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因為能夠告訴我們的都不是真相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莊子》原文

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因為能夠告訴我們的都不是真相

與人為徒,不如以天道為宗師

我以前在文章中講過,一個人只有見過好東西、接觸過好人、自身的品位上去之後,才能夠不被普通的東西所迷惑。

所以,莊子在講《大宗師》的時候,會特別把自己認為的真人狀態描述出來。比如,卓而不群但不堅執,心智開闊但不浮華;一舉一動貌似迫不得已,但內心充實面色可親;精神遼闊猶如世界般廣大,但沉默不語,呈現封閉的狀態;不用心機的時候似乎忘了要說的話。(你有過欲言又止的體會嗎?心裡面有很多感覺,可是話一到嘴邊,甚至剛剛說出一兩句,就知道這並不是自己想說的。語言是如此蒼白無力,以至於不如沉默。)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活成這樣的狀態呢?莊子在這一段的結尾處點題:“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這段話好像繞口令一樣,然而恰恰就高級在這裡。因為世界本身是一個整體。你喜歡它,它是一體的,叫作“其好之也一”;你不喜歡它,它也是一體的,叫作“其弗好之也一”。

無論你認不認同它,反正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也就是“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以前,我有個朋友叫“王也一”。當時聽到這個名字後,我覺得好高級啊。他的父母應該是讀過《莊子》的,因為一個沒有讀過《莊子》的人,實在沒有辦法取出如此好的名字。

莊子接著說,當你承認自己和整個外部環境或宇宙是連成一體的時候,你就是上蒼和大地的學生,叫“其一與天為徒”。否則,你就是“與人為徒”,只能夠成為普通人。

為什麼這樣理解呢?因為此處正是迴應“大宗師”的主題。

莊子認為,世界上並沒有老師,向任何某個人學習,或者說做某個人的學生,其實都是不究竟。因此,最終還是要向天學習,以“天道為宗師”。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從本質上來說,皈依佛的目的是把其作為介質,向背後運作的體系學習;皈依僧是把其當作介質,皈依天地之間的遊戲規則。從這一點上來說,皈依佛與皈依僧倒是一樣的。我們拜師並不是拜某個人,而是拜他身上的世界觀和宇宙一體的體驗感。

講到此處,我覺得莊子已經特別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每個人最終可以向誰學習。

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因為能夠告訴我們的都不是真相

向大自然學習的力量

那麼,你的困擾在哪裡?你的困擾是不是你的老公不像別人家的老公那樣長得帥、能掙錢、感情專一、出門幫忙拎包、回家幫忙掃地,甚至父母都過世了沒有公婆的管束?

如果這些是你的問題,那麼你可以向誰學習解決方案?你會發現,在你的身邊根本找不到一個足以讓自己學習的朋友。這時候你可以向世界和天地學習。比如,雲和風。假如它們是一對伴侶的話,雲被風推著走,而風可以用自己的力氣行乾道,雲可以用自己的美貌行坤道。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的婚姻狀態不滿意的人,你可以向雲與風的狀態學習。無論有沒有風,雲都保持著自己的美麗,一旦風來了,雲也可以隨著風走一段;如果很糟糕的風吹來了,雲就化開,找一個合適的機緣,再重新聚成一片美麗的雲。

向天學習,這就是《大宗師》的本意。

有很多人的困擾是,找不到合適的男人託付終身。你可以看一下,一朵花綻放的時刻是很美麗的。如果它運氣好的話,被做成標本,然後被珍藏了起來。但是,大部分花只不過是按著時間開、隨著時間落。當明白大部分花只需要該吸收陽光的時候吸收陽光,該歸於塵土的時候歸於塵土,你就不會那麼強求找到一個採花人把自己做成標本了。

這就是向大自然學習的力量。

這兩個例子看似風花雪月,卻指向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不要等待別人為自己做什麼。一旦心裡對於有人會來拯救自己抱有幻想,等著別人來成全自己,那麼無論這個人出現與否,你都不會快樂。

就像一片雲和一朵花一樣,這就是莊子觀察自然之後發現的人世間的真相。

我們每個人都只不過孤零零地活在世上。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用某種奇怪的方式,瞬間瞭解到自己一直以來羨慕的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所以,莊子在最後一句說,如果你能夠理解可以效法的是天地,自己就是一片雲或一朵花的話,那麼祝賀你,你已經開始接近真人的狀況;如果你還是要向某個人學習,或在別人身上才能夠找到人生經驗的話,那麼你還只是一個普通人。

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因為能夠告訴我們的都不是真相

重要的事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

我非常不建議父母給孩子講勵志的人生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或名人傳記。曾經,我寫過別人的傳記,也讀過別人的傳記,甚至想過寫自己的故事。但當沉靜下來去看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發現,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因為能夠告訴我們的都不是真相。

誰能夠告訴你,告訴你的都不是真相這個事實?

