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吧。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吧。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朱熹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還有教育家、詩人,他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但是這個老先生的晚年卻不怎麼光彩,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整得斯文掃地,聲名狼藉。人們說他是“偽君子”,主張的“假道學”,在一片的唾罵聲中,老先生悲愴地與世長辭。

那麼,這個事兒是不是有呢?這還要從一個叫沈繼祖的說起,此人是韓侂冑提拔的御史。韓侂冑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他任內禁絕朱熹理學、貶謫宗室趙汝愚,史稱慶元黨禁。慶元黨禁,是南宋政治和學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次事件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道學,但這實際上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韓侂冑通過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具體包括“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私故人財”等等,還有“冢婦不夫而自孕”,即他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孕了,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據此,沈繼祖主張將朱熹斬首。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吧。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朱熹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還有教育家、詩人,他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但是這個老先生的晚年卻不怎麼光彩,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整得斯文掃地,聲名狼藉。人們說他是“偽君子”,主張的“假道學”,在一片的唾罵聲中,老先生悲愴地與世長辭。

那麼,這個事兒是不是有呢?這還要從一個叫沈繼祖的說起,此人是韓侂冑提拔的御史。韓侂冑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他任內禁絕朱熹理學、貶謫宗室趙汝愚,史稱慶元黨禁。慶元黨禁,是南宋政治和學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次事件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道學,但這實際上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韓侂冑通過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具體包括“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私故人財”等等,還有“冢婦不夫而自孕”,即他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孕了,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據此,沈繼祖主張將朱熹斬首。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魯迅

據說,這兩件事爆出來之後,滿朝譁然,大家都說朱熹咋就是這麼個呢?當朝皇帝宋寧宗趙擴也是大吃一驚,他可是聽過朱熹的課的,也算是朱熹的弟子。看到自己老師被爆緋聞,人品受到了質疑,趙擴懷著複雜的心情親自詢問:“朱老師,到底有沒有這事兒啊?”朱老師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檢討說:“深省昨非,細尋今是……”趙擴遂免去朱熹的一切職務。

今天有一些人說,這是捏造的,是當時的人們有意向朱熹身上潑髒水,當時朱熹已經成了落水狗一條,沒有任何反駁,是因為他認為已經沒有了反駁的必要。所以,朱老師的名節被一些人扭曲了、汙黑了,朱老師依然是人們心中的“聖人”。同樣,今天的另一些人堅決地認為這事兒是真的,他們認為朱熹不說話就等於承認了,而且,他們認為以朱熹為代表的偽道學,迎合了後世中國帝王的統治需要,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中國越來越落後於世界文明和科技發展的腳步,導致清末任人宰割的悲劇。所以,朱熹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因為證據不足存在爭議,而我們也沒法斷清此案,所以也便只能將它放在這裡讓大家各有看法去。但我們要講的另外一件事卻是實的,沒有爭議的。這個人就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還有書法家和學者康有為先生。康先生是算是大名人,1918年春夏暢遊杭州。一個人來了還不夠,身後還有好幾個呢,誰呀?不好意思用白話文,就來個文言文吧——“挾妓遊湖”。意思明白了吧,領了好幾個,康先生一下來了興致,一搖扇子一動嘴,詩就噴了出來:“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康先生把自己比作范蠡這沒什麼,但把這種女人比作西施,這可能算是前無故人後無來者了,一時被傳為笑柄。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吧。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朱熹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還有教育家、詩人,他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但是這個老先生的晚年卻不怎麼光彩,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整得斯文掃地,聲名狼藉。人們說他是“偽君子”,主張的“假道學”,在一片的唾罵聲中,老先生悲愴地與世長辭。

那麼,這個事兒是不是有呢?這還要從一個叫沈繼祖的說起,此人是韓侂冑提拔的御史。韓侂冑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他任內禁絕朱熹理學、貶謫宗室趙汝愚,史稱慶元黨禁。慶元黨禁,是南宋政治和學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次事件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道學,但這實際上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韓侂冑通過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具體包括“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私故人財”等等,還有“冢婦不夫而自孕”,即他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孕了,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據此,沈繼祖主張將朱熹斬首。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魯迅

據說,這兩件事爆出來之後,滿朝譁然,大家都說朱熹咋就是這麼個呢?當朝皇帝宋寧宗趙擴也是大吃一驚,他可是聽過朱熹的課的,也算是朱熹的弟子。看到自己老師被爆緋聞,人品受到了質疑,趙擴懷著複雜的心情親自詢問:“朱老師,到底有沒有這事兒啊?”朱老師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檢討說:“深省昨非,細尋今是……”趙擴遂免去朱熹的一切職務。

