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抗日救國軍司令——姜黎川

昨天的那些事 昨天的那些事 2017-10-15

魯東抗日救國軍司令——姜黎川

姜黎川(1900—1991),又名姜漢錚,字昭諤,綽號七路半,山東省膠州市膠東鎮大店村人。父母早亡,家境較貧,但他天資聰明,在其外祖父的資助下就讀於膠縣達材學堂。

1916年,參加討伐袁世凱的戰役,進入隨營軍官學校。討伐袁世凱的戰役結束後,入山東省立第四師範學校,畢業後再入山東省立礦業專門學校。嗣後,歷任濟南《平民日報》、平津滬各地記者。北伐時期任第二十一軍政治部主任、第十師五十七旅旅長。

魯東抗日救國軍司令——姜黎川

姜黎川

1927年,《青島時報》由尹樸齋、姜黎川等六人集資,從英國士達貴手中收購過來,姜任 《青島時報》編輯。

1929年春,姜黎川又在膠州主辦了《膠州日報》。姜黎川初生牛犢不怕虎,即使對當時的蔣介石也不放在眼裡,常在《青島時報》發表反蔣言論。

組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

“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入侵,平津淪陷。時任山東省主 席韓復榘先戰後逃,放棄濟南;隨後青島市市 長沈鴻烈也率海 軍陸戰隊、青島保安隊撤離青島,奔往徐州。

1938年1月27日,日軍佔領膠縣,膠縣縣長趙丹坡撤離。3月8日,姜黎川在家鄉聯繫張漸九、徐名山、談明華、丁德先、張淑衡、丁守譽、姜澄川、毛嘉蘭、黑欽甫等人,聚集在膠縣第三區店口鎮,以口頭表決的方式,選舉姜黎川為司 令,丁德先、黑欽甫(黑不久投敵成為漢奸,被捕殺)為副司 令,張漸九為軍需處長,蒐集散落在民眾手中的槍支彈藥,聯絡民眾數千人,號稱“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共組建了七個大隊(團),實行“三三”編制,大隊以下設中隊(營),另外還有特務隊;繼而又派員鼓動各區區長,召集聯莊會擴充隊伍。

1938年7月1日,日軍一個大隊向膠縣、即墨、平度三縣交界的南村、沙樑一帶掃蕩,駐紮在此地的姜部二團,與來犯之日軍激戰一天,日軍傷亡慘重,丟槍失彈,棄屍逃跑。經過此役,姜部聲威大振魯東各縣。

1938年9月,日軍佔領青島之後,迅速控制了膠濟鐵路沿線,並不斷向內地進犯,對姜部駐防的膠、即、平地區,逐步形成半月形包圍態勢,步步壓縮進逼,致使姜部處於隨時被圍殲的境地。我膠東區委及時派人前來商談團結合作、聯合抗日的大計,姜欣然接受,立即率隊北上。沿大沽河岸出平度,越萊陽,進駐招遠。膠東八路軍五支隊派出慰問團和文工團深入姜部各駐地進行歡迎

慰問和演出。當地老百姓極其熱情,紛紛送來慰問品,並熱情地為官兵拆洗縫補衣服。老百姓都喊姜部“七路半”,意思是這支隊伍的作風接近於八路軍。同時,應姜的邀請,我黨還派人到姜部,培訓骨幹,幫助收編了膠縣、即墨、平度一帶的地方武裝,部隊經過整編共編了十個團,共有七千多人,在青島市區外圍形成了一支較強的抗日武裝力量。

可見當時“山東民眾抗日救國軍游擊隊”,經過我黨的民族統一戰線教育和到抗日根據地整訓,軍政素質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可是,在姜黎川眼裡國民政 府才是正統的,國軍才是正規軍。從心眼裡沒瞧得起八路軍,與八路的關係不過是權宜之計,利用而已。

魯東抗日救國軍司令——姜黎川

姜部的日益壯大也吸引了南京政府的目光,開始對姜進行拉攏,姜態度發生逆轉,排擠我黨幹部。不久,沈鴻烈委任姜黎川為“山東省保安第十四旅旅長”。1939年6月,沈鴻烈令姜的保安第十四旅合併即墨毛嘉蘭的保安第一旅,並增撥海陽縣為部隊駐地,由姜兼任海陽縣縣長,改編為“山東省保安第七旅”,姜黎川任旅長,毛嘉蘭為參謀長,此時官兵人數達萬人。1940年3月,日軍對魯東進行第一次大掃蕩,姜部駐海陽的部隊,避開日軍主力,在海陽發城、朱吳一帶打擊了小股日偽。瓦罐窯一戰,日偽傷亡三百餘人,日偽靠施放毒氣掩護逃竄。

