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操手下可謂謀士如雨

反觀諸葛亮則不然。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也無過於荊、益兩州,而荊州旋即丟失,蜀漢潛在的人才庫實在無法與曹魏甚至於孫吳相比。正如習鑿齒在其《襄陽耆舊記》中所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

“先主之初微矣,雖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屢挫屢奔,而客處於荊州,望不隆而士之歸之也寡。及其分荊據益,曹氏之勢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盡其才,人爭歸之,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輕,蜀之士躁,雖若費褘、蔣琬之譽動當時,而能如鍾繇、杜畿、崔琰、陳群、高柔、賈逵、陳矯者,亡有也。”

可以看出,蜀漢在立國之初便面臨著人才“先天不足”的窘境。荊州對於蜀漢,遠遠不只是為了《隆中對》中“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並出的戰略這麼簡單——荊州號稱“天下之腹”,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謂人傑地靈,掌有荊州便相當於掌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如果沒有關羽失荊州,蜀漢後期恐怕也不至於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操手下可謂謀士如雨

反觀諸葛亮則不然。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也無過於荊、益兩州,而荊州旋即丟失,蜀漢潛在的人才庫實在無法與曹魏甚至於孫吳相比。正如習鑿齒在其《襄陽耆舊記》中所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

“先主之初微矣,雖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屢挫屢奔,而客處於荊州,望不隆而士之歸之也寡。及其分荊據益,曹氏之勢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盡其才,人爭歸之,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輕,蜀之士躁,雖若費褘、蔣琬之譽動當時,而能如鍾繇、杜畿、崔琰、陳群、高柔、賈逵、陳矯者,亡有也。”

可以看出,蜀漢在立國之初便面臨著人才“先天不足”的窘境。荊州對於蜀漢,遠遠不只是為了《隆中對》中“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並出的戰略這麼簡單——荊州號稱“天下之腹”,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謂人傑地靈,掌有荊州便相當於掌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如果沒有關羽失荊州,蜀漢後期恐怕也不至於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若有荊益二州之人才,劉備尚可一搏

如果是在劉備勢力達到最盛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諸葛亮一意重用荊州人士倒也無妨。當時以關羽為代表的劉備舊部均在,謀以荊州派系、勇以劉備舊部的陣容亦堪稱強大。只是歷經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後,劉備舊部的猛將幾乎盡數喪生,與此同時荊州派系謀士之首馬良、東州派系謀士之首法正、益州派系謀士之首黃權或死或降,人才缺失的問題當即成為懸在劉備、諸葛亮頭上的一柄利劍。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操手下可謂謀士如雨

反觀諸葛亮則不然。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也無過於荊、益兩州,而荊州旋即丟失,蜀漢潛在的人才庫實在無法與曹魏甚至於孫吳相比。正如習鑿齒在其《襄陽耆舊記》中所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

“先主之初微矣,雖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屢挫屢奔,而客處於荊州,望不隆而士之歸之也寡。及其分荊據益,曹氏之勢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盡其才,人爭歸之,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輕,蜀之士躁,雖若費褘、蔣琬之譽動當時,而能如鍾繇、杜畿、崔琰、陳群、高柔、賈逵、陳矯者,亡有也。”

可以看出,蜀漢在立國之初便面臨著人才“先天不足”的窘境。荊州對於蜀漢,遠遠不只是為了《隆中對》中“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並出的戰略這麼簡單——荊州號稱“天下之腹”,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謂人傑地靈,掌有荊州便相當於掌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如果沒有關羽失荊州,蜀漢後期恐怕也不至於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若有荊益二州之人才,劉備尚可一搏

如果是在劉備勢力達到最盛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諸葛亮一意重用荊州人士倒也無妨。當時以關羽為代表的劉備舊部均在,謀以荊州派系、勇以劉備舊部的陣容亦堪稱強大。只是歷經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後,劉備舊部的猛將幾乎盡數喪生,與此同時荊州派系謀士之首馬良、東州派系謀士之首法正、益州派系謀士之首黃權或死或降,人才缺失的問題當即成為懸在劉備、諸葛亮頭上的一柄利劍。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關羽死後同時也開啟了劉備崩潰的多米諾效應