今天有一些人說,這是捏造的,是當時的人們有意向朱熹身上潑髒水,當時朱熹已經成了落水狗一條,沒有任何反駁,是因為他認為已經沒有了反駁的必要。所以,朱老師的名節被一些人扭曲了、汙黑了,朱老師依然是人們心中的“聖人”。同樣,今天的另一些人堅決地認為這事兒是真的,他們認為朱熹不說話就等於承認了,而且,他們認為以朱熹為代表的偽道學,迎合了後世中國帝王的統治需要,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中國越來越落後於世界文明和科技發展的腳步,導致清末任人宰割的悲劇。所以,朱熹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因為證據不足存在爭議,而我們也沒法斷清此案,所以也便只能將它放在這裡讓大家各有看法去。但我們要講的另外一件事卻是實的,沒有爭議的。這個人就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還有書法家和學者康有為先生。康先生是算是大名人,1918年春夏暢遊杭州。一個人來了還不夠,身後還有好幾個呢,誰呀?不好意思用白話文,就來個文言文吧——“挾妓遊湖”。意思明白了吧,領了好幾個,康先生一下來了興致,一搖扇子一動嘴,詩就噴了出來:“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康先生把自己比作范蠡這沒什麼,但把這種女人比作西施,這可能算是前無故人後無來者了,一時被傳為笑柄。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康有為

笑歸笑,康先生的事兒還沒完呢。泛湖閒遊,康先生忽見一位妙齡女郎在浣紗,疑是西施再世,就追著人家不放了。幾經打聽,康先生得知,疑似西施叫張光,年僅18歲,還沒對象。多好的機會,康先生趕緊託人提親!張家康見先生已年逾花甲,當然不樂意,就給婉言相拒了。然而,康先生鍥而不捨,堅決要求和媒人盡力撮合,自己也厚著老臉硬往上蹭。好人怕纏,家境貧寒的張家被康先生纏住不放,最終點了頭。1919年,康先生與張家女在上海舉行婚禮,親朋好友盡皆道賀,唯獨妻妾兒女均不贊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婚禮相抵制。老了還要幹這麼個事兒,但這不是我們說事兒的終極目的。

大家都知道,康先生提倡一夫一妻制,但他卻有6位太太。而且,早年康先生曾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卻無錢償資。人家紛紛到康有為所住的客棧索取,康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廣東逃。上船之日,人家都到船上來找他,搜了半天找不到。開船後,有水手看見船板內有人,呼眾人來看,正是康有為。後來,有人寫詩諷之:“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為此,康先生的弟子在為他作傳時批評說:“先生日美戒殺,而日食肉;亦稱一夫一妻之公,而以無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獨立;日言人類平等,而好役婢僕……凡此皆若甚相反者。”這可是康先生的弟子說的,不是我們說的。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吧。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朱熹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還有教育家、詩人,他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但是這個老先生的晚年卻不怎麼光彩,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整得斯文掃地,聲名狼藉。人們說他是“偽君子”,主張的“假道學”,在一片的唾罵聲中,老先生悲愴地與世長辭。

那麼,這個事兒是不是有呢?這還要從一個叫沈繼祖的說起,此人是韓侂冑提拔的御史。韓侂冑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他任內禁絕朱熹理學、貶謫宗室趙汝愚,史稱慶元黨禁。慶元黨禁,是南宋政治和學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次事件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道學,但這實際上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韓侂冑通過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具體包括“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私故人財”等等,還有“冢婦不夫而自孕”,即他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孕了,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據此,沈繼祖主張將朱熹斬首。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魯迅

據說,這兩件事爆出來之後,滿朝譁然,大家都說朱熹咋就是這麼個呢?當朝皇帝宋寧宗趙擴也是大吃一驚,他可是聽過朱熹的課的,也算是朱熹的弟子。看到自己老師被爆緋聞,人品受到了質疑,趙擴懷著複雜的心情親自詢問:“朱老師,到底有沒有這事兒啊?”朱老師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檢討說:“深省昨非,細尋今是……”趙擴遂免去朱熹的一切職務。

今天有一些人說,這是捏造的,是當時的人們有意向朱熹身上潑髒水,當時朱熹已經成了落水狗一條,沒有任何反駁,是因為他認為已經沒有了反駁的必要。所以,朱老師的名節被一些人扭曲了、汙黑了,朱老師依然是人們心中的“聖人”。同樣,今天的另一些人堅決地認為這事兒是真的,他們認為朱熹不說話就等於承認了,而且,他們認為以朱熹為代表的偽道學,迎合了後世中國帝王的統治需要,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中國越來越落後於世界文明和科技發展的腳步,導致清末任人宰割的悲劇。所以,朱熹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因為證據不足存在爭議,而我們也沒法斷清此案,所以也便只能將它放在這裡讓大家各有看法去。但我們要講的另外一件事卻是實的,沒有爭議的。這個人就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還有書法家和學者康有為先生。康先生是算是大名人,1918年春夏暢遊杭州。一個人來了還不夠,身後還有好幾個呢,誰呀?不好意思用白話文,就來個文言文吧——“挾妓遊湖”。意思明白了吧,領了好幾個,康先生一下來了興致,一搖扇子一動嘴,詩就噴了出來:“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康先生把自己比作范蠡這沒什麼,但把這種女人比作西施,這可能算是前無故人後無來者了,一時被傳為笑柄。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康有為

