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時,溥儀在名義上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的主人了。然而,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仍然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保留帝號,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同樣,他的教育問題也讓很多人操足了心。溥儀從六歲開始就有一堆學識淵博的老師教他漢文和滿語。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將會有一個外國老師。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讓小朝廷產生了危機感,擔心一旦失去了自己享有的特權,溥儀以後的退路怎麼辦?這時候李經邁提出建議,說應該讓溥儀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政治環境惡化,出國留學不失為一條出路。在溥儀的生父載灃,以及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下,李經邁著手辦理這件事情。由於對莊士敦的人品和學識很賞識,他推薦了莊士敦作為洋帝師的人選。1918年,莊士敦與清王室簽訂了聘用合同,負責教授溥儀的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時,溥儀在名義上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的主人了。然而,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仍然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保留帝號,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同樣,他的教育問題也讓很多人操足了心。溥儀從六歲開始就有一堆學識淵博的老師教他漢文和滿語。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將會有一個外國老師。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讓小朝廷產生了危機感,擔心一旦失去了自己享有的特權,溥儀以後的退路怎麼辦?這時候李經邁提出建議,說應該讓溥儀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政治環境惡化,出國留學不失為一條出路。在溥儀的生父載灃,以及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下,李經邁著手辦理這件事情。由於對莊士敦的人品和學識很賞識,他推薦了莊士敦作為洋帝師的人選。1918年,莊士敦與清王室簽訂了聘用合同,負責教授溥儀的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公元1919年的3月4日,莊士敦第一次進宮覲見溥儀,開始在毓慶宮給他上課。對於這位“洋師傅”的到來,十四歲的溥儀最初有些不安,他不敢像對待其他老師那樣對待莊士敦,而是循規蹈矩地聽課學習。但漸漸地,他和莊士敦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相處也變得親密和隨意。通過這位蘇格蘭老夫子的教導,少年溥儀對西方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嚮往,他甚至有意模仿莊士敦的穿著,以及生活習慣。而在我身後的這張溥儀與莊士敦的合影中,溥儀的裝扮已經完全西化,可見莊士敦對他的影響。

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甚至單獨用了一個章節來回憶自己與莊士敦之間的往事。比如,他還記得莊士敦給自己帶來外國的糖果,然後他一邊嘗著那新奇的味道,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莊士敦講述糖果的製作方法。

又比如,他寫自己在十五歲時決定要像莊士敦那樣打扮自己,於是讓太監到大街上買了一大堆西服。可是,當這個少年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出現在蘇格蘭老夫子面前時,莊士敦卻氣得發抖,因為這種打扮完全和他所希望溥儀成為的英國紳士背道而馳。於是,他一邊趕緊讓人給溥儀量體裁衣,定製了英國紳士的衣服,一邊耐心地教導他各種西方的禮儀。

在莊士敦的影響下,生活被侷限在紫禁城裡的少年溥儀,開始瞭解到西方的世界。從那時候起,他有了看外國畫報的愛好,並且讓太監們按照畫報,去購置西式的傢俱,重新佈置宮殿,將古老的紫禁城弄得不倫不類。溥儀還讓莊士敦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弟弟妹妹、皇后、皇妃,分別取了英文名字。然後成天模仿莊士敦,得意洋洋地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說話。

溥儀在自傳中寫道:“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連他衣服上的樟腦味也是香的。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裡最有學問的人。”甚至僅僅因為莊士敦譏笑說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溥儀便把一直留著的辮子給剪掉了。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時,溥儀在名義上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的主人了。然而,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仍然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保留帝號,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同樣,他的教育問題也讓很多人操足了心。溥儀從六歲開始就有一堆學識淵博的老師教他漢文和滿語。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將會有一個外國老師。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讓小朝廷產生了危機感,擔心一旦失去了自己享有的特權,溥儀以後的退路怎麼辦?這時候李經邁提出建議,說應該讓溥儀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政治環境惡化,出國留學不失為一條出路。在溥儀的生父載灃,以及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下,李經邁著手辦理這件事情。由於對莊士敦的人品和學識很賞識,他推薦了莊士敦作為洋帝師的人選。1918年,莊士敦與清王室簽訂了聘用合同,負責教授溥儀的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公元1919年的3月4日,莊士敦第一次進宮覲見溥儀,開始在毓慶宮給他上課。對於這位“洋師傅”的到來,十四歲的溥儀最初有些不安,他不敢像對待其他老師那樣對待莊士敦,而是循規蹈矩地聽課學習。但漸漸地,他和莊士敦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相處也變得親密和隨意。通過這位蘇格蘭老夫子的教導,少年溥儀對西方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嚮往,他甚至有意模仿莊士敦的穿著,以及生活習慣。而在我身後的這張溥儀與莊士敦的合影中,溥儀的裝扮已經完全西化,可見莊士敦對他的影響。

