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編者按:無錫靈山梵宮的廊廳完成修繕重新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一個更新更美的梵宮即將完整的呈現在世人面前。為此,鳳凰網佛教專訪了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意外看到了他撰寫的一篇講述梵宮故事的文章,記錄了幾個讓人難忘的梵宮瞬間。建築師眼中梵宮是怎樣的?宏大的梵宮又有多少小瞬間讓建築師難以忘懷呢?讓我們一起在字裡行間分享設計師的梵宮情結吧。

編者按:無錫靈山梵宮的廊廳完成修繕重新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一個更新更美的梵宮即將完整的呈現在世人面前。為此,鳳凰網佛教專訪了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意外看到了他撰寫的一篇講述梵宮故事的文章,記錄了幾個讓人難忘的梵宮瞬間。建築師眼中梵宮是怎樣的?宏大的梵宮又有多少小瞬間讓建築師難以忘懷呢?讓我們一起在字裡行間分享設計師的梵宮情結吧。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最近心情一直沉浸於期待和興奮之中,因為隨著新廊廳的趨於完工,梵宮又將以更完美的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

作為建築師設計了不少建築,但很少能在設計過程中以及設計之後像梵宮那樣牽動內心,帶來如此之多的喜樂哀愁。短短的十年間,很多次的見到梵宮,串聯起來,歷歷在目感觸良多。

空地

梵宮所在的馬山腳下這一片場地是過去十年最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印象中,第一次去無錫現場踏勘是在2006年初,當時的我是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第二設計所的主創建築師,而現場是一片空地。因為第二屆世界佛教大會的緣故,無錫靈山景區希望建造一座建築作為會議的會場,並且這個會場在日常將成為靈山新的核心景點,擔負起景區升級的重要使命。

靈山勝境景區自啟動就由華東總院承擔設計,雖然對景區頗為熟悉,但接到領導安排的梵宮設計工作,心情頗為忐忑,因為院裡先前設計的一期大佛和二期九龍灌浴,建築是雕塑的載體,並非旅遊項目的主體,而這一次卻要做一個建築,並將它作為景區新的核心吸引點。

此前院內組織過十七個方案的競賽並沒有選出實施方案,因為有了初步的設想,而第一次來現場就是為驗證一下是否可行。初步設想源自一個偶然的構思,前幾周我利用週末在圖書館補了一些中國古建和佛教建築的課。做建築十多年,從來沒有做過古建,這一次也沒有想去做一個仿古建築,但瞭解一下中國一千多年來的佛教建築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邊想著方案。突然找到一本有趣的講敦煌的書,有一個單層花塔的圖片,和一般的中國塔非常不同,引起我的注意。花塔具有非常豐富的佛教內涵,代表著“一花一世界”的佛國世界;花塔造型奇特,富有裝飾性;花塔的造型又易於與室內的空間相結合,成為室內的穹頂。能否以花塔的意向來做建築?聯想到佛界有“五方五佛”之說,所以以五座花塔構成梵宮的主要立面特徵成為向靈山業主彙報的主推方案。

編者按:無錫靈山梵宮的廊廳完成修繕重新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一個更新更美的梵宮即將完整的呈現在世人面前。為此,鳳凰網佛教專訪了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意外看到了他撰寫的一篇講述梵宮故事的文章,記錄了幾個讓人難忘的梵宮瞬間。建築師眼中梵宮是怎樣的?宏大的梵宮又有多少小瞬間讓建築師難以忘懷呢?讓我們一起在字裡行間分享設計師的梵宮情結吧。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最近心情一直沉浸於期待和興奮之中,因為隨著新廊廳的趨於完工,梵宮又將以更完美的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

作為建築師設計了不少建築,但很少能在設計過程中以及設計之後像梵宮那樣牽動內心,帶來如此之多的喜樂哀愁。短短的十年間,很多次的見到梵宮,串聯起來,歷歷在目感觸良多。

