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清真寺左寶貴題詞匾失而復得記

李常鬆

平邑清真寺左寶貴題詞匾寫於1892年。此匾木質,長208釐米,寬73釐米,厚5釐米,正面上書“天方正教”四個正楷大字,陽文,貼金,字徑35釐米。落款是“光緒拾捌年歲次壬辰叄月穀旦”,“欽命頭品頂帶、賞穿黃馬褂、簡放提督、廣東高州鎮總兵、總理奉天營務翼長、總統奉軍馬步等營,鏗色巴圖魯左寶貴敬立”。

左寶貴是平邑縣地方鎮人,回族,中國近代著名反帝愛國將領、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奉命率部赴朝鮮平壤,在保衛平壤的戰鬥中壯烈犧牲。左寶貴生前十分關心穆斯林事業,曾捐款重修家鄉地方鎮清真寺,並先後為天津、揚州、鎮江、平邑等多處清真寺題寫匾額。

平邑清真寺左寶貴題寫的“天方正教”亦稱“天方教”,指伊斯蘭教。其中“天方”亦稱“天房”,原指沙特阿拉伯麥加城禁寺內的一座方形石殿,相傳為“先知”易卜拉欣和伊斯瑪儀所修建,後曾是阿拉伯多神教徒敬神獻祭的中心。古代阿拉伯人以及後來的穆斯林都把鑲嵌在石殿壁上的一塊玄石視為神聖。公元623年,穆罕默德將該石殿所在的方位定為伊斯蘭教教徒祈禱禮拜的朝向。後來“天方”又代指麥加,也泛指阿拉伯地區。“正教”,指真正、正確的宗教。中國伊斯蘭教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伊斯蘭教在中國舊稱“天方教”或“天方正教”。伊斯蘭教教徒稱“穆斯林”,簡稱“穆民”。因中國位於麥加和阿拉伯地區的東方,國內穆斯林祈禱禮拜時面朝西方,各地清真寺禮拜大殿均位於本寺院的西部。

平邑清真寺左寶貴題詞匾1892年開始懸掛於寺中大殿上方中央。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下落不明。1984年11月10日,筆者當時所在的平邑縣文物站(現更名為博物館),組織開展對縣城古建築遺蹟遺物調查。調查中,筆者在興水路南、利民街西三村一大隊燒餅房內,發現其做燒餅用的面板與眾不同。經與店主交談得知此為原平邑清真寺內器物,但具體原在寺內何處、做什麼用的?店主人一家當時確實不知。為了看個明白,徵得店主同意,筆者將面板抬出房外仔細觀察,發現竟然是原平邑清真寺內的左寶貴題詞匾。店主人一家不識字,為使用該木匾背面做面板,長期將木匾有文字的正面朝下,使之直接與下面墊支的磚石接觸,致使木匾上凸起的文字受到一定磨損。加之長時間煙熏火燎,剛發現時該木匾可以說是面目全非。

為使平邑清真寺左寶貴題詞匾不再受到損壞,筆者向店主說明該木匾是件珍貴文物,根據國家的文物政策,應上繳文物部門妥為保管。店主人聽後十分爽快,當即答應並找來排車隨我將木匾送至位於浚河路上的縣文物站。文物站為此付給店主運輸費20元。

不久,筆者分別以《平邑發現左寶貴題詞匾》、《平邑清真寺左寶貴題詞匾失而復得》為題,在1984年11月25日《大眾日報》和1985年第一期《中國穆斯林》上做了報導。同期《中國穆斯林》還同時刊登了本人撰寫的《近代抗日名將左寶貴》、《左寶貴捐資重修地方鎮清真寺碑》、《平邑縣紀念民族英雄左寶貴殉國九十週年》等3篇文章。

1985年春,應廣大穆民要求,縣文物站將該左寶貴題詞匾送還平邑清真寺。平邑穆民十分高興,將其油漆一新,敲鑼打鼓重新懸掛於平邑清真寺大殿上方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