由於姜黎川本人的言行忽左忽右,搖擺不定,加之性格外露,脾氣暴躁,引起內部很大的矛盾。首先是副司令丁德先由於和姜黎川政見不一,權力衝突,多次拉攏和威脅軍需處長張漸九驅逐姜黎川。

1940年,政治部主任李柏寒曾勾結山東省第九區保安司令部參謀長孫秀峰和魯東行署政務處長王玉忱等,揹著姜黎川暗殺政治部的我黨黨員。結果,政治部的大批具有正義感的青年知識分子人人自危,紛紛脫離姜部。

沈鴻烈執政山東時期,把海軍、青島、湖北佬三種人視為嫡系,凡是具有上述三項歷史之一者無不“量才重用”。姜黎川在青島的歷史較長,且與沈鴻烈有部屬關係,抗戰後姜黎川發動游擊隊較早,其屬下不少青島子弟,論資歷和實力一點不亞於山東省第九區專員蔡晉康、第七區專員鄭維屏和第十三區專員趙保原,可以說均在這些人之上;論親近關係則更遠非蔡、鄭、趙等所可比擬。但沈鴻烈始終認為姜黎川桀驁不馴,駕馭困難,不肯賦予大權。

1940年以後,沈鴻烈也曾一度想以山東省第七區專員委之,但由於有人從中反對而罷休。此後,沈鴻烈與姜黎川在魯南見面時,曾因魯東問題與沈發生激烈的爭吵,姜揚言要交出部隊,辭職不幹,沈對之更存戒心。1941年1月,姜部被沈鴻烈改編為“山東省保安第一旅”,並撤出了海陽防地,全部移往即墨、膠縣、平度地區。

同八路軍的“合作”

1942年,沈鴻烈調離山東,魯蘇戰區于學忠部五十七軍軍長牟仲珩繼任山東省政 府主 席後,逐步將原有山東保安團隊改編為魯蘇戰區游擊隊。因姜黎川原為沈鴻烈的嫡系,牟對之尤為重視。為姜部改編問題,牟仲珩曾派祕書到姜部進行磋商,因為防區、番號和其他條件未能講妥,商談破裂。當牟仲珩準備施加壓力強行改編的時候,姜黎川一怒而率部離開。

脫離蔣政府的姜黎川,與八路軍取得聯繫,並聲稱願自動退出部隊,交由山東軍區改編。山東軍區司令員羅 榮 桓得知情況後,根據我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允其以原番號由姜本人率領,與八路軍共同抗日;所有部隊的糧秣供應均按八路軍的待遇由山東軍區負責統籌撥發。同時,在姜黎川的請求下,山東軍區曾派政工人員協助姜黎川整訓部隊,並聲明如姜黎川認為不需要時,這些政工人員隨時可以撤回。在此期間,我黨為爭取改造和團結姜黎川,除選舉他為膠東區臨時參議會參議長外,並批准其為“特別黨員”。

當時姜部內部對於是否進入解放區,意見不一,有贊成的,有留在蔣統治區存心觀望,希冀姜黎川“回心轉意”的,也有堅決反對姜黎川與八路軍合作,併到處進行反動宣傳的。其中,堅決反對姜黎川與八路軍合作,認為姜為“叛逆”的副司令丁德先,不僅脫離了姜部,而且準備去重慶向沈鴻烈彙報。當丁路過安徽阜陽的時候,先向魯西挺進總指揮李仙洲彙報了姜黎川的情況。李仙洲於是委任丁德先為參議,並讓其以自己代表的身份回山東策動姜黎川脫離八路軍,並揚言李仙洲即將入魯,一切困難不難解決。在李仙洲的保薦下,國 防 部委派姜黎川為“山東挺進軍第二縱隊”司令。丁德先與姜黎川接觸後,姜欣然應允。姜在背叛八路軍的時候,不僅驅逐了膠東軍區派去協助整訓

