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左權 粟裕 中國近代史 賀龍 新華網 2017-08-03

湘籍將帥 輝耀中華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製圖/張楊

編者按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的歷史上,歷經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可以說是戰將雲集、將星閃耀,湧現了數以千計的著名將帥。

自古無湘不成軍,中央軍委正式確定的36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中,41%以上是湘籍軍事家。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左權、黃公略等彪炳史冊享有殊榮的15位湘籍軍事家,英名與功勳永載史冊,輝耀建軍史。

湘籍開國將帥,是一個雄奇壯觀的中共軍事人物群體。在近現代中國革命軍事史上,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在現代化國防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等湘籍開國領袖的帶領和影響下,在建黨、建軍、建國、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湘籍開國將帥上馬治軍,下馬治國,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形成了中國人民革命史和中共人物史上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構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風格。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之際,我們特收集並展示湘籍開國將帥的相關事蹟資料,以勵後人。

戎馬征戰 功勳蓋世

湘籍開國將帥群體,指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期間被授予將帥軍銜的湘籍開國人物。全軍共授1614位開國將帥,包括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其中湘籍開國將帥202位,佔總數的12.5%。10大元帥有3位,10名大將有6位,57名上將有19位,177名中將有45位,居全國各省市之冠。

根據中央和軍委有關檔案資料,湘籍開國人物毛澤東曾列授大元帥軍銜,劉少奇、任弼時有資格授予元帥軍銜;譚震林、滕代遠等有資格授予大將軍銜。張際春、江華、耿飈等有資格授予上將軍銜。

被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的軍隊領導人,許多人高風亮節,以身作則,提出降銜。主持評定軍銜工作的羅榮桓給毛澤東寫信,說自己參加革命較晚,不要提名自己為元帥。但是毛澤東堅持說:“羅榮桓同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範,他是秋收起義以後上了井岡山的老同志,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他協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被譽為“共和國第一大將”的粟裕是湖南會同人。毛澤東曾提議:“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粟裕卻道:“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向中央堅辭授予元帥銜。

最年輕的大將是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47歲。他曾向軍委毛主席遞交了“降銜申請”,請求“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勳卓著者以大將”。毛澤東高度評價說:“這是一面鏡子,共產黨人自身革命的鏡子!”

賀龍元帥、許光達大將都是湘鄂西紅軍的代表。許光達問賀龍:“如果柳直荀、周逸群還在,應該授什麼軍銜?”賀龍說:“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不能忘卻共患難的戰友。”許光達又問:“賀錦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賀龍答:“可能是大將。”

11位獨臂獨腳將軍中,有湘籍上將彭紹輝、中將晏福生、鍾赤兵等4位。

全國10個著名的將軍縣,湖南省有平江、瀏陽。

在開國將帥授銜儀式上,周恩來總理接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唯一的開國女少將李貞,百感交集地說,我軍軍史上,女同志擁有特別光輝的篇章。

上將甘泗淇、少將李貞是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將軍夫妻。

在人民共和國開國將帥中,位於將帥桂冠之巔的元帥、大將、上將群體,湘籍開國將帥均出類拔萃、名列前茅。這既反映了湖南人民革命鬥爭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湘籍開國人物心懷天下、敢為世先、犧牲奮鬥、改造創新的精神特質。

群星璀璨 建功立業

除了上面列舉的湘籍開國將帥群體之外,數以千百計,不勝枚舉的湘籍開國軍事人物群體更是不可忽略、不可遺忘的一個大陣營。他們雖然大多數沒有正式授予軍銜,但仍然無愧於無銜將帥的榮譽。他們中有許多戰死沙場,但是在共和國的豐碑上永遠鐫刻著他們的英名和業績。

1927年黨中央八七緊急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李維漢任八七會議執行主席,湘籍領導人李維漢、鄧中夏、任弼時、羅亦農、蔡和森、毛澤東、彭公達參加。毛澤東在會上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並率先打起中國共產黨的紅旗,迅速領導了秋收起義,探索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武裝奪取政權、戰爭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

