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國成長啟示錄之一:“讓我來”,究竟從何而來

英雄者,國之幹,庶民本。2010年,當19歲的杜富國來到軍營時,牆上8位全軍掛像英模目光灼灼,望著這個青澀的少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從孩提時代起,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功等英模的名字就如雷貫耳,自己能夠穿上軍裝,和這些英雄同在一個集體,杜富國深感榮耀。

越是時代的,越是可愛可親的。2018年9月,全軍掛像英模增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林俊德、“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兩人。只比自己大5歲的張超,讓杜富國愈加觸動:英雄,離自己是如此的近。

讓杜富國沒想到,當他發誓要還邊疆人民一片淨土,當他日復一日奮戰在生死雷場,當他對戰友喊“你退後,讓我來”,當他跳入洪水營救受災群眾,他已成為別人眼中的英雄。

英雄,不是“5分鐘的勇敢”。董存瑞託舉炸藥包,邱少雲忍受烈火焚身,黃繼光勇撲碉堡,英雄壯舉雖然短暫卻不是無緣無故,而是英雄品質積澱後的瞬間展現。回望排雷英雄杜富國的成長曆程,他踩出的腳印,他走過的心路,就是英雄的成長密碼。

穿著軍裝出門,為什麼總是感覺“不一樣”——

強軍思想,培塑“讓我來”的英雄情懷

新訓結束,杜富國被分到一個英雄的邊防連隊。他記得新兵下連第一課,指導員組織他們參觀榮譽室時,講述了連隊戰鬥英雄嚴玉忠的故事。這位在戰爭年代立戰功、受表彰的英雄,讓新兵杜富國倍感榮耀:他就是我的榜樣!

這是青春夢想與強國夢強軍夢的交匯,遠大理想和執著追求背後,是對黨的絕對忠誠,對強軍事業的無限熱愛。2015年,杜富國和戰友們響應統帥號召,來到英雄的掃雷大隊。被授予“排雷英雄”榮譽稱號的三隊隊長蔣俊峰,參加國際維和掃雷行動的四隊隊長李華健,在掃雷作業中壯烈犧牲的英雄戰士程俊輝……閃亮的英雄名字,成為杜富國心中的燈,點燃了一名戰士的英雄夢。

杜富國成長啟示錄之一:“讓我來”,究竟從何而來

掃雷間隙,隊裡組織休息

杜富國的英雄夢,承載於身上的綠軍裝。

杜富國第一次探親時,全家人輪流穿他的軍裝照相,親人朋友爭著和他合影。在同齡人羨慕的目光中,這身軍裝成為他莫大的榮譽。平時外出,他也總是感覺穿著軍裝“不一樣”,別人眼神會停留、會羨慕,自己的內心也會有著更多的自信、自律。

如果說,剛當兵時穿軍裝是一種新鮮感,也有年輕人的炫耀心。穿了8年多的軍裝,杜富國更懂得這身軍裝不僅意味著“帥”,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意味著犧牲與奉獻。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穿著這身軍裝就要挺身而出,在危險面前就要“逆行”,甚至不惜獻出生命。

當兵幾年,一生為兵。軍裝,是軍人一生的精神印記,是英雄夢想的有形載體。當杜富國成為一名老兵,再看軍營的英模掛像時愈感親近;在新聞中看到完成“史詩級”迫降奇蹟的川航機長劉傳健,冒著生命危險制止肇事車輛的郭仕華、危急時刻挽救幼童生命的劉楊明等都曾經是軍人,他倍感驕傲:這些都是我們的好戰友!

杜富國的英雄夢,鑄就於英雄的八一軍旗下。

入伍不久,杜富國和戰友們面對軍旗莊嚴宣誓:服從命令,嚴守紀律,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苦練殺敵本領,時刻準備戰鬥,絕不叛離軍隊,誓死保衛祖國!

軍旗所指,英雄所向。如果說面對八一軍旗宣誓,是杜富國對這面英雄旗幟最初的認知,那麼來到掃雷大隊,他愈加懂得這面旗幟的戰鬥性:掃雷兵,就是要上無人敢上的虎山,就是要擔常人不敢當的風險,就是要拿下最難啃的硬骨頭!

杜富國成長啟示錄之一:“讓我來”,究竟從何而來

杜富國的微信封面截圖

這面英雄的旗幟,聚攏了來自各個部隊的幹部戰士,開始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征程。這面英雄的旗幟,聚攏了不同時代的優秀青年,走過90多年的輝煌征程!