空地

梵宮所在的馬山腳下這一片場地是過去十年最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印象中,第一次去無錫現場踏勘是在2006年初,當時的我是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第二設計所的主創建築師,而現場是一片空地。因為第二屆世界佛教大會的緣故,無錫靈山景區希望建造一座建築作為會議的會場,並且這個會場在日常將成為靈山新的核心景點,擔負起景區升級的重要使命。

靈山勝境景區自啟動就由華東總院承擔設計,雖然對景區頗為熟悉,但接到領導安排的梵宮設計工作,心情頗為忐忑,因為院裡先前設計的一期大佛和二期九龍灌浴,建築是雕塑的載體,並非旅遊項目的主體,而這一次卻要做一個建築,並將它作為景區新的核心吸引點。

此前院內組織過十七個方案的競賽並沒有選出實施方案,因為有了初步的設想,而第一次來現場就是為驗證一下是否可行。初步設想源自一個偶然的構思,前幾周我利用週末在圖書館補了一些中國古建和佛教建築的課。做建築十多年,從來沒有做過古建,這一次也沒有想去做一個仿古建築,但瞭解一下中國一千多年來的佛教建築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邊想著方案。突然找到一本有趣的講敦煌的書,有一個單層花塔的圖片,和一般的中國塔非常不同,引起我的注意。花塔具有非常豐富的佛教內涵,代表著“一花一世界”的佛國世界;花塔造型奇特,富有裝飾性;花塔的造型又易於與室內的空間相結合,成為室內的穹頂。能否以花塔的意向來做建築?聯想到佛界有“五方五佛”之說,所以以五座花塔構成梵宮的主要立面特徵成為向靈山業主彙報的主推方案。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無錫靈山梵宮設計圖(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兩週以後第二次去現場,那是終稿方案彙報會之後,方案順利通過了!帶了些許輕鬆,但也不盡然。因為五座花塔和後側的山的視覺關係是怎樣的?立面與建築功能如何結合?業主提出這不是寺廟而是個殿堂,佛教藝術殿堂怎樣處理,又怎樣去吸引遊客來感悟佛教?一切的問題都還沒有答案。但所有的問題又必須很快撥雲見日,因為合同已籤、進度已定,壓力有時也是動力之源。

繞著梵宮的基地走了幾圈,又凝視著基地後側的山許久,夕陽下遠處的大佛泛著金色的光。

氣球

再一次去梵宮基地是為了看氣球,那是一場實驗。地塊依然是空地,只是沿未來建築的幾個角點升起了一溜的氣球,用它來決定建築總體軸線的方向。

編者按:無錫靈山梵宮的廊廳完成修繕重新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一個更新更美的梵宮即將完整的呈現在世人面前。為此,鳳凰網佛教專訪了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意外看到了他撰寫的一篇講述梵宮故事的文章,記錄了幾個讓人難忘的梵宮瞬間。建築師眼中梵宮是怎樣的?宏大的梵宮又有多少小瞬間讓建築師難以忘懷呢?讓我們一起在字裡行間分享設計師的梵宮情結吧。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最近心情一直沉浸於期待和興奮之中,因為隨著新廊廳的趨於完工,梵宮又將以更完美的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

作為建築師設計了不少建築,但很少能在設計過程中以及設計之後像梵宮那樣牽動內心,帶來如此之多的喜樂哀愁。短短的十年間,很多次的見到梵宮,串聯起來,歷歷在目感觸良多。

空地

梵宮所在的馬山腳下這一片場地是過去十年最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印象中,第一次去無錫現場踏勘是在2006年初,當時的我是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第二設計所的主創建築師,而現場是一片空地。因為第二屆世界佛教大會的緣故,無錫靈山景區希望建造一座建築作為會議的會場,並且這個會場在日常將成為靈山新的核心景點,擔負起景區升級的重要使命。

