生有什麼呢?他們學到的東西就是一個皮。”

張會軍回憶,年輕時的田壯壯姿態也挺叛逆,沒有好的刀刮鬍子,基本上是用剪子剪的,上學永遠是一身綠色軍裝,特別是冬天,棉襖外面永遠不穿軍外衣,光穿一個軍棉襖,煙不離手,抽得很凶。

現在,在學生孫睿對田壯壯的印象,依然是“煙不離手”。但歲月鍍上了一層類似知天命的情緒,他會教導學生江湖險惡,想好了再來拍電影。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採訪 ✎ 林茵 馬程

文 ✎ 林茵

編輯 ✎ 方奕晗

導演田壯壯65歲了。

他退休後“最重要的習慣”是看電影,什麼片子都看,一個人。有時候散步到電影院,就隨便買一張票走進去。

銀幕上有當初的同伴和現在的學生,還有更多他不再熟悉的新人。他不褒貶,只欣賞,這是他安適和愉快的時刻。

他離開電影似乎很久了。

但一些影評人依然認為,“田壯壯是第五代導演最後的尊嚴。” 田壯壯聽了,只是笑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記錄方式,商業片、文藝片,都是時代的產物,你不能去評價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對火星試驗室說,笑容裡沒有一點鋒芒。

而8年前,面對類似的問題,田壯壯揮斥方遒:“導演按照票房來拍電影本來就是不對的,電影圈幫派林立,像黑社會”,“咱們已經在一個山頭上了,就別老覺得人家那山頭高”。

“人能對抗什麼呢?”

火星試驗室的採訪嵌在張艾嘉新片《相愛相親》巡迴宣傳中。田壯壯在片中扮演張艾嘉的伴侶,經歷滄桑歲月,沉澱下平靜和詼諧。

眼前的田壯壯頭髮灰白,穿青色褂子,臉上有皺紋,笑容裡有些疲倦,又滿是包容,斜倚在黃昏安逸的陽光裡。能看得出,他很累了,時間表上排列著好幾個採訪,對答不免遊離和機械。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但在這個時刻,他真的就像電影中那個下了班就回家的平凡父親,完全無法對應上曾經叛逆的標籤。

他像曝光的舊照片,燦爛的色彩褪去,留下模糊不清的黑白輪廓與溫和靜默。

“(他的角色)他一點都不像我。”田壯壯搖頭,“不是本色出演,我和他一點都不像……我的脾氣比他差多了。”

人們記憶中他的本色,停留在年輕時彩虹般閃過的才華:“第五代導演第一人”。

那是多遙遠的時光了。那時候的田壯壯年輕、張揚,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樣風光。拿獎最早的他,曾被預言會走得最遠。1984年,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看完《獵場札撒》後就預言,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

《獵場札撒》是田壯壯的出道之作,意境絕望而深沉。女人熟練地割斷動物的頭,開膛破肚,鮮血流淌。人們猜疑、怨恨,然後和解,演繹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衝撞和戕害。

這深邃而宏大的表達,出自一個年輕導演的自信。憑著這些,田壯壯璀璨影界,那時候他性子驕傲,不怎麼接受採訪,動不動冒出“我×”“他媽的”之類的話。人們可以在他的表達節奏中,輕易描摹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鬍子拉碴,充滿思想和力量感。

但到了2017年初冬,《相愛相親》上線沒多久就積累起好口碑。田壯壯的角色“太自然,很動人”,“本色出演”的評價很多。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這是讚美,或許也是遺忘。

《相愛相親》不是田壯壯計劃之中的歸來,他幾乎是隨遇而安地接下張艾嘉導演的邀約。

“張艾嘉找你,怎麼辦?”助理給田壯壯打電話說。

“那就找唄。” 他對助理說。這就完了。

電影受到好評。但談起評價,田壯壯全不在乎。

為了塑造好這個自認“不像他”的角色,田壯壯專門坐飛機去請教演員朋友。可他覺得自己的認真,或許為專業,或許為責任,從不是為了那些身外之物。

自出道起,田壯壯“一直在挑戰觀眾”,於是名聲在外,票房寥寥。《獵場札撒》的零拷貝記錄,他視作驕傲,之後的《盜馬賊》幾乎也是。他年輕時有句宣言:“不喜歡的電影,餓死也不拍”。

