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球員到教練,她對足球的熱愛從未變,曹琳:紮根浙江,只為哺育一朵朵“鏗鏘玫瑰”

在臺州椒江,有這樣一支女子足球隊,在臺州乃至全省所向披靡,甚至在全國18支最強的中學女足隊伍中,也拼出了第六名的成績。他們是椒江五中女子足球隊,而成績的背後,不得不提到一位80後姑娘——她們的教練曹琳。

從球員到教練,她對足球的熱愛從未變,曹琳:紮根浙江,只為哺育一朵朵“鏗鏘玫瑰”

跨項足球

她成為職業球員

一頭馬尾辮,偏瘦而又非常有力量感的身材,以及經常在太陽下暴晒後留下古銅色皮膚,這是曹琳給人的第一印象。

提起和椒江五中結緣,曹琳說這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那時候,校長非常想搞足球特色教育,通過朋友找到我,那時候我還在河北女足省隊踢球,對於教孩子踢球也很有興趣,於是就一拍即合了。”

進入河北女足青訓隊後,她把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足球場上。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她比其他人更加刻苦地練習帶球、射門、傳球等基礎的技能訓練上。

接下來的3年時間裡,曹琳陸陸續續地參加了一系列的國內U系列女足比賽。憑藉自己的優異表現,2006年,她終於如願進入河北省女子足球隊,成為一名職業球員。

敢打敢拼

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能夠進入職業隊,對於曹琳來說是非常幸運的,當時河北女足每批青訓隊伍裡,只有3個進入職業隊的名額,這讓她對於每一場職業聯賽的比賽都倍感珍惜。

17歲時,曹琳第一次走上全國女足聯賽的賽場,她的面孔非常稚嫩,卻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勁。“剛開始踢職業聯賽,還是挺吃力的,對抗比U系列的比賽要強很多,需要慢慢地適應。”曹琳說。

主要踢中前場的曹琳,每場比賽的跑動距離都在隊里名列前茅,是隊裡有名的“拼命三郎”,這也是她小時候田徑運動給她帶來的優勢。隨著比賽經驗的積累和球技的日益成熟,曹琳終於從菜鳥,成長為河北省女子足球隊的主力。

2008年,曹琳考入了河北體育學院,她選擇了運動訓練系,專門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足球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是有限的,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我退役以後也能夠從事體育相關的工作。”

紮根浙江

她想培養更多“鏗鏘玫瑰”

不同於很多隊友選擇成為外聘教練,曹琳被作為高端人才引進到台州,這是她第一次來到浙江東南的這座陌生城市。

在椒江五中的6年時間,曹琳培訓出來的學生已經有兩屆,從最初的生源難招,再到現在向椒江區全區招收足球特長的特長生進行培養,現在的椒江五中男女足隊伍已經初成規模。

“我現在主要負責女足隊伍的技能訓練和賽場訓練,從她們初一入校後就開始,每天早上6點10分到7點10分,下午4點10分到5點10分,雷打不動,週末也每兩週會抽一週的時間組織對抗訓練。”曹琳說,學校女足隊伍的陪練就是男足,而男足只能找社會上的隊伍進行陪訓。

回想去年的全國賽,曹琳帶著姑娘們在武漢兩個星期時間內,跟來自全國的頂尖女足隊伍一較高下,與北京清華育才、武漢七一中學等國內知名女足隊伍一一過招。

對於自己的弟子第一次走出浙江就取得如此成績,曹琳非常欣慰,“這是我第一次帶領檯州的姑娘們打全國賽,我們是帶著學習的心態去比賽的,能夠打入前半賽區,最終取得第六名已經是浙江省參加這個聯賽的最好成績了。”

“今年參加省裡比賽,我們在四進二的比賽中點球惜敗,最終只獲得第三名,無法繼續代表浙江參加國家比賽,比較遺憾。不過,在未來不斷的訓練和比賽中,我還會盡心盡力讓我的隊員們不斷提高。”曹琳說。

(通訊員 王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