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軍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些在草場上縱橫馳騁的足球運動員,覺得他們英姿颯爽,跑起來帶風,像跨上奔馳的駿馬一樣。尤其是一路帶球狂奔、把防守隊員遠遠甩在身後,然後打進一記世界波的時候,活脫脫就是全場膜拜的英雄,這種眾星捧月的自豪感,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剛剛跨入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沉浸在過去的氛圍中,認為有工作、有個吃飯的飯碗,才是最大的保證。張軍的父母還比較開明,思想也算開放,對於孩子的愛好並沒有反對。於是張軍就組織了一班小夥伴,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皮球,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拼命練習。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軍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些在草場上縱橫馳騁的足球運動員,覺得他們英姿颯爽,跑起來帶風,像跨上奔馳的駿馬一樣。尤其是一路帶球狂奔、把防守隊員遠遠甩在身後,然後打進一記世界波的時候,活脫脫就是全場膜拜的英雄,這種眾星捧月的自豪感,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剛剛跨入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沉浸在過去的氛圍中,認為有工作、有個吃飯的飯碗,才是最大的保證。張軍的父母還比較開明,思想也算開放,對於孩子的愛好並沒有反對。於是張軍就組織了一班小夥伴,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皮球,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拼命練習。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沒有任何基礎和指導,不得要領地練習,基本都是在瞎踢,一腳暴擊,力氣很大,但踢在球上就完全不聽使喚了,要麼就是一腳下去球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想軌跡運行,要麼就是腳都踢痛了,球卻只出去很短的距離。不過,小夥伴們可不管這些,就是拼命踢、可勁兒踢,漸漸的,球踢多了,這家的玻璃壞了,那家的窗戶壞了,誰幹的——張軍他們那幾個伢子搞的!

院子裡的左鄰右舍經常看到一個皮球飛來飛去,甚至看電視的時候也會有球飛過來,差一點砸中電視機的情景,讓目睹張軍長大、見證他成為球員的那一代長輩記憶深刻,也無比揪心,擔心下一秒皮球會砸中自己,或者這孩子又闖了什麼禍。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軍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些在草場上縱橫馳騁的足球運動員,覺得他們英姿颯爽,跑起來帶風,像跨上奔馳的駿馬一樣。尤其是一路帶球狂奔、把防守隊員遠遠甩在身後,然後打進一記世界波的時候,活脫脫就是全場膜拜的英雄,這種眾星捧月的自豪感,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剛剛跨入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沉浸在過去的氛圍中,認為有工作、有個吃飯的飯碗,才是最大的保證。張軍的父母還比較開明,思想也算開放,對於孩子的愛好並沒有反對。於是張軍就組織了一班小夥伴,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皮球,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拼命練習。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沒有任何基礎和指導,不得要領地練習,基本都是在瞎踢,一腳暴擊,力氣很大,但踢在球上就完全不聽使喚了,要麼就是一腳下去球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想軌跡運行,要麼就是腳都踢痛了,球卻只出去很短的距離。不過,小夥伴們可不管這些,就是拼命踢、可勁兒踢,漸漸的,球踢多了,這家的玻璃壞了,那家的窗戶壞了,誰幹的——張軍他們那幾個伢子搞的!

院子裡的左鄰右舍經常看到一個皮球飛來飛去,甚至看電視的時候也會有球飛過來,差一點砸中電視機的情景,讓目睹張軍長大、見證他成為球員的那一代長輩記憶深刻,也無比揪心,擔心下一秒皮球會砸中自己,或者這孩子又闖了什麼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少年啟蒙,源於撿球

張軍當時讀書的學校叫漢口新合村小學,小學的時光大部分就在這樣的“瞎踢”中度過,轉眼來到初中,學校終於有了足球隊,可是年紀尚小、又沒球技的張軍根本進不了場,因為踢球的都是高年級、有球技的隊員,像張軍這樣的“業餘愛好者”,只能在場邊看著,一旦看到皮球飛出場外,就趕緊抓住機會去撿球,再一腳踢給隊員們。

