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感大清要亡的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他自己葬送了大清

1909年10月4日,攝政王載灃探望已經奄奄一息的張之洞,載灃走後,張之洞卻嘆了口氣:“國運盡矣。”當天,張之洞去世。載灃到底跟張之洞說了什麼已不得而知,但大清確實國運盡矣,兩年後就垮掉了。不過,雖然預感大清要亡,但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自己做的兩件事葬送了大清。

甲午戰爭之後,為求自強,編練新軍成為大清第一要務。1896年,從兩江總督回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從南京自強軍中調500人到湖北,以此為基礎編練新軍,湖北新軍由此形成。到1907年,湖北新軍共有一鎮(師)、一混成協(旅)組成,共計官兵16000多人,成為僅次於北洋新軍的第二大軍事力量。

湖北新軍可謂費盡了張之洞的心血,不僅配備新式武器、以西方先進的軍事理念訓練,張之洞還一再對湖北新軍灌輸忠君愛國、自強禦侮的思想。但即便是這樣,湖北新軍的基層官兵還是在1911年發動了武昌起義,成為大清垮掉的導火索。

1909年10月4日,攝政王載灃探望已經奄奄一息的張之洞,載灃走後,張之洞卻嘆了口氣:“國運盡矣。”當天,張之洞去世。載灃到底跟張之洞說了什麼已不得而知,但大清確實國運盡矣,兩年後就垮掉了。不過,雖然預感大清要亡,但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自己做的兩件事葬送了大清。

甲午戰爭之後,為求自強,編練新軍成為大清第一要務。1896年,從兩江總督回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從南京自強軍中調500人到湖北,以此為基礎編練新軍,湖北新軍由此形成。到1907年,湖北新軍共有一鎮(師)、一混成協(旅)組成,共計官兵16000多人,成為僅次於北洋新軍的第二大軍事力量。

湖北新軍可謂費盡了張之洞的心血,不僅配備新式武器、以西方先進的軍事理念訓練,張之洞還一再對湖北新軍灌輸忠君愛國、自強禦侮的思想。但即便是這樣,湖北新軍的基層官兵還是在1911年發動了武昌起義,成為大清垮掉的導火索。

預感大清要亡的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他自己葬送了大清

參加武昌起義的湖北新軍

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張之洞身上。張之洞畢竟科舉出身,是讀書人,即使練兵,也對讀書相當重視,選拔了很多知識分子入伍,尤其是那些從新式學堂和留洋歸國的知識分子。張之洞還在新軍裡別出心裁的設立了小講堂,提高士兵的文化水平。久而久之,湖北新軍就養成了讀書的風氣,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畢竟容易接受新思潮,正好給了革命黨滲透、爭取的機會。

所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湖北新軍一大半基層官兵已經被革命黨爭取過來,從而打響了反清的第一槍。張之洞為保衛大清精心打造的湖北新軍,最終成為大清的掘墓人,這是張之洞無法預料的。

1909年10月4日,攝政王載灃探望已經奄奄一息的張之洞,載灃走後,張之洞卻嘆了口氣:“國運盡矣。”當天,張之洞去世。載灃到底跟張之洞說了什麼已不得而知,但大清確實國運盡矣,兩年後就垮掉了。不過,雖然預感大清要亡,但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自己做的兩件事葬送了大清。

甲午戰爭之後,為求自強,編練新軍成為大清第一要務。1896年,從兩江總督回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從南京自強軍中調500人到湖北,以此為基礎編練新軍,湖北新軍由此形成。到1907年,湖北新軍共有一鎮(師)、一混成協(旅)組成,共計官兵16000多人,成為僅次於北洋新軍的第二大軍事力量。

湖北新軍可謂費盡了張之洞的心血,不僅配備新式武器、以西方先進的軍事理念訓練,張之洞還一再對湖北新軍灌輸忠君愛國、自強禦侮的思想。但即便是這樣,湖北新軍的基層官兵還是在1911年發動了武昌起義,成為大清垮掉的導火索。

預感大清要亡的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他自己葬送了大清

參加武昌起義的湖北新軍

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張之洞身上。張之洞畢竟科舉出身,是讀書人,即使練兵,也對讀書相當重視,選拔了很多知識分子入伍,尤其是那些從新式學堂和留洋歸國的知識分子。張之洞還在新軍裡別出心裁的設立了小講堂,提高士兵的文化水平。久而久之,湖北新軍就養成了讀書的風氣,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畢竟容易接受新思潮,正好給了革命黨滲透、爭取的機會。