笑歸笑,康先生的事兒還沒完呢。泛湖閒遊,康先生忽見一位妙齡女郎在浣紗,疑是西施再世,就追著人家不放了。幾經打聽,康先生得知,疑似西施叫張光,年僅18歲,還沒對象。多好的機會,康先生趕緊託人提親!張家康見先生已年逾花甲,當然不樂意,就給婉言相拒了。然而,康先生鍥而不捨,堅決要求和媒人盡力撮合,自己也厚著老臉硬往上蹭。好人怕纏,家境貧寒的張家被康先生纏住不放,最終點了頭。1919年,康先生與張家女在上海舉行婚禮,親朋好友盡皆道賀,唯獨妻妾兒女均不贊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婚禮相抵制。老了還要幹這麼個事兒,但這不是我們說事兒的終極目的。

大家都知道,康先生提倡一夫一妻制,但他卻有6位太太。而且,早年康先生曾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卻無錢償資。人家紛紛到康有為所住的客棧索取,康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廣東逃。上船之日,人家都到船上來找他,搜了半天找不到。開船後,有水手看見船板內有人,呼眾人來看,正是康有為。後來,有人寫詩諷之:“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為此,康先生的弟子在為他作傳時批評說:“先生日美戒殺,而日食肉;亦稱一夫一妻之公,而以無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獨立;日言人類平等,而好役婢僕……凡此皆若甚相反者。”這可是康先生的弟子說的,不是我們說的。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西施(影視)

還有一個男人,很搞笑,也很不要臉。他叫宋之問,憑藉對詩詞的天賦才情入朝當了官。在武則天掌握朝政的時候,他憑著一首好詩博得了武則天的賞識,仕途平步青雲,一路飛昇。在短短15年期間,更是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他有個外甥叫劉希夷,寫過一首詩名字叫做《代悲白頭翁》,其中有兩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被宋之問看到了,頓時稱讚不覺,尤其是對那兩句。於是,宋之問就跟自己的外甥請求說能不能把這首詩“轉讓”給自己,起初,劉希夷也答應了,但後來可能是覺的自己辛苦作出來的詩又特別滿意,就反悔了。這下子宋之問不願意了,為了這首詩他居然劉希夷給害死,然後將這首詩擁為己有。如此一來,這首詩在《全唐詩》裡便有了兩個作者。

然而,這並不是宋之問最丟人的地方。相傳,武則天稱帝后,認為自己也是帥哥一枚,就忍不住賦詩毛遂自薦: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武則天讀了,沒有任何答覆。宋之問找到另一個大詩人崔融委婉向武則天打聽其本人的真實想法,很快便有了結果。武則天說:“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意思很殘酷的,武則天是嫌棄宋之問“患齒疾、口常臭”。

因此,宋之問被現代網友評為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成了情操不那麼高尚的一位。唉,還是讓我們一起回到這段文字開頭的魯迅先生那裡吧,我們總“批評”魯迅先生愛罵人,但現在看來有時候不罵也不行呀。(文/路生)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吧。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朱熹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還有教育家、詩人,他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但是這個老先生的晚年卻不怎麼光彩,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整得斯文掃地,聲名狼藉。人們說他是“偽君子”,主張的“假道學”,在一片的唾罵聲中,老先生悲愴地與世長辭。

那麼,這個事兒是不是有呢?這還要從一個叫沈繼祖的說起,此人是韓侂冑提拔的御史。韓侂冑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他任內禁絕朱熹理學、貶謫宗室趙汝愚,史稱慶元黨禁。慶元黨禁,是南宋政治和學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這次事件的主要打擊目標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道學,但這實際上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韓侂冑通過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具體包括“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私故人財”等等,還有“冢婦不夫而自孕”,即他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孕了,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據此,沈繼祖主張將朱熹斬首。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魯迅

據說,這兩件事爆出來之後,滿朝譁然,大家都說朱熹咋就是這麼個呢?當朝皇帝宋寧宗趙擴也是大吃一驚,他可是聽過朱熹的課的,也算是朱熹的弟子。看到自己老師被爆緋聞,人品受到了質疑,趙擴懷著複雜的心情親自詢問:“朱老師,到底有沒有這事兒啊?”朱老師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檢討說:“深省昨非,細尋今是……”趙擴遂免去朱熹的一切職務。