這樣的情況很多,張軍仍然掌握不好踢球的部位,明明想把球踢向左邊,結果一大腳出去,球直奔右邊而去,搞得場上隊員哭笑不得。

一心執著的張軍無論酷暑的三伏天,還是嚴寒的三九天,都是場外的熱心觀眾,而且風雨無阻,哪怕晒得脫皮、凍得皮膚乾裂,也不放棄每一次撿球的機會。時間長了,他也認識了踢球的學長,隊員們看他這麼熱愛足球,有機會就喊他一起踢,並且傳授了一些簡單的基本動作。

熱愛足球的“黑小子”漸漸在學校出了名,為足球不顧一切的狂熱勁也被當時的體育老師楊正斌發現了,楊老師直接將他調入校足球隊,開始了正規訓練。在教練針對性教授的過程中,張軍的球技突飛猛進,很快就超過了比他年齡大的那些隊員,迅速冒尖。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軍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些在草場上縱橫馳騁的足球運動員,覺得他們英姿颯爽,跑起來帶風,像跨上奔馳的駿馬一樣。尤其是一路帶球狂奔、把防守隊員遠遠甩在身後,然後打進一記世界波的時候,活脫脫就是全場膜拜的英雄,這種眾星捧月的自豪感,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剛剛跨入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沉浸在過去的氛圍中,認為有工作、有個吃飯的飯碗,才是最大的保證。張軍的父母還比較開明,思想也算開放,對於孩子的愛好並沒有反對。於是張軍就組織了一班小夥伴,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皮球,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拼命練習。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沒有任何基礎和指導,不得要領地練習,基本都是在瞎踢,一腳暴擊,力氣很大,但踢在球上就完全不聽使喚了,要麼就是一腳下去球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想軌跡運行,要麼就是腳都踢痛了,球卻只出去很短的距離。不過,小夥伴們可不管這些,就是拼命踢、可勁兒踢,漸漸的,球踢多了,這家的玻璃壞了,那家的窗戶壞了,誰幹的——張軍他們那幾個伢子搞的!

院子裡的左鄰右舍經常看到一個皮球飛來飛去,甚至看電視的時候也會有球飛過來,差一點砸中電視機的情景,讓目睹張軍長大、見證他成為球員的那一代長輩記憶深刻,也無比揪心,擔心下一秒皮球會砸中自己,或者這孩子又闖了什麼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少年啟蒙,源於撿球

張軍當時讀書的學校叫漢口新合村小學,小學的時光大部分就在這樣的“瞎踢”中度過,轉眼來到初中,學校終於有了足球隊,可是年紀尚小、又沒球技的張軍根本進不了場,因為踢球的都是高年級、有球技的隊員,像張軍這樣的“業餘愛好者”,只能在場邊看著,一旦看到皮球飛出場外,就趕緊抓住機會去撿球,再一腳踢給隊員們。

這樣的情況很多,張軍仍然掌握不好踢球的部位,明明想把球踢向左邊,結果一大腳出去,球直奔右邊而去,搞得場上隊員哭笑不得。

一心執著的張軍無論酷暑的三伏天,還是嚴寒的三九天,都是場外的熱心觀眾,而且風雨無阻,哪怕晒得脫皮、凍得皮膚乾裂,也不放棄每一次撿球的機會。時間長了,他也認識了踢球的學長,隊員們看他這麼熱愛足球,有機會就喊他一起踢,並且傳授了一些簡單的基本動作。

熱愛足球的“黑小子”漸漸在學校出了名,為足球不顧一切的狂熱勁也被當時的體育老師楊正斌發現了,楊老師直接將他調入校足球隊,開始了正規訓練。在教練針對性教授的過程中,張軍的球技突飛猛進,很快就超過了比他年齡大的那些隊員,迅速冒尖。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是金子,總會閃光!