靈山勝境景區自啟動就由華東總院承擔設計,雖然對景區頗為熟悉,但接到領導安排的梵宮設計工作,心情頗為忐忑,因為院裡先前設計的一期大佛和二期九龍灌浴,建築是雕塑的載體,並非旅遊項目的主體,而這一次卻要做一個建築,並將它作為景區新的核心吸引點。

此前院內組織過十七個方案的競賽並沒有選出實施方案,因為有了初步的設想,而第一次來現場就是為驗證一下是否可行。初步設想源自一個偶然的構思,前幾周我利用週末在圖書館補了一些中國古建和佛教建築的課。做建築十多年,從來沒有做過古建,這一次也沒有想去做一個仿古建築,但瞭解一下中國一千多年來的佛教建築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邊想著方案。突然找到一本有趣的講敦煌的書,有一個單層花塔的圖片,和一般的中國塔非常不同,引起我的注意。花塔具有非常豐富的佛教內涵,代表著“一花一世界”的佛國世界;花塔造型奇特,富有裝飾性;花塔的造型又易於與室內的空間相結合,成為室內的穹頂。能否以花塔的意向來做建築?聯想到佛界有“五方五佛”之說,所以以五座花塔構成梵宮的主要立面特徵成為向靈山業主彙報的主推方案。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無錫靈山梵宮設計圖(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兩週以後第二次去現場,那是終稿方案彙報會之後,方案順利通過了!帶了些許輕鬆,但也不盡然。因為五座花塔和後側的山的視覺關係是怎樣的?立面與建築功能如何結合?業主提出這不是寺廟而是個殿堂,佛教藝術殿堂怎樣處理,又怎樣去吸引遊客來感悟佛教?一切的問題都還沒有答案。但所有的問題又必須很快撥雲見日,因為合同已籤、進度已定,壓力有時也是動力之源。

繞著梵宮的基地走了幾圈,又凝視著基地後側的山許久,夕陽下遠處的大佛泛著金色的光。

氣球

再一次去梵宮基地是為了看氣球,那是一場實驗。地塊依然是空地,只是沿未來建築的幾個角點升起了一溜的氣球,用它來決定建築總體軸線的方向。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無錫靈山梵宮設計圖(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當時有兩種方案,因為靈山景區規劃了佛、法、僧三條軸線,梵宮建築位於中央佛軸線東側的法軸線之上,一種方案是將法軸線和佛軸線相平行,呈正南北方向。另一種是以九龍灌浴廣場的中心點為中心呈放射狀。兩種設想爭論不下,一切讓事實說話,於是有了眾目睽睽之下的這場實驗。

那段時間設計組常駐在華東總院蘇州分院趕製梵宮的施工圖,把團隊“閉關”起來靜心設計。每週一坐班車從上海出發,週末回上海。記得班車上建築團隊裡有黃金甲、曲國峰、姚廣宜、張歡等同事。大家每天都吃住在公司,從早到晚埋頭苦幹,推進速度是很不慢,但更重要的是做深、做精。所以我另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調節工作氣氛,不時請大家吃飯,便於同事們有好個心情,不厭其煩地一次次修改,使設計更趨完善。

埋頭工作是一方面,但有時候遇到問題從圖紙上不能把握,還得想點辦法。譬如再多的圖面分析也不如現場用氣球模擬建築完成後的天際線來得直觀,又如關於軸線方向的問題,和業主、景觀團隊一起討論了好幾周都沒結果,現場做了氣球實驗一看就明朗了。業主領導當場拍板建築轉向15°,將軸線朝向九龍灌浴廣場。如此,梵宮中央60米高的大塔與大佛的關係,兩側的四座小塔與背側的山體的關係以及“法”軸線與九龍灌浴廣場的關係都剛剛好。實驗的結果皆大歡喜,也就有了現在的梵宮佈局。當天回蘇州就改圖完成,這是設計過程中最水到渠成的一次修改。

