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縣名很多人讀錯了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國土面積17.61萬平方公里,下轄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包括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5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3個縣、11個自治縣、1個特區),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529.5萬人。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國土面積17.61萬平方公里,下轄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包括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5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3個縣、11個自治縣、1個特區),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529.5萬人。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縣名很多人讀錯了

綏陽縣,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中段,東連湄潭縣,南鄰遵義市(遵義縣2016年改為遵義市播州區),西接桐梓縣,北靠正安縣。

綏陽縣境,秦漢至東晉,均屬鄨縣(治今綏陽縣縣城東20公里的旺草鎮)地。南朝時,縣境屬榖邑縣地。

隋朝大業七年(611年)置綏陽縣,以綏陽山名,綏陽之名由此而來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為綏養縣,貞觀十一年(637年)複稱綏陽縣;此後,綏陽縣先後作為夷州、播州的州治所在,三百年間,成為黔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國土面積17.61萬平方公里,下轄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包括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5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3個縣、11個自治縣、1個特區),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529.5萬人。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縣名很多人讀錯了

綏陽縣,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中段,東連湄潭縣,南鄰遵義市(遵義縣2016年改為遵義市播州區),西接桐梓縣,北靠正安縣。

綏陽縣境,秦漢至東晉,均屬鄨縣(治今綏陽縣縣城東20公里的旺草鎮)地。南朝時,縣境屬榖邑縣地。

隋朝大業七年(611年)置綏陽縣,以綏陽山名,綏陽之名由此而來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為綏養縣,貞觀十一年(637年)複稱綏陽縣;此後,綏陽縣先後作為夷州、播州的州治所在,三百年間,成為黔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縣名很多人讀錯了

宋朝時,綏陽縣隸屬於播州樂源郡。元朝時,縣境屬播州安撫司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為播州軍民安撫司,元末復為播州宣慰司。

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分為遵義、平越軍民府,以宋代綏陽縣舊地置綏陽縣,屬四川遵義軍民府。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綏陽縣隨遵義軍民府由四川改隸貴州布政使司。

建國後,綏陽縣先後隸屬於遵義專區、遵義地區,1997年起屬遵義市管轄至今。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國土面積17.61萬平方公里,下轄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包括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5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3個縣、11個自治縣、1個特區),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529.5萬人。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縣名很多人讀錯了

綏陽縣,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中段,東連湄潭縣,南鄰遵義市(遵義縣2016年改為遵義市播州區),西接桐梓縣,北靠正安縣。

綏陽縣境,秦漢至東晉,均屬鄨縣(治今綏陽縣縣城東20公里的旺草鎮)地。南朝時,縣境屬榖邑縣地。

隋朝大業七年(611年)置綏陽縣,以綏陽山名,綏陽之名由此而來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為綏養縣,貞觀十一年(637年)複稱綏陽縣;此後,綏陽縣先後作為夷州、播州的州治所在,三百年間,成為黔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縣名很多人讀錯了

宋朝時,綏陽縣隸屬於播州樂源郡。元朝時,縣境屬播州安撫司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為播州軍民安撫司,元末復為播州宣慰司。

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分為遵義、平越軍民府,以宋代綏陽縣舊地置綏陽縣,屬四川遵義軍民府。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綏陽縣隨遵義軍民府由四川改隸貴州布政使司。

建國後,綏陽縣先後隸屬於遵義專區、遵義地區,1997年起屬遵義市管轄至今。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50萬,縣名很多人讀錯了

綏陽縣總面積2566多平方公里,下轄12鎮、3鄉,總人口55萬人(2013年)。

綏陽縣歷史名人:冉璡(南宋名士、軍事戰略家)、冉璞(南宋末年名士)、程生雲、徹宇、王作孚(清朝進士、晚清詩人)、雷廷珍、鄒市明等。

PS:綏陽縣的“綏”,正確讀音為:su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