不久後,武漢市體校的教練袁卓明在一次比賽中發現了這個速度快、球感球商兼具的孩子,袁教練多方協調,將張軍調入了武漢體校,以職業球員的標準訓練張軍。

1983年,張軍入選武漢少年足球隊。一顆希望之星冉冉升起了。

初到武漢少年隊的張軍渾身憋足了勁,訓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由於表現突出、進步很快,1984年,剛到少年隊第二年張軍就入選了武漢青年隊,師從肖篤寅教練。正是在武漢青年隊的兩年,張軍的球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教練的悉心指導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球員、出色的前鋒。

在武漢青年隊期間,張軍參加了一系列國內比賽,1986年汕頭舉辦的全國青年足球聯賽,初出茅廬的張軍為武漢隊狂進11球,成為當時的一大新聞。

同年12月,張軍入選中國青年隊,在廣州參加了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中國國青3:1擊敗日本摘冠,張軍首次代表國青隊出場,即打進一球。

一戰成名的張軍一發不可收拾,先後代表國青隊出征泰國、緬甸、蘇聯等國,在各種友誼賽、訪問賽中屢屢進球,不斷建功。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軍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些在草場上縱橫馳騁的足球運動員,覺得他們英姿颯爽,跑起來帶風,像跨上奔馳的駿馬一樣。尤其是一路帶球狂奔、把防守隊員遠遠甩在身後,然後打進一記世界波的時候,活脫脫就是全場膜拜的英雄,這種眾星捧月的自豪感,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剛剛跨入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沉浸在過去的氛圍中,認為有工作、有個吃飯的飯碗,才是最大的保證。張軍的父母還比較開明,思想也算開放,對於孩子的愛好並沒有反對。於是張軍就組織了一班小夥伴,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皮球,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拼命練習。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沒有任何基礎和指導,不得要領地練習,基本都是在瞎踢,一腳暴擊,力氣很大,但踢在球上就完全不聽使喚了,要麼就是一腳下去球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想軌跡運行,要麼就是腳都踢痛了,球卻只出去很短的距離。不過,小夥伴們可不管這些,就是拼命踢、可勁兒踢,漸漸的,球踢多了,這家的玻璃壞了,那家的窗戶壞了,誰幹的——張軍他們那幾個伢子搞的!

院子裡的左鄰右舍經常看到一個皮球飛來飛去,甚至看電視的時候也會有球飛過來,差一點砸中電視機的情景,讓目睹張軍長大、見證他成為球員的那一代長輩記憶深刻,也無比揪心,擔心下一秒皮球會砸中自己,或者這孩子又闖了什麼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少年啟蒙,源於撿球

張軍當時讀書的學校叫漢口新合村小學,小學的時光大部分就在這樣的“瞎踢”中度過,轉眼來到初中,學校終於有了足球隊,可是年紀尚小、又沒球技的張軍根本進不了場,因為踢球的都是高年級、有球技的隊員,像張軍這樣的“業餘愛好者”,只能在場邊看著,一旦看到皮球飛出場外,就趕緊抓住機會去撿球,再一腳踢給隊員們。

這樣的情況很多,張軍仍然掌握不好踢球的部位,明明想把球踢向左邊,結果一大腳出去,球直奔右邊而去,搞得場上隊員哭笑不得。

一心執著的張軍無論酷暑的三伏天,還是嚴寒的三九天,都是場外的熱心觀眾,而且風雨無阻,哪怕晒得脫皮、凍得皮膚乾裂,也不放棄每一次撿球的機會。時間長了,他也認識了踢球的學長,隊員們看他這麼熱愛足球,有機會就喊他一起踢,並且傳授了一些簡單的基本動作。

熱愛足球的“黑小子”漸漸在學校出了名,為足球不顧一切的狂熱勁也被當時的體育老師楊正斌發現了,楊老師直接將他調入校足球隊,開始了正規訓練。在教練針對性教授的過程中,張軍的球技突飛猛進,很快就超過了比他年齡大的那些隊員,迅速冒尖。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是金子,總會閃光!