部隊的政工人員,退還了特別黨員證,並且還反戈相向,與八路軍發生激烈衝突。

姜黎川脫離八路軍以後,妄圖依靠李仙洲的勢力,重返魯東。但李仙洲入魯以後,很快就被八路軍逐出。姜黎川的幻想也就隨之而破滅,所部因不斷與八路軍為敵,也逐步被消滅。1943年8月11日,南海軍分區獨立團、膠東軍區五旅十四團對姜部進行討伐,將姜驅出膠北,其逃竄至膠南。11月,姜率部駐紮小珠山周圍村莊。1944年5月,姜黎川為了搶佔與控制抗日根據地楊家山裡,決定不擇手段進行偷襲。5月13日夜,姜黎川糾集千餘人,分3路合擊楊家山裡,並一度完全佔據。6月,八路軍發動“討李戰役”,並一舉攻克姜部主要基地市美,姜黎川率部逃竄。

魯東抗日救國軍司令——姜黎川

營救美軍飛行員

1945年2月19日(農曆正月初七)上午9時左右,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幾架飛機來青島地區作戰時,一架飛機被日軍高射炮擊中,飛機在小珠山墜落,飛行員受傷,並被偽青島特別市膠州區自衛第九團郭立茂部俘虜,將其藏匿在靈巖寺。

當時姜黎川部駐防膠縣南部山馮家一帶,其一團團長韓福德得知後立即率部隊前往營救。夜晚他們趕到辛村時,設伏劫下美國飛行員,韓福德帶著美國飛行員迅速撤離現場。走不多遠,由膠州開出的滿載日軍的汽車就趕到了小珠山。韓福德立即組織部隊展開戰鬥,副營長傅伯城陣亡。韓福德見護衛飛行員的人員已安全撤走,不再戀戰,適時撤出戰鬥。

這個美國飛行員又驚又怕。韓福德通過會英語的團政治部主任陳福泉向他說明:我們是中國軍隊。這時,他臉上才露出笑容。被救的美國飛行員叫威廉·則普利。經中國軍醫檢查,受傷不太嚴重。為了這位友邦人士的安全,姜黎川對威廉嚴格保衛,悉心照顧。

姜黎川又把救護威廉的消息通過中統山東調查統計室,用電文中轉重慶後發到美國,與威廉的親屬取得聯繫。日軍投降後,姜黎川到青島與駐防的美軍取得聯繫,將威廉交予美軍。此後,威廉積極投身中美的交往中。朝鮮戰爭爆發後,威廉拒絕同中國軍隊作戰,加入反戰組織。為此,威廉不得不提前退役。後來,姜黎川旅居美國,威廉得知後,畫像尋人,知道姜在美生活拮据,威廉還為其發起過募捐活動。

最後的人生結局

1945年8月,隨著抗日形勢的發展,針對戰後姜部的前途問題,其內部再次發生嚴重分歧,姜黎川認為自己選定了投靠我黨之路,只要振臂一揮,全體官兵就會一致響應。然而,14日夜12點,在高密草泊召開宣佈開往沂蒙山區,接受我黨改編的動員大會後,三個團的官兵皆悄然離開了營地,去向不明,姜不禁放聲大哭。夜裡天降大雨,翌日晨雨停,夜間離開的隊伍復返,一團團長韓福德面見姜,陳述官兵不願赴沂蒙山區投靠共產黨,並將剛獲悉有關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予以彙報,要姜等待命令,接受國民黨政府改編,姜唯諾聽之。不久,姜去青島市參加蔣遊雜部隊首領會議,情緒低落,回部隊後決然退出軍旅,部隊也被蔣改編。

姜黎川此時因為部隊被改編失去了護身屏障,面對蔣情報組織對其我黨的指控,在青島市中統特務調查室主任許少頓的舉薦下,參加了中 統組織,並充當了中 統的青島市“高幹”。從此,姜黎川在中統特務的支持下,一時成了青島市黨部的“紅人”,並當選為青島市參議會副議長,居住在青島市金口三路三號。

1949年6月1日,姜黎川離開青島,去往香港。8月,姜黎川在香港發表政治聲明,號召忠於三民主義、與我黨徹底合作,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共同努力。聲明發表後,部分軍政人員紛紛響應,形成了一個廣泛的脫離舊政權運動。

1950年4月11日,臺灣“中華民 國總 統府”公報第249號,宣佈“姜黎川等附逆,均已奉明令通緝,以各該區域及團體候補人張曉古等遞補備案”。此後,姜黎川離開香港前往美國舊金山,後又轉赴加拿大定居。

1991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