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甚至單獨用了一個章節來回憶自己與莊士敦之間的往事。比如,他還記得莊士敦給自己帶來外國的糖果,然後他一邊嘗著那新奇的味道,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莊士敦講述糖果的製作方法。

又比如,他寫自己在十五歲時決定要像莊士敦那樣打扮自己,於是讓太監到大街上買了一大堆西服。可是,當這個少年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出現在蘇格蘭老夫子面前時,莊士敦卻氣得發抖,因為這種打扮完全和他所希望溥儀成為的英國紳士背道而馳。於是,他一邊趕緊讓人給溥儀量體裁衣,定製了英國紳士的衣服,一邊耐心地教導他各種西方的禮儀。

在莊士敦的影響下,生活被侷限在紫禁城裡的少年溥儀,開始瞭解到西方的世界。從那時候起,他有了看外國畫報的愛好,並且讓太監們按照畫報,去購置西式的傢俱,重新佈置宮殿,將古老的紫禁城弄得不倫不類。溥儀還讓莊士敦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弟弟妹妹、皇后、皇妃,分別取了英文名字。然後成天模仿莊士敦,得意洋洋地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說話。

溥儀在自傳中寫道:“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連他衣服上的樟腦味也是香的。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裡最有學問的人。”甚至僅僅因為莊士敦譏笑說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溥儀便把一直留著的辮子給剪掉了。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而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並不僅僅侷限在思想眼界和生活方式上,他還實際地參與到了溥儀對於紫禁城的管理中。比如,他努力讓溥儀看到了宮廷事務管理中的奢侈浪費,也讓他注意到了內務府的人在典當宮中珍寶時,弄虛作假、中飽私囊,甚至暗中偷盜珍寶的現象。這讓宮裡的太監們都恨透了莊士敦。而也正是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決定遣散絕大部分的太監,並且開始查點宮中珍藏的文物。

這方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印璽正是溥儀當年所用,它是青玉質地的交龍紐方形璽,上面用篆書刻著“宣統御覽之寶”。1924年夏,溥儀派人查點宮中珍本書籍和歷代名人書畫的時候,就曾用這方印璽在那些珍貴的書畫上蓋下了“宣統御覽之寶”的印文。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時,溥儀在名義上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的主人了。然而,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仍然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保留帝號,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同樣,他的教育問題也讓很多人操足了心。溥儀從六歲開始就有一堆學識淵博的老師教他漢文和滿語。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將會有一個外國老師。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讓小朝廷產生了危機感,擔心一旦失去了自己享有的特權,溥儀以後的退路怎麼辦?這時候李經邁提出建議,說應該讓溥儀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政治環境惡化,出國留學不失為一條出路。在溥儀的生父載灃,以及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下,李經邁著手辦理這件事情。由於對莊士敦的人品和學識很賞識,他推薦了莊士敦作為洋帝師的人選。1918年,莊士敦與清王室簽訂了聘用合同,負責教授溥儀的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公元1919年的3月4日,莊士敦第一次進宮覲見溥儀,開始在毓慶宮給他上課。對於這位“洋師傅”的到來,十四歲的溥儀最初有些不安,他不敢像對待其他老師那樣對待莊士敦,而是循規蹈矩地聽課學習。但漸漸地,他和莊士敦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相處也變得親密和隨意。通過這位蘇格蘭老夫子的教導,少年溥儀對西方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嚮往,他甚至有意模仿莊士敦的穿著,以及生活習慣。而在我身後的這張溥儀與莊士敦的合影中,溥儀的裝扮已經完全西化,可見莊士敦對他的影響。