大雨

梵宮的落成典禮是在2008年11月23號,當天舉行了開光儀式。天下著很大的雨,梵宮南側一萬多平方米的廣場上坐滿了穿著黃色雨披的參會者,我也在其中。

這次的感受與以往都不同,我特意坐在坐席區的後幾排,從那裡可以看到梵宮的全貌。雖然看過建築無數遍了,卻從沒有坐在廣場中央不動一個多小時面對面端詳著建築的經歷。人雖然很多,但我自己被包裹在雨披之中,所以特別安靜,耳邊是雨一滴滴打在雨披帽沿上的聲音。沉靜之中有幾分欣慰,建築終於以適合的形狀呈現出來,不顯生硬和巨大;有幾分不安,五塔原本設想把蓮瓣顏色做深,金色是協商妥協的結果,大眾接受得了嗎?專業人士會怎麼評價?更有幾分期待,把塔廳藏在中央花塔之下,又把聖壇藏於正立面之後,這兩大空間構思會讓第一次進入梵宮的觀眾有怎樣的反應?

雨中的梵宮色彩混合在細雨中顯得柔和又有幾分抽象。一隊亮黃色的僧人在遠處梵宮的入口處舉行著儀式。偶爾,幾聲鐘鳴,一個建築的誕生原來可以如此莊嚴而安靜。

合影

在梵宮拍過很多建築照片,人像的很少很少,但卻有一張我們家庭的合影。那是在梵宮對外開放不久。由於我的一家與靈山景區淵源頗深,太太宋雷曾是九龍灌浴項目的建築專業負責人,這次我又設計了梵宮,所以家人提出讓我們組織家裡老老小小去賞遊一次。當建築師這麼多年,和眾親友一同參觀我設計的建築卻是頭一次,這無疑是對我的一種褒獎。一瞬間便組建了二十多人的親友團,我當上了導遊。

帶親戚們去看什麼,這個我心裡還是挺有底氣,因為梵宮的設計過程就像寫劇本,每個場景原來都有設定:廊廳看什麼,塔廳看什麼,到聖壇劇場沒表演時參觀什麼,表演後觀眾又能帶走什麼,早已爛熟於心。讓建築充滿了故事,讓遊線去引導故事的發展,讓空間的起承轉合感染每位遊客。梵宮設計之初業主和文化專家就把目標定為旅遊奇觀、藝術殿堂和心靈歸所,而目標的實現是必須去精心設定的。

編者按:無錫靈山梵宮的廊廳完成修繕重新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一個更新更美的梵宮即將完整的呈現在世人面前。為此,鳳凰網佛教專訪了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意外看到了他撰寫的一篇講述梵宮故事的文章,記錄了幾個讓人難忘的梵宮瞬間。建築師眼中梵宮是怎樣的?宏大的梵宮又有多少小瞬間讓建築師難以忘懷呢?讓我們一起在字裡行間分享設計師的梵宮情結吧。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靈山梵宮的主持建築師、上海圓直建築設計總建築師錢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最近心情一直沉浸於期待和興奮之中,因為隨著新廊廳的趨於完工,梵宮又將以更完美的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

作為建築師設計了不少建築,但很少能在設計過程中以及設計之後像梵宮那樣牽動內心,帶來如此之多的喜樂哀愁。短短的十年間,很多次的見到梵宮,串聯起來,歷歷在目感觸良多。

空地

梵宮所在的馬山腳下這一片場地是過去十年最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印象中,第一次去無錫現場踏勘是在2006年初,當時的我是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第二設計所的主創建築師,而現場是一片空地。因為第二屆世界佛教大會的緣故,無錫靈山景區希望建造一座建築作為會議的會場,並且這個會場在日常將成為靈山新的核心景點,擔負起景區升級的重要使命。