不久後,武漢市體校的教練袁卓明在一次比賽中發現了這個速度快、球感球商兼具的孩子,袁教練多方協調,將張軍調入了武漢體校,以職業球員的標準訓練張軍。

1983年,張軍入選武漢少年足球隊。一顆希望之星冉冉升起了。

初到武漢少年隊的張軍渾身憋足了勁,訓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由於表現突出、進步很快,1984年,剛到少年隊第二年張軍就入選了武漢青年隊,師從肖篤寅教練。正是在武漢青年隊的兩年,張軍的球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教練的悉心指導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球員、出色的前鋒。

在武漢青年隊期間,張軍參加了一系列國內比賽,1986年汕頭舉辦的全國青年足球聯賽,初出茅廬的張軍為武漢隊狂進11球,成為當時的一大新聞。

同年12月,張軍入選中國青年隊,在廣州參加了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中國國青3:1擊敗日本摘冠,張軍首次代表國青隊出場,即打進一球。

一戰成名的張軍一發不可收拾,先後代表國青隊出征泰國、緬甸、蘇聯等國,在各種友誼賽、訪問賽中屢屢進球,不斷建功。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用腦子踢球的鼻祖

帶球速度快、傳球精準、射門冷靜,是張軍的顯著特點,他在球場上頭腦靈活,控球嫻熟,代表武漢隊、國青隊打進的許多球中,很少會有大力爆射、遠射這樣的進球,他喜歡的方式是巧射、隨意的一腳,甚至不用調整,直接凌空抽射或者墊射,但總能輕巧地破門,讓對方守門員無可奈何,望球興嘆。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看到國際上某個著名球員踩單車、假動作過人時,會連喊精彩,大呼過癮。其實,早在許多年前,張軍就已經把這些動作玩得隨心所欲,得心應手。全身的假動作、看不透的張軍,就是對這位武漢球員最好的定義。

很長一段時間,張軍都是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也是國青隊、國家隊的主力前鋒,他在球場上一個寫意、即興的球,就可能改變場上形勢。

1986年首次參加武漢青年隊比賽的張軍由於表現突出,被授予“十佳運動員”稱號,後來他分別入選過中國國奧隊、國家隊,以出色的競技狀態和優異的成績為國爭光。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軍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些在草場上縱橫馳騁的足球運動員,覺得他們英姿颯爽,跑起來帶風,像跨上奔馳的駿馬一樣。尤其是一路帶球狂奔、把防守隊員遠遠甩在身後,然後打進一記世界波的時候,活脫脫就是全場膜拜的英雄,這種眾星捧月的自豪感,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剛剛跨入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沉浸在過去的氛圍中,認為有工作、有個吃飯的飯碗,才是最大的保證。張軍的父母還比較開明,思想也算開放,對於孩子的愛好並沒有反對。於是張軍就組織了一班小夥伴,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皮球,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拼命練習。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沒有任何基礎和指導,不得要領地練習,基本都是在瞎踢,一腳暴擊,力氣很大,但踢在球上就完全不聽使喚了,要麼就是一腳下去球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想軌跡運行,要麼就是腳都踢痛了,球卻只出去很短的距離。不過,小夥伴們可不管這些,就是拼命踢、可勁兒踢,漸漸的,球踢多了,這家的玻璃壞了,那家的窗戶壞了,誰幹的——張軍他們那幾個伢子搞的!

