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的命運是不受時代影響的,尤其在中國|夫子薦書

資中筠 齊邦媛 音樂 樂器 孔夫子舊書網 孔夫子舊書網 2017-08-31

沒有人的命運是不受時代影響的,尤其是在中國,在時代的洪流裡,個人甚至家族的命運就像是風中的蘆葦,那麼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今天我們推薦的兩本書,都是個人傳記,一本沉重,一本輕鬆,但不管沉重還是輕鬆,都可以窺見一個時代的側影。

齊邦媛《巨流河》

八十一歲時,齊邦媛下決心要在還有點力氣的時候,說最心底的話,於是她花費了四年餘時間,寫出了《巨流河》。在書中,齊邦媛以“自傳”形式,回憶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

1925年底,郭鬆齡倒戈,在巨流河與張作霖對峙三天而兵敗身亡。歸國後跟隨奉系郭鬆齡、意欲做出一番救國救民大事業的齊世英隨即開始了背井離鄉的生活,這也成了他兩歲的女兒——齊邦媛動盪不安的前半生的起點。

他們在日軍的炮火中從南京輾轉到西南;又在國共內戰的硝煙裡,從大陸漂流到臺灣……不斷的流亡,成了齊家的主題;那條巨流河,則成了永遠回不去的家鄉。

沒有人的命運是不受時代影響的,尤其在中國|夫子薦書

1947年,齊邦媛(右一)與母親裴毓貞(中坐者)、大妹寧媛(左二)和小妹星媛。

一部《巨流河》,是齊家人動盪的的家族史,也是20世紀上半期中國人的苦難史。在這本書裡,有著無數讓人哽咽不止的場景。

少年張大飛的父親因為抵抗日軍進駐東北,被日本人掛在城樓上活活燒死,他自己不得已也從東北逃出來,輾轉到北京各地。後來加入到飛虎隊,可惜的是不到26歲就犧牲了。“他連人生都沒想清楚,26歲就死了。他死得那麼幹淨,全心全意的,就是為了報國。”

南京大屠殺後,國土一日日淪陷,從東北逃亡出來的學生裡,有人因為思念家鄉嚎啕大哭。於是浩浩蕩蕩的嘉陵江邊,國文老師帶領大家,帶著哭腔地唱起了“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英文課上,朱光潛為學生誦讀,讀華茲華斯的《瑪格麗特的悲苦》最後兩句詩“若有人為我嘆息,他們憐憫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時,取下眼鏡,眼淚留下雙頰,然後把書合上,快步走出教室。

……

民族的苦難籠罩在每一個人身上,讀一本《巨流河》,比讀任何現代歷史書,都更能讓人感受到20世紀上半期裡中國人的悲與痛。

資中筠《有琴一張》

資中筠先生沒有寫家族史,只是將自己的生涯經歷從學習和彈奏鋼琴的特殊角度娓娓道來。也是因此比起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資中筠先生的《有琴一張》,少了許多因為苦難和動盪而帶來的沉重感,多了一份親切生動和別具一格。

但就像是開篇所說,沒有人的命運是不受時代影響的,尤其是在中國。資中筠先生在學琴生涯曾經中斷,也與時代、政治不無聯繫。

“三反五反”運動開始後,資中筠先生的父親受到衝擊,資中筠先生也被單位列為運動中的重點幫助對象,在單位的同志眼裡,鋼琴是“資產階級”生活的一部分,是需要劃清界限的……家庭的氛圍慢慢地也改變了,從前那種在音樂聲中的天倫之樂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沒有人的命運是不受時代影響的,尤其在中國|夫子薦書

資中筠先生

資中筠先生是建國後成長起來的女性知識分子,《有琴一張》價值除了讓讀者瞭解資中筠先生人生的一部分經歷,更在於讓讀者觀察到資中筠先生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兼鋼琴家,如何通過與鋼琴這件獨特樂器的複雜交往和互動,經歷中國現當代幾十年來的社會心理變化,並經驗個體命運在其中的沉浮變遷。

或許因為鋼琴這件樂器的西方異域出身,資先生的音樂經歷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社會的現代性進程中在汲取外來影響與保持自我身份之間保持平衡的曲折路程。如資先生的音樂經歷所示,她在少年時代的音樂學習和鋼琴演奏至老年才真正顯現了全部的精神意義和心靈意涵。

《有琴一張》中,除了文字內容外,還內附資先生鋼琴獨奏CD和珍貴個人照片,CD中的鋼琴曲目均為經典鋼琴曲,有肖邦的《搖籃曲》、 柴可夫斯基的《十一月——在馬車上》、張肖虎的《陽關三疊》等六首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