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下本土化傳統衛視綜藝的發展模式分析(五)'

綜藝 聲臨其境 檢票員十一 2019-08-15
"

融媒體時代下本土化傳統衛視綜藝的發展模式分析 ­——以《聲臨其境》為

例(五)

"

融媒體時代下本土化傳統衛視綜藝的發展模式分析 ­——以《聲臨其境》為

例(五)

融媒體時代下本土化傳統衛視綜藝的發展模式分析(五)

(因篇幅較長 分成六次來發 另外 本文享有版權 未經允許 不得擅自搬抄修改 詳細可聯繫作者 關注公眾號 檢票員十一)

在節目價值層面,在影視選段上涉及動漫還有紅色經典選段,在尊重亞文化多元化,提高觀賞性的同時弘揚中國主流文化,傳播正能量,如第一季中《智取威虎山》《建黨偉業》《水滸傳》等選段,不僅有中國紅色經典還頻繁出現中國傳統文化,不再頻繁引進國外綜藝模式,並且在內容上回歸傳統,取材多元。這是本土衛視綜藝的文化自信,把握文化底蘊,以優質內容為核心,而這也是融媒體時代本土綜藝的發展態勢。

四、問題以及啟示

《聲臨其境》第一季在迅速火熱的同時,人們已經對節目本身有一定認知並且對第二季存在期待,第二季有許多升級的地方,例如舞美、現場燈光、現場配樂等等舞臺元素的升級都給觀眾帶來更直觀震撼的感受,然而在第二季播出三集後,《聲臨其境》在豆瓣上的評分由第一季的8.2分暴跌到第二季4.3分,評分是一種帶有時間性的指標,但仍能說明問題存在。拋開內容,單談節目的製作就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後期製作用力過猛以及節目本身的投票機制的問題。

(一)後期製作用力過猛

視聽藝術是一種表現藝術,無論是視聽藝術還是傳統商業下的剪輯,都有要表達的目的與主題,而電視欄目雖然沒有電影注重視聽藝術,但電視本身也是畫面加聲音的產物,電視欄目下的剪輯更加商業化,目的性也更強,所以我們往往可以通過綜藝的剪輯習慣來說明一些問題,許多媒體或者“嗅覺“敏銳的觀眾可以感受到製作團隊有用流量明星”引流“的趨向,這種做法本身其實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因為第一季也有流量明星,之所以”噪聲“這麼大,是因為在後期製作時,流量明星的鏡頭太多遠遠超過了其他幾位,後期的剪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觀劇體驗,鏡頭太多並且與其實力不匹配時反而會引起觀眾不適,在第二季第二期中,迪麗熱巴鏡頭太多而遠超老藝術家蔡明、實力配音演員白客,並且奪冠。成為眾矢之的,不僅從剪輯上,從第三方視頻平臺的劇集介紹就可以看出製作團隊的這種趨向,如這一集在愛奇藝客戶端的劇集介紹為:迪麗熱巴全英文配音《冰雪奇緣》,白客重現“王大錘”。,作為流量明星,本身就夾雜著話題,這也是流量明星最顯著的特徵,迪麗熱巴的實力一直以來都受爭議,而把受爭議的一個人放到節目主體,本身就是不明智的選擇。製作組的初衷是對的,但除了要突出,更需要做的是兼顧,要達到這種平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