別人的故事,我不懂也不能夠理解。起碼我可以告訴你,正安之所以成為正安中醫,並不是基於多麼宏大的理想,只不過是因為小樑的痛風。我不想到處求人看病,也不知道該怎麼插隊塞紅包,這才不得不自己開了一家醫館。

想想《國學堂》節目的開播,也是因為起初我想採訪徐文兵老師。不過我覺得徐老師自己開的課太貴了,與其去上他的課,不如請他來錄節目。後來我發現我們聊得還挺愉快。如果去聽徐老師講課的話,不能夠插話、不能夠隨時提問,因為他有自己講課的完整體系。假如在他講課的時候全班同學都插話,他該怎麼講下去?但和他做節目的時候,我隨時都可以提問。

其實,很多後來被描述為挺有意義的事情,起初都基於微不足道的原因。

從本質上來說,《樑注莊子》就是在喜馬拉雅的兩個創始人朋友——餘建軍和陳小雨的攛掇下完成的。那個時候,他們需要做付費的知識欄目,就想找我和吳伯凡做《冬吳同學會》,而做《冬吳同學會》的機緣還不成熟。於是,他們就想先做一個“閹割版”的東西——由樑冬一個人做。因為當時吳伯凡老師已經簽了“得到”平臺。

因此,《樑注莊子》是由做別的事情而誕生的一顆種子,再加上我曾經有過藉由講《莊子》去學習《莊子》的想法。因為如果不是要講的話,大概我也沒有機會去認真學習《莊子》。

當知道很多事情的開始只不過基於荒誕甚至無厘頭的原因時,你就對所謂的人物傳記開始充滿懷疑。因為在書裡面,好像那些人的偉大都是經過上天的加持、個人巨大的願力、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中間各種跌宕起伏的故事貫穿而成。起初,他們同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也許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夠達成今天這個樣子,甚至不太確定將來會怎麼樣。

我之所以說這些,就是告訴大家不要去讀所謂的人物傳記,不要以別人的故事作為模板,更不要簡單地向某些人學習,因為那些都只不過是一個個片段。

莊子告訴我們,要向自然學習、向環境學習,在每天與整個環境的互動過程中隨機而變。

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因為能夠告訴我們的都不是真相

以自然為師,而不是以人為師

很多做企業的朋友,學習了太多BP(商業計劃書)、學習了太多騙騙他(PPT)的做法,然後去忽悠一些VC(風險投資),這些都是當代人類的故事。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做企業只需遵從兩個叢林法則:第一,你只要足夠強,就可以吃掉別人;第二,你只要小到微不足道,就可以躲在幽暗的角落裡自生自滅。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禽獸型的人格,就不要創業,除非你已經決定自生自滅、儘可能活得長一點兒,且不太具有攻擊性,但也不怎麼賺錢,以至於別人連吃掉你的願望都不會有。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找一個幽暗的山谷,在那裡保持“野百合也有春天”的狀態。

其實,做人也是這樣。想想看,嫁一個特別好的老公,該多操心吶。有一次,我們幾個同事一起去吃燒烤,其中唯一的女同學說:“只有我一個女人跟你們一起吃燒烤,感覺真好。沒有攀比,也沒有暗中的比較。”我深以為然。

重要的事情都不可能被寫在書裡,因為能夠告訴我們的都不是真相

以自然為師而不是以人為師,這就是《大宗師》在“真人”這一段裡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如果你能夠讓自己的所作所為與大自然的遊戲規則保持一致的話,你就是真人了。作為真人,到了晚上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當一隻蚊子飛過來的時候,“啪”地一聲,你扇了自己一記耳光來驅散蚊子的偷襲,然後心滿意足地安然睡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