除了戰爭損失,蜀漢以及整個三國,均在這一時期遭遇了建安年間最嚴重的瘟疫。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州“癘氣流行”,曹植的《說疫氣》一文以冷靜的筆觸記載了這一次瘟疫的可怕景象:

“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操手下可謂謀士如雨

反觀諸葛亮則不然。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也無過於荊、益兩州,而荊州旋即丟失,蜀漢潛在的人才庫實在無法與曹魏甚至於孫吳相比。正如習鑿齒在其《襄陽耆舊記》中所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

“先主之初微矣,雖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屢挫屢奔,而客處於荊州,望不隆而士之歸之也寡。及其分荊據益,曹氏之勢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盡其才,人爭歸之,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輕,蜀之士躁,雖若費褘、蔣琬之譽動當時,而能如鍾繇、杜畿、崔琰、陳群、高柔、賈逵、陳矯者,亡有也。”

可以看出,蜀漢在立國之初便面臨著人才“先天不足”的窘境。荊州對於蜀漢,遠遠不只是為了《隆中對》中“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並出的戰略這麼簡單——荊州號稱“天下之腹”,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謂人傑地靈,掌有荊州便相當於掌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如果沒有關羽失荊州,蜀漢後期恐怕也不至於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若有荊益二州之人才,劉備尚可一搏

如果是在劉備勢力達到最盛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諸葛亮一意重用荊州人士倒也無妨。當時以關羽為代表的劉備舊部均在,謀以荊州派系、勇以劉備舊部的陣容亦堪稱強大。只是歷經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後,劉備舊部的猛將幾乎盡數喪生,與此同時荊州派系謀士之首馬良、東州派系謀士之首法正、益州派系謀士之首黃權或死或降,人才缺失的問題當即成為懸在劉備、諸葛亮頭上的一柄利劍。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關羽死後同時也開啟了劉備崩潰的多米諾效應

除了戰爭損失,蜀漢以及整個三國,均在這一時期遭遇了建安年間最嚴重的瘟疫。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州“癘氣流行”,曹植的《說疫氣》一文以冷靜的筆觸記載了這一次瘟疫的可怕景象:

“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植能將瘟疫寫得如此冷漠,也是人才

如果說曹魏佔有中原,尚能經受得起這一次瘟疫的打擊,那孫吳與蜀漢的境遇顯然要悽慘很多。孫吳在這幾年也連續損失了魯肅、蔣欽、甘寧、呂蒙等重臣,但蜀漢因其國小,其損失要更為觸目驚心。諸葛亮在後《出師表》如此寫到: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操手下可謂謀士如雨

反觀諸葛亮則不然。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也無過於荊、益兩州,而荊州旋即丟失,蜀漢潛在的人才庫實在無法與曹魏甚至於孫吳相比。正如習鑿齒在其《襄陽耆舊記》中所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

“先主之初微矣,雖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屢挫屢奔,而客處於荊州,望不隆而士之歸之也寡。及其分荊據益,曹氏之勢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盡其才,人爭歸之,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輕,蜀之士躁,雖若費褘、蔣琬之譽動當時,而能如鍾繇、杜畿、崔琰、陳群、高柔、賈逵、陳矯者,亡有也。”

可以看出,蜀漢在立國之初便面臨著人才“先天不足”的窘境。荊州對於蜀漢,遠遠不只是為了《隆中對》中“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並出的戰略這麼簡單——荊州號稱“天下之腹”,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謂人傑地靈,掌有荊州便相當於掌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如果沒有關羽失荊州,蜀漢後期恐怕也不至於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若有荊益二州之人才,劉備尚可一搏

如果是在劉備勢力達到最盛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諸葛亮一意重用荊州人士倒也無妨。當時以關羽為代表的劉備舊部均在,謀以荊州派系、勇以劉備舊部的陣容亦堪稱強大。只是歷經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後,劉備舊部的猛將幾乎盡數喪生,與此同時荊州派系謀士之首馬良、東州派系謀士之首法正、益州派系謀士之首黃權或死或降,人才缺失的問題當即成為懸在劉備、諸葛亮頭上的一柄利劍。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關羽死後同時也開啟了劉備崩潰的多米諾效應

