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病逝,朱元璋並非想立低心智皇孫,一儒臣兜售舊規矩打亂計劃

向敬之

有人假設,如果朱標當上一天的皇帝,在傳位給兒子,朱棣是不是不敢造反。

這,是想更好地解決名正言順的繼統問題。

其實,建文帝朱允炆,為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死後,被太祖朱元璋立為皇太孫。這合乎嫡長子皇位繼承製的宗法制觀念,不存在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

太子病逝,朱元璋並非想立低心智皇孫,一儒臣兜售舊規矩打亂計劃

臺北故宮中收藏的朱元璋畫像

但朱棣造反的問題,雖有不滿侄兒登基的因素,但主要出在朱允炆登基後,根基未穩,卻操之過急:盲目削藩。

朱允炆有帝王心術,但他心智不高。

他第一個開刀的周王朱橚,為燕王朱棣胞弟,建文帝率先對朱橚動手,就是對朱棣警告,逼迫他請罪臣服,或鋌而走險。

與此同時,建文帝重新任命北平布政使,重建北平都指揮使司,意在進一步監控燕王朱棣的勢力。建文元年六月,建文帝謀臣齊泰將朱棣一部將下獄訊問,命其供認朱棣造反狀,並命北平都指揮使司張信逮捕朱棣。張信原為朱棣部下,主動臣服,激發朱棣蓄勢待發。

朱棣也曾投鼠忌器,但經過道衍和尚的勸說和激勵,張玉諸將的效忠和鼓舞,終於打出了遵祖訓、誅奸臣、為國靖難的旗號造反。

建文帝所忌諱的藩王擁兵自重,也是太祖留下的歷史問題。朱元璋為了向大將們奪權,兩次封王諸子,命他們鎮守一方,方便了他們擁兵自重。同時,朱元璋血洗諸將,也造成了建文削藩無將可派,僅有六旬老將耿炳文、草包大將李景隆臨危受命。

回到假設,除非朱標登基後製定一套詳細撫藩制藩方略,建文帝嚴格執行,或許倖免於難。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不是沒有考慮再在兒子中擇儲。

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朱標因感風寒去世,太祖朱元璋需要新立儲君。

朱元璋曾召集群臣在東閣會商,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明史•劉三吾傳》)言下之意,就是要選擇朱棣為儲。諸子之中,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駐守北平,在兵力部署上,首重朱棣。顯而易見,朱元璋很看重老四朱棣。

不料,翰林學士劉三吾挺身而出,說:“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將朱元璋擬立朱棣的建儲計劃頂了回去。

朱元璋大哭罷朝,劉三吾也被降為國子監博士,還付出了一個女婿被以坐贓處死。

太子病逝,朱元璋並非想立低心智皇孫,一儒臣兜售舊規矩打亂計劃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認為朱棣最像自己,在立國之初應該考慮過,但還是以皇長子朱標為儲君,並賦予實際儲權,就是要給大明王朝的皇位傳承立規矩,執行一條宗法制嫡長子皇位繼承製。

這是一條在歷代漢人王朝實行了兩千多年的政治規矩,即便很多朝代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執行到位,如西漢僅三帝為嫡子,東漢皇帝無一人為嫡子,兩宋十八任皇帝也只有三人為嫡子。

沒有讀過多少書的朱元璋,因為朱標早逝,想過改擇最有能力的皇子為嗣,卻因儒臣執言“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傳統,即有嫡便立嫡,無嫡才立長,最後妥協選擇朱標次子朱允炆(長子幼殤)為皇太孫,待其死後成為後繼之君。

朱允炆即位不久,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也算修補了朱元璋所寄望的父終子及的核心嫡長子皇位繼承製。

朱元璋放棄計劃,主要是不想因為皇位傳承,導致皇家紛爭。不意四年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對建文帝取而代之,而太祖制定的嫡長子皇位繼承製,仍然被作為明朝皇位傳承的最高標準。

儘管明朝十六帝,只有五人為嫡子,但,這條規矩一直貫穿至明亡。其間,明成祖朱棣、神宗朱翊鈞,在太子在位時,還公開指定太子的嫡長子(朱瞻基)或長子(朱由校)為皇太孫,以作為隔代儲君。這都是皇帝對於體弱多病的太子不放心,而學了朱元璋做了更多的後事安排。

不可否認,儒家禮教觀念深深地影響了朱元璋!他稱帝后,不但強化禮樂教化,而且要給大明王朝皇位繼承立一個規矩,就是要建立一個立嫡立長的皇嗣制度,避免皇子為了爭儲而內鬥不休。

精心培育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讓六十五歲的朱元璋哀痛不已,不久將朱標次子(長子已死)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作為第二任接班人。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帶頭將嫡子皇嗣制度做示範,以便後世在繼承皇位的同時繼承下來。為了確保皇太孫順利繼位,朱元璋臨死前安排自己的喪事一切從簡,甚至有違人倫之禮地不許在藩地的諸子進京為父奔喪。

太子病逝,朱元璋並非想立低心智皇孫,一儒臣兜售舊規矩打亂計劃

永樂帝朱棣

事與願違,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結束,但是朱棣堅持了朱元璋立嫡立長的皇嗣制度,在冊立皇長子朱高熾為太子不久,將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立為皇太孫。

明朝的後繼之君,基本上都是堅持著立嫡立長的皇嗣制度。皇后無嗣,便立庶長子,如嘉靖帝追封的哀衝太子即庶長子,不久嘉靖帝便立庶次子為儲,不料這個太子也命薄,嘉靖帝久久不再立儲,但庶三子、裕王朱載垕成為內定而不正式加封的儲君。

明朝不但歷代皇帝早早地冊立太子,而且幾次冊立儲君嫡長為皇太孫,使太子、太孫並存。萬曆帝冊立長子朱常洛為儲後,臨終前指定常洛長子朱由校為皇太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