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甚至單獨用了一個章節來回憶自己與莊士敦之間的往事。比如,他還記得莊士敦給自己帶來外國的糖果,然後他一邊嘗著那新奇的味道,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莊士敦講述糖果的製作方法。

又比如,他寫自己在十五歲時決定要像莊士敦那樣打扮自己,於是讓太監到大街上買了一大堆西服。可是,當這個少年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出現在蘇格蘭老夫子面前時,莊士敦卻氣得發抖,因為這種打扮完全和他所希望溥儀成為的英國紳士背道而馳。於是,他一邊趕緊讓人給溥儀量體裁衣,定製了英國紳士的衣服,一邊耐心地教導他各種西方的禮儀。

在莊士敦的影響下,生活被侷限在紫禁城裡的少年溥儀,開始瞭解到西方的世界。從那時候起,他有了看外國畫報的愛好,並且讓太監們按照畫報,去購置西式的傢俱,重新佈置宮殿,將古老的紫禁城弄得不倫不類。溥儀還讓莊士敦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弟弟妹妹、皇后、皇妃,分別取了英文名字。然後成天模仿莊士敦,得意洋洋地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說話。

溥儀在自傳中寫道:“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連他衣服上的樟腦味也是香的。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裡最有學問的人。”甚至僅僅因為莊士敦譏笑說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溥儀便把一直留著的辮子給剪掉了。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而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並不僅僅侷限在思想眼界和生活方式上,他還實際地參與到了溥儀對於紫禁城的管理中。比如,他努力讓溥儀看到了宮廷事務管理中的奢侈浪費,也讓他注意到了內務府的人在典當宮中珍寶時,弄虛作假、中飽私囊,甚至暗中偷盜珍寶的現象。這讓宮裡的太監們都恨透了莊士敦。而也正是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決定遣散絕大部分的太監,並且開始查點宮中珍藏的文物。

這方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印璽正是溥儀當年所用,它是青玉質地的交龍紐方形璽,上面用篆書刻著“宣統御覽之寶”。1924年夏,溥儀派人查點宮中珍本書籍和歷代名人書畫的時候,就曾用這方印璽在那些珍貴的書畫上蓋下了“宣統御覽之寶”的印文。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成為溥儀的老師之後,莊士敦最初住在紫禁城裡,後來又在油漆作衚衕和張旺衚衕居住過。但如今,這些院子已經成為民居,再難尋覓當年的痕跡。只有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妙峰山鄉南櫻桃溝村的莊士敦別墅,在歷經了將近一百年的時光之後,還能讓我們依稀看到這位蘇格蘭老夫子曾經的生活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時,溥儀在名義上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的主人了。然而,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仍然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保留帝號,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同樣,他的教育問題也讓很多人操足了心。溥儀從六歲開始就有一堆學識淵博的老師教他漢文和滿語。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將會有一個外國老師。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讓小朝廷產生了危機感,擔心一旦失去了自己享有的特權,溥儀以後的退路怎麼辦?這時候李經邁提出建議,說應該讓溥儀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政治環境惡化,出國留學不失為一條出路。在溥儀的生父載灃,以及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下,李經邁著手辦理這件事情。由於對莊士敦的人品和學識很賞識,他推薦了莊士敦作為洋帝師的人選。1918年,莊士敦與清王室簽訂了聘用合同,負責教授溥儀的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公元1919年的3月4日,莊士敦第一次進宮覲見溥儀,開始在毓慶宮給他上課。對於這位“洋師傅”的到來,十四歲的溥儀最初有些不安,他不敢像對待其他老師那樣對待莊士敦,而是循規蹈矩地聽課學習。但漸漸地,他和莊士敦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相處也變得親密和隨意。通過這位蘇格蘭老夫子的教導,少年溥儀對西方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嚮往,他甚至有意模仿莊士敦的穿著,以及生活習慣。而在我身後的這張溥儀與莊士敦的合影中,溥儀的裝扮已經完全西化,可見莊士敦對他的影響。

