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很快,隨著《浪漫滿屋》、《對不起我愛你》等韓國電視劇的傳入,一股新潮的韓流文化開始在內地蔓延,從飲食,到現在看來非主流的髮型,在當時都火得一塌糊塗。

但韓流影視劇再火,都火不過這幾個韓國音樂組合——“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

這幾個韓國組合的橫空出世,對內地的粉絲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並將中國的粉絲經濟帶到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流量為王的粉絲經濟時代。

以東方神起為例,最紅的時候一張專輯銷量超千萬,創造了專輯銷量的最高紀錄,粉絲club註冊人數83萬,創造了吉尼斯記錄。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很快,隨著《浪漫滿屋》、《對不起我愛你》等韓國電視劇的傳入,一股新潮的韓流文化開始在內地蔓延,從飲食,到現在看來非主流的髮型,在當時都火得一塌糊塗。

但韓流影視劇再火,都火不過這幾個韓國音樂組合——“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

這幾個韓國組合的橫空出世,對內地的粉絲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並將中國的粉絲經濟帶到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流量為王的粉絲經濟時代。

以東方神起為例,最紅的時候一張專輯銷量超千萬,創造了專輯銷量的最高紀錄,粉絲club註冊人數83萬,創造了吉尼斯記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要知道,那時候會員註冊還是很不容易的,不像現在有些團可以開放註冊。加上,東方神起開拓了韓流在日本、中國的市場,即使現在韓流在中國受到本土明星打擊的情況下,東方神起的人氣仍然很高。

而像Rain、張娜拉等早年進入內地市場的韓星,則早就撈到了第一桶金。據騰訊娛樂報道,當時Rain的演唱會能坐滿3萬人,現在很多明星演唱會連3000人都坐不到。“因為韓星普遍有感染力,他們來中國可以把不是自己粉絲的那部分潛在受眾變為自己的粉絲。”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很快,隨著《浪漫滿屋》、《對不起我愛你》等韓國電視劇的傳入,一股新潮的韓流文化開始在內地蔓延,從飲食,到現在看來非主流的髮型,在當時都火得一塌糊塗。

但韓流影視劇再火,都火不過這幾個韓國音樂組合——“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

這幾個韓國組合的橫空出世,對內地的粉絲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並將中國的粉絲經濟帶到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流量為王的粉絲經濟時代。

以東方神起為例,最紅的時候一張專輯銷量超千萬,創造了專輯銷量的最高紀錄,粉絲club註冊人數83萬,創造了吉尼斯記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要知道,那時候會員註冊還是很不容易的,不像現在有些團可以開放註冊。加上,東方神起開拓了韓流在日本、中國的市場,即使現在韓流在中國受到本土明星打擊的情況下,東方神起的人氣仍然很高。

而像Rain、張娜拉等早年進入內地市場的韓星,則早就撈到了第一桶金。據騰訊娛樂報道,當時Rain的演唱會能坐滿3萬人,現在很多明星演唱會連3000人都坐不到。“因為韓星普遍有感染力,他們來中國可以把不是自己粉絲的那部分潛在受眾變為自己的粉絲。”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韓國明星在中國的爆紅,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那十年裡,中國本土沒有新起巨星的出現,國內偶像的真空期決定了韓國偶像在中國的生命力。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韓國的飯圈文化被引入中國。

做數據、刷流量、撕番位等飯圈習慣,也被國內粉絲所熟知,為今天的大流量時代打下了粉絲習慣基礎。

如今,視頻網站成為了新一代造型工廠,網絡的發展造就了大量新流量明星。今年年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一大批選秀類視頻節目的火爆,促使蔡徐坤、範丞丞、孟美岐、楊超越等人一躍成為流量紅人。而網絡直播的發展,更是誕生了一批新的網紅。

蔡徐坤▽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很快,隨著《浪漫滿屋》、《對不起我愛你》等韓國電視劇的傳入,一股新潮的韓流文化開始在內地蔓延,從飲食,到現在看來非主流的髮型,在當時都火得一塌糊塗。