杜富國的英雄夢,升騰於強軍號角的催徵中。

軍歌,是強軍的戰鼓,是衝鋒的號角,激勵軍人保持衝鋒的姿態。“向前向前向前!”這首聽得最多、唱得最多的軍歌,讓杜富國一次次熱血沸騰。

1998年抗洪搶險,許多部隊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團結就是力量》,激勵官兵與洪水搏鬥。有支部隊官兵在大堤上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有的戰士站著都睡著。有人唱起軍歌,官兵馬上響應,邊跑邊唱,運沙袋,堵決口。

杜富國和戰友們唱著軍歌奔向生死雷場,戰友們唱著軍歌為他頒授一等功獎章。在軍歌聲中,杜富國和他的萬萬千千戰友,向前、向前,向前,在強國強軍的道路上衝鋒前行!

杜富國是哪裡人?遵義!哦,難怪——

紅色沃土,孕育“讓我來”的英雄擔當

杜富國在生死雷場喊“你退後,讓我來”,用驚天一擋保護了戰友生命,感動了中國,也讓人好奇:他是誰?哪裡人?

得知杜富國來自貴州遵義,很多人釋然:哦,難怪!

遵義,是一座因紅軍長征而揚名的英雄城。有的人不知貴州的省城叫貴陽,卻因遵義才知道貴州。在遵義那幢著名的二層小洋樓,一場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拯救了黨、拯救了紅軍。最關鍵的會議、最重大的轉折、最傳奇的戰鬥,讓紅色成為遵義最醒目的顏色,也讓紅色成為老區青年最深刻的成長印記。

面對生死雷場,是“進”還是“退”?杜富國選擇“讓我來”;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安慰親人戰友,“我一定會堅強”;面對授勳,他抬起殘缺的右臂,致以無手的軍禮;他在病房頑強鍛鍊、學習播音、練習寫字,坦然面對傷殘後的人生……這位年輕戰士感動世人的種種行舉,源於何處?

杜富國成長啟示錄之一:“讓我來”,究竟從何而來

杜富國家門口的路,是當年紅軍強渡烏江時走過的路

8年過去了,我們追溯英雄土地給杜富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不是一個直觀可感的課題。但沒有人否認,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紅色土地的基因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卻如空氣一樣支持和伴隨生命的成長,注入了靈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潤物無聲地哺育著他,影響了你和我,在人生中綻放光彩、迸發光芒。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走上軍旅路,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日曆回翻75年,1935年1月19日,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同樣在這個地方,帶領部隊完成保衛遵義會議的任務後,告別湄潭的父老鄉親,揮師西進繼續長征。

杜富國家門口的小路,就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衛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的路;杜富國初受文化啟蒙的皁角小學,就是當年收養革命烈士子女和遺孤的保育院。孩提時代,杜富國經常聽爺爺和老師們講紅軍的故事,知道三爺爺冒著殺頭的危險,救治了失散的紅軍。

參軍出發那天,杜富國和湄潭籍的新兵們仰望紅軍塑像,聆聽領導講話。他不太清楚塑像中這些紅軍前輩的具體姓名,但知道這些穿著青灰土布軍裝和方口布鞋的前輩,就是和家裡爺爺一起說過話、患過難、打過仗的長輩,心裡平添親切與敬意。向這些紅軍爺爺敬了第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杜富國開始了自己的軍旅長征。他少年的心中,無疑想著像前輩一樣,當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杜富國從小就知道,有一位名叫鍾赤兵的紅軍團長,在他的家鄉婁山關戰鬥中喊“跟我上”,帶領敢死隊衝向敵陣。腿部中彈後,這位英雄團長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忍著劇痛截去了右腿,還堅持走完了長征路。杜富國說:“和戰爭年代相比,我們排雷的危險要小得多,受了傷治療條件也好得多。和先輩們相比,我做的事不算什麼。”

紅色基因潛移默化,並非虛無縹緲。92年來,人民軍隊的歷史長河星辰璀璨,光彩熠熠。英烈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的紅色基因,植入了紅色土地,賦予了紅色傳人。不變的基因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在不同的時代呈現不同的表達,構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的精神脊樑!

想想老山先烈,還有什麼想不開——

老山英雄地,鑄造“讓我來”的英雄奉獻

老山,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猛硐鄉,從海拔、地貌、位置上說,這座山並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險。但這座山的精神高度,遠遠超越1422.2米的海拔高度,成為屹立於中國人心中的英雄山。

2015年11月,掃雷大隊四隊來到這片英雄之地掃雷。在30多年前的戰爭中,先輩們與邊疆人民在這裡浴血奮戰,鑄就了以愛國奉獻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這些年輕的掃雷兵,愈加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面對艱鉅任務,面對生死危險,面對傷痛苦累,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想想老山先烈,還有什麼想不開。”

站在韓躍奎烈士墓前,我們經歷的一切險,算得了什麼!

