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水撒糠(民間故事)

大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兩岸大旱,田地都裂開了條條長縫,能塞進整個拳頭。屋漏偏遭連陰雨,旱情未減,蝗蟲又鋪天蓋地而來,把穀穗上殘存的幾粒癟籽吃個精光。

第二年,旱情雖減,災荒卻在蔓延。百姓們或餓死野外,或流徙他鄉,留下來的也生活拮据,困苦不堪。

在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附近有一座寺廟,叫做皇覺寺,坐落在村西南的一片樹林子裡。規模雖不很大,卻也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和禪堂。四大金剛、韋馱菩薩、伽藍殿、祖師殿,一應俱全。特別是天王殿中那尊大肚子彌勒佛,栩栩如生,神韻昂然。

隨著災荒的進一步蔓延,廟裡的情況也變得一天比一天糟糕。最後長老以給養不足為由,遣散了僧眾。和尚們有家的歸家,無家的去雲遊化緣。有個叫朱重八的小和尚,剛剛入寺不久,家道零落,歸無所恃,出無所依,又不懂吟誦經文,這時也只得背上木魚、僧缽,硬著頭皮去化緣乞食。

朱重八一路跋山涉水,走州過縣,從淮南到淮北,遇著大戶人家,便在大門口敲著木魚,高誦佛號,求來幾文錢或半碗薄粥,好歹塞滿肚子,夜晚則投宿寺廟或禮佛施善的農家。若是化不到緣,或長時間奔波於深山曠野,就只有吃幾口乞來的剩飯,或到山上搜尋野果充飢。找不到投宿的地方,就在橋頭簷下、樹陰山洞裡棲身。有時連山洞或背風的山崖也找不到,就只有躺在曠野中,披星戴月,囫圇對付一夜。

次年初夏之日,他來到了淮北顯通寺(相山廟),已經兩天未進粒米,餓得雙眼直冒金星,全身酥軟,四肢無力,可廟中空空,四處又不見一戶人家。飢渴難忍之際,向西翻過一道山樑,猛然見到前方山腳下有農家正在門口空地打麥揚糠。蹣跚著下去,卻只見麥糠隨風飛揚,少有零星幾粒乾癟的麥粒散落下來。可喜的是麥場邊上的一口水井,井邊赫然擺放一桶清水。朱重八兩眼一亮,急奔過去,抓起水瓢舀起滿滿一大瓢就要狂飲。“慢!”揚場的老者放下手中的農活,一把奪下朱重八手中的水瓢。朱重八這才醒悟應該先給人家打個招呼。於是趕忙施禮。老者卻並不理會,隨手將水倒去大半,抓起少許麥糠放入瓢中,“好了,喝吧。” 朱重八心中憤然:“我已施禮,不給點麥粒充飢也罷,卻往我水裡撒糠,這番辱我,實在可惡!”氣歸氣,水還是要喝的。朱重八小心翼翼地吹去水上浮糠,慢慢將水一飲而盡,心中頓感一陣涼爽,不由脫口而出:“好井!好水!”後來又厚起臉面討些飯食,總算飽餐一頓。問得老者姓任,朱重八就此別過,繼續西行。

卻說這朱重八不是別人,正是日後稱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夏天,元軍主帥突患暴疾,一命嗚呼,死在軍中。元軍敗退徐州。朱元璋帶兵追擊,又從這兒經過,特地去尋這位任姓老者,以洗撒糠之辱。

十年過去,老者猶在,鶴髮童顏,更為矍鑠。只是從前草舍之處如今卻是一片豪宅,好不氣派。門口那口水井卻依然存在。

士兵將老者抓來問罪。談起十年前奉水撒糠之事,老者記憶猶新,開口大笑:“將軍有所不知,當初你飢渴難當,突遇甘泉,必強食暴飲,強食嗆喉,暴飲傷胃,與身無益。就是那吹糠的片刻,你方可靜下心來,慢慢品喝,如此才有清涼解渴之享受。”

朱元璋聞言,羞愧難當。不由感慨:仁善長者,必有善終。他日不忘任奉水之恩。言罷,脫下紅袍掛於井邊,揮兵而去。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后,每每憶起此事,仍嘖嘖誇讚。

老者也因為心存善源,年歲過百方在熟睡間悠然西去。此後,這戶人家人丁興旺,財運亨通。加上有朱元璋紅袍相贈,地方鄰里無不相敬。據說他們居住的地方就是現在與淮北相山廟一山之隔的任井,至今,任姓家族仍是當地大戶。正所謂澤被後世,一點沒錯。

直到現在,江淮個別地方夏日仍有奉水撒糠的做法。讓人解了渴,又不會強食暴飲以至傷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