但韓流影視劇再火,都火不過這幾個韓國音樂組合——“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

這幾個韓國組合的橫空出世,對內地的粉絲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並將中國的粉絲經濟帶到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流量為王的粉絲經濟時代。

以東方神起為例,最紅的時候一張專輯銷量超千萬,創造了專輯銷量的最高紀錄,粉絲club註冊人數83萬,創造了吉尼斯記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要知道,那時候會員註冊還是很不容易的,不像現在有些團可以開放註冊。加上,東方神起開拓了韓流在日本、中國的市場,即使現在韓流在中國受到本土明星打擊的情況下,東方神起的人氣仍然很高。

而像Rain、張娜拉等早年進入內地市場的韓星,則早就撈到了第一桶金。據騰訊娛樂報道,當時Rain的演唱會能坐滿3萬人,現在很多明星演唱會連3000人都坐不到。“因為韓星普遍有感染力,他們來中國可以把不是自己粉絲的那部分潛在受眾變為自己的粉絲。”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韓國明星在中國的爆紅,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那十年裡,中國本土沒有新起巨星的出現,國內偶像的真空期決定了韓國偶像在中國的生命力。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韓國的飯圈文化被引入中國。

做數據、刷流量、撕番位等飯圈習慣,也被國內粉絲所熟知,為今天的大流量時代打下了粉絲習慣基礎。

如今,視頻網站成為了新一代造型工廠,網絡的發展造就了大量新流量明星。今年年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一大批選秀類視頻節目的火爆,促使蔡徐坤、範丞丞、孟美岐、楊超越等人一躍成為流量紅人。而網絡直播的發展,更是誕生了一批新的網紅。

蔡徐坤▽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楊超越▽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很快,隨著《浪漫滿屋》、《對不起我愛你》等韓國電視劇的傳入,一股新潮的韓流文化開始在內地蔓延,從飲食,到現在看來非主流的髮型,在當時都火得一塌糊塗。

但韓流影視劇再火,都火不過這幾個韓國音樂組合——“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

這幾個韓國組合的橫空出世,對內地的粉絲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並將中國的粉絲經濟帶到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流量為王的粉絲經濟時代。

以東方神起為例,最紅的時候一張專輯銷量超千萬,創造了專輯銷量的最高紀錄,粉絲club註冊人數83萬,創造了吉尼斯記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要知道,那時候會員註冊還是很不容易的,不像現在有些團可以開放註冊。加上,東方神起開拓了韓流在日本、中國的市場,即使現在韓流在中國受到本土明星打擊的情況下,東方神起的人氣仍然很高。

而像Rain、張娜拉等早年進入內地市場的韓星,則早就撈到了第一桶金。據騰訊娛樂報道,當時Rain的演唱會能坐滿3萬人,現在很多明星演唱會連3000人都坐不到。“因為韓星普遍有感染力,他們來中國可以把不是自己粉絲的那部分潛在受眾變為自己的粉絲。”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韓國明星在中國的爆紅,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那十年裡,中國本土沒有新起巨星的出現,國內偶像的真空期決定了韓國偶像在中國的生命力。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韓國的飯圈文化被引入中國。

做數據、刷流量、撕番位等飯圈習慣,也被國內粉絲所熟知,為今天的大流量時代打下了粉絲習慣基礎。

如今,視頻網站成為了新一代造型工廠,網絡的發展造就了大量新流量明星。今年年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一大批選秀類視頻節目的火爆,促使蔡徐坤、範丞丞、孟美岐、楊超越等人一躍成為流量紅人。而網絡直播的發展,更是誕生了一批新的網紅。