靈山勝境景區自啟動就由華東總院承擔設計,雖然對景區頗為熟悉,但接到領導安排的梵宮設計工作,心情頗為忐忑,因為院裡先前設計的一期大佛和二期九龍灌浴,建築是雕塑的載體,並非旅遊項目的主體,而這一次卻要做一個建築,並將它作為景區新的核心吸引點。

此前院內組織過十七個方案的競賽並沒有選出實施方案,因為有了初步的設想,而第一次來現場就是為驗證一下是否可行。初步設想源自一個偶然的構思,前幾周我利用週末在圖書館補了一些中國古建和佛教建築的課。做建築十多年,從來沒有做過古建,這一次也沒有想去做一個仿古建築,但瞭解一下中國一千多年來的佛教建築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邊想著方案。突然找到一本有趣的講敦煌的書,有一個單層花塔的圖片,和一般的中國塔非常不同,引起我的注意。花塔具有非常豐富的佛教內涵,代表著“一花一世界”的佛國世界;花塔造型奇特,富有裝飾性;花塔的造型又易於與室內的空間相結合,成為室內的穹頂。能否以花塔的意向來做建築?聯想到佛界有“五方五佛”之說,所以以五座花塔構成梵宮的主要立面特徵成為向靈山業主彙報的主推方案。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無錫靈山梵宮設計圖(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兩週以後第二次去現場,那是終稿方案彙報會之後,方案順利通過了!帶了些許輕鬆,但也不盡然。因為五座花塔和後側的山的視覺關係是怎樣的?立面與建築功能如何結合?業主提出這不是寺廟而是個殿堂,佛教藝術殿堂怎樣處理,又怎樣去吸引遊客來感悟佛教?一切的問題都還沒有答案。但所有的問題又必須很快撥雲見日,因為合同已籤、進度已定,壓力有時也是動力之源。

繞著梵宮的基地走了幾圈,又凝視著基地後側的山許久,夕陽下遠處的大佛泛著金色的光。

氣球

再一次去梵宮基地是為了看氣球,那是一場實驗。地塊依然是空地,只是沿未來建築的幾個角點升起了一溜的氣球,用它來決定建築總體軸線的方向。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無錫靈山梵宮設計圖(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當時有兩種方案,因為靈山景區規劃了佛、法、僧三條軸線,梵宮建築位於中央佛軸線東側的法軸線之上,一種方案是將法軸線和佛軸線相平行,呈正南北方向。另一種是以九龍灌浴廣場的中心點為中心呈放射狀。兩種設想爭論不下,一切讓事實說話,於是有了眾目睽睽之下的這場實驗。

那段時間設計組常駐在華東總院蘇州分院趕製梵宮的施工圖,把團隊“閉關”起來靜心設計。每週一坐班車從上海出發,週末回上海。記得班車上建築團隊裡有黃金甲、曲國峰、姚廣宜、張歡等同事。大家每天都吃住在公司,從早到晚埋頭苦幹,推進速度是很不慢,但更重要的是做深、做精。所以我另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調節工作氣氛,不時請大家吃飯,便於同事們有好個心情,不厭其煩地一次次修改,使設計更趨完善。

埋頭工作是一方面,但有時候遇到問題從圖紙上不能把握,還得想點辦法。譬如再多的圖面分析也不如現場用氣球模擬建築完成後的天際線來得直觀,又如關於軸線方向的問題,和業主、景觀團隊一起討論了好幾周都沒結果,現場做了氣球實驗一看就明朗了。業主領導當場拍板建築轉向15°,將軸線朝向九龍灌浴廣場。如此,梵宮中央60米高的大塔與大佛的關係,兩側的四座小塔與背側的山體的關係以及“法”軸線與九龍灌浴廣場的關係都剛剛好。實驗的結果皆大歡喜,也就有了現在的梵宮佈局。當天回蘇州就改圖完成,這是設計過程中最水到渠成的一次修改。