《盜馬賊》是田壯壯的“自傳”,豁出命拍的。在寒苦的藏區,他幾乎覺得自己不行了,犯了心臟病,十幾年才恢復過來。

他的學生孫睿告訴火星試驗室,迥異於當下的陰柔審美,田壯壯身上“有種男性的東西,這種東西既是狼性的,也是柔情的”。孫睿感覺《狼災記》的主人公羅爾布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看過《盜馬賊》原著,田壯壯只提出一條修改意見——加強人和神、 人和宗教的部分:高於命運本身的那種“牽引”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中被強化,譬如羅爾布磕長頭,200多尺,田壯壯思考再三,用了疊化鏡頭特殊處理,強化宗教“絕對的統攝力”。

稱為“自傳”,是因為電影中描畫了近乎決絕的宿命論。田壯壯很信命。這並非意味著不抗爭。但他認為,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意義是很渺小的,他更願意展示一個沉淪與自我拯救的循環。

藏區很苦,拍片子的時候,命運的無力感環繞,田壯壯覺得很貼合,能融入。

編劇張銳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和田壯壯吵了好幾次。張銳強調邏輯和敘事性,田壯壯比較重視“思想性”——濃墨重彩強化鏡頭,其間連接的東西就淡化掉了。

有一個細節吵得特別激烈,主人公為死去的小孩點燃長明燈,田壯壯覺得應該在主人公閉上眼睛再睜開的那一瞬間,燈光一下子照在臉上。可張銳堅持:這個點燈的動作,怎麼可以沒有呢?

張銳覺得,田壯壯考慮的點非常專注,就是人的情緒,人的命運,直達目的。這些段落都不連貫,從黑暗中淡出,再淡出,中斷可能長達一年。實際上,在玉樹拍攝時,劇組大多數人都不太理解他的一些表達,找田壯壯要求解釋。田壯壯私下大罵:“傻×!叫你拍什麼你就拍什麼不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最後沒辦法了,還是召開了全體會議。他不健談,說的有點兒顛三倒四,勉強解釋了劇本分幾部分,每章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他說完話後,聽的人還是不明白,問:“導演,這片子什麼意思?”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電影《盜馬賊》劇照

劉樹生在《盜馬賊的宗教情緒》一文裡回憶,有一次放片,北大學生看完片子拼命鼓掌,他就問他們,真的以為這部影片好嗎?後來一個女生想了半天,解釋道:我們是從裡面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很難說清楚的情緒。

這種情緒洋溢在田壯壯早期作品之中,賦予命運純粹的母題:抗爭和絕望。

狄德羅說,經歷了災難和憂患之後,詩人就產生了。第五代導演都經歷過大時代,感受過什麼是歷史的隨波逐流,時代的故事是取之不盡的靈感資源,他們都曾試圖將這一筆經歷融入最初的電影表達。

“動亂開始時,人與人之間原不想互相殘害,人原不想殺別人,打別人,害別人,可後來在那個歷史氛圍下,你不由地不害人,不整人,如果你不行惡,反而不正常,那個巨大的歷史慣性使你不由地不那麼做。”田壯壯說。這是《盜馬賊》的無力感,一點一滴從生命歷程中的思考沉澱下來。

陳凱歌評價田壯壯是“一個痛苦的人”,或許因為田壯壯在這種“無力感與無力的表達”中,徘徊最久。

田壯壯經歷過時代動盪和家庭變故。父親曾被劃為走資派,母親則被劃為黑五類,都是“階級敵人”,走街遊行很平常。

第一次批鬥父親時,他怎麼也喊不出“打倒田方”四個字。田壯壯說:“我不知道,就是張不開這嘴。”

插隊前一天,他去看望父親,隔著鐵門,父子倆對視了很久很久。田壯壯就覺得他那眼睛在一點一點地講好多事情。有一次和楊瀾談起這段經歷,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讀一個人的眼睛,也是他第一次長大,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父親走的時候,扛著鐵鍬,馬上得繼續勞動,身影拉得特別長。田壯壯也該走了。可是挪不動步子,坐在原地抽菸,抽了1小時。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前)與父母、哥哥的全家福

對田壯壯來說,歷史是一個漸漸顯形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最初是有些覺察,然後在成長中越來越沉重,到最後像一塊石頭擲下去,感覺到痛。這些感觸賦予他早期電影中凌亂而跳躍的意象表述。 “我絕對沒有要講得多深刻。”他微笑,“就是很簡單的,一個人的命運,他在這個裡面,他就接受這個命運了……就是命運而已。”

“我的電影只是在講故事。”說到自己的電影,田壯壯會很莊嚴地強調這個觀點。他反感“文以載道”,不覺得導演需要去刻意賦予電影一些東西。

但同樣,既然是真實的東西,也需要被真實地記錄,田壯壯認為這是電影人的責任,他自己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解讀。

對於“田壯壯的電影總是在表達對自然、對社會的一種絕望,人的無力感”這一句,他感覺確實是在說自己。

“現在的你對社會還有無力感嗎?”