蔡徐坤▽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楊超越▽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相比十餘年前,打榜、簽到、蓋樓都已經成為了粉絲的日常。並且,現在的粉絲,更願意為他們的愛豆花錢——如果說過去,粉絲與偶像的關係是遙不可及的,那麼今天,粉絲不僅可以見證偶像的蛻變,與之共同成長,更能在幫助偶像找到自身定位的時候,也找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粉絲們很樂意為愛豆花錢,幫助偶像製造人氣數據,創造明星的商業價值。每一個流量偶像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粉絲帝國在支撐。

他們體系龐大,卻分工明確,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他們努力為愛豆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愛豆心情不好的時候安慰他們,與他們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交流。

可以說,網絡時代的發展,讓粉絲為偶像的付出更加多元化,也拉進了粉絲與偶像的距離。

粉絲經濟進入了一個更為成熟的時期,但同時,一些弊端也開始凸顯。


05

粉絲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探索

在我看來,粉絲經濟的最大一個弊端,是明星為了迎合粉絲心目中的形象,刻意去營造自己的人設。

對於吃瓜群眾而言,人設可能只是個擋箭牌;但對於拎不清的粉絲而言,偶像的人設並不是人設,而是偶像真實性格的一部分。

所以,一旦偶像人設崩塌,對於粉絲的傷害來說是致命的,甚至有的粉絲因為偶像人設的崩塌而做出極端行為。

例如,2017年,鹿晗突然公佈與關曉彤的戀情時,不少粉絲怒而脫粉,甚至有的粉絲幾欲自殺,覺得愛豆對不起自己那麼久以來的付出。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很快,隨著《浪漫滿屋》、《對不起我愛你》等韓國電視劇的傳入,一股新潮的韓流文化開始在內地蔓延,從飲食,到現在看來非主流的髮型,在當時都火得一塌糊塗。

但韓流影視劇再火,都火不過這幾個韓國音樂組合——“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

這幾個韓國組合的橫空出世,對內地的粉絲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並將中國的粉絲經濟帶到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流量為王的粉絲經濟時代。

以東方神起為例,最紅的時候一張專輯銷量超千萬,創造了專輯銷量的最高紀錄,粉絲club註冊人數83萬,創造了吉尼斯記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要知道,那時候會員註冊還是很不容易的,不像現在有些團可以開放註冊。加上,東方神起開拓了韓流在日本、中國的市場,即使現在韓流在中國受到本土明星打擊的情況下,東方神起的人氣仍然很高。

而像Rain、張娜拉等早年進入內地市場的韓星,則早就撈到了第一桶金。據騰訊娛樂報道,當時Rain的演唱會能坐滿3萬人,現在很多明星演唱會連3000人都坐不到。“因為韓星普遍有感染力,他們來中國可以把不是自己粉絲的那部分潛在受眾變為自己的粉絲。”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韓國明星在中國的爆紅,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那十年裡,中國本土沒有新起巨星的出現,國內偶像的真空期決定了韓國偶像在中國的生命力。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韓國的飯圈文化被引入中國。

做數據、刷流量、撕番位等飯圈習慣,也被國內粉絲所熟知,為今天的大流量時代打下了粉絲習慣基礎。

如今,視頻網站成為了新一代造型工廠,網絡的發展造就了大量新流量明星。今年年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一大批選秀類視頻節目的火爆,促使蔡徐坤、範丞丞、孟美岐、楊超越等人一躍成為流量紅人。而網絡直播的發展,更是誕生了一批新的網紅。

蔡徐坤▽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楊超越▽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相比十餘年前,打榜、簽到、蓋樓都已經成為了粉絲的日常。並且,現在的粉絲,更願意為他們的愛豆花錢——如果說過去,粉絲與偶像的關係是遙不可及的,那麼今天,粉絲不僅可以見證偶像的蛻變,與之共同成長,更能在幫助偶像找到自身定位的時候,也找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粉絲們很樂意為愛豆花錢,幫助偶像製造人氣數據,創造明星的商業價值。每一個流量偶像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粉絲帝國在支撐。

他們體系龐大,卻分工明確,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他們努力為愛豆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愛豆心情不好的時候安慰他們,與他們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交流。

