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這個資本主義的東西是怎麼在中國辦起來的?

朱鎔基 上交所 中國人民銀行 政治 交通銀行 國家人文歷史 2018-12-17

文|黃金生

1986年11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約翰·凡爾霖來華訪問,在與鄧小平會見時把紐交所的徽章贈送給鄧小平,而鄧小平則以一張飛樂音響(小飛樂)股票作為回贈。這件事情在政治上的示範意義很大。

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這個資本主義的東西是怎麼在中國辦起來的?

當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

其實,早在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之後,國務院就成立了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劉鴻儒任組長。該小組提交的有關金融體制改革的方案,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立證券交易所:“允許企業用發行股票、債券的方式直接融資。在經濟特區試辦證券交易所,取得經驗後再向大中城市逐步推廣。” 1984年11月,上海飛樂電聲總廠就成立了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發行每股面值50元的股票。1986年8月,瀋陽市信託投資公司開辦交易窗口,代客買賣股票和企業債券,開啟了建立股票、債券二級市場的發展之路。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召開證券市場座談會,決定組建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隨後,籌辦證券交易所在全國各地提上了日程。

1989 年 12 月 2 日,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朱鎔基在上海康平路市委小禮堂召開題為“深化改革,發展上海金融事業,把上海金融搞好”的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上海金融系統的主要幹部和上海部、委、辦的領導,劉鴻儒(時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1992 年出任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也應邀從北京專程趕來參加。那次會議上,根據朱鎔基的建議,成立了由交通銀行董事長李祥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市體改辦主任賀鎬聖組成的上海證券市場領導小組,簡稱三人小組,負責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備領導工作,下設辦公室放在中國人民銀行。隨後,在三人小組下面成立了 6 人組成的籌備辦公室,由央行金融管理處處長王定甫牽頭,成員有王華慶、金大健等。

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這個資本主義的東西是怎麼在中國辦起來的?

1990 年,擁 擠在股票交易大廳的人們正在搶購股票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任理事長李祥瑞回憶,那天朱市長在會上就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作了具體佈置。朱鎔基問李祥瑞:“老李,你看怎麼樣?”李祥瑞老實地回答:“我看還是有點風險的。”朱市長問:“什麼風險?”李祥瑞答:“主要是政治風險。”朱市長又轉過頭問龔浩成:“老龔,你看怎麼樣?”龔行長坦率地說:“我覺得老李說的政治風險不是沒有,即使不存在政治風險,上海也要有 100 到 200 家大中型企業實行股份制,要有 50 到 100 只股票上市,才能搞證券交易所。”朱第三個問賀鎬聖,賀說:“不管什麼條件了,辦了再講。”

朱鎔基最後拍板定論:“搞了再說,慢慢擴大。”當時的方針是:國際上要大力宣傳;國內不做宣傳或少做宣傳,不主動宣傳,避免分歧意見產生。他還說:“老李老龔你們不要擔心,真正出問題,還有我和劉鴻儒在一線,你們在二線。”

1990年,時逢上海正籌劃開發浦東,便把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寫進浦東開發方案裡。結果,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央的同意。

據李祥瑞回憶,朱鎔基非常關心交易所的籌備工作。三人小組建議召開一次國際性的研討會,朱鎔基批示:“同意。”三人小組提議上海證券交易所 1991 年第一季度宣佈成立,朱鎔基則在報告上批示:“這個時間太晚,要在年內成立。”

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這個資本主義的東西是怎麼在中國辦起來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朱鎔基(中)出席開業儀式

“不談政治問題,只說技術問題”

“三人小組”組建了籌備組。龔浩成回憶,“籌備工作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統一思想協調工作;第二,建立法規制度(主要由央行辦公室金管處制定);第三,交易所具體籌備工作。局外人以為後兩項工作比較難,其實並非如此,難度最大的是第一層面的工作,當時各方面對於成立交易所的看法不同,阻力還是很大的,主要集中在是不是動搖了公有制基礎、會不會影響銀行吸收資金能力,股票投機性會不會影響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交易所是不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朱鎔基很關心此事,經常夜深了還給龔浩成打電話。當時龔已經60多歲了,晚上起床怕冷,就把電話裝在床頭。龔記得,朱鎔基曾把香港證監會主席利國偉請到上海,與“三人小組”開會商議證交所的籌備工作。利國偉奇怪地說:“朱市長,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啊!”朱鎔基說:“利先生,我們今天不談政治問題,只說交易所的技術問題。”

1990年6月,朱鎔基訪問美國、新加坡等地。在最後一站香港,他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不動聲色地宣佈: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年內成立。這一爆炸性消息傳回國內,“三人小組”著急了,按現在的籌辦速度,怎麼可能年內開業?

尉文淵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是龔浩成的學生。龔浩成了解尉文淵,“年輕,有想法,有衝勁”。於是,“三人小組”選擇了把寶押在這樣一個35歲的年輕人身上。

1990年7月3日,尉文淵正式被任命為籌備小組組長。此時,離年底只有5個月了。

談到接手這項工作,尉文淵事後回憶:“我敢接,是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性質的工作,搞不清楚有多大工作量,有多大難度。”當時的尉文淵,對證券交易所的認識是一片空白,唯一的印象,是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熙熙攘攘。“領導交給我的兩件工作是:第一,把證券交易所建立起來;第二,找好接班人,再回來。”“我對股票有一個概念,但是對股票是怎樣交易的,沒有一個人知道,專業工作經歷可以說幾乎為零。”

簽了張借條後,他接手了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借來的500萬籌備資金,此外還有兩份資料,一是深圳改革開放考察報告,二是舊上海交易所的章程。“發黃了,毛乎乎的,也不知道行裡從哪裡弄來的。”

時任申銀證券總裁的闞治東後來寫道:“我們都替他捏把汗。即使搬個家,新房子裝修還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而這可是一個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在闞治東看來,尉文淵的行事風格是說幹就幹,想到哪兒,幹到哪兒。

尉文淵回憶,籌備證券交易所涉及的一個大問題是選址。“當時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龔浩成行長的要求是:交易所要設在黃浦區,黃浦區是上海金融機構集中的地方,我就按這一要求去選址。我們先在南外灘,55路終點站那裡找。看到有倉庫,看到有大房子,就進去看一下。我還到了北京東路的鐵路售票大廳,金陵東路外灘口的輪船售票大廳也去看過。舊上海的交易所設在漢口路,那裡也去看了,那裡現在是“七十二家房客”,也不合適。不知道看了多少地方。後來準備到郵電局在蘇州河邊上的倉庫裡面去選了,我已經快絕望了。後來,在很熱的一天,我到了上海大廈,上海大廈總經理帶我去看了位於外白渡橋橋堍的浦江飯店旅遊餐廳,第一眼我就認為這正是我要找的地方,一個充滿了歐洲古典風情的大廳,於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就選設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