院子裡的左鄰右舍經常看到一個皮球飛來飛去,甚至看電視的時候也會有球飛過來,差一點砸中電視機的情景,讓目睹張軍長大、見證他成為球員的那一代長輩記憶深刻,也無比揪心,擔心下一秒皮球會砸中自己,或者這孩子又闖了什麼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少年啟蒙,源於撿球

張軍當時讀書的學校叫漢口新合村小學,小學的時光大部分就在這樣的“瞎踢”中度過,轉眼來到初中,學校終於有了足球隊,可是年紀尚小、又沒球技的張軍根本進不了場,因為踢球的都是高年級、有球技的隊員,像張軍這樣的“業餘愛好者”,只能在場邊看著,一旦看到皮球飛出場外,就趕緊抓住機會去撿球,再一腳踢給隊員們。

這樣的情況很多,張軍仍然掌握不好踢球的部位,明明想把球踢向左邊,結果一大腳出去,球直奔右邊而去,搞得場上隊員哭笑不得。

一心執著的張軍無論酷暑的三伏天,還是嚴寒的三九天,都是場外的熱心觀眾,而且風雨無阻,哪怕晒得脫皮、凍得皮膚乾裂,也不放棄每一次撿球的機會。時間長了,他也認識了踢球的學長,隊員們看他這麼熱愛足球,有機會就喊他一起踢,並且傳授了一些簡單的基本動作。

熱愛足球的“黑小子”漸漸在學校出了名,為足球不顧一切的狂熱勁也被當時的體育老師楊正斌發現了,楊老師直接將他調入校足球隊,開始了正規訓練。在教練針對性教授的過程中,張軍的球技突飛猛進,很快就超過了比他年齡大的那些隊員,迅速冒尖。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是金子,總會閃光!

不久後,武漢市體校的教練袁卓明在一次比賽中發現了這個速度快、球感球商兼具的孩子,袁教練多方協調,將張軍調入了武漢體校,以職業球員的標準訓練張軍。

1983年,張軍入選武漢少年足球隊。一顆希望之星冉冉升起了。

初到武漢少年隊的張軍渾身憋足了勁,訓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由於表現突出、進步很快,1984年,剛到少年隊第二年張軍就入選了武漢青年隊,師從肖篤寅教練。正是在武漢青年隊的兩年,張軍的球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教練的悉心指導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球員、出色的前鋒。

在武漢青年隊期間,張軍參加了一系列國內比賽,1986年汕頭舉辦的全國青年足球聯賽,初出茅廬的張軍為武漢隊狂進11球,成為當時的一大新聞。

同年12月,張軍入選中國青年隊,在廣州參加了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中國國青3:1擊敗日本摘冠,張軍首次代表國青隊出場,即打進一球。

一戰成名的張軍一發不可收拾,先後代表國青隊出征泰國、緬甸、蘇聯等國,在各種友誼賽、訪問賽中屢屢進球,不斷建功。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用腦子踢球的鼻祖

帶球速度快、傳球精準、射門冷靜,是張軍的顯著特點,他在球場上頭腦靈活,控球嫻熟,代表武漢隊、國青隊打進的許多球中,很少會有大力爆射、遠射這樣的進球,他喜歡的方式是巧射、隨意的一腳,甚至不用調整,直接凌空抽射或者墊射,但總能輕巧地破門,讓對方守門員無可奈何,望球興嘆。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看到國際上某個著名球員踩單車、假動作過人時,會連喊精彩,大呼過癮。其實,早在許多年前,張軍就已經把這些動作玩得隨心所欲,得心應手。全身的假動作、看不透的張軍,就是對這位武漢球員最好的定義。

很長一段時間,張軍都是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也是國青隊、國家隊的主力前鋒,他在球場上一個寫意、即興的球,就可能改變場上形勢。

1986年首次參加武漢青年隊比賽的張軍由於表現突出,被授予“十佳運動員”稱號,後來他分別入選過中國國奧隊、國家隊,以出色的競技狀態和優異的成績為國爭光。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一代“鋒霸”,最終落幕

1994年後張軍離開了熟悉的武鋼隊,先後輾轉上海豫園、青島海牛,最後轉會到深圳平安。2000年賽季結束,32歲的張軍在深圳退役,擔任俱樂部梯隊教練。

多年擔任梯隊教練的張軍終於“苦媳婦熬成婆”,2007年,由於深圳上清飲內憂外患,張軍臨危受命,出任主教練,在最後一輪對陣長春亞泰的比賽中1:4輸球,從而導致下課。

"

中國自19世紀30年代出現一代球王李惠堂後,彷彿一下子陷入魔咒,近一個世紀都再也未能出現劃破蒼穹的標誌性球員。是中國這片“足球僻壤”不太適合足球,還是自李惠堂之後再也沒有人具備打通足球“任督二脈”的天賦?