可以說,網絡時代的發展,讓粉絲為偶像的付出更加多元化,也拉進了粉絲與偶像的距離。

粉絲經濟進入了一個更為成熟的時期,但同時,一些弊端也開始凸顯。


05

粉絲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探索

在我看來,粉絲經濟的最大一個弊端,是明星為了迎合粉絲心目中的形象,刻意去營造自己的人設。

對於吃瓜群眾而言,人設可能只是個擋箭牌;但對於拎不清的粉絲而言,偶像的人設並不是人設,而是偶像真實性格的一部分。

所以,一旦偶像人設崩塌,對於粉絲的傷害來說是致命的,甚至有的粉絲因為偶像人設的崩塌而做出極端行為。

例如,2017年,鹿晗突然公佈與關曉彤的戀情時,不少粉絲怒而脫粉,甚至有的粉絲幾欲自殺,覺得愛豆對不起自己那麼久以來的付出。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鹿晗關曉彤公佈戀情才是真正的甜蜜暴擊△


因此,粉絲經濟在如今的發展中,粉絲與偶像越來越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粉絲願意花錢去看偶像的“人設”,而偶像也必須要立這樣的人設給粉絲看,一旦偶像不小心崩了人設,這個利益共同體就容易受到動搖。

儘管,粉絲確實在偶像身上傾注了真實的情感,但受到傷害的時候,肯定也是自保為先。

所以,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問題上——《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可以成為粉絲經濟,粉絲經濟包打天下。而自媒體興盛,使得粉絲團隊化、規模化,商業屬性、經濟特性就更明顯了。也恰是因為市場屬性明顯了,粉絲經濟的問題也就了凸顯出來——

如果流量明星的相關表現不符合他們的情感訴求和心理預期,相關粉絲團隊就不一定會主動地發揮相應作用。

尤其是當影視劇的題材、類型和內在品質對於流量明星形象建構不利或令大多數粉絲失望時,粉絲文化、粉絲經濟更是絕對沒有想象中的召之即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鹿晗雖然揹負巨大流量,可電影還是失敗的原因。

歸根到底,還是明星們太過於“相信”自己的粉絲,卻沒想到,沒有過硬的演技和實力,自己的粉絲也終有一天會對自己失望,繼而離開自己。

粉絲經濟不會走向衰落,因為愛豆依舊是大部分粉絲的精神支柱。但我相信,作為一個粉絲,我也希望我的愛豆不僅僅是一個長得好看的人,更是一個有著過硬實力、能夠讓我自豪的說出他名字的人。

因為只有這樣的愛豆,才對得起我們對他的愛護,對吧?

"

01

前陣子,電影《上海堡壘》引發了一次井噴式群嘲。

這次群嘲有多厲害呢?

電影上映第一天,首日票房達7422.3萬,但豆瓣評分僅3.6分。

電影上映第二天,票房就急速下墜至1861.6萬,同時評分再次降低,直接變成了3.2分。

豆瓣算法顯示,僅好於1%的科幻片。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對於這樣一部硬漢科幻題材的電影,可噴的槽點太多。但更多的人選擇集中火力,將這部電影搞砸的原因,放在了男主角鹿晗身上。

從鹿晗的劉海式軍人造型,再到鹿晗略帶尷尬的演技,大家都覺得,鹿晗實在不適合去演這種題材的電影。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就連導演滕華濤,也發文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平心而論,鹿晗不能說是完全“無辜”,但大眾將大部分怒火都撒在他身上,並不合理。

1990年出生的鹿晗,今年29歲。

在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娛樂圈裡,這個年齡對演員來說,顯得有些尷尬——特別是對於男演員而言。

