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的成功不僅是音樂,他改變了我們的聽覺審美

周杰倫的成功不僅是音樂,他改變了我們的聽覺審美

大家好,歡迎再一次來到“百大音樂人”系列。

上兩期我想你介紹一位80後歌手(薛之謙),一位90後歌手(鄧紫棋),今天我要和你們聊一聊一位70後的大咖。因為他的出現徹底顛覆了新千年之後華語樂壇。他就是周杰倫!

如果說羅大佑、李宗盛等等的歌手是70後的青春記憶的話,那麼周杰倫絕對就是80後甚至90後的青春回憶。哪怕在今天,那些已經成年的00後們又有幾個人沒聽過周杰倫的歌呢?

如果給周杰倫的音樂生涯畫一個時間座標軸的話,他的原點應該是在2000年。新千年的開始,周杰倫就用他驚人的創作才華徹底撼動了整個華語樂壇,一騎絕塵,讓那些原本睡在功勞簿上的大咖們望其項背。

今天我不想在重複周杰倫的成名史,因為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很多人比我還要清楚。我主要想聊聊因為周杰倫的存在,華語樂壇發生了什麼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杰倫的成功不僅是音樂,他改變了我們的聽覺審美

在2000年之前,我們聽的是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這些大咖當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但是他們都有一個明顯的短板,那就是創作能力。這句話也許會讓有些人感到不滿,且別急著發怒,聽我慢慢的道來。

在周杰倫之前,華語歌壇的一首歌曲的生產方式包含四個部分,一作詞、二作曲、三配樂、四錄音。往往這四個方式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一首歌可能先有詞,然後作曲人拿詞譜曲,譜完曲後交給編曲老師製作伴奏,然後開始錄樂器、最後歌手錄唱……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因為這樣的關係,那個年代出現了很多隻寫詞、只作曲的大師。分工細化有他的好處,但也有他的壞處。特別是大牌的詞曲作者,都覺得自己的創作是最優秀的,這就如同自己看自己的孩子,怎麼都是最好的。這就導致了一首好詞找不到匹配的好曲。為了讓大牌創作人滿意,很多唱片公司就去國外買音樂版權,然後在用中文唱出來,一首華語歌壇的經典歌曲就誕生。逐漸,華語歌壇的創作型人才匱乏。導致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期沒有強有力的新人出現,活躍在華語歌壇的永遠都是那麼幾個人,實際上形成了壟斷。大家都知道,壟斷一旦形成,創新必然被壓榨。這就難怪很多人都說“一箇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

但是周杰倫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怪相。

周杰倫的成功不僅是音樂,他改變了我們的聽覺審美

看到早期周杰倫的影像資料,他面對鏡頭的那種羞澀真是不要不要的。可是一旦讓他開始彈琴、唱歌,他的眼中的自信會鎮住全場。周杰倫善於借用歐美最新的音樂手法,用他不拘一格的創作方式寫出了很多在當時覺得奇怪的歌曲。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段子就是周杰倫把《雙節棍》這首歌給張惠妹唱被張惠妹拒絕“這是什麼玩意”。

是金子總會發光,周杰倫不缺天賦,缺的就是一個機遇。別人不唱他寫的歌,那麼就自己唱。在被臺灣綜藝一個吳宗憲發掘後,他把他的音樂才華在第一張原創專輯《Jay》中展漏無疑。

當所有人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周杰倫已經紅了。他青澀的表情成為了他的符號,他唱歌吐字不清成了他的風格。華語樂壇刮起來周杰倫的《龍捲風》,而且一刮就快20年。原本被很多人嘲笑的唱歌和作曲方式一夜之間成立大家模仿的對象。從此,周杰倫寫的歌再也沒有被別人退稿過。並且受邀給包括張學友、陳奕迅……在內的很多大碗寫歌,首首都是主打歌。

在接下來的很多年中,一年一張專輯成了周杰倫給歌迷的禮物。在堅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周杰倫也在不斷的尋找突破。2003年,一首《東風破》再一次成為了中國的街歌。歌迷們發現這個周杰倫有點不一樣。“中國風”一詞開始席捲整個華語樂壇。其實連周杰倫在採訪的時候也坦然的說,他創作的中國風在作曲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很多十幾年的歌在曲調上都是中國風,只不過周杰倫用了更文氣的詞加上一些中國的傳統樂器。當然,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方文山。從此,一提到中國風歌曲,歌迷腦海就會浮現兩個人,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所謂的最佳拍檔。

周杰倫的成功不僅是音樂,他改變了我們的聽覺審美

一轉眼,曾經聽著《安靜》的男生女生們可能都成了別人的父母,那個曾經羞澀的周杰倫也邁入了不惑之年。20歲正式進入華語樂壇,20年後還活躍在華語樂壇,地位看似依然牢固。

作為歌迷的我希望周杰倫永遠活躍在我們的音樂世界裡,無法想象沒有周杰倫的華語樂壇會變成什麼樣。同時,我也很矛盾。在接下來的音樂歲月裡有誰會打破周杰倫的統治呢?因為華語樂壇不可能永遠只靠老一輩支撐,只有新人不斷湧現,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