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70後小時候媽媽都會帶著“躲尿窩”,怎麼躲的?知道的都老了

周文王 新生兒 彭祖 周武王 梧桐樹下戲鳳凰 梧桐樹下戲鳳凰 2017-11-06

過去孩子要做3件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時代發展越來越快,老風俗離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遠,但是兒時的記憶是很難忘記的。

如今的60後、70後小時候,傳統風俗仍很盛行,到80後生活的年代已淡了。如今的90後孩子,好多都沒有受到傳統風俗的薰陶,只知道喝哇哈哈,打遊戲機什麼的。我是60後了,我們父母當年少不了要給孩子做些在今天看來挺迷信的事情:如躲尿窩,如湊百 歲,如剃長命頭……

60後70後小時候媽媽都會帶著“躲尿窩”,怎麼躲的?知道的都老了

(剃長命頭)

本文先來說說“躲尿窩”。

孩子滿月第二天,舅舅家要把新生兒母子接到家過幾天,這叫“躲尿窩”,也是孩子第一次到舅舅家見舅奶(外婆)。老話說,經過躲尿窩,孩子好養,免災發旺,還不尿床。躲尿窩動身之前,媽媽要給孩子洗臉搽粉,在前額、鼻子、兩腮都點上紅色圓點,把孩子“撣個小花臉子”。帽子上還要釘個銅頂針,頂針洞內插桃樹枝,小手裡握著桃樹枝。

打扮完畢,用舅家“十二朝”時送來的青尿布蓋著頭,這樣才能上路。

迷信說,桃樹枝可以避邪,銅頂針能驅鬼,花臉子能讓神仙不認識,惡鬼嚇一跳,舅家的青尿布能擋各種惡氣。

孩子到了舅家,一進門舅母舅奶就要趕快揭開尿布,象徵性地又打又罵。舅奶罵外孫只能罵“奶奶腿”、“小厚臉”之類的話。

60後70後小時候媽媽都會帶著“躲尿窩”,怎麼躲的?知道的都老了

(帶孩子躲尿窩)

這樣“打罵”,說是孩子以後不賴舅家,在舅家不生病。打罵之後,把孩子抱到灶前,尿泡尿,讓孩子的手拿一拿火叉,就算尿窩躲過了。

晚上睡覺前,把頭上和手裡的桃樹枝放在鍋裡熬水,用這桃枝水給孩子洗小臉洗小腚。

睡覺時也有講究,孩子的頭上必須蓋上舅奶的青布褲子。舅奶是孩子的“老根”,老婦人的褲子能擋一切惡氣。褲子形如兩股叉,外孫蓋上舅奶的青布褲,就能被“叉住”了。“叉住”上蘇北、豫東、魯南一帶風俗,意思是孩子死不了了,能長大。

躲尿窩的天數多少不限,有的舅家經濟條件不好,不便過宿或多住,新生兒進門只是挨“打罵”,到灶前尿尿,拿火叉就算躲過尿窩了。小花臉桃樹枝原祥不動,吃過午飯後就回家,但到家後,晚上也要用桃樹枝熬水,給孩子洗臉洗腚。

60後70後小時候媽媽都會帶著“躲尿窩”,怎麼躲的?知道的都老了

(洗小腚)

有的舅父家條件好,便可以多住幾天,但最多不得超過九天。躲過尿窩回家時,舅家一定會送兩樣東西:一是是正值產蛋期的老母雞,一是小飯盆——這組合起來叫“姬子彭年”。

姬子指孩子。這裡有個故事,所謂“姬子”,本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姬昌是周武王姬發的父親,相傳他生了有99個兒子,還有1個義子,有百子,故姬子代表多子多福,有出息;“彭年”一詞,字面是中國壽仙彭祖的年齡,傳彭祖活了800歲。明白這些典故就好懂了,所謂“姬子彭年”,就是有福長壽,是給孩子的一種祝願!

60後70後小時候媽媽都會帶著“躲尿窩”,怎麼躲的?知道的都老了

(躲尿窩風俗在有的地方農村仍流行)

飯盆寓意孩子以後吃飯不愁,食祿豐厚。除了送飯盆,也有的舅家送小飯勺的,俗稱“飯瓢子”,是一種木製的小飯勺。但忌諱送飯碗。大家想想,孩子路上小手拿碗是什麼形象,要飯花子啊,小乞丐,這太不吉利了。我小時候就聽到有的小夥伴舅舅家送小碗的事情,孩子長大後還被笑話。

應該提一下的是,我們大家熟知的那首民歌《回孃家》,原本唱的就應是帶著剛出生孩子,回到孃家“躲尿窩”的事,只不過不少人都不知道。但那歌詞中手拿雞的場景,雞不是帶給孃家的,而是孃家送給孩子的!

60後70後小時候媽媽都會帶著“躲尿窩”,怎麼躲的?知道的都老了

(回孃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