女演員尚且能靠護膚品和百萬修圖師,維持自己的“少女”人設,可男演員卻面臨著“三十而立”的窘境——

這個時候,再去演小鮮肉式的角色,很容易不被觀眾所接受;倘若轉型,轉型成功了還好,如果轉型失敗了,前路該怎麼走,如何走才能被觀眾所接受,會是一個難題。

29歲的鹿晗,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上。

他想要靠著這部片子轉型,卻慘遭滑鐵盧,不但沒轉型成功,在自身的事業上還留下了短時間內無法抹去的“汙點”。

而《上海堡壘》的失敗,也給投資方們帶來了新一輪的疑問:

粉絲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要知道,投資方一開始選擇鹿晗當男主,很大程度是看中他背後巨大的流量,想用資本+情懷+流量的形式營銷,賺個盆滿缽滿。

只可惜,千算萬算,卻沒算到這一屆的觀眾不太好忽悠了——準確的來說,是這一屆的粉絲好像不太給力了。

要知道,“鼎盛時期”的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以電影《小時代》為例,《小時代1》與《小時代2》兩部影片拍攝時間總共只有79天,成本4700萬,收益卻高達7.73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儘管,這兩部片子的豆瓣評分都低的可憐,我們仍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值得肯定的。

那麼,《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我們先從粉絲經濟開始出現的那個時間說起。


02

粉絲經濟:萌芽時期

若要認真探索粉絲經濟出現的時期,恐怕得追溯到民國。但民國與現代,隔了太多變革,加上當時“追星”這種時髦事,還沒有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所以我們暫且將粉絲經濟萌芽的時間段,放到上世紀80年代。

對於很多60、70後的人來說,上世紀80年代是個值得懷念的時間段。改革開放初期,大量港臺及他國影視劇作品流入內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影視劇,當屬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一年,周潤發25歲,趙雅芝26歲,呂良偉24歲,都是正當青春盛年之時。

25歲的發哥頭戴紳士帽,一雙狡黠的雙眼帶著無窮魅力;趙雅芝綁著兩條麻花辮,穿著黃色的短旗袍,一雙眼睛靈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樣的組合,在節目較為單一的80年代初期,馬上激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很快,《上海灘》的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度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

在這時,觀眾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像兩條平行線——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但並沒有太多交集的機會。粉絲對偶像的愛,也只能停留在看劇階段。

這種狀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到了巨大的轉變。錄音帶的普及,令唱片公司有了較大的市場。同時,娛樂行業誕生了一批優質偶像,如小虎隊、鄧麗君、beyond樂隊、劉德華等。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與現代微博轉發動不動上百萬的流量明星相比,這批偶像的號召力似乎看上去沒有那麼強悍。實際上,那個年代的明星質量要比當今的小鮮肉小花們高得多——因為在那個沒有手機、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明星只有靠傳唱度非常廣的作品,才能吸取到粉絲。

所以,在那個實力至上的時代,明星們只有加倍努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讓人們注意到自己。

就連如今紅遍亞洲的天王周杰倫,也不能倖免——1999年,剛出道不久的周杰倫買了一箱方便麵扛回家半個月閉門不出,就為了寫出傳唱度高的歌曲。

以至於日後,竟然到了歌紅人不紅的地步,走在路上粉絲都沒認出來: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周杰倫在某節目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

這種狀況後來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們的周天王終於翻紅了。與此同時,經紀公司加大了對偶像們的包裝,明星們為了博出名,通常需要唱跳演全面發展,加大曝光率。

曝光率增加後,明星也會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粉絲。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開始了買錄像帶和買海報之路。那時,甚至有熱血方剛的少年,為了搶一張海報而和對方大打出手。

後來,錄像帶跟隨歷史的潮水引退,專輯和演唱會成為了粉絲們追愛豆的主流方式。

至此,粉絲經濟,終於拉開了序幕。

03

粉絲經濟:票選階段

2004年,一檔娛樂節目橫空出世,並迅速在內地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檔節目叫《超級女聲》,是一檔唱歌選秀節目。

只要喜愛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計年齡(16歲以下需家長陪同)、不論外型、不問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區城市免費報名參加。

