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租房 愛情公寓 歡樂頌 經濟 石頭侃房 石頭侃房 2017-11-02

講一講真實的香港。

生活得好一點,也就可以更加安心工作。

2011年,香港政府提出青年宿舍計劃,可提供便宜租金,便於年輕人儲錢買樓。拖拖拉拉好幾年,終於在今年年初動工,但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入住,而在過去六年時間裡,樓價就升了五成多,且只提供78個單位,無法解決燃眉之急。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而政府公屋則要排好幾年的隊,而且還有月入不可超過 10970 港幣的限制,天價的私人樓宇更是可望而不可及,交不起貴租的年輕人只能擠身劏房(業主自己隔出來的房間),不僅安全缺乏保障,十幾平米的房間就要六七千的租金,性價比實在是太低。

對香港年輕人來說,住屋問題亟待解決。

而近年來,民間提出一條新出路——“共居模式”。共居生活中,大家可以分享公共空間,坐在一起聊聊天,既減輕了租金負擔,又能夠不必拘謹於一個狹窄的屋子裡,因而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Jim和Zoe是認識多年的好朋友,今年年初同另外兩位朋友共住,開展共居生活。四個人住在元朗一棟村屋,每層大約350呎。因為遠離市區,這裡一棟三百多呎的村屋租金相對來說還比較便宜。

Jim 以前都是和家人共住,雖然有自己的房間,但面積很小,很少留在家。為了更加方便與自由,他曾經搬到旺角住過劏房,但覺得又貴又小。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有時吃完飯,Jim會做自己感興趣的手工藝,例如錢包,而在此之前,由於製作皮具需要在地面或檯面上敲打,Jim被鄰居投訴過幾次,就會顯得很拘謹。但開展了共居生活後,Jim有了自己個人手工室,覺得更加自由與開心。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Jim在荔枝角上班,晚上六點收工,開啟共居生活之前,下班之後都會有一些活動,不太像立刻回家,因為家裡比較小。而自從他搬去元朗村屋之後,一下班就會直接回家,因為同樣的活動如今家裡就可以直接做到。由於擁有較大空間,Jim可以直接在家煮飯洗衣做家務,每週也喜歡去天台上健身。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Zoe過生日當天,Jim還專門請了一群朋友在家裡的天台上為她慶祝生日。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因為其中一個室友搬走了,一時找不到願意搬出來合住的其他朋友,Jim便在網上招貼了廣告,最終選擇了David作為自己的室友。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David以前一直與家人住在自己的公屋,由於現在需要更多私人空間所以搬了出來,他也是第一次同陌生共居。但不同於外面租房直接被丟一串冷冰冰的鑰匙,Jim耐心為Daniel講解一些要求以及熱心幫他搬行李,使David感覺很溫暖。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一起住生活難免會有糾紛,而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大家之間也學會相互幫助與理解,除了可以分擔租金,他們都認為共居生活使他們學會了付出、分享以及溝通。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Jim說他很喜歡如今的共居模式,現在的狀態,是他們認為如今經濟上所能負擔的最理想的生活。但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他自己也不知道。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有錢誰不想自己住,也就是說有錢就一定想買樓。我們這些年輕人,在沒有家人支持的情況下,很難走出第一步。所以我們選擇了共居生活。而同時生活不僅僅是生存,一定是過渡性的,如果明年加租很厲害,我們會再多考慮。”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除了小規模的共居模式,香港近年來也多了很多以共居為招徠的青年公寓。租金不菲但卻很受歡迎。

25歲的Kevin來自黑龍江,一年前從澳洲一間大學畢業後,來到香港做審計工作,他住在太子一間以共居為招徠的青年公寓。這棟樓有八十多位租客,Kevin說通過共居可以認識很多朋友,是一個很好的交友渠道,大家生活上可以互幫互助,這裡交到的朋友比較單純。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吃完飯後,大家可以在公寓內的活動室一起唱唱歌放鬆一下。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除了公共空間,Kevin的房間有180多呎,有獨立洗手間,而每月一萬一千多的租金,雖然佔了整個收入的七成,他卻覺得物有所值。他認為如果住得好一點,就可以更加專心工作。偶爾公寓管理人員也會組織活動,國慶假期,他們就曾一起去大埔騎車野餐。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現代人工作完後回家總是一個人待在家裡,人與人之間很少交流,像陌生人一樣,而這種共居方式使得大家有更多時間待在家裡,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親密些。Kevin曾經做過一個小手術,公寓裡的朋友都前往醫院看望,讓他覺得非常感動。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Jim和Kevin都覺得在香港這樣一個高壓的地方,如果沒有一個傾訴的渠道,整個人很容易陷入一種壓抑的情緒,因此他覺得相比一個人在房間裡形影相弔,這種有自己獨立空間而又可以交友的生活方式讓他覺得溫暖,有一種家的感覺。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共居生活”的近代模式普遍存在於歐美,而在歐美這些地區,其首要關注的並不是解決沒有房子住的問題,而是現代城市生活的“疏離感”。

真實的香港合租生活:比“歡樂頌”和“愛情公寓”還溫馨

因此共居模式受到當代年輕人歡迎也不難理解,但隨之而來的同時也伴隨著青年公寓租金抬高以及管理模式上等一系列問題,但作為年輕人除住公屋、買私樓、租劏房之外的第四可能性,共居生活是否能真正成為年輕人的理想住屋,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港真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