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邦的腿VS圖伊諾夫的拳,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綜合格鬥 散打 拳擊 泰拳 搏擊 崑崙決 2018-11-26

如果我們做個測試,試著評價一下今年諸神的兩大種子選手圖伊諾夫和蘇波邦,收到回覆最多的可能就是關於圖伊諾夫的拳和蘇波邦的腿了。

蘇波邦的腿VS圖伊諾夫的拳,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踢拳拳手光拼拳,泰拳拳手只會腿,散打拳手全靠摔”可能是搏擊圈子裡最普遍的刻板印象了。但戴著搏擊流派的有色眼鏡,我們很可能在觀賽過程中會主觀忽略掉一些拳手獨特的技術特點,而這篇文章希望能盡筆者所能,從技術角度還原那些你可能錯過的瞬間。

先說圖伊諾夫,讀過我們公眾號文章的朋友應該瞭解到他是怎樣的一個體能怪物:6個多小時跑完一個全馬加半馬,1個半小時做完1000個負重深蹲,最近又在瘋狂地跑山爬臺階,這樣的訓練強度恐怕會讓多數同級別的拳手都自嘆不如。但有搏擊經驗的朋友應該能夠看出不對了,踢拳的訓練體系核心是讓訓練接近實戰,重複實戰中使用的動作來訓練肌肉記憶,提高耐力儲備,但跑步、負重深蹲只起到輔助作用,如此高密度、高強度的訓練科目對膝蓋的磨損是破壞性的,絕不被踢拳所提倡。

蘇波邦的腿VS圖伊諾夫的拳,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不過換個流派,按照職業拳擊的訓練體系,這樣的強度反而說得通了。一個優秀的職業拳擊手比如梅威瑟,在備戰期間為了打滿12回合甚至每天要按120回合(一次40組不同內容的訓練,每組3分鐘,中間休息30秒,一天三次)的強度來做體能訓練,拳擊這個項目要求運動員具備極好的身體素質、耐力和爆發力,所以對圖伊諾夫來說,拳擊可能才是他更依賴的技術和訓練體系。

對於搏擊的初學者來說,在拳擊和踢拳中選擇似乎不是很難做的決定,踢拳既學拳又學腿,明明比拳擊厲害嘛。可事實是,拳擊不但有區別於踢拳拳法獨立的技術和訓練體系,也是公認的街鬥之王,是最易入門,但最難精通的搏擊流派。比如圖伊諾夫在拳臺上舞蹈一般的跳步,和相對於踢拳更為寬鬆的站架都是頗具拳擊特點的技術,而被圖伊諾夫發揮到極致的進階技術,叫做“下潛搖閃”。

蘇波邦的腿VS圖伊諾夫的拳,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在崑崙決75三亞站十六進八晉級賽對陣貝納利,比賽進行到第二回合臨近末尾的時候,圖伊諾夫迅速換成拳擊站架,依靠“下潛搖閃”躲過迎面一拳,迅速起身用左擺拳給貝納利添了一個讀秒。這一瞬間堪稱驚豔,因為筆者很少在其他拳手身上見到這麼大幅度的下潛搖閃和反擊動作,畢竟踢拳拳手為了便於出腿,站架時會比拳擊拳手緊湊得多。比較常見的是江佟猜“子彈時間”一樣的前後搖閃,而只有圖伊諾夫能夠將拳擊完美融合進踢拳的技術體系,用更立體的拳法組合打擊對手。

然後蘇波邦,他在泰拳方面的造詣也被嚴重低估了。如果仔細觀察崑崙決76章丘站蘇波邦對艾曼的比賽,能發現蘇波邦在大量的使用泰拳中的掩手來破壞艾曼進攻,艾曼一近身蘇波邦就進入纏抱和內圍頂膝,讓擅長中距離拳法的艾曼幾乎沒佔到便宜。掩手是泰拳裡基礎到不能再基礎的技術,但無比實用,常常見到泰拳手用前手阻擋對手視線,既能格擋,也能抓住對手漏洞反擊,並順勢進入內圍纏鬥,把泰拳肘法和膝法的威力發揮出來。蘇波邦在今年諸神之戰備戰期間先後在墨爾本和曼谷接受不同於播求傳統訓練體系下的訓練科目,也許在踢拳擂臺征戰多年,回過頭來才發現泰拳才是自己搏擊生涯的起點,重拾泰拳的他,在泰拳技術上取得的進步也讓今後的比賽又多了幾成勝算。

蘇波邦的腿VS圖伊諾夫的拳,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兩位主角圖伊諾夫和蘇波邦從人氣到實力無疑都是奪冠的大熱,至於他們會不會在後面的比賽中遭遇,體育最有魅力的地方不就在於不確定性嗎?就讓懸念再多停留一會兒吧。畢竟我們在十六強階段就在做謹慎的對陣,幾乎每一組對決都是相似的身體條件或技術流派。比如杜託和拉森都是身高臂長的拳手、祖耶夫和維克多都是反架、馮興禮和劉海南都是散打出身的中國拳手。

蘇波邦的腿VS圖伊諾夫的拳,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

我們的目的就是選出同等條件下更強的那個人,這樣進入八強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也都有同等的機會問鼎冠軍,而無論比賽結果如何,都希望通過還原幾個瞬間讓觀賽的過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