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要撤縣設區啦,名字由您說了算!

江口要撤縣設區啦,名字由您說了算!

江口縣撤縣設區擬命名公告

為加快實現與全市同步率先崛起、先於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穩步推進我縣縣改區工作進程,有效開發利用地名資源,提升我縣地名文化品位,促進地名標準化、科學化、規範化,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貴州省地名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從延續歷史稱謂考量,經江口縣撤縣設區領導小組研究,江口縣撤縣設區後擬命名為梵淨區(江口區、辰水源區、星月區或梵星區),現將該名稱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徵集對象

關心關注江口縣發展的縣內外社會各界人士

二、徵集時間

2017年11月15日至2017年11月30日

三、命名原則

1.傳承性:反映江口縣歷史傳承、文化底蘊;

2.時代性:反映江口縣發展理念、精神風貌;

3.文化性:凸顯江口縣文化特色、文化內涵;品位高雅、積極向上;

4.地域性:注重體現江口縣的歷史底蘊、文化傳統、民俗風情、時代特徵和區域特色。

四、命名要求

1.符合國家法律和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貴州省地名管理辦法》的規定;

2.不以人名命名,不得用外國地名命名;

3.不以著名的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實體命名;

4.不應和其他市縣同名,並避免同音;

5.地名用字、讀音必須規範,避免使用生僻字、歧義字,所用字字形應以國家公佈的《印刷通用字形》為準。

五、擬命名方案

江口地域,春秋屬楚黔中;戰國屬秦黔中郡義陵縣;西漢屬武陵郡無陽縣;東漢屬武陵郡辰陽縣;隋屬沅陵郡辰溪縣;唐天寶年間屬充州辰水縣,後唐屬黔州;後晉屬楚思州;宋紹興年間屬沅州麻陽縣,宋淳熙八年(1181)楊再西率其子政強領士兵開發省溪、宙邏、銅仁大小兩江等地後,置省溪長官司、提溪長官司;明永樂二十年(1414年)改隸銅仁府;清光緒六年(1880)移銅仁縣治於大江口(今江口縣城);民國二年(1913),銅仁府改銅仁縣,將原設大江口之銅仁縣更名為江口縣。

1.梵淨區。江口有“梵淨之子”之稱,與梵淨山有深厚的歷史及文化淵源。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為加強對梵淨山的管理,奏請清廷將銅仁府屬銅仁縣移治大江口,1913年,按照《北洋政府訓示》銅仁縣更名為江口縣。梵淨山有“一山千溪武陵源”之稱,發源於梵淨山的五大河流有三條在江口境內,孕育了魚米之鄉,糧食生產兩度受國務院表彰。1992年,江口縣舉辦92觀光暨梵淨山佛教名山恢復大典,正式拉開梵淨山和江口的改革開放序幕,江口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更名為梵淨區,寓意是江口因梵淨山而建縣、因梵淨山而騰飛。

2.江口區。江同“疆”,意指所屬區域內的所有水道,江口意為區域內所有水道交匯處,泛指太平河(省溪),閔孝河(提溪)交匯處,也有合併“提溪軍民長官司”,“省溪軍民長官司”之意。至1913年改銅仁縣為江口縣來,江口之名已深入人民群眾心裡,有承繼歷史,彰顯人文底蘊、文化內涵之意。

3.辰水源區。江口古有辰陽、辰水、辰溪等縣名,《漢書•地理志》《水經•沅水注》《清一統志•辰州府一》均有大段文字記載。江口縣更名為辰水源區,一是讀音朗朗上口,富有音韻之美。二是品位高雅,凸顯文化之根、自然之美。三是寓意深刻,“辰”為萬物復甦之時,“水”是萬物生存保障,“源”是源泉、源頭的意思。命名“辰水源”,寓意江口納入銅仁市主城區將會更加蒸蒸日上、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4.星月區。“三星伴月”是江口城區的一道靚麗風景,“三星”是指癩子巖、香山和湯家巖三座石山,而在縣城西北面有一座形如月亮的月坡山,三座石山緊緊圍繞在月坡山周圍,就像三顆星星永遠伴隨著月亮一樣,故名“三星伴月”,千百年來,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以獨特地理環境命名,符合江口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小城”(即小家碧玉、小橋流水、小城故事)城市發展理念。

5.梵星區。江口位於梵淨山山腳,“梵”在佛家語中指淨修梵行,也是梵淨山的首字;“星”指宇宙間以發光或反射光的天體。以“梵星”命名,寓意地處佛教聖地梵淨山的江口納入銅仁市主城區後必將迅速崛起,成為一顆閃耀在梵天淨土之上的璀璨明星。

徵求意見期間,若有其它更好建議的,可通過信函(直接報送)方式參與,信函須註明姓名、通訊地址、聯繫方式及命名理由,命名理由須符合命名原則和命名要求。

聯 系 人:周勇(撤縣設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856-6621544

江口縣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15日

【來源:微視江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