電視觀眾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後,另一場比賽開始前,為後一場比賽的選手投票。一般在分賽區20強以上的晉級賽上,獲得選票最低的選手會被選中進入PK賽,由大眾評委決定去留。分賽區和總決賽的前三名直接由短信票數決定。

這檔節目一出世,就震動了半個娛樂圈。如果說第一屆冠軍安又琪的知名度還不足夠的話,那麼,第二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的出現,便徹底“攪亂”了人們的生活。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還不到10歲(不小心暴露年齡了),仍清楚地記得,總決賽那日深夜,我和姑姑、表姐們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她們紛紛拿起手機為她們心愛的選手投票。

那個時候,一條投票短信0.5—1元,而最終總決賽的第一名李宇春,以3528308票獲得2005年度冠軍。在現在看來,這300多萬票仍然高到不能令人忽視,畢竟是那時候的人一個一個用短信投出來的。

也就在那個時候起,“全民追星”的模式被拉開。令人欣慰的是,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那麼多年過去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依舊活躍在中國樂壇,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音樂曲目。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這批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是由電視機前的觀眾選出來的。作為粉絲,是不是有一種自己養的孩子長大了變成熟了的感覺?

可以說,超級女聲的誕生,創造了電視的奇蹟,音樂的奇蹟。但更重要的是,它讓粉絲經濟過渡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超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粉絲聯盟。

這批人在互聯網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愛豆創建了後援會。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後援會,叫投票聯盟,會有一個人專門的負責組織大家投票,並對聯盟的成員進行管理。

而這些聯盟為了方便管理,用自己愛豆的名字,給自己取了稱謂。比如,李雲春的粉絲叫玉米,周筆暢的粉絲叫筆迷,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何潔的粉絲叫盒飯......

至此,粉絲經濟進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但距離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04

粉絲經濟:偶像養成階段

粉絲經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穩期,終於在韓流偶像進軍內地市場後被打破。

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首播,收視率高達35點。李英愛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火到連中國小學生的鉛筆盒上都貼了大長今貼紙的地步。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很快,隨著《浪漫滿屋》、《對不起我愛你》等韓國電視劇的傳入,一股新潮的韓流文化開始在內地蔓延,從飲食,到現在看來非主流的髮型,在當時都火得一塌糊塗。

但韓流影視劇再火,都火不過這幾個韓國音樂組合——“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

這幾個韓國組合的橫空出世,對內地的粉絲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並將中國的粉絲經濟帶到了一個新時代——一個流量為王的粉絲經濟時代。

以東方神起為例,最紅的時候一張專輯銷量超千萬,創造了專輯銷量的最高紀錄,粉絲club註冊人數83萬,創造了吉尼斯記錄。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要知道,那時候會員註冊還是很不容易的,不像現在有些團可以開放註冊。加上,東方神起開拓了韓流在日本、中國的市場,即使現在韓流在中國受到本土明星打擊的情況下,東方神起的人氣仍然很高。

而像Rain、張娜拉等早年進入內地市場的韓星,則早就撈到了第一桶金。據騰訊娛樂報道,當時Rain的演唱會能坐滿3萬人,現在很多明星演唱會連3000人都坐不到。“因為韓星普遍有感染力,他們來中國可以把不是自己粉絲的那部分潛在受眾變為自己的粉絲。”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韓國明星在中國的爆紅,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那十年裡,中國本土沒有新起巨星的出現,國內偶像的真空期決定了韓國偶像在中國的生命力。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韓國的飯圈文化被引入中國。

做數據、刷流量、撕番位等飯圈習慣,也被國內粉絲所熟知,為今天的大流量時代打下了粉絲習慣基礎。

如今,視頻網站成為了新一代造型工廠,網絡的發展造就了大量新流量明星。今年年初,《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一大批選秀類視頻節目的火爆,促使蔡徐坤、範丞丞、孟美岐、楊超越等人一躍成為流量紅人。而網絡直播的發展,更是誕生了一批新的網紅。