所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湖北新軍一大半基層官兵已經被革命黨爭取過來,從而打響了反清的第一槍。張之洞為保衛大清精心打造的湖北新軍,最終成為大清的掘墓人,這是張之洞無法預料的。

預感大清要亡的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他自己葬送了大清

張之洞

張之洞做過的另一件對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事情,就是力保袁世凱不死。

張之洞和袁世凱,作為清末重臣,雖有些惺惺相惜,但畢竟出身不同,所以,既不是朋友也是敵人。兩人曾有合作,比如廢除科舉之事,因張之洞科舉出身,怕人指責其過河拆橋,不方便領銜,故由袁世凱領銜、張之洞會奏。但在官制改革導致的“丁未政潮”中,張之洞對瞿鴻機、岑春煊這些清流表示讚賞,實際上反映出張之洞與濁流的袁世凱還是有分歧和矛盾的。

1909年10月4日,攝政王載灃探望已經奄奄一息的張之洞,載灃走後,張之洞卻嘆了口氣:“國運盡矣。”當天,張之洞去世。載灃到底跟張之洞說了什麼已不得而知,但大清確實國運盡矣,兩年後就垮掉了。不過,雖然預感大清要亡,但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自己做的兩件事葬送了大清。

甲午戰爭之後,為求自強,編練新軍成為大清第一要務。1896年,從兩江總督回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從南京自強軍中調500人到湖北,以此為基礎編練新軍,湖北新軍由此形成。到1907年,湖北新軍共有一鎮(師)、一混成協(旅)組成,共計官兵16000多人,成為僅次於北洋新軍的第二大軍事力量。

湖北新軍可謂費盡了張之洞的心血,不僅配備新式武器、以西方先進的軍事理念訓練,張之洞還一再對湖北新軍灌輸忠君愛國、自強禦侮的思想。但即便是這樣,湖北新軍的基層官兵還是在1911年發動了武昌起義,成為大清垮掉的導火索。

預感大清要亡的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他自己葬送了大清

參加武昌起義的湖北新軍

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張之洞身上。張之洞畢竟科舉出身,是讀書人,即使練兵,也對讀書相當重視,選拔了很多知識分子入伍,尤其是那些從新式學堂和留洋歸國的知識分子。張之洞還在新軍裡別出心裁的設立了小講堂,提高士兵的文化水平。久而久之,湖北新軍就養成了讀書的風氣,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畢竟容易接受新思潮,正好給了革命黨滲透、爭取的機會。

所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湖北新軍一大半基層官兵已經被革命黨爭取過來,從而打響了反清的第一槍。張之洞為保衛大清精心打造的湖北新軍,最終成為大清的掘墓人,這是張之洞無法預料的。

預感大清要亡的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他自己葬送了大清

張之洞

張之洞做過的另一件對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事情,就是力保袁世凱不死。

張之洞和袁世凱,作為清末重臣,雖有些惺惺相惜,但畢竟出身不同,所以,既不是朋友也是敵人。兩人曾有合作,比如廢除科舉之事,因張之洞科舉出身,怕人指責其過河拆橋,不方便領銜,故由袁世凱領銜、張之洞會奏。但在官制改革導致的“丁未政潮”中,張之洞對瞿鴻機、岑春煊這些清流表示讚賞,實際上反映出張之洞與濁流的袁世凱還是有分歧和矛盾的。

預感大清要亡的張之洞不會想到,正是他自己葬送了大清

載灃

但在載灃要殺袁世凱一事上,張之洞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力保袁世凱。話說1908年光緒、慈禧去世,載灃成為攝政王,由於袁世凱位高權重,還曾經出賣過載灃的哥哥光緒,載灃便向隆裕太后提議殺掉袁世凱,隆裕遂召張之洞商議,張之洞力保袁世凱:“主幼時危,未可遽戮大臣,動搖社稷,可否罷斥驅逐出京?”此後,袁世凱只是被罷黜,張之洞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後來,談到此事,張之洞說:“此端一開,為患不細,吾非為袁(世凱)計,為朝局計也。”

只是為朝局計而力保袁世凱的張之洞不會想到,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重新執掌大權,並最終逼迫清帝遜位,他力保之人最終終結了大清朝,如果張之洞還在世,會不會後悔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