“人能對抗什麼呢?”田壯壯反問。

“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田壯壯願意後退,甚至退得很遠。但尊嚴是他希望保留的東西。

他教過的一個學生記得,田老師總是跟學生說:現在何必還要努著勁兒拍個什麼電影呢?

《相愛相親》喚回一些記憶,但這不是他熟悉的時代了。

有一次,陳凱歌參加一部電影的放映儀式,觀眾在那裡嚷嚷,讓陳凱歌和妻子陳紅接吻。陳凱歌說:別急,我們待會兒會接吻的。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田壯壯挺感慨:“凱歌那種清高和驕傲的性格,不可能去做這些宣傳,可是現在,他參加綜藝節目……現在對電影,可以用尷尬兩個字去形容。”

在外人眼裡,田壯壯的清高留存至今,熱鬧不屬於他,得失也如人飲水。

在一篇傳播挺廣的評論裡,田壯壯被形容為“第五代中的一個異數”,“還沒有淪陷,還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他顯得有些孤獨,而孤獨中又有些蒼涼悲壯。”

倘若給田壯壯遊弋在影壇的大半輩子作一個總結,或許不是“小眾”,而是“微眾”。但這不妨礙他被視作“第五代的最後防線”、“影壇的導師”。眾多獎項詮釋著這個意義上的成功。

清高和從容是硬幣的兩面,在田壯壯的早期人生中,它們出自一源。

電影對田壯壯並不神祕,也不神聖。他出生於電影世家,童年常在影棚蹦蹦跳跳。母親於藍身上凝固著一連串經典的人物形象:《翠崗紅旗》裡的向五兒,《革命家庭》裡的周蓮,《烈火中永生》裡的江雪琴,《林家鋪子》裡的張寡婦等,父親田方出演過《深山裡的菊花》、《風從東方來》、《革命家庭》、《英雄兒女》。

這些給他帶來了什麼呢?他退休5年了,那些驕傲早已遠去。但田壯壯不否認這樣度過童年,總有些養分慢慢融入心裡,另一部分是對標杆的叛逆,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年,這些心事亦是尋常。

成長中,總有人圍著他看,有人說“長得像於藍”,也有說“眼神像田方”。田壯壯不喜歡聽這些話,覺得自己就是自己。

這種陰影,直到大學都擺脫不掉。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告訴火星試驗室,田壯壯在導演系看起來不太起眼,“其實所有的人都在注意著他,因為他是世家子弟,老子英雄兒好漢,應該是這樣”。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和父母的爭吵那時候會很激烈。”田壯壯回憶,老時代的人,對電影的敘事有更正統、溫潤的表達,這和他的世界牴觸。他們經常吵得幾天不說話,有時候幾乎要斷絕關係了。

在“高規格的爭吵”中歷練出來,田壯壯一進入電影世界就沒想過去迎合。低票房和觀眾的不理解,並沒有困擾他,即使隱隱感覺“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也是雲淡風輕的。《盜馬賊》之後,他犯了心臟病,體力一度接不上雄心壯志。接下來是《藍風箏》,榮耀和打擊一下子被拉到頂點,“清高”這個標籤,也就這樣被定格了。

“一直堅持做自己喜歡的電影,不為別人和市場所束縛,是田壯壯最重要的品質。”張會軍說,田壯壯學生時代“在我們中間就主意比較大,遇事不慌,控制有度”。

不喜歡符號,但確實成了一個符號

電影《相愛相親》裡,老尹那種豁達、自信、擔當,在孫睿看來是田老師身上特有的。生活中,田壯壯在學生面前會更自然更頑皮一些,特愛開玩笑,對很多事情看得很透,一句話直搗真相。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而老尹這種父親的角色,田壯壯曾在學生的作業裡客串過。田老師喜歡幫人忙,只要開口,這事兒不膈應,他都願意雪中送炭。