大雨

梵宮的落成典禮是在2008年11月23號,當天舉行了開光儀式。天下著很大的雨,梵宮南側一萬多平方米的廣場上坐滿了穿著黃色雨披的參會者,我也在其中。

這次的感受與以往都不同,我特意坐在坐席區的後幾排,從那裡可以看到梵宮的全貌。雖然看過建築無數遍了,卻從沒有坐在廣場中央不動一個多小時面對面端詳著建築的經歷。人雖然很多,但我自己被包裹在雨披之中,所以特別安靜,耳邊是雨一滴滴打在雨披帽沿上的聲音。沉靜之中有幾分欣慰,建築終於以適合的形狀呈現出來,不顯生硬和巨大;有幾分不安,五塔原本設想把蓮瓣顏色做深,金色是協商妥協的結果,大眾接受得了嗎?專業人士會怎麼評價?更有幾分期待,把塔廳藏在中央花塔之下,又把聖壇藏於正立面之後,這兩大空間構思會讓第一次進入梵宮的觀眾有怎樣的反應?

雨中的梵宮色彩混合在細雨中顯得柔和又有幾分抽象。一隊亮黃色的僧人在遠處梵宮的入口處舉行著儀式。偶爾,幾聲鐘鳴,一個建築的誕生原來可以如此莊嚴而安靜。

合影

在梵宮拍過很多建築照片,人像的很少很少,但卻有一張我們家庭的合影。那是在梵宮對外開放不久。由於我的一家與靈山景區淵源頗深,太太宋雷曾是九龍灌浴項目的建築專業負責人,這次我又設計了梵宮,所以家人提出讓我們組織家裡老老小小去賞遊一次。當建築師這麼多年,和眾親友一同參觀我設計的建築卻是頭一次,這無疑是對我的一種褒獎。一瞬間便組建了二十多人的親友團,我當上了導遊。

帶親戚們去看什麼,這個我心裡還是挺有底氣,因為梵宮的設計過程就像寫劇本,每個場景原來都有設定:廊廳看什麼,塔廳看什麼,到聖壇劇場沒表演時參觀什麼,表演後觀眾又能帶走什麼,早已爛熟於心。讓建築充滿了故事,讓遊線去引導故事的發展,讓空間的起承轉合感染每位遊客。梵宮設計之初業主和文化專家就把目標定為旅遊奇觀、藝術殿堂和心靈歸所,而目標的實現是必須去精心設定的。

靈山梵宮主持建築師:那些不為人知的獨家記憶

無錫靈山梵宮穹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一切都如預期。一行最熟悉的人興奮地跟隨著我步入梵宮,進了廊廳後立刻安靜下來,所有人都被空間的氛圍所震撼;到塔廳仰望五十多米高穹頂下“靜”、“信”、“孝”、“和”主題的藝術表現;而到達聖壇劇場時,大家的情緒達到了高潮,由1344瓣蓮光構成的頂在燈光的變幻下成為了色彩與美的佛國天空,讓坐在蒲團座上的人們沉浸在快樂與興奮之中。我的親友們融入二千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樣興奮的男女老幼遊客之中,五光十色的燈忽然全暗下來,270度的舞臺大幕升起,講述佛祖覺悟之路的演出開始了。

我這位專職導遊設法將梵宮的所有亮點都串在遊線上,看完演出後,又看漢傳、南傳、藏傳三廳,再到五觀堂,那裡曾是世界佛教大會千僧過堂用餐的場所。最後在小餐廳享用了梵宮精緻而有特色的素食宴。

記得那天天氣不錯,離開梵宮前,二十多人的親友團在梵宮前的廣場上拍了合影。從年紀最大的姑父到坐嬰兒車的小侄女,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照片角落裡的我也頗為得意地笑了。

婚禮

梵宮建成後有幸見證了很多大事件、大場面。建築中的每個空間都與很多人和故事聯繫在了一起。梵宮是第二屆、第四屆世界佛教大會的主辦地,聖壇會場餘音繞樑的佛歌,莊嚴震撼;五觀堂靜謐的千僧過堂,共同就餐令人稱奇...。