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甚至單獨用了一個章節來回憶自己與莊士敦之間的往事。比如,他還記得莊士敦給自己帶來外國的糖果,然後他一邊嘗著那新奇的味道,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莊士敦講述糖果的製作方法。

又比如,他寫自己在十五歲時決定要像莊士敦那樣打扮自己,於是讓太監到大街上買了一大堆西服。可是,當這個少年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出現在蘇格蘭老夫子面前時,莊士敦卻氣得發抖,因為這種打扮完全和他所希望溥儀成為的英國紳士背道而馳。於是,他一邊趕緊讓人給溥儀量體裁衣,定製了英國紳士的衣服,一邊耐心地教導他各種西方的禮儀。

在莊士敦的影響下,生活被侷限在紫禁城裡的少年溥儀,開始瞭解到西方的世界。從那時候起,他有了看外國畫報的愛好,並且讓太監們按照畫報,去購置西式的傢俱,重新佈置宮殿,將古老的紫禁城弄得不倫不類。溥儀還讓莊士敦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弟弟妹妹、皇后、皇妃,分別取了英文名字。然後成天模仿莊士敦,得意洋洋地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說話。

溥儀在自傳中寫道:“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連他衣服上的樟腦味也是香的。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裡最有學問的人。”甚至僅僅因為莊士敦譏笑說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溥儀便把一直留著的辮子給剪掉了。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而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並不僅僅侷限在思想眼界和生活方式上,他還實際地參與到了溥儀對於紫禁城的管理中。比如,他努力讓溥儀看到了宮廷事務管理中的奢侈浪費,也讓他注意到了內務府的人在典當宮中珍寶時,弄虛作假、中飽私囊,甚至暗中偷盜珍寶的現象。這讓宮裡的太監們都恨透了莊士敦。而也正是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決定遣散絕大部分的太監,並且開始查點宮中珍藏的文物。

這方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印璽正是溥儀當年所用,它是青玉質地的交龍紐方形璽,上面用篆書刻著“宣統御覽之寶”。1924年夏,溥儀派人查點宮中珍本書籍和歷代名人書畫的時候,就曾用這方印璽在那些珍貴的書畫上蓋下了“宣統御覽之寶”的印文。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成為溥儀的老師之後,莊士敦最初住在紫禁城裡,後來又在油漆作衚衕和張旺衚衕居住過。但如今,這些院子已經成為民居,再難尋覓當年的痕跡。只有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妙峰山鄉南櫻桃溝村的莊士敦別墅,在歷經了將近一百年的時光之後,還能讓我們依稀看到這位蘇格蘭老夫子曾經的生活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就在年輕的溥儀越來越西化的時候,他的蘇格蘭老夫子卻越來越中國化。事實上,早在成為溥儀的老師之前,莊士敦就已經是一個“中國通”,他看中國古代典籍,讀唐詩宋詞,說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而進入紫禁城之後,莊士敦的身上越發地有了前清遺老的氣息,他穿著長袍馬褂,頭上是溥儀賞賜的頂戴花翎,走路時邁著方步,見人便作揖。

同樣地,像溥儀的其他師傅們一樣,莊士敦對這位小皇帝的賞賜引以為榮。溥儀在自傳中寫道:“他得到了頭品頂戴後,專門做了一套清朝袍褂冠帶,穿起來站在他的西山櫻桃溝別墅門前,在我寫的‘樂靜山齋’四字匾額下面,拍成照片,廣贈親友。”甚至每次受到重大賞賜的時候,這個蘇格蘭老夫子還會認認真真地寫上一份謝恩折。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時,溥儀在名義上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的主人了。然而,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仍然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保留帝號,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同樣,他的教育問題也讓很多人操足了心。溥儀從六歲開始就有一堆學識淵博的老師教他漢文和滿語。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將會有一個外國老師。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讓小朝廷產生了危機感,擔心一旦失去了自己享有的特權,溥儀以後的退路怎麼辦?這時候李經邁提出建議,說應該讓溥儀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政治環境惡化,出國留學不失為一條出路。在溥儀的生父載灃,以及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下,李經邁著手辦理這件事情。由於對莊士敦的人品和學識很賞識,他推薦了莊士敦作為洋帝師的人選。1918年,莊士敦與清王室簽訂了聘用合同,負責教授溥儀的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公元1919年的3月4日,莊士敦第一次進宮覲見溥儀,開始在毓慶宮給他上課。對於這位“洋師傅”的到來,十四歲的溥儀最初有些不安,他不敢像對待其他老師那樣對待莊士敦,而是循規蹈矩地聽課學習。但漸漸地,他和莊士敦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相處也變得親密和隨意。通過這位蘇格蘭老夫子的教導,少年溥儀對西方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嚮往,他甚至有意模仿莊士敦的穿著,以及生活習慣。而在我身後的這張溥儀與莊士敦的合影中,溥儀的裝扮已經完全西化,可見莊士敦對他的影響。