從新中國建國直到現在進世界盃都困難的70年裡,幾經沉浮、滿目創傷的中國足球,也曾浮現過幾個令人記憶深刻、耳目一新的面孔,其中的武漢籍球員張軍,就是一個技術嫻熟、腦子靈活的“快馬”。他充滿智慧的踢法,曾經為“四不像”的中國足球注入了一股清流,留下一段屬於武漢足球的歷史佳話。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有條件、沒條件,都要踢!

少年時的張軍皮膚黝黑,或許是常年在足球場暴晒的原因。張軍喜歡足球,為足球著迷,並非受他人影響,最初是從電視上得到的啟蒙,這就是一種情緣,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情結。

張軍的父母都是大集體下的標準工人,父親是湖北省安裝公司修造廠工人,母親個子很高的基因遺傳給了張軍,塑造了他優秀的體質,有了作為運動員的資本。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很多人都在為溫飽問題操心,許多家庭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張軍還好,因為家裡父母都是“鐵飯碗”,至少能保證吃飽飯、穩定生活,大把的時間可以在學習之餘肆意玩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軍從電視上看到了那些在草場上縱橫馳騁的足球運動員,覺得他們英姿颯爽,跑起來帶風,像跨上奔馳的駿馬一樣。尤其是一路帶球狂奔、把防守隊員遠遠甩在身後,然後打進一記世界波的時候,活脫脫就是全場膜拜的英雄,這種眾星捧月的自豪感,真是令人無比羨慕。

剛剛跨入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沉浸在過去的氛圍中,認為有工作、有個吃飯的飯碗,才是最大的保證。張軍的父母還比較開明,思想也算開放,對於孩子的愛好並沒有反對。於是張軍就組織了一班小夥伴,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皮球,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拼命練習。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沒有任何基礎和指導,不得要領地練習,基本都是在瞎踢,一腳暴擊,力氣很大,但踢在球上就完全不聽使喚了,要麼就是一腳下去球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想軌跡運行,要麼就是腳都踢痛了,球卻只出去很短的距離。不過,小夥伴們可不管這些,就是拼命踢、可勁兒踢,漸漸的,球踢多了,這家的玻璃壞了,那家的窗戶壞了,誰幹的——張軍他們那幾個伢子搞的!

院子裡的左鄰右舍經常看到一個皮球飛來飛去,甚至看電視的時候也會有球飛過來,差一點砸中電視機的情景,讓目睹張軍長大、見證他成為球員的那一代長輩記憶深刻,也無比揪心,擔心下一秒皮球會砸中自己,或者這孩子又闖了什麼禍。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少年啟蒙,源於撿球

張軍當時讀書的學校叫漢口新合村小學,小學的時光大部分就在這樣的“瞎踢”中度過,轉眼來到初中,學校終於有了足球隊,可是年紀尚小、又沒球技的張軍根本進不了場,因為踢球的都是高年級、有球技的隊員,像張軍這樣的“業餘愛好者”,只能在場邊看著,一旦看到皮球飛出場外,就趕緊抓住機會去撿球,再一腳踢給隊員們。

這樣的情況很多,張軍仍然掌握不好踢球的部位,明明想把球踢向左邊,結果一大腳出去,球直奔右邊而去,搞得場上隊員哭笑不得。

一心執著的張軍無論酷暑的三伏天,還是嚴寒的三九天,都是場外的熱心觀眾,而且風雨無阻,哪怕晒得脫皮、凍得皮膚乾裂,也不放棄每一次撿球的機會。時間長了,他也認識了踢球的學長,隊員們看他這麼熱愛足球,有機會就喊他一起踢,並且傳授了一些簡單的基本動作。