但有一次的活動卻在這些任務之外,那是一場婚禮,讓我也十分的好奇。婚禮前的兩個月和梵宮的室內設計師、上海禾易公司的陸嶸一起去山東出差,那時我們已經在合作曲阜的孔子大學堂的項目。在高鐵上,陸總告訴我,她將在梵宮舉行婚禮,並問我作為建築師對儀式如何進行有什麼建議。我很為她高興,並且也十分期待觀摩梵宮的首場隆重婚禮,梵宮變成婚禮殿堂是怎樣的場景?

婚禮的大部分儀式是在廊廳進行,廊廳平時也是遊客聚集最多的地方,而這一次可以坐下來觀賞。座席是從聖壇劇場搬來的蒲團,坐在蒲團上,塔廳的五十多米的高度更顯高聳。廊廳長達60多米,長向的空間彷彿舉辦西式婚禮的教堂,所以當新人穿著漢服,沿著長長的空間款款走來時,很有些穿越感和神聖感,不由得回想起創作廊廳空間的過程。

梵宮的形體依據花塔五方五佛等佛教義理設計,室內空間也以中國建築常用的平面形式為主,如五個花塔下采用的是八角形空間,會議區採用的是迴廊空間,聖壇劇場則是圓形空間。這幾類空間在中國傳統建築中都被大量採用。但廊廳這個最具特徵性的空間卻不同,它是縱向的廳堂,裝飾也最華美,也是“最像教堂”的空間,能否採用?從設計之初一直到建築落成都很糾結。當時首先需要確定的是,是否將梵宮侷限於中國傳統的佛教空間來設計?業主不希望這樣,因為梵宮作為世界佛教論壇的永久會址,論壇場所更需要世界性,所以設計思路可以更開闊一些。為此我們走訪了與佛教起源更近的印度佛教和東南亞佛教建築,發現印度和南傳佛教的大部分寺院廳堂居然都是長向的。信眾如同從中式殿堂的山牆面進入,將重要佛的區域置於廳堂的一端。空間借鑑的結果也就有了現在的廊廳,透過一進一進由精美的木雕柱列構成的空間,視線的末端正對的是整個牆面由琉璃製作的華藏世界藝術壁畫。

思緒被新人的莊嚴承諾聲音拉回到現場,華藏世界前梵宮的室內設計師正攜她的新郎在大和尚的引導下進行著佛化婚禮的儀式,有幾分莊嚴也有幾分祥和。

又見

梵宮的魅力在於它的不斷提升,變得更新、更美,也更能給人以驚喜。每一年都有很多次機會來到梵宮,無論是和業主、朋友還是家人,不經意中總會有或大或小新的發現。

譬如梵宮的會議區,現在已成為遊客心中最神奇的藏滿佛教藝術品的珍寶館。那裡的《達摩祖師》、《四大佛山》是文化,藝術和匠心的結合。而梵宮“妙音堂”的演出《覺悟之路》也一再改版,增強藝術感染力…

那麼新的廊廳又會變成什麼樣?那美輪美奐的木雕、彩塑、系列油畫《世界佛教傳法圖》以及巨幅琉璃壁畫《華藏世界》在全新的燈光、音樂的配合之下將呈現怎樣的面貌?塔廳中的動態藝術《地湧寶塔》,這一為新廊廳帶來濃墨重彩一筆的奇觀,又會帶給人們怎樣的驚奇?都說建築是遺憾的藝術,而新廊廳必須要做到盡善盡美,因為它的莊嚴和美麗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位曾經到訪者的心中。所以我也同樣期盼著又見的那一刻,當一個煥然一新的廊廳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將是何等的欣喜。

每一次見到梵宮,不論是無是有,是雨是晴,是喜是悲,都給我新的感悟。作為建築師能得以參與其中,共同見證,倍感榮幸。

文/錢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