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專注力四大宿敵,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專注力,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or 複雜。

生而為人,總是在擔心著什麼,父母更是如此:扯上孩子的事兒就安心不了,真是甜蜜的負擔:

懷孕前,擔心自己能不能懷上孩子;懷孕後,擔心胎兒是不是健康;生了孩子,擔心孩子傷風感冒小病小痛;孩子茁壯成長,擔心孩子心理髮展是不是正常……其中,擔心“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就是一種高級的擔心。

然而,你的擔心不無道理,孩子的專注力確實容易出現問題。但同時,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通過恰當的訓練變得更優。不管是“補漏”還是“培優”,孩子的專注力訓練需要對症下藥。

跟我一起認識一下孩子專注力的四大宿敵和打怪攻略吧。

1、 缺乏科學知識

“我孩子的專注力可能有些問題,讓他安安靜靜坐半小時都做不到。”

“你孩子多大了?”

“5歲。”

我遇到過各色家長,有的認為中班的兒子不能安靜坐半個小時是多動症(這個孩子的行為符合他的身心發展規律),有的認為15歲的青少年不會自己繫鞋帶只是“自理能力差”(這個孩子有嚴重的發展問題而被忽視),有的覺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玩橡皮是多動症(這個孩子遠沒有達到多動症的診斷標準),有的把孩子經常性暴躁發怒的行為解釋為“沒耐心”(這個孩子有注意力問題伴隨情緒問題)。

看來,父母對於孩子的專注力是否有問題都有著各自的標準。那麼科學如何界定孩子的專注力呢?怎樣才是有問題,怎樣是正常表現呢?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專注力方面有什麼特點呢?

2、 父母過於焦慮

“我總是忍不住,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要跟他說話,做作業的時候頻繁給他遞水果、送水。”

“你會破壞孩子的沉浸感和投入度,長此以往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擔憂和期待是潛意識的,我們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到底在焦慮什麼:難以承受“我不是個好父母”的愧疚感而總是想要做更多;強烈地期望孩子“心想事成”而事事依著孩子又覺得這樣不好;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對孩子寄予複雜的期望又不忍心孩子吃苦……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或情緒都是基於“自己”而不是“孩子”,才會出現“我明明為你好可你為什麼沒有長成我期望的樣子”的悲哀。

3、 沒有針對訓練

“我想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我覺得訓練可以有幫助。”

“你說得沒錯,你是怎麼訓練孩子的?”

“我讓他有時間就做題。”

家長可能會以為,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意味著:更長時間的學習,在課桌邊坐得更久或者寫作業更專心。其實,這只是孩子專注力中的一方面:從事活動的專注度。然而,專注力包含非常多方面:手眼協調能力、聽覺注意力、視覺搜索能力、運動注意力、注意力廣度、反應速度等等。

4、 忽視親子關係

“快去做作業!!”“不要扭來扭去!!”“專心一點好好做!!”“你才做了幾分鐘?!!”

“啊啊啊啊啊我就不!”“好。(然而他並不)”“你煩死啦!!”“……(直接不理你)”

不知怎麼回事,跟孩子相處就像是拉鋸戰,每天都在打仗,你總是贏不了。就算某場戰役你明明贏了,感覺卻像是輸了。

有時候我們太注意孩子的學業、行為、表現、專注度……卻犧牲了親子關係,殊不知,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發展的土壤和基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