每年清明,掃雷隊都要組織官兵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祭掃。長眠於這裡的960位烈士,人人都是英雄書。看到韓躍奎烈士墓碑上刻的生平事蹟,杜富國和戰友們深感震撼。

這位犧牲時年僅21歲的烈士,系老山主攻團5連尖刀班班長。在老山作戰中,他主動承擔了最關鍵、最艱難也是最危險的開闢通道任務。當其他排雷手段失效時,他帶領戰士以身踏雷,炸倒一個,再上一個,炸倒一個,再上一個,終於在衝擊主峰的戰鬥發起前,用血肉之軀開闢了一條寬3米、長72米的雷場通路,被原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同樣是排雷,同樣是士兵,同樣是20多歲,同樣是在老山,這群在和平年代離死神最近的掃雷兵,多了無畏,多了豪邁:我們掃雷經歷的險,算得了什麼!韓躍奎老班長,我們不會辜負您!

站在“八十年代的上甘嶺”,我們吃的一切苦,算得了什麼!

老山戰區的八里河東山1175.4高地,在老山防禦作戰中爭奪激烈,老山勇士像鋼釘一樣堅守陣地。因戰鬥極為激烈、條件極為艱苦,這個高地被稱為“八十年代的上甘嶺”。

在這片浴血之地,杜富國和戰友們穿著厚如棉衣的防護服作業,一天下來汗水能把防護服浸透。第二天又穿著還沒幹的防護服上山作業。日復一日,防護服汗跡斑斑,汗味濃厚,為他們引路的村民有意隔幾步走,說“味太大”。

這些90後戰士怎能忍受這樣的苦?杜富國爬過戰爭留下的貓耳洞,知道當年作戰時的貓耳洞“九味俱全”——臭味、臊味、汗酸味、黴味、餿味、老鼠味、煤油味、煙味、硝煙味,讓戰士們食無味、寢難安,但無人叫苦叫累。

“我們吃的苦,比起前輩們來說,算得了什麼!”杜富國和戰友們掃雷3年來,午飯基本在野外吃,沒餐桌,沒有水,沒午休,人均進出雷場700餘次,徒步3000多公里,磨破迷彩服3套、磨壞作戰靴5雙,掃雷防護服和掃雷靴絕大多數破損,啃下了老山雷場這塊“硬骨頭”。

站在老山主峰上,我們吃的一切虧,算得了什麼!

《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小草》……老山主峰,有一片“老山文化經典歌曲”石林。杜富國看到自己從兒時開始就耳熟能詳的歌曲,刻在一塊塊石頭上。

與這些歌曲緊密相連的英雄照片,則貼在一旁的紀念館。腸子流出體外依然衝上主峰的張大權,眼球被炸掉仍堅持戰鬥的史光柱,帶15勇士擊潰30倍敵人的李海欣,“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王建川,無不讓杜富國感動。

十年老山輪戰,正值改革開放大門開啟時期,全民思富、智者經商、能人發財,“山上流血犧牲”與“山下燈紅酒綠”形成巨大反差。老山戰士住“貓兒洞”、穿“大褲襠”,還隨時可能犧牲,卻被拜金主義者稱為“傻大兵”。在此背景下,老山戰士叫響了“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

這些,過去存在於杜富國看過的書本中、聽過的歌曲中,如今就在自己面前。戰鬥在先輩們戰鬥的地方,還有什麼問題想不通?3年來,掃雷大隊已婚官兵全部兩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臨親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難,還有評功評獎、晉職晉銜、艱苦生活,算得了什麼!

杜富國成長啟示錄之一:“讓我來”,究竟從何而來

掃雷作業現場

在這片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續寫英雄的故事。以麻栗坡縣、西疇縣為代表的邊疆人民,戰爭年代喊響“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改革開放晚了整整15年。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時代,老山精神激勵著人們打響另一場戰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苦熬不如苦幹,搬家不如搬石頭”的“西疇精神”美了山水、富了群眾。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子弟兵。在老山主峰前的山路上,立著一道門,上面赫然寫著老山軍人的心聲:不忘昨天,幹好今天,展望明天;熱愛老山,建設老山,守好老山。

橫批:祖國知道我!

張首偉 歐陽治民 記者:黃黔華 | 編輯:兆赫 | 審校:石婷 | 簽發:安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