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如何判斷詩句中使用的表現手法

詩歌鑑賞|如何判斷詩句中使用的表現手法

古代詩歌常見的抒情手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間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

【例】李白《夢遊天姥呤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二、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鄉明月——鄉思情、松風山月——隱逸情、寒林殘月——詩人的憂愁、中秋圓月——相思情苦、長亭折柳——惜別情、空城落花——對國勢衰危的哀嘆、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閨怨情、江湖扁舟——詩人的羈旅之苦、夢後酒醒——悲歡離合情

1、借景抒情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

【例】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盡長江天際流。”全詩沒有一字說惜別,沒有一字說傷懷,但傷懷惜別之情悠悠無盡,隨水長流,滾滾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意韻含蓄深遠。

2、用典抒情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3、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諭當朝。

【例】劉禹錫的《臺城》:“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淒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4、託物言志

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人格化的色彩。

【例】白居易的《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本詩託物言志,寫柳樹獨處荒園無人觀賞,抒發了人才被埋沒的感慨。

5、託物寓理

古人寫哲理詩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藉助形象表達哲理。

【例】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抒寫的是有關讀書的意義和情趣。通篇借“方塘”見意,把人的大腦比喻“方塘”,把大腦中的知識比作“天光雲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們要想保持大腦有鮮活的思維,就應當不斷地從書中汲取知識。

編輯:心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