在中國工農紅軍時期,擔任軍長、軍政委的湘籍將領在百人以上,任軍級以上職務者則以數百計,遍及紅軍各軍、各方面軍。如紅一方面軍總政委毛澤東,副總司令彭德懷,副總政委滕代遠,總政治部主任楊嶽彬、周以慄、袁國平、劉曉,參謀長周昆、左權;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總政委任弼時、副總指揮蕭克、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蔡申熙、參謀長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劉士奇、李卓然。

中國工農紅軍編制上的35個軍中,從紅一軍到紅三十五軍,湘籍紅軍軍長約30餘位,他們是:彭德懷、賀龍、左權、黃公略、蕭勁光、周子昆、周昆、段德昌、龔楚、蕭克、李燦、何長工、李天柱、鄧毅剛、王如痴、劉疇西、伍中豪、鄧益、遊端軒、賀聲洋、何昆、蔡申熙、胡一鳴、孔荷寵、張濤、胡少海、劉鐵超、尋淮洲、譚希林、劉士奇、宋時輪、宋任窮、謝嵩……

據統計,20世紀30年代中央軍委曾兩次授發中國工農紅軍紅星獎章,這是最高的榮譽,兩次獲得授勳的只有90餘位紅軍指揮員。其中湘籍紅軍指揮員被授予一等紅星獎章的彭德懷,授予二等紅星獎章的蕭克、何長工、袁國平、毛澤覃、李聚奎、滕代遠、彭紹輝、曾希聖、朱良才、陳光、尋淮洲、劉疇西、王如痴、羅榮桓、張純清、易蕩平、何德全、李賜凡、張平凱、王耀南、周子昆、周昆、曠朱權,授予三等紅星獎章的王震、楊得志、楊勇、蘇振華、陳正湘、鍾赤兵、姚喆、郭鵬、蕭新槐、羅雲、謝嵩、毛振華、王松青、鍾福元、邱創成、蔡會文、胡浚等,計41位湘籍軍事人物,佔紅星獎章獲得者總數的44%以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22年革命戰爭中,無數湘籍開國軍事人物衝鋒陷陣、拋頭灑血、建功立業。如為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而壯烈犧牲的尋淮洲、劉疇西、王如痴等烈士,就組成了異常悲壯的英烈群體。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鮮血凝成的。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湖南有40萬人參加紅軍和工農地方武裝,英名在冊的烈士有15萬人。“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芙蓉國裡盡朝暉”,毛澤東的英雄詩詞,書寫和歌頌了湘籍開國將帥群體的膽略和精神。

湖南籍開國元帥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彭德懷(1898-1974)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者,軍事家,共和國元帥。1922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學堂,參加過北伐戰爭,後升為團長。1928年4月參加共產黨,組織平江起義,率部上了井岡山。擔任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參加了歷次反“圍剿”。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副總指揮。解放戰爭中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解放後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抗美援朝戰爭中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賀龍(1896-1969)湖南桑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軍事家,共和國元帥。1916年起義參加護國戰爭。在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南昌起義總指揮。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湘鄂邊區根據地的創始人。抗戰時期,先後任八路軍120師師長,晉西北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晉綏野戰軍司令,西北軍區司令等職。全國解放後,任西南軍區司令員。指揮部隊解放昌都,促進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共和國元帥。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斗爭,人民軍隊最早的連黨代表。曾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15師政訓處主任,115師代師長兼政委,第四野戰軍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管理部部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湖南籍開國大將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粟裕(1907-1984)湖南會同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黃克誠(1902-1986)湖南永興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斗爭。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譚政(1906—1988)湖南湘鄉人。黨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卓越領導人。曾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蕭勁光(1903—1989)湖南長沙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軍隊卓越的軍事指揮員,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

湖南日報建軍特刊

許光達 (1908—1969年) 湖南長沙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建國後任裝甲兵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卓著貢獻。

