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寒湖彥鵬月餅尋找心中的老味道'

最圓不過中秋月 紅糖 葡萄乾 看晉中 2019-09-08
"
"
走近寒湖彥鵬月餅尋找心中的老味道

中秋節臨近,月餅成為中國家庭聚會團圓的必備美食。在和順,許多市民對老字號月餅總有一種特殊情結:吃的是月餅,尋的是回憶。當越來越多的工業流水線把生活變得倉促乏味,傳統手工藝總能讓人找到心靈深處的堅守與美好。今天,我們走近寒湖彥鵬月餅,尋找心中的老味道。

在和順一說起月餅,那皮薄餡多、香酥可口的寒湖月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郭彥鵬介紹,“寒湖月餅”是由他的爺爺郭鳳梧首創,因產地在縣陽光佔鄉寒湖村而得名,後來由父親郭玉旺繼承,現在郭玉旺又把這門技術傳給了他和哥哥們,郭彥鵬就是現在寒湖月餅這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歷經幾代人的積澱與努力,寒湖月餅秉承百年傳統公益,科學發展,以做工精細、鬆酥宜口、油而不膩、口齒留香而聞名遐邇,深受廣大顧客的青睞和讚譽。

寒湖月餅採用獨特配方、手工製作、傳統吊爐溫火烘烤加工而成,具有配料精緻、色澤誘人、香酥味美、口感純正、不油膩不變味、保存時間長、非常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做月餅這每一道工序都有講究,這油可不能馬虎,以前咱們做月餅用的油是和順特製的驢油,先將驢油放入鍋中刨煉,然後添入醋、花椒、大料做成特製的驢油,用驢油做成的月餅香而綿,入口而化、不扎嘴,又香又酥,由於驢油很缺乏,而且有一種動物的腥味,我們現在就用油質好的純油來代替,純油紅透了晾涼,用它來和麵。”郭彥鵬介紹說。

在郭彥鵬的製作坊裡,20多平方米的屋子裡坐滿了正在包月餅的人。硬皮月餅製作對面的硬度有更嚴格的要求,成形後放到特製的模具中。郭彥鵬的妻子王鳳仙手裡拿著兩色麵糰分外引人注目,白色的是把水、糖稀、油放入麵粉中和成水面,黃色的是用油和麵和成的油麵,最後水面包油麵把面揉成光亮,用擀杖擀三遍,將面一刀切兩個麵糰,將麵糰擀成方形皮面,包制時將劑子手捏成餅皮,要求中間厚,四周薄,在手心握成窩狀,往皮面內包餡,一般是一兩,邊轉皮餡邊壓餡料邊收口,收口後揪住面頭,用手一團一壓,酥皮月餅就成形了。

做月餅,餡料的好壞極為重要。郭彥鵬介紹,餡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面餡,一部分是輔料餡,餡料製作工藝因此也分為兩部分進行,面餡料製作是將蒸熟的熟面、糖、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混面料同時或者稍早,將炒好的芝麻擀成末、油炸之後的花生碾碎,切好的核桃仁與瓜子、南瓜子、葡萄乾、紅糖等調製好餡料,放在模具裡壓實就能上烤箱了。

最早的寒湖月餅,是在高火上用鏊烤制,把泥抹在臉盆上,在火上烤熱扣在爐上,兩個泥缸輪流著扣。泥缸耐冷,用柴火燒火,烤出的月餅是最原味的,現在多用烤箱。一般先烤正面,待到表皮發白,再翻到反面烘烤,反覆烘烤至金黃色即可。整個過程大約15分鐘,溫度260℃—300℃為宜。這樣烤制的月餅外觀看起來是硬的,裡面卻酥軟的很。因為水粉已經蒸乾,在常溫下月餅的保質期很長,一年也不會變質。

郭彥鵬一邊烘烤,一邊說到:“現在只要我還能做得動,我就會一直做寒湖月餅,也希望我的手藝可以更好地傳下去,讓我們的老味道傳承下去。”

(王建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