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甚至單獨用了一個章節來回憶自己與莊士敦之間的往事。比如,他還記得莊士敦給自己帶來外國的糖果,然後他一邊嘗著那新奇的味道,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莊士敦講述糖果的製作方法。

又比如,他寫自己在十五歲時決定要像莊士敦那樣打扮自己,於是讓太監到大街上買了一大堆西服。可是,當這個少年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出現在蘇格蘭老夫子面前時,莊士敦卻氣得發抖,因為這種打扮完全和他所希望溥儀成為的英國紳士背道而馳。於是,他一邊趕緊讓人給溥儀量體裁衣,定製了英國紳士的衣服,一邊耐心地教導他各種西方的禮儀。

在莊士敦的影響下,生活被侷限在紫禁城裡的少年溥儀,開始瞭解到西方的世界。從那時候起,他有了看外國畫報的愛好,並且讓太監們按照畫報,去購置西式的傢俱,重新佈置宮殿,將古老的紫禁城弄得不倫不類。溥儀還讓莊士敦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弟弟妹妹、皇后、皇妃,分別取了英文名字。然後成天模仿莊士敦,得意洋洋地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說話。

溥儀在自傳中寫道:“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連他衣服上的樟腦味也是香的。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裡最有學問的人。”甚至僅僅因為莊士敦譏笑說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溥儀便把一直留著的辮子給剪掉了。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而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並不僅僅侷限在思想眼界和生活方式上,他還實際地參與到了溥儀對於紫禁城的管理中。比如,他努力讓溥儀看到了宮廷事務管理中的奢侈浪費,也讓他注意到了內務府的人在典當宮中珍寶時,弄虛作假、中飽私囊,甚至暗中偷盜珍寶的現象。這讓宮裡的太監們都恨透了莊士敦。而也正是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決定遣散絕大部分的太監,並且開始查點宮中珍藏的文物。

這方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印璽正是溥儀當年所用,它是青玉質地的交龍紐方形璽,上面用篆書刻著“宣統御覽之寶”。1924年夏,溥儀派人查點宮中珍本書籍和歷代名人書畫的時候,就曾用這方印璽在那些珍貴的書畫上蓋下了“宣統御覽之寶”的印文。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成為溥儀的老師之後,莊士敦最初住在紫禁城裡,後來又在油漆作衚衕和張旺衚衕居住過。但如今,這些院子已經成為民居,再難尋覓當年的痕跡。只有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妙峰山鄉南櫻桃溝村的莊士敦別墅,在歷經了將近一百年的時光之後,還能讓我們依稀看到這位蘇格蘭老夫子曾經的生活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就在年輕的溥儀越來越西化的時候,他的蘇格蘭老夫子卻越來越中國化。事實上,早在成為溥儀的老師之前,莊士敦就已經是一個“中國通”,他看中國古代典籍,讀唐詩宋詞,說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而進入紫禁城之後,莊士敦的身上越發地有了前清遺老的氣息,他穿著長袍馬褂,頭上是溥儀賞賜的頂戴花翎,走路時邁著方步,見人便作揖。

