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更容易成事

莊子 大和族 老子 易瑾還 2019-05-30

現代人很少有偷懶的,大家每天都忙忙碌碌,經常睡不夠就得起床,為生活,為家庭,為自己的追求,為了事有所成。

如果單單是勤奮,就可以成事的話,那大多數人都不會失敗;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我自己十幾年的社會閱歷和自我反省,得出一條經驗,分享給大家:用“不爭”的心態做事,最容易成事。

莊子: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更容易成事

1、非要不可的執念,會讓自己的心受挫。

“太在乎一個人,一件事,心容易受挫;

自然來,自然去,自然行事,反而遇見最好的結果。”

我寫的這句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其實,都是從自己的辛酸經歷中悟出的道理。年輕的時候,我認為只要足夠努力,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總是拼命去爭取,可事情並不如我所願,得到的大多是挫折。

後來,我就想開了,如果一個人做事,懷著“非要不可”的念頭,那麼,受挫的機率就比成事的機率高。

莊子: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更容易成事

因為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自然軌跡,該來的時候,自然會來;不該來的時候,強求也不會出現;該走的時候,自己會走;不該走的時候,你很難甩掉。

萬事萬物,背後都有規律。

唯有注意到規律變化的人,才能順勢而為,減少挫折。當一個人心懷滿滿的“競爭”心理,就可能無視,或者看不見規律的變化,而做很多無用功。當然,我自己是做了很多無用功,失敗後的反省,才發現了規律,也懂得了如何順應規律做事。

莊子: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更容易成事

2、用“不爭”的心態做事,最容易成事。

人一旦產生“爭”的心,就會有相應的想法和行動。這種做法,往往讓自己陷入一個小格局裡。

事情的發展,經常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反而更容易成事。

莊子: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更容易成事

《莊子.達生》中有個故事,有一個工匠做出的東西,看見的人都驚歎是鬼斧神工,問他有什麼祕訣?

他說沒什麼祕訣,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做東西之前,不敢耗費神氣,一定要戒齋使心清淨下來。戒齋三天,就忘掉了賞罰和官爵之類的事;戒齋五天,就無心去想別人的評論,也不擔心自己做不好;戒齋七天,內心達到一種寂靜的忘我狀態。這個時候,再進入山林中,尋找合適的木材。順著木材原本的形狀進行雕刻,做出來的東西就被人稱為鬼斧神工了。

莊子這個故事,是說一個人做事,達到“忘利,忘我,忘物”的專注心境,就可以發揮出最好的狀態。

當我們用“不爭”的心態做事,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思專注,把精神和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這樣做最容易成事。

莊子: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更容易成事

3、你不和別人爭,就沒有人可以和你爭。

人的“自我”意識,喜歡和人一爭高低,以顯示自己的高明。然而,有覺悟的人會明瞭,不爭,才是最大的智慧。

老子《道德經》說:“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從2013年開始寫作,就有無數的人在後臺留言。有對比就有發現,對方誠心和你交流;以及只想和你爭高低,有很大的區別。

爭論,只會消耗自己的心神,因為對方一心想要打敗你;交流,雙方受益,因為兩個人的思想互通有無,彼此尊重。

莊子:用自然的心態,取代“爭”的心態,更容易成事

所以,做人做事,沒有必要和人爭,你不和別人爭,就沒有人可以和你爭。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走自己該走的路,人生的路上,很少有一路同行的人,大多數人都是在某個階段的相遇,然後又各奔東西,生活就是如此。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