接觸久了,田壯壯會給孫睿一種“安全感”。他籌備拍戲時,需要監製,問田老師能不能來。田壯壯直接說:你的事兒我去沒問題。“聽了特給人打氣。”他想找不認識的演員演戲,田壯壯就帶他去那個演員的劇組探班。

大學是田壯壯的避風港。在這裡,他保留了年輕時的很多東西。比如不喜歡開會,碰到開會就逃了。張藝謀來參加的會,田壯壯就是拉不過去。但他給學生上課特別認真,遲到這類事情一次都沒有。

孫睿和田壯壯吃飯時,曾見老師隨身攜帶了一個做木工用的捲尺,沒好意思問。後來孫睿知道,導演系那時在為學生搭攝影棚,這活兒田壯壯親自幹。

他試圖把人生經驗傳遞給學生們。田壯壯從小學到中學一年級開始,經歷了“文革”,之後插隊、下鄉、當兵,勞動。他進電影學院之後,“閱歷”和“學到的東西”可以有一個化合。“可現在的學生有什麼呢?他們學到的東西就是一個皮。”

張會軍回憶,年輕時的田壯壯姿態也挺叛逆,沒有好的刀刮鬍子,基本上是用剪子剪的,上學永遠是一身綠色軍裝,特別是冬天,棉襖外面永遠不穿軍外衣,光穿一個軍棉襖,煙不離手,抽得很凶。

現在,在學生孫睿對田壯壯的印象,依然是“煙不離手”。但歲月鍍上了一層類似知天命的情緒,他會教導學生江湖險惡,想好了再來拍電影。

田壯壯:只要張藝謀參加的會,他怎麼都拉不過去

工作之外,田老師隨和多了。打麻將、釣魚、喝茶、打高爾夫球……工作室堆一屋子茶葉,還沒進門就能聞到茶香。誰都愛去他那喝茶,人來人往,有學生、有劇組的、還有賣盜版盤的。

令狐沖如果沒有在盛時歸隱,一生都會這麼快意瀟灑嗎?田壯壯不知道。與他一同出道的同輩,有些已經大紅大紫,在他孤獨離開的背影之後,張藝謀拍了《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英雄》等影片,拿獎拿到手軟。陳凱歌憑《霸王別姬》奠定永久的地位,馮小剛在賀歲檔期風光無兩。在商業浪潮搶灘影視界的轉型期之中,他們都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在熙熙攘攘的熱鬧中,獲得榮譽,也遭遇毀謗。

孫睿覺得,田壯壯對人性彷彿有自己的理解,對普世的東西未必認同,但是又得在普世的基礎上和人(觀眾)交流,這需要大智慧。“或許是他懶得交流,不願意放下身段吧,所以在電影市場最好的這幾年,他並沒有著急拍片。這本身就是一種值得尊敬的態度。他自己就是一部電影。”

孫睿特敬佩田老師,就衝“他拍的電影到他所做的事兒,能看出他身上一直閃爍著80年代理想主義的光芒”。“他最近15年一直在學校,那代導演,這個級別的,只有他沒有進入商業,還在學校。中國電影行業缺少這樣的人。”

田壯壯覺得有些符號化的東西是強加的,他只是想好好做電影。“其實我沒有真正離開過電影。”他聲音低沉地說。在一個頒獎儀式上,主持人讚美田壯壯“耐得住寂寞,始終堅持藝術電影”,田壯壯直接搶過話筒:“你別受媒體的蠱惑,其實我並不寂寞。”

10年之久,他沒有出過導演署名的作品,始終幫著做顧問、幫著客串、幫著做製片人……至於還要不要拍電影,他說:看機會。又感覺或許有點難。“到了現在這個年齡,就是要順其自然了,不多想。”

“那麼多人喜歡我拍戲,我拍一個,喜歡我的人還喜歡嗎?如果我有很多很多雜念的話,那我拍電影,敢都不敢。”這感慨不屬於曾經的他 。

田壯壯以前曾說要拍古龍的小說,這令孫睿特別期待,覺得古龍那種冷峻、獨立、絕世的感覺,可能只有田老師能拍出來,因為“他身上有種現在人缺失的,俠義的精神,很像古龍小說裡的人物”。

往事蒼茫,“主動”還是“被動”多一點,誰也說不清。現在的田壯壯彷彿是個堅守者,目送一個時代的潮起潮落。他不喜歡符號,但確實成了一個符號。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