同樣地,像溥儀的其他師傅們一樣,莊士敦對這位小皇帝的賞賜引以為榮。溥儀在自傳中寫道:“他得到了頭品頂戴後,專門做了一套清朝袍褂冠帶,穿起來站在他的西山櫻桃溝別墅門前,在我寫的‘樂靜山齋’四字匾額下面,拍成照片,廣贈親友。”甚至每次受到重大賞賜的時候,這個蘇格蘭老夫子還會認認真真地寫上一份謝恩折。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而莊士敦對於小皇帝的忠誠不僅是形式上的畢恭畢敬,更是情感上的真摯體現。在與溥儀一起生活的日子裡,除了為溥儀講授各種知識,關懷他的身心健康,他還成為了溥儀復辟帝制堅定的支持者。甚至在溥儀被逐出宮的時候,莊士敦也在為溥儀的安全四處奔走。然而,讓莊士敦感到遺憾的是,溥儀最終沒能像自己所設想的那樣去英國留學,而是一直處於日本的控制之下。

1930年,莊士敦離開了自己生活了34年的中國,回到英國。可是在闊別多年的故鄉,這位蘇格蘭老夫子卻念念不忘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歲月,他寫下了《紫禁城的黃昏》,以這本書來紀念自己在紫禁城裡與那位孤獨的中國小皇帝一起生活的日子。

公元1919年的初春,一個外國人風塵僕僕地從山東威海趕往北京。旅途的艱辛絲毫沒有讓他覺得疲憊。正好相反,越來越近的目的地讓他的情緒無比高昂。因為很快,他就能走進那座神祕的東方皇宮,見到傳說中的那個中國小皇帝。而想到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可以親自教導小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他的心情就越發激動。這個外國人就是莊士敦,而在紫禁城裡等著他到來的正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莊士敦1874年出生在蘇格蘭,20歲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後來又取得了牛津大學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的碩士學位。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名義被派到香港,擔任立法局的文書,此後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四年。莊士敦是一個真正的中國通,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並且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面對中國的文化和國情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在威海工作期間,莊士敦認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正是在李經邁的推薦下,莊士敦成為了溥儀的老師。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時,溥儀在名義上也已經不再是中國的主人了。然而,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仍然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保留帝號,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同樣,他的教育問題也讓很多人操足了心。溥儀從六歲開始就有一堆學識淵博的老師教他漢文和滿語。可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將會有一個外國老師。

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讓小朝廷產生了危機感,擔心一旦失去了自己享有的特權,溥儀以後的退路怎麼辦?這時候李經邁提出建議,說應該讓溥儀學習英文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如果政治環境惡化,出國留學不失為一條出路。在溥儀的生父載灃,以及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支持下,李經邁著手辦理這件事情。由於對莊士敦的人品和學識很賞識,他推薦了莊士敦作為洋帝師的人選。1918年,莊士敦與清王室簽訂了聘用合同,負責教授溥儀的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諸多學科。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公元1919年的3月4日,莊士敦第一次進宮覲見溥儀,開始在毓慶宮給他上課。對於這位“洋師傅”的到來,十四歲的溥儀最初有些不安,他不敢像對待其他老師那樣對待莊士敦,而是循規蹈矩地聽課學習。但漸漸地,他和莊士敦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相處也變得親密和隨意。通過這位蘇格蘭老夫子的教導,少年溥儀對西方世界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嚮往,他甚至有意模仿莊士敦的穿著,以及生活習慣。而在我身後的這張溥儀與莊士敦的合影中,溥儀的裝扮已經完全西化,可見莊士敦對他的影響。

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甚至單獨用了一個章節來回憶自己與莊士敦之間的往事。比如,他還記得莊士敦給自己帶來外國的糖果,然後他一邊嘗著那新奇的味道,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莊士敦講述糖果的製作方法。

又比如,他寫自己在十五歲時決定要像莊士敦那樣打扮自己,於是讓太監到大街上買了一大堆西服。可是,當這個少年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出現在蘇格蘭老夫子面前時,莊士敦卻氣得發抖,因為這種打扮完全和他所希望溥儀成為的英國紳士背道而馳。於是,他一邊趕緊讓人給溥儀量體裁衣,定製了英國紳士的衣服,一邊耐心地教導他各種西方的禮儀。