除了戰爭損失,蜀漢以及整個三國,均在這一時期遭遇了建安年間最嚴重的瘟疫。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州“癘氣流行”,曹植的《說疫氣》一文以冷靜的筆觸記載了這一次瘟疫的可怕景象:

“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植能將瘟疫寫得如此冷漠,也是人才

如果說曹魏佔有中原,尚能經受得起這一次瘟疫的打擊,那孫吳與蜀漢的境遇顯然要悽慘很多。孫吳在這幾年也連續損失了魯肅、蔣欽、甘寧、呂蒙等重臣,但蜀漢因其國小,其損失要更為觸目驚心。諸葛亮在後《出師表》如此寫到: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蜀漢可謂朝中無將,國中無兵

這其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趙雲之死。裴松之在為《三國志·趙雲傳》作注時引用了一篇源於《雲別傳》的《議諡趙雲》:“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文章平平,但其所代表的趙雲之死,卻基本宣告的一個時代的結束。正如諸葛亮所言,之前“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而此時此刻,僻陋一方的蜀漢在已經喪失劉備時代大部分的人才遺產,之後的路要何去何從呢?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操手下可謂謀士如雨

反觀諸葛亮則不然。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也無過於荊、益兩州,而荊州旋即丟失,蜀漢潛在的人才庫實在無法與曹魏甚至於孫吳相比。正如習鑿齒在其《襄陽耆舊記》中所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

“先主之初微矣,雖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屢挫屢奔,而客處於荊州,望不隆而士之歸之也寡。及其分荊據益,曹氏之勢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盡其才,人爭歸之,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輕,蜀之士躁,雖若費褘、蔣琬之譽動當時,而能如鍾繇、杜畿、崔琰、陳群、高柔、賈逵、陳矯者,亡有也。”

可以看出,蜀漢在立國之初便面臨著人才“先天不足”的窘境。荊州對於蜀漢,遠遠不只是為了《隆中對》中“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並出的戰略這麼簡單——荊州號稱“天下之腹”,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謂人傑地靈,掌有荊州便相當於掌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如果沒有關羽失荊州,蜀漢後期恐怕也不至於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若有荊益二州之人才,劉備尚可一搏

如果是在劉備勢力達到最盛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諸葛亮一意重用荊州人士倒也無妨。當時以關羽為代表的劉備舊部均在,謀以荊州派系、勇以劉備舊部的陣容亦堪稱強大。只是歷經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後,劉備舊部的猛將幾乎盡數喪生,與此同時荊州派系謀士之首馬良、東州派系謀士之首法正、益州派系謀士之首黃權或死或降,人才缺失的問題當即成為懸在劉備、諸葛亮頭上的一柄利劍。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關羽死後同時也開啟了劉備崩潰的多米諾效應

除了戰爭損失,蜀漢以及整個三國,均在這一時期遭遇了建安年間最嚴重的瘟疫。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州“癘氣流行”,曹植的《說疫氣》一文以冷靜的筆觸記載了這一次瘟疫的可怕景象:

“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植能將瘟疫寫得如此冷漠,也是人才

如果說曹魏佔有中原,尚能經受得起這一次瘟疫的打擊,那孫吳與蜀漢的境遇顯然要悽慘很多。孫吳在這幾年也連續損失了魯肅、蔣欽、甘寧、呂蒙等重臣,但蜀漢因其國小,其損失要更為觸目驚心。諸葛亮在後《出師表》如此寫到: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蜀漢可謂朝中無將,國中無兵

這其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趙雲之死。裴松之在為《三國志·趙雲傳》作注時引用了一篇源於《雲別傳》的《議諡趙雲》:“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文章平平,但其所代表的趙雲之死,卻基本宣告的一個時代的結束。正如諸葛亮所言,之前“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而此時此刻,僻陋一方的蜀漢在已經喪失劉備時代大部分的人才遺產,之後的路要何去何從呢?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趙雲真正得到展現的機會,卻是在劉備死後