今天有一些人說,這是捏造的,是當時的人們有意向朱熹身上潑髒水,當時朱熹已經成了落水狗一條,沒有任何反駁,是因為他認為已經沒有了反駁的必要。所以,朱老師的名節被一些人扭曲了、汙黑了,朱老師依然是人們心中的“聖人”。同樣,今天的另一些人堅決地認為這事兒是真的,他們認為朱熹不說話就等於承認了,而且,他們認為以朱熹為代表的偽道學,迎合了後世中國帝王的統治需要,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中國越來越落後於世界文明和科技發展的腳步,導致清末任人宰割的悲劇。所以,朱熹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因為證據不足存在爭議,而我們也沒法斷清此案,所以也便只能將它放在這裡讓大家各有看法去。但我們要講的另外一件事卻是實的,沒有爭議的。這個人就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還有書法家和學者康有為先生。康先生是算是大名人,1918年春夏暢遊杭州。一個人來了還不夠,身後還有好幾個呢,誰呀?不好意思用白話文,就來個文言文吧——“挾妓遊湖”。意思明白了吧,領了好幾個,康先生一下來了興致,一搖扇子一動嘴,詩就噴了出來:“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康先生把自己比作范蠡這沒什麼,但把這種女人比作西施,這可能算是前無故人後無來者了,一時被傳為笑柄。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康有為

笑歸笑,康先生的事兒還沒完呢。泛湖閒遊,康先生忽見一位妙齡女郎在浣紗,疑是西施再世,就追著人家不放了。幾經打聽,康先生得知,疑似西施叫張光,年僅18歲,還沒對象。多好的機會,康先生趕緊託人提親!張家康見先生已年逾花甲,當然不樂意,就給婉言相拒了。然而,康先生鍥而不捨,堅決要求和媒人盡力撮合,自己也厚著老臉硬往上蹭。好人怕纏,家境貧寒的張家被康先生纏住不放,最終點了頭。1919年,康先生與張家女在上海舉行婚禮,親朋好友盡皆道賀,唯獨妻妾兒女均不贊成這門親事,以集體缺席婚禮相抵制。老了還要幹這麼個事兒,但這不是我們說事兒的終極目的。

大家都知道,康先生提倡一夫一妻制,但他卻有6位太太。而且,早年康先生曾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卻無錢償資。人家紛紛到康有為所住的客棧索取,康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往廣東逃。上船之日,人家都到船上來找他,搜了半天找不到。開船後,有水手看見船板內有人,呼眾人來看,正是康有為。後來,有人寫詩諷之:“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為此,康先生的弟子在為他作傳時批評說:“先生日美戒殺,而日食肉;亦稱一夫一妻之公,而以無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獨立;日言人類平等,而好役婢僕……凡此皆若甚相反者。”這可是康先生的弟子說的,不是我們說的。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西施(影視)

還有一個男人,很搞笑,也很不要臉。他叫宋之問,憑藉對詩詞的天賦才情入朝當了官。在武則天掌握朝政的時候,他憑著一首好詩博得了武則天的賞識,仕途平步青雲,一路飛昇。在短短15年期間,更是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他有個外甥叫劉希夷,寫過一首詩名字叫做《代悲白頭翁》,其中有兩句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被宋之問看到了,頓時稱讚不覺,尤其是對那兩句。於是,宋之問就跟自己的外甥請求說能不能把這首詩“轉讓”給自己,起初,劉希夷也答應了,但後來可能是覺的自己辛苦作出來的詩又特別滿意,就反悔了。這下子宋之問不願意了,為了這首詩他居然劉希夷給害死,然後將這首詩擁為己有。如此一來,這首詩在《全唐詩》裡便有了兩個作者。

然而,這並不是宋之問最丟人的地方。相傳,武則天稱帝后,認為自己也是帥哥一枚,就忍不住賦詩毛遂自薦: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武則天讀了,沒有任何答覆。宋之問找到另一個大詩人崔融委婉向武則天打聽其本人的真實想法,很快便有了結果。武則天說:“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意思很殘酷的,武則天是嫌棄宋之問“患齒疾、口常臭”。

因此,宋之問被現代網友評為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成了情操不那麼高尚的一位。唉,還是讓我們一起回到這段文字開頭的魯迅先生那裡吧,我們總“批評”魯迅先生愛罵人,但現在看來有時候不罵也不行呀。(文/路生)

宋寧宗趙擴問朱熹:“老師,您真緋聞嗎?”朱熹說:“我反省!”

宋之問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