在莊士敦的影響下,生活被侷限在紫禁城裡的少年溥儀,開始瞭解到西方的世界。從那時候起,他有了看外國畫報的愛好,並且讓太監們按照畫報,去購置西式的傢俱,重新佈置宮殿,將古老的紫禁城弄得不倫不類。溥儀還讓莊士敦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弟弟妹妹、皇后、皇妃,分別取了英文名字。然後成天模仿莊士敦,得意洋洋地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說話。

溥儀在自傳中寫道:“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甚至連他衣服上的樟腦味也是香的。莊士敦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聰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裡最有學問的人。”甚至僅僅因為莊士敦譏笑說中國人的辮子是豬尾巴,溥儀便把一直留著的辮子給剪掉了。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而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並不僅僅侷限在思想眼界和生活方式上,他還實際地參與到了溥儀對於紫禁城的管理中。比如,他努力讓溥儀看到了宮廷事務管理中的奢侈浪費,也讓他注意到了內務府的人在典當宮中珍寶時,弄虛作假、中飽私囊,甚至暗中偷盜珍寶的現象。這讓宮裡的太監們都恨透了莊士敦。而也正是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決定遣散絕大部分的太監,並且開始查點宮中珍藏的文物。

這方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印璽正是溥儀當年所用,它是青玉質地的交龍紐方形璽,上面用篆書刻著“宣統御覽之寶”。1924年夏,溥儀派人查點宮中珍本書籍和歷代名人書畫的時候,就曾用這方印璽在那些珍貴的書畫上蓋下了“宣統御覽之寶”的印文。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成為溥儀的老師之後,莊士敦最初住在紫禁城裡,後來又在油漆作衚衕和張旺衚衕居住過。但如今,這些院子已經成為民居,再難尋覓當年的痕跡。只有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妙峰山鄉南櫻桃溝村的莊士敦別墅,在歷經了將近一百年的時光之後,還能讓我們依稀看到這位蘇格蘭老夫子曾經的生活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就在年輕的溥儀越來越西化的時候,他的蘇格蘭老夫子卻越來越中國化。事實上,早在成為溥儀的老師之前,莊士敦就已經是一個“中國通”,他看中國古代典籍,讀唐詩宋詞,說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而進入紫禁城之後,莊士敦的身上越發地有了前清遺老的氣息,他穿著長袍馬褂,頭上是溥儀賞賜的頂戴花翎,走路時邁著方步,見人便作揖。

同樣地,像溥儀的其他師傅們一樣,莊士敦對這位小皇帝的賞賜引以為榮。溥儀在自傳中寫道:“他得到了頭品頂戴後,專門做了一套清朝袍褂冠帶,穿起來站在他的西山櫻桃溝別墅門前,在我寫的‘樂靜山齋’四字匾額下面,拍成照片,廣贈親友。”甚至每次受到重大賞賜的時候,這個蘇格蘭老夫子還會認認真真地寫上一份謝恩折。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而莊士敦對於小皇帝的忠誠不僅是形式上的畢恭畢敬,更是情感上的真摯體現。在與溥儀一起生活的日子裡,除了為溥儀講授各種知識,關懷他的身心健康,他還成為了溥儀復辟帝制堅定的支持者。甚至在溥儀被逐出宮的時候,莊士敦也在為溥儀的安全四處奔走。然而,讓莊士敦感到遺憾的是,溥儀最終沒能像自己所設想的那樣去英國留學,而是一直處於日本的控制之下。

1930年,莊士敦離開了自己生活了34年的中國,回到英國。可是在闊別多年的故鄉,這位蘇格蘭老夫子卻念念不忘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歲月,他寫下了《紫禁城的黃昏》,以這本書來紀念自己在紫禁城裡與那位孤獨的中國小皇帝一起生活的日子。

紫禁城裡的外國人——莊士敦:最後一位帝師

溥儀曾經說過:“莊士敦是我靈魂的重要部分”,然而在莊士敦的心目中,這位中國小皇帝同樣很重要。他在晚年時,用出版《紫禁城的黃昏》一書所得到的稿費,買下了蘇格蘭的一個小島。在島上,他特意建了一座“皇帝廳”,用來陳列溥儀賞賜給自己的各種東西。1938年,懷著對往事的無盡思念,莊士敦孤獨地離開了人世,終年64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