熱愛足球的“黑小子”漸漸在學校出了名,為足球不顧一切的狂熱勁也被當時的體育老師楊正斌發現了,楊老師直接將他調入校足球隊,開始了正規訓練。在教練針對性教授的過程中,張軍的球技突飛猛進,很快就超過了比他年齡大的那些隊員,迅速冒尖。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是金子,總會閃光!

不久後,武漢市體校的教練袁卓明在一次比賽中發現了這個速度快、球感球商兼具的孩子,袁教練多方協調,將張軍調入了武漢體校,以職業球員的標準訓練張軍。

1983年,張軍入選武漢少年足球隊。一顆希望之星冉冉升起了。

初到武漢少年隊的張軍渾身憋足了勁,訓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由於表現突出、進步很快,1984年,剛到少年隊第二年張軍就入選了武漢青年隊,師從肖篤寅教練。正是在武漢青年隊的兩年,張軍的球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教練的悉心指導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球員、出色的前鋒。

在武漢青年隊期間,張軍參加了一系列國內比賽,1986年汕頭舉辦的全國青年足球聯賽,初出茅廬的張軍為武漢隊狂進11球,成為當時的一大新聞。

同年12月,張軍入選中國青年隊,在廣州參加了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中國國青3:1擊敗日本摘冠,張軍首次代表國青隊出場,即打進一球。

一戰成名的張軍一發不可收拾,先後代表國青隊出征泰國、緬甸、蘇聯等國,在各種友誼賽、訪問賽中屢屢進球,不斷建功。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用腦子踢球的鼻祖

帶球速度快、傳球精準、射門冷靜,是張軍的顯著特點,他在球場上頭腦靈活,控球嫻熟,代表武漢隊、國青隊打進的許多球中,很少會有大力爆射、遠射這樣的進球,他喜歡的方式是巧射、隨意的一腳,甚至不用調整,直接凌空抽射或者墊射,但總能輕巧地破門,讓對方守門員無可奈何,望球興嘆。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看到國際上某個著名球員踩單車、假動作過人時,會連喊精彩,大呼過癮。其實,早在許多年前,張軍就已經把這些動作玩得隨心所欲,得心應手。全身的假動作、看不透的張軍,就是對這位武漢球員最好的定義。

很長一段時間,張軍都是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也是國青隊、國家隊的主力前鋒,他在球場上一個寫意、即興的球,就可能改變場上形勢。

1986年首次參加武漢青年隊比賽的張軍由於表現突出,被授予“十佳運動員”稱號,後來他分別入選過中國國奧隊、國家隊,以出色的競技狀態和優異的成績為國爭光。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一代“鋒霸”,最終落幕

1994年後張軍離開了熟悉的武鋼隊,先後輾轉上海豫園、青島海牛,最後轉會到深圳平安。2000年賽季結束,32歲的張軍在深圳退役,擔任俱樂部梯隊教練。

多年擔任梯隊教練的張軍終於“苦媳婦熬成婆”,2007年,由於深圳上清飲內憂外患,張軍臨危受命,出任主教練,在最後一輪對陣長春亞泰的比賽中1:4輸球,從而導致下課。

張軍:武漢隊10號的不二人選,湖北足球無法忘記的記憶

離開深圳隊的張軍曾經在國青隊出任助理教練,在他當年成名的隊伍繼續從事他熱愛的足球事業,又先後在深圳風鵬、廣東日之泉、貴州智誠、梅州五華、深圳人人雷曼、陝西長安競技擔任主教練,隨後辭職。目前他創辦了張軍明星足球俱樂部,希望讓更多年輕球員像當年的他一樣接受專業的培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