蔡徐坤▽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楊超越▽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相比十餘年前,打榜、簽到、蓋樓都已經成為了粉絲的日常。並且,現在的粉絲,更願意為他們的愛豆花錢——如果說過去,粉絲與偶像的關係是遙不可及的,那麼今天,粉絲不僅可以見證偶像的蛻變,與之共同成長,更能在幫助偶像找到自身定位的時候,也找到自己的價值。

所以,粉絲們很樂意為愛豆花錢,幫助偶像製造人氣數據,創造明星的商業價值。每一個流量偶像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粉絲帝國在支撐。

他們體系龐大,卻分工明確,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他們努力為愛豆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愛豆心情不好的時候安慰他們,與他們在線上“面對面”的進行交流。

可以說,網絡時代的發展,讓粉絲為偶像的付出更加多元化,也拉進了粉絲與偶像的距離。

粉絲經濟進入了一個更為成熟的時期,但同時,一些弊端也開始凸顯。


05

粉絲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探索

在我看來,粉絲經濟的最大一個弊端,是明星為了迎合粉絲心目中的形象,刻意去營造自己的人設。

對於吃瓜群眾而言,人設可能只是個擋箭牌;但對於拎不清的粉絲而言,偶像的人設並不是人設,而是偶像真實性格的一部分。

所以,一旦偶像人設崩塌,對於粉絲的傷害來說是致命的,甚至有的粉絲因為偶像人設的崩塌而做出極端行為。

例如,2017年,鹿晗突然公佈與關曉彤的戀情時,不少粉絲怒而脫粉,甚至有的粉絲幾欲自殺,覺得愛豆對不起自己那麼久以來的付出。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鹿晗關曉彤公佈戀情才是真正的甜蜜暴擊△


因此,粉絲經濟在如今的發展中,粉絲與偶像越來越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粉絲願意花錢去看偶像的“人設”,而偶像也必須要立這樣的人設給粉絲看,一旦偶像不小心崩了人設,這個利益共同體就容易受到動搖。

儘管,粉絲確實在偶像身上傾注了真實的情感,但受到傷害的時候,肯定也是自保為先。

所以,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問題上——《上海堡壘》的失敗,是否標誌著粉絲經濟開始走向衰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可以成為粉絲經濟,粉絲經濟包打天下。而自媒體興盛,使得粉絲團隊化、規模化,商業屬性、經濟特性就更明顯了。也恰是因為市場屬性明顯了,粉絲經濟的問題也就了凸顯出來——

如果流量明星的相關表現不符合他們的情感訴求和心理預期,相關粉絲團隊就不一定會主動地發揮相應作用。

尤其是當影視劇的題材、類型和內在品質對於流量明星形象建構不利或令大多數粉絲失望時,粉絲文化、粉絲經濟更是絕對沒有想象中的召之即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鹿晗雖然揹負巨大流量,可電影還是失敗的原因。

歸根到底,還是明星們太過於“相信”自己的粉絲,卻沒想到,沒有過硬的演技和實力,自己的粉絲也終有一天會對自己失望,繼而離開自己。

粉絲經濟不會走向衰落,因為愛豆依舊是大部分粉絲的精神支柱。但我相信,作為一個粉絲,我也希望我的愛豆不僅僅是一個長得好看的人,更是一個有著過硬實力、能夠讓我自豪的說出他名字的人。

因為只有這樣的愛豆,才對得起我們對他的愛護,對吧?

周杰倫自曝粉絲認不出自己:中國粉絲經濟進化論

譬如周杰倫,就算他現在已經肥成月 半 倫,我們還是愛他,因為他的歌能讓我們永遠記得△

與諸位粉絲共勉。

參考資料:

1.《沒有品質,粉絲經濟走不遠》,作者胡立彪,中國質量報

2. 《新粉絲經濟學》,作者肖明超,肖明超——趨勢觀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