然而,這一切情勢異變,這一切天災人禍,依然沒有改變諸葛亮在用人上重荊輕益的傾向,最終造成了“任李嚴而嚴亂其紀,任馬謖而謖敗其功”的慘淡局面。

文 | 江隱龍

通過前《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治蜀時對荊州人士的過分偏愛。(對這一段歷史不瞭解的朋友可以點擊《前出師表中隱藏蜀漢敗亡的祕密,諸葛亮舉薦人才的方式是罪魁禍首》)三國時期的諸侯所用謀士有著極強的地域屬性,這一點以重賢愛才著稱的曹操也不能免俗。曹操的早期謀士戲志才死後,曹操令荀彧舉薦新人代替,所問之語便是“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曹操帳下謀士僅出於潁川的便有荀彧、荀攸、陳群、郭嘉、戲志才等人,以曹操“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的廣闊疆域,在用人上還如此執著於“汝、潁”,諸葛亮對荊州人士的青眼也算是無可厚非了。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沒有土地,意味著沒有人才

但曹操對“汝、潁”人士的偏愛是建立在其地域廣大、人才眾多的基礎之上的。除上以荀彧為代表的穎川派系,如程昱、劉曄、賈詡、蔣濟等知名謀士亦不可勝數,這源於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基本統一了北方,中原謀士幾乎盡歸於曹操,龐大的謀士集團支撐得起曹操對於人才的偏愛。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操手下可謂謀士如雨

反觀諸葛亮則不然。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也無過於荊、益兩州,而荊州旋即丟失,蜀漢潛在的人才庫實在無法與曹魏甚至於孫吳相比。正如習鑿齒在其《襄陽耆舊記》中所言:“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

“先主之初微矣,雖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屢挫屢奔,而客處於荊州,望不隆而士之歸之也寡。及其分荊據益,曹氏之勢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盡其才,人爭歸之,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輕,蜀之士躁,雖若費褘、蔣琬之譽動當時,而能如鍾繇、杜畿、崔琰、陳群、高柔、賈逵、陳矯者,亡有也。”

可以看出,蜀漢在立國之初便面臨著人才“先天不足”的窘境。荊州對於蜀漢,遠遠不只是為了《隆中對》中“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兩路並出的戰略這麼簡單——荊州號稱“天下之腹”,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可謂人傑地靈,掌有荊州便相當於掌有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庫,如果沒有關羽失荊州,蜀漢後期恐怕也不至於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若有荊益二州之人才,劉備尚可一搏

如果是在劉備勢力達到最盛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諸葛亮一意重用荊州人士倒也無妨。當時以關羽為代表的劉備舊部均在,謀以荊州派系、勇以劉備舊部的陣容亦堪稱強大。只是歷經襄樊之戰、夷陵之戰後,劉備舊部的猛將幾乎盡數喪生,與此同時荊州派系謀士之首馬良、東州派系謀士之首法正、益州派系謀士之首黃權或死或降,人才缺失的問題當即成為懸在劉備、諸葛亮頭上的一柄利劍。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關羽死後同時也開啟了劉備崩潰的多米諾效應

除了戰爭損失,蜀漢以及整個三國,均在這一時期遭遇了建安年間最嚴重的瘟疫。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州“癘氣流行”,曹植的《說疫氣》一文以冷靜的筆觸記載了這一次瘟疫的可怕景象:

“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曹植能將瘟疫寫得如此冷漠,也是人才

如果說曹魏佔有中原,尚能經受得起這一次瘟疫的打擊,那孫吳與蜀漢的境遇顯然要悽慘很多。孫吳在這幾年也連續損失了魯肅、蔣欽、甘寧、呂蒙等重臣,但蜀漢因其國小,其損失要更為觸目驚心。諸葛亮在後《出師表》如此寫到: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蜀漢可謂朝中無將,國中無兵

這其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趙雲之死。裴松之在為《三國志·趙雲傳》作注時引用了一篇源於《雲別傳》的《議諡趙雲》:“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文章平平,但其所代表的趙雲之死,卻基本宣告的一個時代的結束。正如諸葛亮所言,之前“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而此時此刻,僻陋一方的蜀漢在已經喪失劉備時代大部分的人才遺產,之後的路要何去何從呢?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趙雲真正得到展現的機會,卻是在劉備死後

然而,這一切情勢異變,這一切天災人禍,依然沒有改變諸葛亮在用人上重荊輕益的傾向,最終造成了“任李嚴而嚴亂其紀,任馬謖而謖敗其功”的慘淡局面。

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大崩盤:為何三國人才多死於217年之後的五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