湖南籍開國上將

蕭克(1908-2008)湖南嘉禾縣人。

王震(1908-1993)湖南瀏陽人。

鄧華(1910-1980)湖南郴縣人。

彭紹輝(1906-1978)湖南湘潭縣人。

李濤(1905-1970)湖南汝城人。

傅秋濤(1907-1981)湖南平江縣人。

甘泗淇(1903-1964)湖南寧鄉人。

宋任窮(1909-2005)湖南瀏陽人。

蘇振華(1912-1979)湖南平江縣人。

宋時輪(1907-1991)湖南醴陵人

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

楊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

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

陶峙嶽(1892年-1988年)湖南寧鄉人。

李志民(1906-1987)湖南瀏陽人。

楊勇(1912-1983)湖南瀏陽人。

李聚奎(1904-1995)湖南安化人。

唐亮(1910-1986)湖南瀏陽人。

鍾期光(1909-1991)湖南平江人。

湖南籍開國中將

平江:方正平、甘渭漢、劉先勝

劉志堅、邱創成、張震

張令彬、賴毅、方強、吳信泉

鍾赤兵、歐陽文

瀏陽:孔石泉、湯平、張藩

饒子健、張翼翔

茶陵:劉轉連、劉培善、劉道生、

周仁杰、譚家述

長沙:唐延傑、何德全

湘鄉:丁秋生

耒陽:王紫峰、譚冠三

岳陽:文年生

漵浦:向仲華

祁陽:劉金軒、周玉成

湘潭:楊梅生

邵東:李壽軒

宜章:肖新槐、歐陽毅

炎陵:張經武

新化:陳正湘

安仁:唐天際

資興:曹裡懷

常寧:彭明治

桑植:廖漢生

望城:譚希林

邵陽:姚喆

醴陵:晏福生、郭鵬

湖南籍開國少將

平江:王赤軍、方國安、方國南、葉楚屏、

李元、李桂林、李光輝、何輝、何能彬

何維忠、楊尚高、秦化龍、餘光文

唐明、謝忠良、李基、李彬山、黃連秋

裴周玉、徐德操、吳自立、謝福林

羅湘濤、方正、黃勝明、張闖初

張平凱、張書祥、鍾偉、鄭貴卿

林勝國、呂展、張正光、餘非、喻縵雲

茶陵:鄧東哲、李改、李儉珠、龍書金

劉月生、顏金生、譚文邦、陳浩

陳外歐、陳志彬、周則盛、譚天哲

譚善和、袁福生、顏吉連、李振聲

陳志彬、段蘇權、段煥競、曾敬凡

瀏陽:劉子奇、江文、湯池、李貞、李信

蘇鰲 、蘇魯、黎東漢、何志遠

黃曹龍、戴文彬、李輝高、楊世明

羅若遐、邱蔚、熊晃、張和、曾滌、黃霖

長沙:劉西堯、杜屏、吳彪

耒陽:鄭效峰、資鳳、熊夢飛

湘潭縣:劉鵬、羅華生、熊飛

攸縣:劉克、肖友明、賀東生

華容:朱紹清、張樹芝

桃源:王其梅、方之中

衡陽:王雲霖、王永浚

石門:鄭國、李元明

湘陰:周九銀、樑金華

岳陽:蔡愛卿

醴陵:劉文學

隆回:白天

湘鄉:匡斌

桑植:朱紹田

耒陽:劉顯宜

新晃:曹玉清

張家界:範子瑜

麻陽:黃忠誠

婁底:姜齊賢

炎陵縣:廖海光

新邵:羅雲

寧鄉:潘世徵

常德:潘振武

益陽縣:唐鐸

邵陽:唐健如

株洲縣:唐子安

邵東:魏鎮

祁陽:肖遠久

攸縣:顏德明

武岡:袁也烈

漵浦:曾育生

汨羅:吳詠湘

永順:彭飛

澧縣:夏伯勳

慈利:袁意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